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ISSN 0439-755X
CN 11-1911/B
主办:中国心理学会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出版:科学出版社

过刊目录

    2019年, 第51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9-02-25
    上一期    下一期

    研究报告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研究报告
    习得年龄对客体和动作图画口语命名的不同影响:ERP研究
    娄昊, 李丛, 张清芳
    2019, 51 (2):  143-153.  doi: 10.3724/SP.J.1041.2019.00143
    摘要 ( 3437 )   HTML ( 41 )  
    PDF(705KB) ( 3973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词汇习得年龄指人们最早理解单词意义时的年龄, 已有研究发现早习得词汇的阅读反应时间短于晚习得词汇, 研究者对于词汇习得年龄效应的认知机制存在争论。本研究运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 考察了词汇习得年龄(早与晚)对客体图画和动作图画命名的影响。研究中采用图画命名任务, 要求被试在看到图画后迅速且准确地说出图画名称。结果发现早习得名词的命名快于晚习得名词, 而早习得动词的命名却慢于晚习得动词; 习得年龄对于名词产生的影响发生在图画呈现后的250~300 ms之间, 表现为早习得名词波幅小于晚习得名词, 而习得年龄对于动词产生的影响发生在图画呈现后的200~600 ms之间, 表现为早习得动词波幅大于晚习得动词。这表明名词产生中的习得年龄效应发生在词汇选择阶段, 支持了语义假设的观点; 动词产生过程中的习得年龄效应出现在多个加工阶段, 包括了词汇选择、音韵编码和语音编码阶段, 这与动词语义的多重性及其与动作相关的脑区激活有关, 支持了网络可塑性假说的观点。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个体关于加工流畅性的信念对字体大小效应的影响
    陈颖, 李锋盈, 李伟健
    2019, 51 (2):  154-162.  doi: 10.3724/SP.J.1041.2019.00154
    摘要 ( 3367 )   HTML ( 146 )  
    PDF(518KB) ( 4230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本研究考察个体关于加工流畅性的信念对学习判断(Judgment of learning, 简称JOL)的影响, 探讨字体大小效应的产生机制。研究通过两个实验分别考察个体关于“字体大小影响加工流畅性” (实验1)以及“加工流畅性影响记忆效果” (实验2)等信念对字体大小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 1)当人们相信大字体更流畅(实验1)或者越流畅越好记(实验2)时, 他们在大字体项目上的JOL值显著高于小字体项目上的JOL值; 2)当人们相信小字体更流畅(实验1)或者流畅性与记忆无关(实验2)时, 他们在大字体和小字体项目上的JOL值无显著差异, 字体大小效应消失。上述结果表明, 个体关于加工流畅性的信念是字体大小效应产生的重要原因, 是人们进行学习判断的重要线索。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部件启动范式下可成字部件的位置效应
    王丹, 王婷, 秦松, 张积家
    2019, 51 (2):  163-176.  doi: 10.3724/SP.J.1041.2019.00163
    摘要 ( 2110 )   HTML ( 50 )  
    PDF(875KB) ( 2783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可成字部件在汉字中的位置和功能多种多样。实验1采用部件启动范式考察在汉字识别中可成字部件在不同位置的功能。启动刺激为处于三种位置(主要义符位置、次要义符位置、声符位置)的可成字部件, 目标刺激为包含这三种位置可成字部件的汉字, 要求被试对目标字做词汇判断。实验2结合部件启动范式和视觉搜寻范式探查可成字部件在不同位置的功能。结果表明:(1)可成字部件处在声符位置时的启动效应强于处在义符位置时。(2)可成字部件作义符时的启动作用只出现在处于主要义符位置时。(3)处在声符位置的可成字部件启动不仅促进对包含声符位置部件的汉字的识别, 还促进对包含主要义符位置部件的汉字的识别, 但阻碍对包含次要义符位置部件的汉字的识别。(4)当启动部件处于次要义符位置时, 不影响对包含相关部件的汉字的识别。整个研究表明, 部件位置效应不仅包含部件位置对汉字识别的影响, 还包含部件位置频率对汉字识别的影响。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没有”为什么隐含着“消极情绪”?——否定加工中的情绪表征
    高志华, 鲁忠义
    2019, 51 (2):  177-187.  doi: 10.3724/SP.J.1041.2019.00177
    摘要 ( 7447 )   HTML ( 300 )  
    PDF(602KB) ( 11562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采用情感错误归因范式(AMP)和经典情感启动范式(BFP), 在汉语双音节中性名词的前面加上否定或肯定词, 构成“没有/有XX”短语, 作为启动材料, 以中性俄语词或汉语情绪词为目标材料, 探讨了汉语否定加工的情绪表征。在实验1的AMP范式中, 刺激反应不同步(SOA)时间为200 ms和500 ms, 结果显示, 否定短语比肯定短语有显著高的消极反应概率; 在实验2的BFP范式中, 否定短语比肯定短语同样启动了更高的消极反应概率。实验结果表明, 否定本身具有消极效价, 否定加工通过消极情绪实现具身化。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标预知对路径整合的影响
    过继成思, 黄建平, 宛小昂
    2019, 51 (2):  188-195.  doi: 10.3724/SP.J.1041.2019.00188
    摘要 ( 1971 )   HTML ( 61 )  
    PDF(1282KB) ( 2724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本研究采用头盔式虚拟现实与返回起点或路标的路径完成任务, 通过指导语来调控被试对于返回位置的预知, 检验目标预知对人类路径整合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对于返回起点这一目标的预知可以使被试有效地忽略由于路标出现或路标数量增加而导致的干扰, 而对于返回路标这一目标的预知程度越高, 可以促使被试做出更准确的反应。这样的结果体现了目标预知作为一种非感知觉因素对于人类路径整合的影响, 也体现了人类路径整合的策略性和灵活性。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色觉疲劳、语义饱和对颜色范畴知觉的即时影响
    吴柏周, 李杰, 何虎, 侯友, 贾缨琪, 冯慎行
    2019, 51 (2):  196-206.  doi: 10.3724/SP.J.1041.2019.00196
    摘要 ( 4108 )   HTML ( 148 )  
    PDF(792KB) ( 4887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颜色范畴知觉究竟是语言的还是知觉的, 或两者交互引起的认知冲突所致仍在探究与争议之中。本研究采用色觉疲劳和语义饱和操作分别独立地改变知觉或语义加工, 观察二者对颜色范畴知觉效应的即时影响, 以期探究语言和知觉对颜色范畴的作用。结果显示, 色觉疲劳操作导致范畴间颜色辨别反应时减少, 颜色范畴效应增强。语义饱和操作导致被饱和颜色词所属的范畴内颜色辨别反应时增加, 颜色范畴效应增强。说明单独改变知觉或语义加工能力均能影响CCP效应, 支持了语言标签对比模型, 即语言与知觉的交互作用引起颜色范畴知觉的观点。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右腹外侧前额叶对高抑郁水平成年人社会情绪调节的作用:一项tDCS研究
    张丹丹, 刘珍莉, 陈钰, 买晓琴
    2019, 51 (2):  207-2015.  doi: 10.3724/SP.J.1041.2019.00207
    摘要 ( 3840 )   HTML ( 181 )  
    PDF(764KB) ( 4537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已有的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tDCS)研究证明, 右腹外侧前额叶(right ventr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 RVLPFC)是社会情绪调节的重要脑区, 激活RVLPFC可显著降低人们对社会性负性情绪体验的强度。社会功能受损是抑郁症患者或抑郁倾向人群的重要特征之一。该群体对社会排斥的敏感性高, 且对负性社会情绪体验的情绪调节能力降低。在本研究中, 我们采用外显的情绪调节任务, 研究了高、低抑郁水平的两组成年人被试在RVLPFC接受阳性tDCS后其情绪调节能力的改变。结果表明, 虽然采用tDCS激活RVLPFC可帮助被试通过情绪调节(认知重评)减弱负性情绪体验, 但高抑郁水平被试的负性情绪强度下降程度明显小于低抑郁水平被试。另外本文还发现, 与源于个人的负性情绪相比, tDCS效应对源于社会的负性情绪(即社会排斥)更强。本研究是采用电或磁刺激提高抑郁人群社会情绪调节能力的首次尝试。实验结果表明, 高抑郁水平成年人的RVLPFC仅通过单次、短时间(34 min)的tDCS激活, 其情绪调节能力并未得到显著提升。这提示对抑郁倾向群体或抑郁症患者的干预或治疗需要多次施加tDCS。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形状-性别内隐联结及其对消费者形状偏好的影响
    丁瑛, 庞隽, 王妍苏
    2019, 51 (2):  216-226.  doi: 10.3724/SP.J.1041.2019.00216
    摘要 ( 3968 )   HTML ( 146 )  
    PDF(639KB) ( 5579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本文探讨了形状与性别之间的内隐联结及其对消费者形状偏好的影响。通过4个实验, 作者发现形状与性别之间存在内隐联结, 即圆润的形状与女性更相关, 而有棱角的形状与男性更相关。这一内隐联结被拓展到品牌感知上, 导致品牌的性别形象影响消费者对圆形或棱角形产品的偏好, 而感知匹配度在其中起中介作用。这些研究发现进一步丰富了现有关于形状偏好以及形状象征意义的文献, 并对视觉营销中的形状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实践指导。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累并快乐着:服务型领导的收益与代价——基于工作-家庭资源模型视角
    康勇军, 彭坚
    2019, 51 (2):  227-237.  doi: 10.3724/SP.J.1041.2019.00227
    摘要 ( 3927 )   HTML ( 176 )  
    PDF(695KB) ( 5119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服务型领导被以往大量研究证实能够对下属产生积极的影响效果。然而, 我们对服务型领导如何影响领导者自己还知之甚少。基于此, 文章根据工作-家庭资源模型, 探讨了服务型领导的收益与代价。采用经验抽样法, 对广州市76名企业单位中的主管进行为期5天的日记研究, 并运用多层线性模型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主管每日从事服务型领导行为既可以产生更多的积极情绪, 从而改善工作-家庭关系, 又可能会引发资源损耗, 从而恶化了工作-家庭关系。主管感知的组织支持是服务型领导行为双刃剑效应的“门阀”, 当主管感知到高的组织支持时, 从事服务型领导行为会带来更多的积极情绪, 而当主管感知到低的组织支持时, 从事服务型领导行为可能更容易增加资源损耗。以上结果能拓宽我们对服务型领导影响效果的认识, 并为如何干预服务型领导行为提供一些新的启发。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辱虐管理与员工创造力:心理契约破坏和中庸思维的不同作用
    沈伊默, 马晨露, 白新文, 诸彦含, 鲁云林, 张庆林, 刘军
    2019, 51 (2):  238-247.  doi: 10.3724/SP.J.1041.2019.00238
    摘要 ( 5876 )   HTML ( 359 )  
    PDF(687KB) ( 7303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近年来, 辱虐管理与员工创造力的关系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 本研究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作用模型, 以探讨中国文化情境下辱虐管理影响员工创造力的中介心理机制及边界条件。采用多阶段-多来源的策略, 以93名主管和369名员工为对象, 通过多水平结构方程建模技术对三阶段主管-员工配对调查所获取的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主管的辱虐管理行为会通过心理契约破坏的中介作用, 对员工创造力产生间接的消极影响; 但该负向的间接关系的强度对高中庸思维者而言较弱。本研究有助于揭示辱虐管理影响员工创造力的心理机制及边界条件, 研究结果对企业员工创造力及创新行为的管理实践也有一定启示。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未雨绸缪:变革前非正式信息对员工变革抵制意愿的影响
    杜旌, 崔雨萌
    2019, 51 (2):  248-258.  doi: 10.3724/SP.J.1041.2019.00248
    摘要 ( 2372 )   HTML ( 83 )  
    PDF(718KB) ( 3099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组织变革前总会有小道消息等非正式信息传播, 这些信息是员工提前了解变革的重要来源。研究探索变革前非正式信息对员工变革前抵制意愿的影响, 以及员工变革抵制意愿随时间推移的变化。基于255位样本数据的结构方程模型及多层次线性增长模型分析表明:(1)变革前非正式信息的消极性及不完整性, 显著负向影响员工变革认知, 进而使员工变革抵制意愿上升; (2)随着时间推移, 员工变革抵制意愿显著衰减, 即从变革前到变革发生时抵制意愿显著降低。研究揭示了变革前非正式信息对员工有“热身准备”的作用, 能够帮助员工提前适应, 从而更好地应对变革。研究结果有助于变革的顺利实施。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如何消除子团队的消极作用——子团队成员交换的作用
    倪旭东, 季百乐
    2019, 51 (2):  259-268.  doi: 10.3724/SP.J.1041.2019.00259
    摘要 ( 4438 )   HTML ( 65 )  
    PDF(736KB) ( 5272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本文探究子团队层面的团队构成动态变化, 即子团队成员交换是否有助于消除子团队的消极影响。本文将存在两个平衡的以认同为基础的子团队的团队作为研究对象, 试图通过实验的研究方法来探讨子团队成员交换是否能够消除子团队对团队的消极影响。通过对75组子团队进行实验后发现: (1)相较于无子团队成员交换的团队, 有子团队成员交换的团队其团队信息深化及团队决策质量更佳; (2)团队信息深化在子团队成员交换与团队决策质量关系间呈中介作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