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ISSN 0439-755X
CN 11-1911/B
主办:中国心理学会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出版:科学出版社

过刊目录

    2012年, 第44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2-06-28
    上一期    下一期

    论文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语言类比推理的神经机制:来自ERP研究的证据
    赵鸣,徐知媛,刘涛,杜锋磊,李永欣,陈飞燕
    2012, 44 (6):  711-719. 
    摘要 ( 1145 )   PDF(437KB) ( 2245 )  
    English Version
    实验通过“A:B::C:D”范式,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 考察了语言类比推理的神经机制。实验结果显示:图式生成阶段诱发出N400和P300成分, 反映了类比源域的词对概念通达和词对关系抽取的加工过程; 类比映射阶段诱发出N400和晚期负成分LNC, 反映了类比目标域前项词汇概念意义的激活, 以及将已获取的图式关系类比映射于目标域, 并进行推理的加工过程。研究结果表明, 语言类比推理的神经机制复杂, 牵涉到一系列认知加工步骤; LNC成分与类比映射阶段的加工关系密切, 其波幅和头皮分布的广泛性情况与类比映射关系的复杂程度成正比。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加法运算中数学知识和语义知识的整合
    陈栩茜,何本炫,张积家
    2012, 44 (6):  720-734 . 
    摘要 ( 701 )   PDF(456KB) ( 1428 )  
    English Version
    采用语义启动数字匹配任务及其变式, 探讨在中文背景下“和效应”和语义系统的类比一致性及其产生机制。结果发现, 中国学生对“和”目标数字的反应时显著长于对中性目标数字, 表明“和效应”是人类的一种强烈的认知倾向; 人类通过类比映射方式整合数学知识和语义知识; 影响语义加工的因素同样影响数学认知。研究还发现, 被试对中性目标数字的抑制难度受语义匹配任务性质的影响, 在完成类别不一致的探测词匹配任务时, 拒绝中性目标数字的反应时显著长, “和效应”消失, 表明“和效应”不仅源自于对“和”目标数字的激活, 也源自于对中性目标数字的抑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文
    句子阅读理解过程中句意的建构时间
    钟伟芳,莫雷,金花,徐贵平
    2012, 44 (6):  735-744. 
    摘要 ( 873 )   PDF(447KB) ( 1619 )  
    English Version
    一般语言学理论认为, 在句子阅读理解过程中, 句子意义建构是基于词汇语义整合的, 其反映在N400之上, 开始于词语呈现后约250 ms。然而, 近年关于语义P600效应的研究却提示句意建构可能存在多通道或方式, 读者甚至可能在N400反映的加工出现之前就已建立了初步句意。为探明在句子阅读理解过程中是否存在比N400反映的加工更早的句意建构, 以及如果存在这样的句意建构, 其是从何时开始的, 本研究开展了四个实验。实验1发现被试在句末双字词呈现200 ms后已将其联系到上文语义表征而建立了句意, 提示句意建构开始于N400反映的加工出现之前。实验2与3进一步发现, 读者开始建立句意的时间约在句末词呈现了150 ms之时。实验4排除了实验1~3效应的其他一些可能解释, 提升了实验1~3结果的可靠性。总体上, 本研究提示:在句子阅读理解过程中, 读者在句末双字词呈现了约150 ms之时就已建立了句意; 可能存在比N400反映的加工更早的句意建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汉字模糊度、字频和语义启动在N400上的交互作用:N400的IA模型的证据
    孙海静,王权红
    2012, 44 (6):  745-753. 
    摘要 ( 774 )   PDF(445KB) ( 1656 )  
    English Version
    通过两个实验,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 记录大学生被试在同一字判断任务中的脑电波形。两个实验涉及三个因素, 包括模糊度、字频和语义, 语义和字频为被试内设计, 以启动字-靶字(模糊)-探测字的呈现序列为一个测试(trial), 要求被试判断靶字和探测字是否是同一个字。两个实验除了靶字的模糊度不同外, 其他材料完全相同。结果发现, 实验1字频和语义启动间存在交互作用, 其中低频条件下无语义启动比语义启动的N400波幅更偏负, 高频条件则无这种差异; 实验2中只存在语义启动效应, 字频与语义启动间不存在交互作用; 综合两个实验的ERP结果, 模糊度、字频和语义启动三者间存在交互作用, 且高频而非低频条件下模糊度与语义间也有交互作用, 无启动条件下字频和模糊度间也存在交互作用。本研究因此支持N400的IA模型(交互激活模型), 不支持核证模型和词汇后加工理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知道与不知道要学多少:类别学习中样例量的预期作用
    刘志雅,黄艳利,Carol A. Seger
    2012, 44 (6):  754-765. 
    摘要 ( 921 )   PDF(389KB) ( 1493 )  
    English Version
    采用“5/4模型”类别结构探讨了类别学习中样例量的预期作用。设置了两种学习条件(“知道样例量”和“不知道样例量”), 分别探讨两种学习条件下的学习效率、学习策略以及所形成的类别表征。106名大学生参加了实验, 结果表明:在类别学习中, 样例量的预期作用显著, 知道样例量组的学习效率高于不知道样例量组; 样例量的预期作用对类别学习效率的影响是通过影响学习过程中使用的策略来实现的; 样例量的预期作用不影响两种学习条件的学习后形成的类别表征, 且两种学习条件的被试自始至终表现出样例学习的表征模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重复刺激的末位优势效应
    冷英,谭小英,曾庆,程晓荣,卢家楣
    2012, 44 (6):  766-776. 
    摘要 ( 913 )   PDF(343KB) ( 1291 )  
    English Version
    探讨在RSVP任务中重复刺激的呈现位置和报告方式对重复知盲效应的影响, 检验该研究提出的注意资源最优化假设和末位优势效应。实验1操作了刺激性质和重复刺激位置, 得出了刺激性质和重复刺激位置的交互效应; 实验2操作了刺激性质和情景信息, 结果是交互效应不显著; 实验3操作了刺激性质和报告方式, 出现了刺激性质和报告方式的交互效应。该结果表明: (1)由于注意资源分配的优化, 重复刺激有末位优势效应。(2)重复知盲的产生不是发生在知觉阶段, 而是发生在报告阶段。(3)注意资源分配最优化理论比建构/归因理论能更合理地解释重复知盲的发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情境效应或自动化加工:大学生对老年人的内隐态度
    任娜,佐斌,侯飞翔,汪国驹
    2012, 44 (6):  777-788. 
    摘要 ( 1590 )   PDF(396KB) ( 3531 )  
    English Version
    使用词汇判断任务和新近发展起来的情感错误归因程序(AMP)研究范式, 探讨大学生对老年人的内隐态度是否具有情境效应。实验一的结果表明, 大学生被试并不认为老年人比年轻人具有更高的专业能力。实验二和实验三采用被试间设计, 在典型的AMP中分别添加了情境因素, 结果都表明被试在职业、家庭、美德等情境中对老年人没有给出更积极的内隐评价; 被试对中性数字启动的做出的内隐评价比对老年人启动的内隐评价的更积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我概念威胁以及与重要他人的比较共同削弱自我面孔优势效应
    关丽丽,张庆林,齐铭铭,侯燕,杨娟
    2012, 44 (6):  789-796. 
    摘要 ( 1660 )   PDF(349KB) ( 2948 )  
    English Version
    内隐积极联想理论(implicit positive association, IPA)认为自我面孔识别以及与之伴随的自我意识激发了自我概念的积极属性, 促进了对自我面孔的识别优势, 因此通过自我概念威胁可以削弱自我面孔识别的优势效应。本研究旨在探讨自我概念威胁以及与重要他人的比较对自我面孔优势效应的共同影响。实验一为自我-朋友对比实验, 10对同性好友(20名被试)在接受完自我概念威胁启动或者非威胁性启动后对自我面孔和朋友面孔进行朝向的判断, 结果发现非威胁性启动后, 自我面孔的优势效应依然存在, 而在自我概念威胁启动后, 自我面孔优势效应消失。实验二为自我-陌生人对比实验, 另外20名被试在接受完自我概念威胁启动或者非威胁性启动后, 对自我面孔和陌生人面孔进行朝向的判断, 结果发现, 无论是自我概念威胁启动还是非威胁性启动后, 自我面孔识别优势效应都依然存在。两个实验的结果均主要体现在用左手进行反应的时候。结果表明:自我概念威胁以及与重要他人的比较共同削弱自我面孔优势效应; 而左手效应的发生似乎表明了大脑右半球对自我面孔识别的主导和调节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公平加工的情境依赖性:来自ERP的证据
    吴燕,周晓林
    2012, 44 (6):  797-806. 
    摘要 ( 1408 )   PDF(458KB) ( 2411 )  
    English Version
    公平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概念。大量研究采用最后通牒博弈, 发现人们具有不公平厌恶倾向, 即宁愿牺牲个人的经济利益, 也要拒绝不公平的分配提议。已有研究表明, 损失情境会增强不公平厌恶, 但其神经机制尚不清楚。本实验采用ERP技术, 运用最后通牒博弈范式, 考察两个情境因素:域(损失或获益)和博弈对象(人或计算机)对公平加工的影响。发现损失域下对不公平分配的拒绝率更高, 而博弈对象对决策行为无影响; 获益域下, 对家为人比对家为计算机诱发了更负的N1; 人机博弈时, 获益域比损失域诱发了更大的P2和LPP, 损失域比获益域、不公平提议比公平提议诱发了更大的N350, 而公平提议比不公平提议诱发了更大的LPP; 人际博弈时, 这些差异均不显著。这些结果表明, 对分配提议的大脑加工受博弈对象的调节, 人际博弈时, 对损益域、公平与不公平提议的加工类似, 而人机博弈时, 损失域和不公平提议涉及更多的抑制加工和冲突解决, 获益域和公平提议则更富动机性意义, 证实公平加工具有情境依赖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时间间隔与未来事件效价:解释水平的中介作用
    王霞,于春玲,刘成斌
    2012, 44 (6):  807-817. 
    摘要 ( 1030 )   PDF(405KB) ( 2108 )  
    English Version
    通过考察解释水平, 诠释时间间隔和未来事件效价的双向关系。结果发现:时间间隔会影响人们对未来事件效价的感知, 高解释水平事件在长时间间隔后发生的感知效价更好, 而低解释水平事件在短时间间隔后发生的感知效价更好(研究1); 同时, 未来事件效价也会反向影响人们对时间间隔的感知, 相对于未来发生的正效价事件, 负效价事件的感知时间间隔更短(研究2)。无论是时间间隔对未来事件感知效价的影响, 还是未来事件效价对感知时间间隔的影响, 解释水平均在其中起到中介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企业中的上级信任:作为一种行动意愿
    马华维,姚琦
    2012, 44 (6):  818-829. 
    摘要 ( 1191 )   PDF(433KB) ( 2652 )  
    English Version
    组织信任已成为管理学领域的热点研究议题, 虽然研究者开发了多种信任测量工具, 但多数信任测量工具与当前主导的组织信任定义不一致, 缺乏针对意愿的信任测量, 更没有研究探讨不同形态信任之间的关系及相应测量工具的适用范围。本研究以上级信任为切入点, 试图回答上述问题。研究1将信任视为一种行动意愿, 基于信任行为理论框架和开放性问卷结果, 开发了包含6个题目、“依赖”和“表露”两个维度的《企业员工对直接上级信任问卷》。研究2以553名企业员工为被试, 通过潜变量路径分析考察了不同形态信任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信任(意愿)受认知和情绪因素的共同影响; 可信度在信任基础和信任(意愿)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信任(意愿)在可信度和工作满意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作为意愿的信任, 相对于信任基础(认知和情感信任)和可信度, 与信任结果变量(工作满意)关系最近, 能更直接、有效地测量信任水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品牌信任和品牌情感:究竟谁导致了品牌忠诚?—— 一个动态研究
    望海军
    2012, 44 (6):  830-840 . 
    摘要 ( 1762 )   PDF(340KB) ( 4458 )  
    English Version
    现有关于品牌忠诚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发现, 品牌信任和品牌情感是品牌忠诚的决定因素。尽管也有很多学者认为应该从动态的视角认识忠诚的概念, 但是现有文献却没有随着时间推移来研究消费者品牌忠诚的发展过程。为了弥补现有营销文献中这一理论的不足, 本文提供了一个关于品牌情感和品牌信任同时影响品牌忠诚形成过程的动态研究。通过一个纵向情境模拟实验研究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 品牌信任对品牌忠诚的影响作用增强了, 而品牌情感的影响作用减弱了。并且, 消费者对品牌的不一致性体验会削弱这种效应。最后, 研究指出品牌情感和品牌信任对品牌忠诚共同的影响作用随着消费经验的积累显著增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如何削弱产品来源国效应*—— 产品信息呈现方式的影响研究
    汪涛,张琴,张辉,周玲,刘洪深
    2012, 44 (6):  841-852. 
    摘要 ( 997 )   PDF(485KB) ( 1845 )  
    English Version
    以元认知和双系统模式的心理学理论为背景, 研究了分析式系统对来源国效应的削弱, 检验了产品信息呈现方式对来源国效应的调节作用。三个研究说明, 分析式系统的启动可以有效削弱来源国效应; 特定的产品信息呈现方式所引起的消费者信息处理不流畅性感知会激发消费者的元认知困难, 从而使他们在产品评价过程中主要依赖分析式系统, 达到削弱来源国效应的目的; 并不是所有能引起信息处理不流畅性的产品信息呈现方式都能削弱来源国效应, 过于复杂的呈现方式由于给消费者带来过多认知负荷, 反而不能成功启动分析系统, 从而无法削弱产品来源国形象对消费者产品评价的影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