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ISSN 1671-3710
CN 11-4766/R
主办: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出版:科学出版社

过刊目录

    2020年, 第28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20-12-15
    上一期    下一期

    研究构想
    研究前沿
    研究方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研究构想
    高社交焦虑者识别动态情绪面孔的神经机制
    冉光明, 李睿, 张琪
    2020, 28 (12):  1979-1988.  doi: 10.3724/SP.J.1042.2020.01979
    摘要 ( 3332 )   HTML ( 411 )  
    PDF(684KB) ( 5566 )  

    近年来, 大量的研究对高社交焦虑者的情绪面孔加工和社交焦虑的干预进行了考察, 取得了丰富成果, 但仍存在以下不足: (1) 在以往的中国动态情绪面孔库存中, 刺激材料的情绪类别、视频维度以及视频持续时间的种类偏少; (2) 高社交焦虑者识别动态情绪面孔的神经机制未被系统探讨; (3) 注意偏向训练的效果存在争议, 即一些研究者发现注意偏向训练对社交焦虑有明显的缓解作用, 而其他研究者却未发现注意偏向训练的效果。针对这些不足, 当前项目建设的中国人动态情绪面孔库拟增加刺激材料的情绪类别、视频维度以及视频持续时间的类型, 此外运用神经科学的技术系统探究高社交焦虑者对动态情绪面孔的识别机制, 最后采用工作记忆训练改善高社交焦虑者对动态生气面孔识别的注意偏向。本研究团队提出了高社交焦虑个体识别动态情绪面孔的神经机制模型, 该模型主要包括机制和干预两个部分。本项目的开展不仅为动态情绪面孔加工和社交焦虑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还突破原有单一的研究方法, 拟从行为、电生理和脑成像三个层次进行研究。研究成果将促进社交焦虑干预工作的开展, 从而缓解社交焦虑个体的心理健康问题, 对于提高他们的幸福感和生命质量有重要价值。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传统媒体上强势品牌广告竞争溢出效应的作用机制及分布规律
    晋向东, 范秀成, 朱华伟, 袁靖波
    2020, 28 (12):  1989-1999.  doi: 10.3724/SP.J.1042.2020.01989
    摘要 ( 1431 )   HTML ( 180 )  
    PDF(657KB) ( 1721 )  

    由于产品之间存在相互关联性, 一个企业的广告不仅会对本企业产品的市场需求产生促进作用, 而且对其它企业产品的市场需求也会产生一定影响, 这种影响被称为广告的溢出效应。以往研究发现, 强势品牌广告竞争对弱势品牌具有溢出效应, 但该研究仅验证了溢出效应存在, 并未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深入挖掘。通过实验方法探讨强势品牌广告竞争对弱势品牌的溢出效应的作用机制及边界条件是当务之急, 实验一探讨强势品牌广告竞争对弱势品牌溢出效应的作用机制, 主要包括探讨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两个方面的问题。中介变量包括消费者对强势品牌的涉入度、感知产品质量、行业市场份额变化三个变量, 调节变量包括消费者广告态度、消费者任务导向、产品生命周期、产品同质性四个变量。实验二探讨强势品牌广告竞争对弱势品牌的溢出效应的整体分布规律, 包括产品成长期和成熟期两个时期的溢出效应分布规律。研究将揭示强势品牌广告竞争的作用机制和整体分布规律, 有利于丰富溢出效应理论和广告效果理论。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前沿
    地面参照框架形成的连续表面整合加工假说
    董波, 王成瑜, 张秀玲, 张天阳
    2020, 28 (12):  2000-2007.  doi: 10.3724/SP.J.1042.2020.02000
    摘要 ( 672 )   HTML ( 39 )  
    PDF(597KB) ( 819 )  

    地面参照框架是空间知觉的重要基础, 连续表面整合加工(SSIP)假说首次对其形成过程做出了推测, 将这一科学问题的研究向纵深推进, 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SSIP假说的核心观点及其相关证据包括地面的表征原理、整合条件和表征结果三个方面, 得到了大量研究的支持。未来研究需结合基于过程检验的技术手段, 直接探查地面参照框架的形成机制, 关注高级认知过程的作用, 并可考虑其在国防上的应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类性别加工的认知神经机制
    杨国春, 伍海燕, 齐玥, 刘勋
    2020, 28 (12):  2008-2017.  doi: 10.3724/SP.J.1042.2020.02008
    摘要 ( 1497 )   HTML ( 161 )  
    PDF(620KB) ( 2150 )  

    性别信息是人类重要的生物和社会属性, 对性别快速而准确的识别对人类的生存和繁衍具有重要意义。人类的性别加工具有自动化、刻板化以及不对称性等特点, 并受性别加工主体、其他性别信息、社会类别信息以及高级认知调节的影响。聚焦于面孔和声音这两个性别信息的主要来源, 综述了性别加工的行为和神经机制研究, 并提出了两阶段性别加工模型, 早期阶段为对性别信息物理属性的特异性加工, 晚期阶段为对抽象性别信息的一般性加工。未来的研究可以重点关注性别加工的系统性研究、性别分类和机器学习、以及性别的二相性问题等方面。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情绪预测偏差的成因及干预
    孙琳, 段涛, 陈宁
    2020, 28 (12):  2018-2026.  doi: 10.3724/SP.J.1042.2020.02018
    摘要 ( 2031 )   HTML ( 180 )  
    PDF(545KB) ( 2597 )  

    情绪预测偏差是一种对未来事件发生时情绪反应的预测和实际体验之间的分离现象。梳理该领域最近10年(2009~2019年)研究文献可知, 热点研究主题涉及偏差的现象、成因和干预, 相应呈现为三点主要发现: 情绪预测偏差十分普遍, 情绪预测偏差成因多源, 情绪预测偏差可以干预。未来研究应着力关注情绪预测偏差的发生模式和心理机制, 着力揭示具体偏差的神经心理机制, 并从进化和文化视角综合考察偏差的发生机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动物前注意加工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基于精神类疾病损伤
    王盛, 陈雅弘, 王锦琰
    2020, 28 (12):  2027-2039.  doi: 10.3724/SP.J.1042.2020.02027
    摘要 ( 613 )   HTML ( 20 )  
    PDF(603KB) ( 927 )  

    前注意加工(pre-attentive processing)是无需注意参与的, 对刺激的早期、自动化的加工, 而听觉失匹配负波(mismatch negativity, MMN)是研究前注意加工最常用的指标。很多精神疾病发现MMN损伤, 但对MMN损伤的神经生物学机制了解甚少, 动物模型具有成熟的神经生物学和药理学操作, 可以帮助理解MMN潜在机制。未来动物研究中应考虑到动物特性, 结合人类和动物研究优势开展跨物种研究, 以便更深入地了解前注意加工的微观和宏观表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食物线索注意偏向及其神经机制
    李灵, 侯晓旭, 张亚, 隋雪
    2020, 28 (12):  2040-2051.  doi: 10.3724/SP.J.1042.2020.02040
    摘要 ( 2608 )   HTML ( 165 )  
    PDF(598KB) ( 3618 )  

    与其他类型的刺激相比, 个体会优先注意食物相关刺激, 即对食物刺激的注意偏向。对影响食物线索注意偏向个体因素研究的分析发现:(1)在状态因素中, 饥饿以及与自我威胁有关的、唤起强度大的负性情绪对食物线索注意偏向有增强作用, 这在注意加工的早期和晚期都有体现; (2)在特质因素中, 行为研究发现, 相比于体重正常个体和非限制性饮食者, 超重/肥胖个体以及唤起节食目标的成功限制性饮食者没有更强的注意偏向, 但是, ERP研究发现, 在注意加工的早期阶段, 就出现了特质因素对食物线索注意偏向的影响; (3) fMRI研究发现, 对食物线索的注意过程伴随着脑岛、眶额叶皮层等与奖励相关的脑区及视觉注意网络的激活。未来研究需要:(1)从动态角度研究注意偏向, 进一步提高测量的信度; (2)使用专门的范式探究个体因素影响注意偏向的神经机制; (3)严格分离不同状态因素; (4)对被试进行严谨筛选和划分, 做好被试间的对比研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助推的健康饮食行为干预策略
    李佳洁, 于彤彤
    2020, 28 (12):  2052-2063.  doi: 10.3724/SP.J.1042.2020.02052
    摘要 ( 2157 )   HTML ( 112 )  
    PDF(655KB) ( 3057 )  

    在干预国民健康饮食行为方面, 更“隐性”的助推策略因其针对直觉思维系统发挥作用, 比传统的干预政策更具优势。基于助推策略对食物选择决策影响机制的不同, 健康饮食助推策略可构建为提供决策信息、改善决策选项、影响决策结构和提醒决策方向4个大类及9个小类的框架体系。助推策略在实践中仍存在争议, 因而在中国实施时需与传统政策结合使用, 充分考虑中国国情和消费群体特征, 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大数据优势, 助力健康中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非正式学习环境中幼儿的自发数量聚焦
    崔爽, 高亚茹, 王阳阳, 黄碧娟, 司继伟
    2020, 28 (12):  2064-2075.  doi: 10.3724/SP.J.1042.2020.02064
    摘要 ( 1027 )   HTML ( 51 )  
    PDF(606KB) ( 1551 )  

    大量从“能力”角度来探讨个体早期数学发展的研究仅专注于儿童早期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而忽略了可能与儿童早期数学能力相关的方面。近年来, 数学认知发展研究者逐渐开始关注自发数量聚焦(Spontaneous focusing on numerosity, SFON), 即个体对环境中数量相关信息自发注意的认知倾向。SFON被视为其他数学聚焦倾向概念的基础, 但与自发数字聚焦(SAN)、自发阿拉伯数字聚焦(SFONS)和自发数量关系聚焦(SFOR)之间的联系仍需进一步明晰。作为数学表现的领域特异预测因子, 个体SFON的发展轨迹和作用机制是当前研究的重点所在。未来可从数学动机、数学焦虑等角度进一步探讨SFON的作用机制, 改良与创新SFON测量工具, 同时需深入推进家庭和学校场合的SFON干预研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独立、协同和平衡视角下的单维式基本心理需要满足
    陈晨, 刘玉新, 赵晨
    2020, 28 (12):  2076-2090.  doi: 10.3724/SP.J.1042.2020.02076
    摘要 ( 1020 )   HTML ( 121 )  
    PDF(791KB) ( 1616 )  

    通过聚焦各需要满足(自主、归属或能力满足)间的“异质”性, 单维式基本心理需要满足的探索为基本心理需要满足研究的整体框架提供了重要补充。独立、协同和平衡视角下, 综述了单维式需要满足影响个体的理论基础(内部动机和内化的外部动机的心理机制)和研究现状; 提出并论述了三种需要满足的有限可替代性。未来研究应深化三种视角的需要满足研究、探索需要满足间的补偿效应、单维式需要满足的神经基础和单维式基本需要受阻等。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价值观的稳定性与可变性:基于认知神经科学的视角
    岳童, 黄希庭, 徐颖, 潘思存
    2020, 28 (12):  2091-2101.  doi: 10.3724/SP.J.1042.2020.02091
    摘要 ( 1577 )   HTML ( 86 )  
    PDF(623KB) ( 2066 )  

    价值观的稳定性和可变性一直是该领域争论的焦点所在。近些年来, 研究者开始从认知神经科学的角度来探讨导致价值观稳定性差异的机制问题。已有的神经反应证据表明, 当某种价值观是基于道义主义的绝对规则来进行认知建构的, 或与自我概念在表征上存在一致性时, 其更倾向于保持稳定的状态; 若非如此, 便可能会在外界影响(如他人劝说)下发生重要程度上的改变。未来需要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认识价值观稳定性与可变性关系的认知神经加工模型, 并探索价值观长效改变背后的认知神经机制, 以促进理论研究在价值观教育中的实践和应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CNI模型在道德决策研究中的应用
    徐科朋, 杨凌倩, 吴家虹, 薛宏, 张姝玥
    2020, 28 (12):  2102-2113.  doi: 10.3724/SP.J.1042.2020.02102
    摘要 ( 2333 )   HTML ( 115 )  
    PDF(533KB) ( 2221 )  

    道德决策是指个体面临两种或两种以上道德观或道德需求之间的冲突时, 对行为和行为结果进行利弊权衡并做出最终选择。道德两难困境是研究道德决策的经典范式, 而传统道德两难困境范式受到诸多质疑, 道德两难困境的不现实性及缺乏有效指标量化功利论和道义论倾向, 无法对道德决策进行准确解释。针对传统道德两难困境范式不足, 道德决策CNI模型通过多项式建模的方法, 分别计算个体对结果(Consequences)的敏感性、对道德规范(moral Norms)的敏感性以及个体的行为反应偏好(Inaction versus action), 能够更清晰的识别影响道德决策的重要因素。未来研究应围绕影响道德决策的其他因素、道德情境的生态效度以及跨文化适用性等方面继续完善CNI模型, 并进一步探索道德决策的潜在心理机制。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个人信息的有意隐藏:藏秘及其后果和应对
    段锦云, 孙涵彬, 孙佚思
    2020, 28 (12):  2114-2124.  doi: 10.3724/SP.J.1042.2020.02114
    摘要 ( 1358 )   HTML ( 70 )  
    PDF(629KB) ( 2043 )  

    藏秘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 但由于秘密的不公开性, 使得藏秘的研究发展缓慢。近年来学界主要关注藏秘的消极影响(如负担感及自我惩罚等), 而对藏秘的积极影响研究(如社会保护及亲社会谎言等)较少。学者们提出了秘密抑制模型、专注模型、持续性思维模型和共享现实理论等来解释消极影响的机制, 并发现通过吐露秘密、发挥创造性、训练情绪标记和自我意识等途径可以应对藏秘的消极影响。未来研究应对藏秘的概念做出更准确统一的界定, 并寻求更精准特定的测量与操纵方式, 探索藏秘的积极结果及影响机制, 深化藏秘的理论研究, 并推动藏秘研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社会文化的视角看健康与教育的阶层差异
    邓子谦, 陈晓晨, 韦庆旺
    2020, 28 (12):  2125-2136.  doi: 10.3724/SP.J.1042.2020.02125
    摘要 ( 1487 )   HTML ( 112 )  
    PDF(668KB) ( 2769 )  

    如何缩小健康和教育的阶层差异, 促进社会公平是世界各国普遍关心的社会问题。已有的社会阶层心理研究取向中, 社会文化视角从不同阶层的文化所塑造的不同自我出发, 提出了解释社会阶层生产和再生产的文化循环理论和提升低阶层社会适应水平的差异教育方法, 这些理论观点为教育与健康的阶层差异提供了超越个体或环境任何单一因素的系统解释, 并提供了着眼于社会心理重塑的干预方案以减少健康和教育的不平等。未来社会文化视角的研究和实践工作的可能方向包括理论和干预实践的中国化, 与其他社会阶层理论和社会公正视角相结合, 以及考察社会流动与文化变迁背景的影响。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化演化的认知视角——从个体社会学习出发探究文化动态性
    陈维扬, 谢天
    2020, 28 (12):  2137-2149.  doi: 10.3724/SP.J.1042.2020.02137
    摘要 ( 1105 )   HTML ( 33 )  
    PDF(699KB) ( 1624 )  

    文化演化是多学科共同关心的文化研究主题。文化演化的认知视角是心理学家切入该研究主题的一种方式, 它着眼于社会文化环境中的个体认知, 研究个体在社会学习过程中对文化信息的加工、改变、记忆与提取。文化演化的认知视角借用达尔文生物演化理论, 涉及文化传承、创新、选择三个子领域, 提出了文化演化的三原则: 遗传、变异、选择。文化传承的路径包括模仿和教导, 类型分为工具性与习俗性文化传承; 文化创新具有层次性, 人类特有的累积性文化演化建立在文化创新的基础之上, 体现了文化创新的代际传递; 基于行为生态学和人类认知机制的文化选择造成了文化信息的差异化适应。未来研究可以从研究概念、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三方面推进认知视角下的文化演化研究, 探索更高层次的文化创新, 扩展文化演化的前因变量, 结合新技术加深对文化演化的理解; 发挥文化演化对文化心理学研究的助推作用, 研究文化混搭、个性心理特征对文化演化的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借花献佛: 顾客导向偏离行为
    李朋波, 周莹, 王震, 孙雨晴
    2020, 28 (12):  2150-2159.  doi: 10.3724/SP.J.1042.2020.02150
    摘要 ( 1592 )   HTML ( 83 )  
    PDF(702KB) ( 1991 )  

    顾客导向偏离行为, 是一线员工为了帮助或维护顾客利益而违反组织规章制度的行为。近年来, 顾客导向偏离行为受到了学术界关注并成为了一个研究热点。通过回顾相关文献发现, 顾客导向偏离行为的研究在组织行为、服务管理领域的提出有着不同的缘起及演变过程; 顾客导向偏离行为的产生受到员工个体特征、工作特征、组织环境、顾客行为四方面因素的影响; 员工顾客导向偏离行为对顾客、员工和组织均有着积极和消极作用并存的“双刃剑”效应。未来研究需要以更加整合的视角对顾客导向偏离行为的界定与测量、员工产生该行为的动机、组织制度和管理者行为的影响, 以及该行为的双向结果及其边际条件等开展探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方法
    认知诊断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的选题策略
    唐倩, 毛秀珍, 何明霜, 何洁
    2020, 28 (12):  2160-2168.  doi: 10.3724/SP.J.1042.2020.02160
    摘要 ( 1112 )   HTML ( 34 )  
    PDF(699KB) ( 1288 )  

    随着认知诊断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cognitive diagnostic computerized adaptive testing, CD-CAT)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兼顾知识状态与能力的双目标CD-CAT逐渐受到重视。选题策略是CAT的核心, 通过梳理传统CD-CAT和双目标CD-CAT选题策略的研究, 并对它们的特点、关系及表现进行介绍和评析。最后, 基于认知诊断模型与CAT实践发展指出未来应加强一般化认知模型、复杂测验条件认知诊断模型下选题策略的研究; 应开发双目标诊断测验的项目和测验特征指标; 还应加强非参数选题方法和CD-CAT的实践应用研究。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