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ISSN 0439-755X
CN 11-1911/B
主办:中国心理学会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出版:科学出版社

过刊目录

    2020年, 第52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20-08-25
    上一期    下一期

    研究报告
    理论与史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研究报告
    中文阅读中长距离回视引导机制的眼动研究
    杨帆, 隋雪, 李雨桐
    2020, 52 (8):  921-932.  doi: 10.3724/SP.J.1041.2020.00921
    摘要 ( 5213 )   HTML ( 254 )  
    PDF(584KB) ( 5138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从记忆的角度, 探讨中文阅读中长距离回视的引导机制。采用眼动实验, 操纵了回视条件(实验1)、回视可见性(实验2)、目标词位置及词频变量。结果发现:与不阅读组相比, 阅读组的最初回视误差更小, 定位效率更高; 与可见组相比, 不可见组累积回视距离更大, 且难以正确定位目标; 目标词位置主效应显著, 而词频主效应不显著。结果表明, 回视具有空间选择性, 最初的回视由空间记忆引导, 最初回视后的修正眼跳在文本可见情况下才能正常进行, 而词频这一言语属性对回视没有显著影响, 本研究结果支持了空间编码假设。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快速与慢速读者的中央凹加工对副中央凹预视的影响
    张慢慢, 臧传丽, 徐宇峰, 白学军, 闫国利
    2020, 52 (8):  933-945.  doi: 10.3724/SP.J.1041.2020.00933
    摘要 ( 3234 )   HTML ( 191 )  
    PDF(713KB) ( 2533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在中文阅读中, 预视量是否存在个体差异及其是否受中央凹加工调节, 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眼动技术和边界范式, 通过操纵前目标词的加工负荷(高、低)与目标词的预视(相同、假字)来考察快速与慢速读者的中央凹加工对副中央凹预视的影响。结果显示, 中央凹负荷主效应显著; 快速读者对低负荷词的首次和单次注视短于高负荷词, 而慢速读者对两种负荷词的首次和单次注视无差异, 表明快速读者能更快利用词汇特性加工中央凹词汇。预视主效应显著, 即与假字预视相比, 相同预视使两组读者都对目标词的注视更短、向前眼跳更长、跳读率更高; 而且该效应与中央凹负荷没有交互作用。这表明快速读者与慢速读者提取了等量预视, 且不受其中央凹加工的调节。E-Z读者模型和SWIFT模型不能完全解释当前结果。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我相关性影响情绪词汇加工的时间进程
    张琪, 邓娜丽, 姜秀敏, 李卫君
    2020, 52 (8):  946-957.  doi: 10.3724/SP.J.1041.2020.00946
    摘要 ( 4444 )   HTML ( 508 )  
    PDF(2214KB) ( 5538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在社会交往中, 判断情绪刺激与自我和他人的相关程度对于情绪加工十分重要。本研究利用ERPs技术, 要求被试默读相继呈现的名字(自我、朋友和陌生人)和情绪性词汇(积极、中性和消极), 考察自我相关信息影响情绪词汇加工的动态时间特征及二者的整合机制。结果发现, 在情绪词汇加工早期, 消极词汇相比积极和中性词汇诱发了波幅更大的EPN。在加工晚期, 消极词汇相比中性词汇诱发波幅更小的N400, 并相对中性和积极词汇诱发更大的LPP。更为重要的是, 在LPP时间窗出现情绪效价和自我相关性的交互作用:与自我名字相关的消极词汇比中性词汇诱发了波幅更大的LPP, 与朋友名字相关的消极词汇比中性和积极词汇诱发了波幅更大的LPP, 而与陌生名字相关的各类词汇诱发的LPP波幅无显著差异。该研究表明, 个体对情绪信息非常敏感, 随着加工的深入会体现出不同的认知过程, 并且会根据自我相关性进行过滤, 在加工晚期与自我相关信息进行整合, 表现出自我和朋友相关的消极情绪的加工优势。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数学焦虑个体近似数量加工的神经机制:一项EEG研究
    刘洁, 李瑾琪, 申超然, 胡小惠, 赵庭浩, 关青, 罗跃嘉
    2020, 52 (8):  958-970.  doi: 10.3724/SP.J.1041.2020.00958
    摘要 ( 2252 )   HTML ( 302 )  
    PDF(6061KB) ( 3548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近似数量加工是对大数目物体数量在不依赖逐个数数前提下的估计。行为学研究提示高数学焦虑人群近似数量加工能力下降, 但神经机制未明。本研究探讨高数学焦虑个体近似数量加工的神经机制, 比较高低数学焦虑脑电活动的差异:(1)行为上无显著组间差异; (2)高数学焦虑组的P2p成分波幅增加; (3) δ频段ERS及β频段ERD无显著数量比例效应, 而低数学焦虑组在上述指标的数量比例效应显著。本研究为高数学焦虑人群近似数量加工能力下降提供了电生理学的证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父母元情绪理念与青少年问题行为:迷走神经的调节作用
    何晓丽, 袁小龙, 胡铭, 周丽晨
    2020, 52 (8):  971-981.  doi: 10.3724/SP.J.1041.2020.00971
    摘要 ( 4539 )   HTML ( 535 )  
    PDF(613KB) ( 5861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探讨父母元情绪理念与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关系以及青少年自身迷走神经功能对两者关系的影响。采用“心算任务范式”及问卷法, 对224名青少年及其父母进行测量与调查。结果发现:(1) 母亲情绪教导理念负向预测青少年内外化问题行为, 母亲情绪失控理念正向预测青少年内外化问题行为, 母亲情绪不干涉理念正向预测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 父亲情绪教导理念负向预测青少年内化问题行为, 父亲情绪失控理念正向预测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2) 当青少年迷走张力较低时, 母亲情绪不干涉理念正向预测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 当青少年迷走抑制较低时, 母亲情绪失控理念正向预测青少年内化、外化问题行为, 父亲情绪失控理念正向预测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综上, 父母元情绪理念能够预测青少年问题行为, 且父母元情绪理念对青少年问题行为影响存在差异。同时, 迷走神经功能对父母元情绪理念与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关系具有一定调节作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情节模拟对预期伴侣反应性及依恋安全感的影响
    曹贤才, 王大华, 王岩
    2020, 52 (8):  982-992.  doi: 10.3724/SP.J.1041.2020.00982
    摘要 ( 5856 )   HTML ( 626 )  
    PDF(627KB) ( 6880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当依恋对象不在身边时, 个体可以通过内部表征的方式通达依恋对象的可得与反应性, 获得依恋安全感。然而, 现有研究对内部表征通达途径的考察忽略了情节模拟的作用。该研究采用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设计, 考察是否可以通过依恋相关的情节模拟通达依恋对象的可得与反应性, 帮助个体获得依恋安全感。研究招募正处于恋爱关系中且恋爱时长超过6个月的大学生46名。前测评定依恋相关的困境情境; 3天后实验组被试进行依恋相关的情节模拟任务, 控制组被试进行情境结果的撰写任务, 并再次对情境进行评定。结果发现, 相比于控制组, 情节模拟组预期伴侣的反应性和依恋安全感有更大提升。以上的研究结果表明, 依恋相关的情节模拟可以通达伴侣可得与反应性并帮助个体获得依恋安全感。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群体认同对群际敏感效应及其行为表现的影响
    宋仕婕, 佐斌, 温芳芳, 谭潇
    2020, 52 (8):  993-1003.  doi: 10.3724/SP.J.1041.2020.00993
    摘要 ( 5781 )   HTML ( 632 )  
    PDF(544KB) ( 6342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通过实验研究了群际互动中个体对不同来源身份的消极群体评价的情绪反应及群体认同的调节作用, 并从情绪-行为反应的连续性视角探索群际敏感效应的行为表现及内在机制。结果发现:(1)相比内群体的消极群体评价, 外群体的消极群体评价更能引起消极情绪反应; (2)群体认同对群际敏感效应起调节作用, 高群体认同者对来自外群体消极评价的情绪反应更加负面, 而低群体认同者这种趋势并不明显; (3)高群体认同者在经历外群体的消极群体评价后会表现出更多的内群体积极行为, 且消极情绪反应对此起中介作用。研究扩展了群际敏感效应的适用范围, 并为探讨其内部机制和后续影响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传承动机对金融冒险行为的影响:未来自我连续性的中介
    王琳, 陈增祥, 何云
    2020, 52 (8):  1004-1016.  doi: 10.3724/SP.J.1041.2020.01004
    摘要 ( 2605 )   HTML ( 389 )  
    PDF(702KB) ( 3313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人们普遍拥有“期待不朽、被人铭记”的传承动机, 文章通过4个实验探讨了该动机如何通过未来自我连续性的影响作用于个体的金融冒险行为。实验1发现传承动机能够提升个体对未来自我的连续性感知。实验2在此基础上发现传承动机会弱化个体金融冒险行为(2a), 并且该效应被自我连续性感知中介(2b)。实验3进一步考察个体社会经济地位对上述中介效应的调节, 结果发现上述中介效应只出现在社会经济地位相对较高(vs.较低)的个体身上。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理论与史
    论皮亚杰的方法论及其当代意义
    蒋柯, 李其维
    2020, 52 (8):  1017-1030.  doi: 10.3724/SP.J.1041.2020.01017
    摘要 ( 4284 )   HTML ( 283 )  
    PDF(833KB) ( 4653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皮亚杰从生物学的适应性和平衡化概念出发, 论证了有机体和外部环境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 进一步通过认知过程与生物学过程的“同构”, 建立了一种结构论的发生认识论。发生认识论的主要论题包括:主客体相互作用论、认知结构的建构论, 以及心理逻辑论等。皮亚杰的理论建构方法有两个重要特征:第一, 皮亚杰强调功能相对于结构的逻辑先在意义。功能是有机体对环境的适应与平衡化。因此, 皮亚杰的方法论是一种功能论。第二, 皮亚杰方法论的思想基础是辩证法。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一方面批判唯理论, 另一方面批判经验论, 最终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认识论体系。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对当今心理学和心灵哲学研究中诸多“难问题”, 诸如“他心问题”、“归纳问题”等, 可能提供了元理论层面和方法层面的引领和启发。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