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ISSN 0439-755X
CN 11-1911/B
主办:中国心理学会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出版:科学出版社

过刊目录

    2021年, 第53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21-07-25
    上一期    下一期

    研究报告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研究报告
    试次历史对跨通道非空间返回抑制的影响
    张明, 桑汉斌, 鲁柯, 王爱君
    2021, 53 (7):  681-693.  doi: 10.3724/SP.J.1041.2021.00681
    摘要 ( 2625 )   HTML ( 290 )  
    PDF(599KB) ( 4739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个体对刺激的反应不仅受刺激本身的影响, 还会受到先前刺激的影响, 表现为对当前试次中刺激的反应会受到前一试次的影响, 即试次历史。本研究采用“线索-中性线索-靶子”范式探讨前一试次有效性对跨通道的非空间返回抑制的影响。实验1通过连续两个试次间的线索有效性考察在跨通道非空间返回抑制中试次历史的影响。为了在跨通道非空间返回抑制中减小试次历史的影响, 实验2通过延长试次间时间间隔考察跨通道非空间返回抑制中试次历史的作用是否减小。结果发现, 前一试次线索无效时, 当前试次中的返回抑制效应量显著小于前一试次有效时, 这种影响会根据试次中线索和靶子通道的不同而不同。并且当延长试次间的时间间隔可以有效地减少前一试次对当前试次的影响。因此本研究表明, 试次历史能够对跨通道非空间返回抑制产生影响, 并且这种影响可以通过增大试次间时间间隔来减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工作记忆表征精度加工需求对注意引导的影响
    车晓玮, 徐慧云, 王凯旋, 张倩, 李寿欣
    2021, 53 (7):  694-713.  doi: 10.3724/SP.J.1041.2021.00694
    摘要 ( 4025 )   HTML ( 518 )  
    PDF(966KB) ( 6588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采用注意捕获范式, 通过行为和事件相关脑电位(ERP)实验, 探讨工作记忆表征精度加工需求对注意引导的影响, 行为结果发现, 在低精度加工需求条件下, 只有一个工作记忆表征引导注意, 且处于高激活状态的工作记忆表征产生的注意捕获大于低激活状态; 而在高精度加工需求条件下, 有两个工作记忆表征引导注意, 且处于高、低激活状态的工作记忆表征产生的注意捕获没有差异。ERP结果显示, 高精度加工需求条件下诱发的NSW和LPC大于低精度加工需求条件; 在高精度加工需求条件下, 干扰项与记忆项匹配比不匹配时, 诱发更大的N2和更小的N2pc, 而在低精度加工需求条件下, 干扰项与记忆项匹配和不匹配时诱发的N2、N2pc没有差异。研究表明, 工作记忆表征精度加工需求影响注意引导的机制可能是高精度加工需求下, 工作记忆表征消耗的认知资源增加, 搜索目标获得的资源减少, 干扰项捕获的注意增加。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合成平均刺激的平均表征机制——来自平均面孔吸引力的证据
    田欣然, 侯文霞, 欧玉晓, 易冰, 陈文锋, 尚俊辰
    2021, 53 (7):  714-728.  doi: 10.3724/SP.J.1041.2021.00714
    摘要 ( 1961 )   HTML ( 205 )  
    PDF(623KB) ( 2844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人类能够快速提取集合中的统计信息, 形成平均表征。对于平均表征的产生机制, 研究者提出整合集合成员以合成平均刺激, 或计算集合成员特征值的平均值两种观点。以往研究中合成的平均刺激的特征值和计算成员特征值的平均值两种方式的结果相似, 难以区分两种观点。由于多个面孔的吸引力评分的均值与用这些面孔合成的平均面孔的吸引力评分存在差异, 本研究使用经典的平均辨别任务(实验1和2)和吸引力评价任务(实验3和4)为平均表征的产生来源于合成平均刺激的观点提供了支持证据。4个实验分别采用大容量面孔集合和小容量面孔集合探讨平均表征的形成机制, 结果发现大、小集合都形成了平均刺激, 并且平均表征的评定和加工可能更多依赖合成的平均刺激, 而非简单的对成员特征值进行平均; 此外, 集合吸引力出现了高评现象, 但小集合高评现象更少出现, 说明平均刺激的作用受到集合大小的影响。本研究为集合平均表征的形成机制和面孔集合吸引力高评现象的产生机制提供了新证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文阅读中无关言语效应的认知机制探究:眼动证据
    吴三美, 田良苏, 陈家侨, 陈广耀, 王敬欣
    2021, 53 (7):  729-745.  doi: 10.3724/SP.J.1041.2021.00729
    摘要 ( 3058 )   HTML ( 377 )  
    PDF(460KB) ( 5168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采用眼动追踪技术探讨中文阅读中无关言语效应的影响机制, 操纵了背景音的类型(有意义背景音、无意义背景音、无声), 通过3个实验考察其对简单句、复杂句、篇章阅读的影响。结果发现, 被试在无意义背景音条件下加工三类阅读材料时的眼动指标与无声条件相比差异均不显著; 但是, 在有意义背景音条件下, 被试在进行复杂句和篇章阅读时的眼动指标与无声条件相比差异显著, 而在简单句阅读中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 语义属性才是影响无关言语效应产生的关键因素, 其所起作用受到阅读任务难度的调节, 而对阅读过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晚期的词汇加工和语义整合阶段, 本研究结果支持了语义干扰假说。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维吾尔族与汉族的大学生在汉语歧义词消解中的语境促进效应及反应抑制效应
    杨群, 张积家, 范丛慧
    2021, 53 (7):  746-757.  doi: 10.3724/SP.J.1041.2021.00746
    摘要 ( 2459 )   HTML ( 241 )  
    PDF(449KB) ( 3237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词汇歧义是语言的普遍现象。在汉语中, 歧义词的种类繁多, 是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学习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两个实验, 考察在不同加工时间条件下维吾尔族和汉族的大学生在汉语歧义词消解中的语境促进效应及抑制效应。结果发现, 两个民族的大学生均出现了语境促进效应, 但在短时加工条件下, 汉族大学生的语境促进效应显著大于维吾尔族大学生, 在长时加工条件下, 两个民族的大学生的语境促进效应并无显著差异。在短时加工条件下, 仅汉族大学生可以有效地抑制无关信息的干扰; 在长时加工条件下, 两个民族的大学生均可以有效地抑制无关信息的干扰。整个研究表明, 在汉语歧义词消解中, 随着加工时间增加, 维吾尔族大学生的语境促进效应和对无关信息的抑制均可以达到与汉族大学生相近的水平。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第三方惩罚对合作的溢出效应:基于社会规范的解释
    陈思静, 邢懿琳, 翁异静, 黎常
    2021, 53 (7):  758-772.  doi: 10.3724/SP.J.1041.2021.00758
    摘要 ( 3756 )   HTML ( 426 )  
    PDF(513KB) ( 5908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第三方惩罚对合作的维系可能来自经济功能或规范提示功能。先前研究没有区分这两种功能, 因而未能回答:当惩罚不足以影响违规收益时, 是否还能促进合作?实验1 (N = 252)发现即使第三方惩罚无法降低违规收益, 依然能抑制自利行为。实验2 (N = 179)发现受过惩罚的违规者在其后的独裁者博弈表现出了更高的合作水平。2(是否旁观惩罚)×2(旁观前后)设计的实验3 (N = 179)显示, 旁观惩罚后被试的合作水平显著高于旁观前, 也高于未旁观惩罚的被试。后两个实验中, 社会规范在惩罚与合作之间均起中介作用。这进一步证实惩罚对合作的促进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规范激活来实现的, 并存在两种溢出效应:惩罚抑制了曾经的违规者(纵向溢出效应)和旁观者(横向溢出效应)在新博弈情境下的自私行为。这两种溢出效应的发现补充了文献中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学解释, 并为理解人类社会长时间、大规模的合作提供了新视角。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群体共同经历影响不公平感知
    吕飒飒, 孙欣, 沈林林, 武雨晴, 赵纾, 王霏, 汪祚军
    2021, 53 (7):  773-787.  doi: 10.3724/SP.J.1041.2021.00773
    摘要 ( 4948 )   HTML ( 617 )  
    PDF(1427KB) ( 8732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以往研究考察了不公平经历如何影响个体的认知、情绪及行为。然而, 这些研究着重于考察个体“独自经历”不公平的现象, 而尚未有研究考察, 当个体与他人以群体身份共同经历不公平时, 不公平经历对个体的影响。3项实验采用改编的三人最后通牒博弈任务考察“群体共同经历”不公平如何影响个体的不公平感知。研究结果表明, 无论是通过“共同命运” (实验1)、轮流为群体做决策(实验2), 还是招募成对朋友(实验3)来操纵或凸显群体身份, 群体共同经历不公平, 相比独自经历不公平, 均显著降低(而非提升)了被试的不公平感知。研究结果对于社会及组织管理具有借鉴意义。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攻击动机对特质愤怒与反应性攻击关系的中介作用:一项纵向研究
    李芮, 夏凌翔
    2021, 53 (7):  788-797.  doi: 10.3724/SP.J.1041.2021.00788
    摘要 ( 4493 )   HTML ( 585 )  
    PDF(491KB) ( 7147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特质愤怒是影响反应性攻击的重要人格因素, 反应性攻击的提出是基于攻击动机, 但是特质愤怒影响反应性攻击的动机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假设特质愤怒可以通过增强反应性攻击的特异性动机(即敌意性动机)以及反应性攻击与主动性攻击的共同性动机(即道德准许动机)来纵向预测反应性攻击。为了检验该假设, 对5个省市共1007名大学生的特质愤怒、敌意归因偏向(代表敌意性动机)和道德推脱(代表道德准许动机)、反应性攻击与主动性攻击进行了3次追踪调查。结果显示:(1)在控制性别后, 第一个时间点的特质愤怒可以通过第二个时间点的敌意归因偏向和道德推脱预测第三个时间点的反应性攻击; (2)敌意归因偏向只能纵向预测反应性攻击, 而不能跨时间预测主动性攻击; (3)道德推脱可以纵向预测反应性攻击和主动性攻击。这一结果支持了特质愤怒影响反应性攻击的动机模型, 发展了人格与攻击关系的理论与研究, 对于揭示反应性攻击形成的动机机制具有积极作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长期高策略性技能训练对运动员大脑白质结构的影响:一项DTI研究
    祁亚鹏, 王怡萱, 朱桦, 周成林, 王莹莹
    2021, 53 (7):  798-806.  doi: 10.3724/SP.J.1041.2021.00798
    摘要 ( 1823 )   HTML ( 116 )  
    PDF(762KB) ( 2528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目前关于运动员经验优势的脑机制还存在争议, 尤其对于涉及较多认知过程参与的高策略性技能项目运动员, 其大脑白质结构可塑性变化还需进一步探究。研究横向对比了乒乓球运动员和非运动员大脑白质纤维束的弥散张量成像数据。结果发现, 相比于非运动员, 乒乓球运动员在连接背侧和腹侧通路脑区的双侧皮质脊髓束、左侧上纵束、左侧下纵束和双侧额枕下束的各向异性值(FA)更大, 进一步分析发现, 部分腹侧通路白质纤维束FA增加的原因是径向扩散系数(RD)下降。研究结果支持了动作双通路模型。提示经过长期高策略性技能训练, 乒乓球运动员在背侧和腹侧通路上的白质纤维束结构完整性增强。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