Please wait a minute...
ISSN 0439-755X
CN 11-1911/B
主办:中国心理学会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出版:科学出版社

过刊目录

    2003年, 第35卷, 第增刊期
    刊出日期:2003-12-30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认知神经科学的启示
    吴艳红, 耿海燕, 朱滢
    2003, 35 (增刊):  1-5. 
    摘要 ( 432 )   PDF(110KB) ( 159 )  
    English Version
    认知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方法是当前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趋势。首先,通过具体心理学研究分析和讨论了认知心理学研究方法存在的局限性。指出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方法的优势。通过对两种研究方法的比较,得到以下三点结论:(1)认知心理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同时存在多种理论。(2)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可以确定认知过程的脑定位,解决多种理论之间的争论。(3)脑比喻比计算机比喻更有利于对人类心理的理解。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阅读能力儿童汉语形声字的词汇和亚词汇语音加工
    张亚旭, 周晓林, 舒华, 曹凡
    2003, 35 (增刊):  6-13. 
    摘要 ( 295 )   PDF(171KB) ( 100 )  
    English Version
    使用过程分离程序,考察了词汇和亚词汇语音加工对汉语合体字整字语音激活的相对贡献,及其与汉语儿童阅读能力之间的可能的相互作用。实验要求40名小学5年级儿童命名包含声旁的高频和低频合体字。其中,声旁与整字读音或者一致(规则字),或者不一致(不规则字)。结果发现,总的来说,词汇加工的贡献大于亚词汇加工的贡献。然而,同阅读能力高的儿童相比,阅读能力低的儿童中,这种差异要小。文章指出,在汉语合体字加工过程中,声旁自动分解并用来通达心理词典中它们自己的语音表征(以及包含这些声旁的其它字的语音表征),这种过程平行于词汇水平的语音加工。儿童阅读能力和字频均能调整亚词汇语音加工对汉语合体字整字语音激活的贡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汉语词汇阅读中的语音与语义激活:一个重复实验研究
    谢丹柯, 周晓林
    2003, 35 (增刊):  14-22. 
    摘要 ( 225 )   PDF(194KB) ( 81 )  
    English Version
    语音信息在汉语词汇阅读中的作用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研究者为此提出了许多看法和研究范式。一种研究范式是比较语音和语义激活的相对时间进程。使用同样的实验材料和过程,在两个实验中试图重复Perfetti和Tan(1998)和Tan,Hoosain和Siok(1996)。第一个实验采用了启动命名方法,第二个实验采用了后向掩蔽启动范式。虽然原先研究的数据似乎表明,汉字加工中语音信息的激活要遭遇语义信息,但重复实验的结果表明,心理词典中语义信息的激活至少与语音信息一样迅速、一样强烈。文章强调了在汉语认知研究中报告可重复、可靠数据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语义范畴特异性损伤:一项个案研究
    韩在柱, 舒华, 柏晓利, 毕彦超
    2003, 35 (增刊):  23-28. 
    摘要 ( 187 )   PDF(145KB) ( 100 )  
    English Version
    一些脑病患者对特定的语义范畴出现了选择性损伤,如有生命类和无生命类。他们的这种缺陷将有助于揭示人脑中语义知识的组织方式。本研究报道一例汉语患者,WJX,他选择性地损伤了有生命类知识,而对无生命类知识保存的相对较好。研究发现,他的非词典加工系统比较正常,如数字记忆广度,视觉及听觉辨认,嘴部肌肉运动等。但是,他在词典任务(如,听觉/视觉图形再认和图形命名)中却常常犯大量的语义错误。更重要的是,他对有生命类知识的正确率明显低于无生命类知识。该结果从汉语的角度为脑损伤能够选择地影响语义知识这一理论提供了新证据。本研究的调查结果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持语义系统是按范畴组织起来的观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OC理论对于适应性资源管理的理论解释与实验研究
    杨丽霞, 拉尔夫 Th. 克兰木普
    2003, 35 (增刊):  29-38. 
    摘要 ( 488 )   PDF(175KB) ( 94 )  
    English Version
    Paul Baltes和 Margret Baltes最先提出了一个成功年老化的元理论,选择优化与补偿理论(SOC)[1],该理论最近被发展为生活管理的理论[2]。基于相似的思路,本文主要阐述 了该理论对于适应性资源管理的理论解释和实验研究及其与资源和功能的年龄变化之间的关系。在该框架中,SOC被界定为这样一种机制:选择性地投入资源(选择),优化对资源的利用(优化)和在资源不足或丧失的情况下补偿性地利用其它资源(补偿)。由于资源量随着人步入年老而减少,老年人必须更节俭地利用其所剩的资源,使其最大限度地满足其生态学的要求。有关的实验证据主要来自于一些双任务作业研究,这些双任务作业探讨了感觉运动和认知功能之间的竞争性相互作用。总体上来说,利用SOC理论解释资源的适应性管理与利用可以有效指导实验研究,使其最大限度地揭示成功发展的条件与机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提示和非提示位置的负启动效应
    张明, 陈骐
    2003, 35 (增刊):  39-45. 
    摘要 ( 258 )   PDF(167KB) ( 121 )  
    English Version
    本研究通过考察Stroop负启动效应(利用前注意网络)和返回抑制(利用后注意网络)间的关系,来探讨前注意网络(AAN)和后注意网络(PAN)之间的关系。实验1发现在启动刺激和探测刺激都呈现在外周位置的条件下,依然出现了NP效应。实验2中IOR效应和NP效应都出现了,而且它们的相互作用是显著的。这些结果表明PAN和AAN不是两个独立的注意网络,而是相互依存的。并且无论在提示位置还是非提示位置PAN都阻止AAN的活动,即在提示位置出现了NP效应的削弱,在非提示位置出现了反转。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视觉选择性注意的优先效应
    张学民, 舒华, 高薇, 高原
    2003, 35 (增刊):  46-50. 
    摘要 ( 418 )   PDF(162KB) ( 165 )  
    English Version
    本研究采用注意线索技术探讨视觉选择性注意的优先效应及注意加工模式,实验采用3×2×2被试内设计,考察分心刺激数量、目标-线索一致性和目标特征对注意优先效应及加工模式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效线索提示和新异目标具有注意优先权,有效线索-新异目标>无效线索-新异目标>有效线索-非新异目标>无效线索-非新异目标;对线索-目标不一致的非新异目标的加工为系列搜索模式,对线索-目标一致的非新异目标、新异目标的加工为平行搜索模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客体注意在等级模式加工中的作用
    陈文锋, 焦书兰
    2003, 35 (增刊):  51-63. 
    摘要 ( 152 )   PDF(308KB) ( 88 )  
    English Version
    视觉系统对等级模式的整体和局部水平的加工是不对称的,通常是整体的加工优于局部的加工。以前的研究在空间注意的范畴内认为注意分配范围的大小是整体局部不对称的原因。该研究把等级模式的注意研究扩展到客体注意范畴,对等级模式的客体注意因素进行了研究,认为客体注意是整体优势的一种可能机制。研究通过三个实验进行,探讨了客体选择性注意在等级模式加工的作用。实验一和实验二采用客体重复程序,探讨等级模式在靶子水平恒定和水平变化任务中的客体注意,发现了等级模式加工的客体重复效应;并且发现了客体重复效应在等级模式整体水平和局部水平的不对称性,揭示了标准等级模式不同水平在客体因素方面的差异是整体局部加工差异的原因。在实验一和实验二的基础上,实验三从偏向竞争模型出发,考察了内源偏向和外源偏向等不同客体因素对等级模式整体和局部水平的不同影响,再次验证了等级模式不同水平在客体注意上的不对称,并证明了不同注意偏向的合作竞争对等级模式整体局部差异的影响。结论(1)等级模式的不同水平存在着客体注意方面的差异,是整体局部加工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2)等级模式的整体局部的加工差异取决于等级模式加工中内外源注意偏向的合作竞争结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错误再认的特征
    郭秀艳, 杨治良, 周梅花
    2003, 35 (增刊):  64-69. 
    摘要 ( 604 )   PDF(167KB) ( 147 )  
    English Version
    错误再认是指在再认测验中被试对“新的”识记材料做出“旧的”反应。它是目前国内外记忆研究中的热点。通过文字和非文字再认测验,本文用实验方法对错误再认的几个主要侧面作了定义性描述。自变量共有二个:一个为实验材料,由被试内设计处理(包括二个水平:文字材料和非文字材料);另一个为奖励情况,由被试间设计处理(包括二个水平:一为答对“旧的”重奖,一为答对“新的”重奖)。研究结果表明:1、在记忆测验中,被试错误再认的典型特征是把“新的”说成“旧的”,与把“旧的”说成“新的”这一遗忘现象,是不同的。2、错误再认是一个概率不低的事件。本实验条件下人人都会发生。3、主观因素(例如利害得失)影响错误记忆的发生率。4、客观因素(例如识记材料难度)也影响错误记忆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外周视野的相邻性和相似性知觉组织
    蒋毅, 韩世辉
    2003, 35 (增刊):  70-78. 
    摘要 ( 201 )   PDF(338KB) ( 68 )  
    English Version
    我们先前的实验研究发现,在中央视野相邻性原则比相似性原则在知觉组织形成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本研究采用靶目标探测任务和分辨任务进一步检验这两种组织原则在外周视野的差异。实验要求被试判断基于相邻性或相似性形成的知觉组织的朝向,刺激呈现在左侧或者右侧视野。实验结果表明在两种任务条件下被试对相邻性组织的反应时间都快于相似性组织,相邻性对相似性的这种优势在左右视野没有差异,并且,由朝向和封闭性相似性决定的知觉组织也没有差别。这样的实验结果提示,在外周视野,由相邻性决定的知觉组织比相似性决定的知觉组织发生的要早,而且由不同几何性质决定的相似性组织的加工速度相同。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5~8岁儿童“解释性心理理论”的发展
    苏彦捷, 王茜
    2003, 35 (增刊):  79-84. 
    摘要 ( 282 )   PDF(142KB) ( 135 )  
    English Version
    理解人们对同一事件可能拥有不同信念的能力称作“解释性心理理论”。研究使用故事—图片法考察5~8岁儿童“解释性心理理论”的初步发展,同时考察这一能力与儿童的言语智力及社交技能的关系。被试为三个年龄组(5岁6个月~6岁5个月;6岁7个月~7岁6个月;7岁8个月~8岁4个月)儿童各20名,男女各半。故事中一个人物是行为者,正在做一个两可动作;另外三个人物是旁观者,分别对行为者持有不同的先前观念(正性偏见、负性偏见、没有偏见),但都缺乏足够信息来确定行为者的两可动作。使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中的常识、类同、词汇和理解四个语言分测验测试语言能力,并请班主任对儿童与同伴交往的社会技能做五点等级评定。结果发现,儿童在8岁左右获得初步的“解释性心理理论”。此时儿童“解释性心理理论”与其语言测验上的得分以及教师对其社交技能的评价之间没有显著相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汉、回、维、哈、藏、白和锡伯族中学生人格特征与推理能力、学业成就的关系
    王有智, 欧阳仑
    2003, 35 (增刊):  85-92. 
    摘要 ( 215 )   PDF(186KB) ( 97 )  
    English Version
    运用EPQ和RSPM-CR对七个民族750名中学生的人格特征、推理能力进行考察,并结合其学业成就加以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民族中学生人格特征、推理能力有一定差异;人格特征与推理能力、学业成就存在相关关系;人格对推理能力和学业成就具有预测作用。研究提示,基础教育应特别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素质,通过人格教育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反复吗啡注射对大鼠应激与新颖寻求行为的不同作用
    谭北平, 郑希耕, 隋南
    2003, 35 (增刊):  93-98. 
    摘要 ( 227 )   PDF(243KB) ( 44 )  
    English Version
    为了研究反复吗啡注射对应激行为与新颖寻求行为的作用,本研究中结合旷场模型与运动场迷宫模型来比较吗啡反复处理过的大鼠与对照组大鼠在行为上的差异。吗啡组(n=10)大鼠连续20天腹腔注射10mg/kg吗啡,而对照组(n=10)用生理盐水进行处理后,两组大鼠分别置入同一旷场中,每次15分钟,连续3天,但第三天在旷场中心放置一个小型新颖物体。第一天大鼠对旷场的反应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应激反应;经过前两天对旷场的适应之后的第三天,大鼠面对的是熟悉环境中的新颖物体,大鼠接近新物体的次数与在新物体附近停留的时间被纪录为新颖行为指标。研究发现,第一天吗啡组大鼠对旷场刺激表现出较低的运动反应,第三天放入新颖物体后,两组大鼠都表现出新颖寻求行为,但是吗啡组大鼠比对照组在新颖物体附近停留的时间比对照组更长。研究结果表明,吗啡仿佛处理能够降低大鼠的应激反应但是增强新颖反应,吗啡对动物行为的这种复杂作用可能与成瘾药物作用后多巴胺系统的改变有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