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ISSN 1671-3710
CN 11-4766/R
主办: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出版:科学出版社

过刊目录

    2007年, 第15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07-11-15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EEG相干分析在语言理解研究中的应用
    王琳;张清芳;杨玉芳
    2007, 15 (6):  865-871. 
    摘要 ( 1787 )   PDF(872KB) ( 2874 )  
    EEG相干反映了EEG信号在各个脑区之间的信息传递,可以揭示各种认知加工过程中不同功能网络的协同工作方式。首先介绍了这一方法的基本原理,然后从词语和句子两个水平上阐述了EEG相干分析在语言理解研究中的应用。在词语水平上涉及一般认知加工过程、语法加工和语义加工三个方面;在句子水平上,从句子的语义整合角度进行了介绍。最后指出了这一方法的优缺点,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个体智力差异的脑电生理学基础
    ——来自EEG和ERP的证据
    马妍妍;李寿欣
    2007, 15 (6):  872-877. 
    摘要 ( 1760 )   PDF(870KB) ( 3395 )  
    智力的脑电生理学研究近年来蓬勃发展。文章分析了EEG、ERP这两种主要的电生理学技术在智力差异探究中的应用,在智力水平与大脑激活程度的负相关受到任务难度、内容以及被试性别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所取得的进展;指出了以往个体智力差异脑电生理学研究中存在的ERP智力差异研究采用的任务略显简单、难以体现智力活动的本质等问题;认为今后利用多种脑电技术结合研究个体智力差异的趋势日趋明显。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我意识情绪:人类高级情绪
    冯晓杭;张向葵
    2007, 15 (6):  878-884. 
    摘要 ( 3130 )   PDF(850KB) ( 3652 )  
    自我意识情绪是个体在具有一定自我评价的基础上,通过自我反思而产生的情绪。自我意识情绪与基本情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自我表征、自我觉察、自我评价过程的卷入是自我意识情绪产生的重要条件。对个体行为进行自我调节、服务于人际交流、人际互惠和个体心理内部需要是自我意识情绪具有的主要功能。自我意识情绪是随着认知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并会受到文化的影响。自我报告、非言语行为编码技术、言语报告和行为编码、神经成像技术是自我意识情绪的主要研究方法。自我意识情绪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需要进一步跨文化研究的验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智力结构的分化假设
    曾毅;陈少华
    2007, 15 (6):  885-889. 
    摘要 ( 2222 )   PDF(845KB) ( 1795 )  
    该文探讨了智力结构随能力、年龄等个体差异而变化的可能性。认知分化假设认为,能力水平更高的人有“更多”的智力,其智力结构中g因素的作用随IQ水平的增加而递减。年龄分化假设指出,从童年期到青年早期,g因素在认知能力中的作用随年龄的增加而减小;相反,从青年早期到成年晚期,g因素的作用递增,智力结构中其他因素的数量和重要性则递减。该领域未来的研究应当解决测量和评估工具的问题,扩大被试的能力水平和年龄范围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西方诚信度测验研究述评
    滕召汉;陈国海
    2007, 15 (6):  890-898. 
    摘要 ( 2160 )   PDF(867KB) ( 2238 )  
    诚信度测验是指在招聘和选拔过程中用于评价应聘者的诚实、诚信、可依靠性,从而预测他们的偷盗、违反纪律、反工作行为以及今后工作业绩的以纸笔测验为主的测验工具。文章对西方诚信度测验的发展和应用现状做出了综述,指出诚信度测验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大五人格模型中的责任感、宜人性和情绪稳定性是诚信度测验潜在的测量内容,但诚信度测验与大五人格模型以外的其它人格维度也存在较高的相关性。诚信度测验对反工作行为和整体工作绩效具有良好的预测效度。文章在总结诚信度测验存在的一些争议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它在中国企业员工招聘和选拔中应用的若干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不同研究取向的应对问卷述评
    向晓蜜;张进辅;韩菁菁
    2007, 15 (6):  899-907. 
    摘要 ( 1568 )   PDF(862KB) ( 3323 )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现实和精神压力的增大,压力应对方式的研究日益受到广泛重视。研究者们依据不同的理论模型建构了各种应对问卷,此文总结了5种主要的应对研究取向,包括应对过程研究取向、应对特质研究取向、应对认知思维研究取向、应对能力研究取向以及特定情境应对研究取向等,并对相应的问卷做了一个整体的回顾,最后提出了应对研究发展的新方向以及对应对测量工具提出的新要求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家庭照料对照料者心理健康的影响
    苏薇;郑钢
    2007, 15 (6):  908-915. 
    摘要 ( 2377 )   PDF(856KB) ( 2072 )  
    家庭照料通过不同途径和不同因素影响照料者心理健康,包括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早期研究多关注家庭照料带来的消极影响以及相关个体水平变量所起的作用,当前研究中逐渐增加了对照料积极方面的关注,同时更加强调背景变量和个体间关系变量的作用。该文介绍了家庭照料研究中两个重要的理论模型:压力过程模型和双因素模型;总结了不同水平上的各种变量分别对照料的积极和消极作用途径产生的影响;提出了家庭照料者研究发展呈现出的两个趋势:理论模型更为整体化、系统化,研究的关注点由个体水平变量转向反映个体与环境间相互作用的变量;并对我国目前研究中的问题和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出院精神病患者的职业康复
    王桢;曾永康;时勘
    2007, 15 (6):  916-922. 
    摘要 ( 2280 )   PDF(854KB) ( 1867 )  
    精神病患者出院后的职业康复研究是目前西方精神疾病康复研究的热点。通过帮助出院后症状稳定的精神病患者就业,来帮助患者获得技能,获取收入,增强自信和自我认同,提升生活质量,较好地回归社会。文章从总体上介绍了职业康复的研究现状与进展,并着重阐述了较新的支持性就业、个体支持性就业、工作社交技能训练和综合性支持性就业等方法,旨在为我国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际心理治疗的发展
    许海燕;黄希庭
    2007, 15 (6):  923-929. 
    摘要 ( 2563 )   PDF(855KB) ( 3072 )  
    人际心理治疗是一种有时间限制、基于操作手册和生活事件、诊断指向的实证性心理治疗方法。它最初主要被用于重型抑郁成年患者的门诊治疗,现已被用于治疗多种心理障碍。人际心理治疗过程变化包括:是否还赋予患者“病人”角色、人际关系问题领域的变化、如何处理结束和安排时间等。不过,有关治疗过程的研究还很少。为了更好地满足大众的需要,它与其他心理治疗成分进行了整合及其自身的简化。文章最后讨论了人际心理治疗发展的特点和问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工作-家庭冲突的前因、后果及干预策略
    罗耀平;范会勇;张进辅
    2007, 15 (6):  930-937. 
    摘要 ( 2420 )   PDF(893KB) ( 4021 )  
    随着劳动力结构与工作特点的巨大变化,工作-家庭冲突问题日益突出。国内外研究主要从工作、家庭与个体三个层面对工作-家庭冲突的前因变量、后果变量及干预策略进行了深入探讨。前因变量主要包括工作与家庭层面的压力、特点,性别等;后果变量主要涉及个体的工作家庭满意感、组织承诺、离职和心身健康;干预策略涉及家庭友好政策和个体应对方式等。作者认为今后研究可以在工作-家庭冲突积极面、跨文化研究等方面进行突破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工作不安全感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胡三嫚
    2007, 15 (6):  938-947. 
    摘要 ( 2891 )   PDF(862KB) ( 4862 )  
    工作不安全感反映了一种雇员对工作或工作重要特性受到威胁时的感知和担忧。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它已逐步成为西方组织行为及职业心理健康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构念。文章从5种视角厘清工作不安全感内涵及研究中存在的混淆之处,对其测量工具、研究取向进行介绍,并对有关其前因、后果和调节变量的实证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性的总结,在此基础上指出未来研究的方向:(1)亟待开发统一的测量工具;(2)在区分组织情境的条件下开展更细化的研究;(3)对前因及后果的细致探索;(4)加强对调节变量的研究;(5)纵向研究的需要;(6)跨文化比较研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组织认同的基础理论、测量及相关变量
    魏钧;陈中原;张勉
    2007, 15 (6):  948-955. 
    摘要 ( 2772 )   PDF(882KB) ( 5074 )  
    组织认同是个体源于组织成员身份的一种自我构念,它与组织认定、组织承诺等概念存在显著差异。文章阐述了组织认同基础理论的三种主要观点,对比了差异论、资源论和信息论的研究视角和相互关系。文章着重说明了组织认同的测量工具,分析了组织层面和个人层面的前因变量,以及组织认同对离职意愿等结果变量的影响。文章最后指出今后有必要对扩展定义、影响因素和国家文化差异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组织中的工作伦理研究概况
    王明辉;郭玲玲;凌文辁
    2007, 15 (6):  956-961. 
    摘要 ( 2350 )   PDF(848KB) ( 2303 )  
    工作伦理是指员工在组织中对职权行为和人际互动的价值判断,包括个体的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反映这些态度和价值的外在行为。文章从工作伦理的概念形成、结构与测量、相关实证研究、跨文化比较研究等5个方面,对目前组织中工作伦理的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和评价。文章最后指出了工作伦理的未来研究趋势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矛盾态度的概念、测量及其相关因素
    陈志霞;陈剑峰
    2007, 15 (6):  962-967. 
    摘要 ( 1253 )   PDF(850KB) ( 3228 )  
    该文主要就目前国外社会心理领域关于一般矛盾态度和种族、性别等具体方面特定矛盾态度的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分析。矛盾态度是指个体或群体对某种态度目标同时存在积极和消极的认知评价和情绪情感体验及其程度。其具体测量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有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两大类。相关研究主要涉及矛盾态度的前因变量和结果变量,及其对行为的预测强度等方面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社会关系模型(SRM)——个体差异研究的新策略
    张宏宇;许燕;柳恒超
    2007, 15 (6):  968-973. 
    摘要 ( 2081 )   PDF(879KB) ( 2690 )  
    在文化、社会和人际互动情境下研究行为已经成为人格研究的趋势之一。社会关系模型(Social Relation Model)源自人际知觉研究领域,它能够分析成对数据,在人际互动关系中分离出行为者效应、目标效应和关系效应。这种研究理念和研究策略不仅契合在社会关系背景下研究人格的理论取向,而且能为实现这一取向提供更为精当的分析方法和研究工具。文章通过介绍社会关系模型的含义、方法和应用,以期为研究人格差异的稳定性与变化性问题提供新的视野和思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金钱对幸福感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
    李静;郭永玉
    2007, 15 (6):  974-980. 
    摘要 ( 2105 )   PDF(851KB) ( 4968 )  
    传统经济学家认为,更多的收入会导致更高的幸福水平。心理学家在这个问题上则显得谨慎一些,他们从多个方面考察了金钱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并从中得出了一些引人深思的结论。研究表明,金钱能够通过人格、目标、动机、社会比较、适应与压力等中介变量对幸福感产生影响。未来研究应该在研究对象和方法上加以改进,在心理机制方面进行更深入的探讨。此外,本土化研究在我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待于加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作为偏见影响因素的权威主义人格
    李琼;郭永玉
    2007, 15 (6):  981-986. 
    摘要 ( 2159 )   PDF(846KB) ( 3076 )  
    权威主义人格是Adorno等人提出的一个概念,目的是揭示偏见的人格基础。在此基础上,Altemeyer提出右翼权威主义,它包含3个成分,分别是因袭主义、权威主义服从和权威主义攻击。后有研究者认为把这些概念作为态度来看待更为合适,而决定这些态度的人格基础是社会服从与自主。权威主义者对冒犯传统价值观的行为十分敏感,视其为威胁的重要来源,而感知到威胁就有可能导致偏见的发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贫困与反贫困:心理学的研究
    吴胜涛;张建新
    2007, 15 (6):  987-992. 
    摘要 ( 2433 )   PDF(851KB) ( 3073 )  
    局部繁荣下的贫困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挑战,理解贫困以及与贫困有关的心理模型和决策过程、并促进人类的幸福与公正,是心理学家的一项重要使命。文章旨在阐明心理学在理解贫困和减贫工作中的角色,并对贫困心理学的研究思路、贫困归因的测量方法及其影响因素作一介绍。最后,在总结成就与问题的基础上,建议未来的贫困心理学应对特殊的目标群体做更多关注,并发展更可靠的测量方法,挖掘更多影响贫困心理的人格、社会因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污名现象及其心理效应
    张宝山;俞国良
    2007, 15 (6):  993-1001. 
    摘要 ( 2586 )   PDF(874KB) ( 4156 )  
    污名本质上是一种消极的刻板印象,是社会对某些个体或群体贬低性的、侮辱性的标签,对被污名者有着深刻的影响。文章从三个方面对污名的相关研究做了简要的回顾。首先介绍了几种污名的相关定义;然后介绍了污名的心理效应,包括污名他人的功能,污名对群体和个体的影响,以及社会公众对污名的态度和应对过程;第三介绍了两个污名研究的主要领域:一个是污名群体知觉、应对歧视规律的污名歧视研究,另一个是可隐匿污名的相关研究,如隐匿污名的心理过程,隐匿的情绪反应以及揭示污名的心理意义等。最后,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几点展望,可隐匿污名的相关研究,内隐社会认知研究和消除污名消极影响的干预研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英美法系中的心理学专家证人
    贺晓玲;陈俊;张积家
    2007, 15 (6):  1002-1008. 
    摘要 ( 1899 )   PDF(849KB) ( 2404 )  
    专家证人指的是根据法庭的要求,依靠专业知识和技术,就法庭审案过程中所涉及的有关本专业的内容,向法庭提供的有科学依据的书面报告并直接出庭作证的各学科的专家。心理学专家证人就是心理学专家作为专家证人进行出庭作证。英美法系与我国实行的大陆法系存在着差异,该文希望通过系统地介绍英美法系心理学专家证人的发展历史及作用、心理学专家证人的工作程序、存在的争议、已有的实证研究等,为国内法律界和心理学界开辟一个新的视角,并探讨心理学专家证人在我国司法系统实施的可能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