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ISSN 1671-3710
CN 11-4766/R
主办: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出版:科学出版社

过刊目录

    2020年, 第28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20-07-15
    上一期    下一期

    研究方法
    研究构想
    元分析
    研究简报
    研究前沿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研究方法
    瞳孔是心灵的窗口吗?——瞳孔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及测量
    杨晓梦, 王福兴, 王燕青, 赵婷婷, 高春颍, 胡祥恩
    2020, 28 (7):  1029-1041.  doi: 10.3724/SP.J.1042.2020.01029
    摘要 ( 3014 )   HTML ( 103 )  
    PDF(780KB) ( 3421 )  

    瞳孔大小是眼动研究中一个重要的参数指标, 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人的心理活动并影响他人的心理与行为。一方面, 瞳孔变化受到自上而下的知觉与注意、情绪与动机、心理努力、社会认知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 另一方面, 大瞳孔能引起他人更多的积极评价和积极行为。瞳孔的神经机制(蓝斑-去甲肾上腺素系统)和自适应增益理论解释了瞳孔与心理之间存在紧密联系的原因。瞳孔测量(pupillometry)作为一种有效的眼动追踪方法有助于理解瞳孔与心理的关系, 研究者在测量瞳孔时需要关注无关变量(如亮度、注视位置), 原始数据处理(如基线校正、眨眼处理)及瞳孔指标选取(如瞳孔直径、震颤频率)等问题, 未来研究应继续探讨瞳孔与其他心理之间的关系, 并探索更有效地处理和使用瞳孔指标的方法。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计算模型在道德认知研究中的应用
    张银花, 李红, 吴寅
    2020, 28 (7):  1042-1055.  doi: 10.3724/SP.J.1042.2020.01042
    摘要 ( 1681 )   HTML ( 119 )  
    PDF(747KB) ( 2322 )  

    道德认知关注道德心理背后的信息加工。近年来, 研究者开始将计算模型应用于道德认知研究, 以探索道德认知如何在大脑中实现。但目前研究者对道德认知进行计算建模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计算模型(漂移扩散模型、效用模型、强化学习模型和分层高斯过筛器模型)在道德认知行为和生理研究上的运用量化了道德决策、道德判断和道德推理背后的认知过程和神经机制。此外, 这一新进展对理解反社会行为和精神障碍等有所助益。最后, 计算建模有待完善, 未来研究需要关注其潜在的问题。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潜在剖面分析在组织行为领域中的应用
    尹奎, 彭坚, 张君
    2020, 28 (7):  1056-1070.  doi: 10.3724/SP.J.1042.2020.01056
    摘要 ( 3791 )   HTML ( 134 )  
    PDF(565KB) ( 3534 )  

    以个体为中心的研究路径将各个变量看作是相互依赖的一个系统, 基于多项特征(变量)将被试分为多个子群体, 分析子群体的前因与影响。以个体为中心的研究路径理解更加直观、更贴近实践, 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潜在剖面分析(latent profile analysis, LPA)是以个体为中心研究路径的典型分析技术。在总结归纳以个体与以变量为中心两种研究路径异同、LPA与传统以个体为中心的分析技术差异后, 系统梳理了LPA在组织行为学领域的应用主题, 并从研究主题选取、样本要求、理论使用、剖面数量确定等方面归纳了LPA应用的步骤与注意事项。最后, 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构想
    叠音品牌名称对消费者知觉和态度的影响
    魏华, 汪涛, 毛磊, 冯文婷, 熊莎莎
    2020, 28 (7):  1071-1082.  doi: 10.3724/SP.J.1042.2020.01071
    摘要 ( 1648 )   HTML ( 78 )  
    PDF(735KB) ( 2192 )  

    品牌名称是重要的品牌资产, 在传递品牌价值、构建品牌形象和凸显品牌特征的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以往研究发现, 品牌名称的语义特征和语音特征(元音、辅音)都会对消费者知觉和态度产生影响, 但少有研究考察叠音这种语音结构特征的作用。从婴儿图式的角度, 考察叠音品牌名称对消费者知觉和态度的影响, 并检验其作用机制和边界。具体内容包括:(1)考察叠音品牌名称对消费者品牌知觉(物理特征知觉、心理特征知觉)及其消费者态度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2)检验内部语音特征和外部线索特征在叠音品牌名称与消费者知觉之间的调节作用。(3)检验产品类型特征和消费者特征在叠音品牌名称和消费者态度之间的调节作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连续创业情境下自恋人格与关键创业行为变化机理
    刘依冉, 郝喜玲, 李晓依
    2020, 28 (7):  1083-1092.  doi: 10.3724/SP.J.1042.2020.01083
    摘要 ( 1008 )   HTML ( 40 )  
    PDF(700KB) ( 1356 )  

    优化行为是提升创业质量的关键。创业行为的显著特征是与环境的动态匹配, 因此研究需从关注行为本身转向追踪行为动态变化。基于行为受人格、认知和环境共同影响的理论判断, 重点考察创业者自恋人格对行为变化及其效果的影响机制, 构建以“自恋-行为变化-绩效”为主线的理论模型。融合创业理论与人格心理学中相关知识, 以解构关键创业行为变化的要素为切入点, 考察自恋人格如何与经验交互影响行为变化, 探索在不同认知状态和环境背景下, 行为变化的效果差异, 建构行为变化优化模型。旨在深化和丰富创业行为和创业心理研究, 指导创业教育实践, 对创业者提升决策能力有重要意义。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让建言更多含金量:员工建言质量的前因机制
    江静, 董雅楠, 李艳, 杨百寅
    2020, 28 (7):  1093-1107.  doi: 10.3724/SP.J.1042.2020.01093
    摘要 ( 1019 )   HTML ( 48 )  
    PDF(793KB) ( 1536 )  

    员工高质量的建议是企业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然而, 以往研究主要聚焦在员工的“建言参与”和“建言数量”上, 忽略了一个最本质的问题——员工的建言质量如何?为解决这一关键问题, 分别从员工建言质量的内涵、测量、前因机制的角度构建一个关于员工建言质量的系统研究。研究一基于扎根理论, 探讨员工建言质量的内涵与结构, 开发员工建言质量的测量工具; 研究二是基于内隐建言理论, 从个体和团队两个层面探讨员工与领导的批判性思维对员工建言质量的影响机制。理论贡献在于推动员工建言质量的理论构建, 拓展批判性思维理论、内隐建言理论的应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全球化语境下的多元文化能力模型及其在跨文化合作中的应用
    施媛媛
    2020, 28 (7):  1108-1117.  doi: 10.3724/SP.J.1042.2020.01108
    摘要 ( 1118 )   HTML ( 39 )  
    PDF(668KB) ( 1288 )  

    全球化带来了丰富的多元文化经验, 开阔了人们视野的同时, 也造成了认知负担, 进而可能引发对外文化群体的抵触情绪和排斥行为。多元文化经验的普遍性和两面性突显了对其进行合理管理和灵活应用的重要性。然而, 现有的文化能力的理论大多在全球化研究早期提出, 已经无法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新变化。在文化会聚主义理论框架下, 将文化视为动态发展的系统, 建构以元知识为核心的多元文化能力模型将有助于深入理解全球化问题。新模型的效用检验计划从文化知识管理和群际接触应对两方面检验多元文化能力在跨文化合作情境中的效用与机制, 以期为全球化环境中个人与组织开展跨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元分析
    组织内信任与创造力的关系:元分析的证据
    黄崇蓉, 胡瑜
    2020, 28 (7):  1118-1132.  doi: 10.3724/SP.J.1042.2020.01118
    摘要 ( 1322 )   HTML ( 91 )  
    PDF(806KB) ( 2127 )  

    采用元分析技术探讨了组织内部水平信任、垂直信任和系统信任对创造力的影响。通过文献搜索纳入元分析的研究有85项, 共99个独立效应量。其中, 水平信任与创造力关系的元分析有41个独立样本, 垂直信任与创造力关系的元分析有34个独立样本, 系统信任与创造力关系的元分析有24个独立样本。元分析结果表明, 水平信任(r = 0.50)、垂直信任(r = 0.38)和系统信任(r = 0.48)与创造力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水平信任、垂直信任、系统信任三者与创造力的关系受到信任测量工具的调节作用, 但是不受文化背景和知识水平的调节影响。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简报
    声乐与器乐情绪加工的ERP研究
    江俊, 张伟霞, 王莞琪
    2020, 28 (7):  1133-1140.  doi: 10.3724/SP.J.1042.2020.01133
    摘要 ( 1177 )   HTML ( 62 )  
    PDF(2686KB) ( 1710 )  

    借助跨通道情绪启动范式考察声乐与器乐情绪加工的电生理差异。启动刺激是声乐和器乐曲(小提琴演奏), 目标刺激是与音乐情绪一致或不一致的面孔表情图片。结果显示, 与一致条件相比, 与面孔情绪不一致的器乐曲诱发了N400, 而与面孔情绪不一致的声乐曲诱发了LPC。这些结果表明, 声乐与器乐情绪加工的电生理反应存在差异。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前沿
    “动手不动口”:手部动作与语言进化的关系
    殷融
    2020, 28 (7):  1141-1155.  doi: 10.3724/SP.J.1042.2020.01141
    摘要 ( 1600 )   HTML ( 65 )  
    PDF(742KB) ( 1775 )  

    语言进化是进化心理学研究领域的重要问题。镜像系统假说、工具制造假说与传授假说从不同角度对手部动作与语言进化间的关系进行了解释, 三种假说都认为人类语言起源于手部动作经验。相关实证研究发现:手语与口语具有一致性特征、语言与手部动作具有共同的神经基础、手势发展可以预测语言发展水平以及手势可以提高工具制造知识的传播效率, 这些研究为三种假说的具体观点提供了实证支持。未来该领域的研究需要关注手势语与口语在进化中的发展关系, 以及人类语言进化与其他认知特征的进化关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语义认知的习得、发展和老化及其神经机制
    程士静, 何文广
    2020, 28 (7):  1156-1163.  doi: 10.3724/SP.J.1042.2020.01156
    摘要 ( 1032 )   HTML ( 46 )  
    PDF(552KB) ( 1639 )  

    作为语言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探究语义认知发展机制及其神经机理对揭示人类语言发展、认知机制有着重要意义。以语义认知能力的习得、发展、老化认知机制为主线, 在系统阐释词汇-语义系统的习得、语义认知能力和策略发展的基础上, 进一步探讨了语义认知老化的认知机制及其神经机理。最后, 围绕儿童和成人的语义认知差异、句法和语义认知老化的差异、语义认知老化的影响因素等问题上进行了思考和展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面孔识别的自我群体偏向
    温芳芳, 佐斌, 马书瀚, 谢志杰
    2020, 28 (7):  1164-1171.  doi: 10.3724/SP.J.1042.2020.01164
    摘要 ( 1670 )   HTML ( 110 )  
    PDF(546KB) ( 2129 )  

    面孔认知研究表明, 人们识别和再认自己所属群体(如种族、性别、年龄)面孔的成绩显著好于识别其他群体面孔的成绩。近年来围绕面孔识别的这种自我群体偏向进行了实验研究, 研究者提出了知觉经验说和社会认知论两种理论来解释其认知加工机制, 而类别化-个性化模型和双路径模型则是将两种理论分别加以整合提出的新解释。研究者还对面孔识别自我群体偏向的神经机制进行了研究, 探讨了评价者、评价对象和评价任务等因素对自我群体偏向的影响。提升面孔识别自我群体偏向研究的生态效度, 构建整合性理论模型以及加强跨文化和本土研究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功能自闭症个体对威胁性情绪面孔的注意偏向
    范晓壮, 毕小彬, 谢宇, 贺荟中
    2020, 28 (7):  1172-1186.  doi: 10.3724/SP.J.1042.2020.01172
    摘要 ( 1884 )   HTML ( 124 )  
    PDF(740KB) ( 2305 )  

    高功能自闭症(High-Functioning Autism, HFA)个体智力正常, 但也面临着严重的社会功能障碍。对威胁性情绪面孔的注意偏向与HFA个体社会功能的发展密切相关。梳理相关研究发现, HFA个体在自动加工阶段和情绪目标参与阶段, 不存在威胁性情绪面孔注意偏向; 而在任务与情绪无关的控制加工阶段, 存在威胁性情绪面孔注意偏向。针对HFA个体威胁性情绪面孔注意偏向的理论解释主要有杏仁核理论、强烈世界理论和执行功能理论等。神经生理机制方面, HFA个体对威胁性情绪面孔的注意偏向可能与其异常的皮下及皮层通路功能有关, 同时可能会受5-羟色胺系统基因及催产素水平等的影响。未来研究可在综合考虑研究方法及个体因素的基础上, 进一步探究其加工特征及神经生物机制, 着力开发科学有效的干预策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心理治疗中的脱落
    何姣, 白宝玉, 夏勉
    2020, 28 (7):  1187-1198.  doi: 10.3724/SP.J.1042.2020.01187
    摘要 ( 2763 )   HTML ( 101 )  
    PDF(639KB) ( 2532 )  

    脱落是指在心理咨询与治疗中, 来访者由于种种原因在导致他前来寻求帮助的心理困扰或问题尚未解决之前就终止治疗的现象。研究者对脱落概念内涵的理解比较一致, 但脱落的操作性定义存在多种且各有利弊。脱落在临床治疗中普遍存在; 脱落率在跨研究间的结果差异很大, 并受到脱落的操作性定义和研究设计类型的重要影响。传统的静态的变量在预测脱落时存在明显局限, 治疗同盟等治疗过程预测变量近年来得到更多重视, 并丰富了我们对来访者脱落的深入理解。为减少脱落, 研究者建议为来访者提供治疗前准备, 对治疗过程中的关键变量进行评估并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合适的干预策略。未来研究需要完善脱落的操作性定义, 更多地在自然治疗设置下进行研究, 进一步深化脱落的预测变量研究, 并关注治疗外重要事件及文化背景对脱落的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济态度和行为的代际传递现象及机制
    郭苹苹, 辛自强
    2020, 28 (7):  1199-1208.  doi: 10.3724/SP.J.1042.2020.01199
    摘要 ( 1240 )   HTML ( 60 )  
    PDF(616KB) ( 1733 )  

    经济态度和行为存在从父母向孩子的代际传递现象, 经济态度代际传递的研究内容较为广泛, 包括金钱态度、风险态度、互惠态度和消费态度, 经济行为代际传递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消费行为、捐赠行为和储蓄行为三个方面。除了遗传路径, 其代际传递有两条社会化路径: 孩子对父母的观察学习和亲子互动, 其中亲子互动包含亲子沟通和财务教养两个层面, 亲子沟通强调语言层面的互动, 而财务教养强调行为层面的互动, 但是财务教养的研究仅停留在表面, 缺乏深入的剖析。未来需要加强中国文化和现实背景下的代际传递现象研究, 并深入探讨其机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公共政策情境中行为习惯的形成机制与培养策略
    杜立婷, 李东进
    2020, 28 (7):  1209-1218.  doi: 10.3724/SP.J.1042.2020.01209
    摘要 ( 825 )   HTML ( 42 )  
    PDF(643KB) ( 1199 )  

    引导社会成员重塑日常良好行为习惯是增强公共政策有效性的重要路径和切入点, 洞悉并把握行为习惯的形成机制对具体培养策略的制定和实施大有裨益。行为习惯是指通过高频重复的奖励习得, 在记忆中形成的情境与反应之间的内隐联结。作为一种特殊的内隐记忆系统, 行为习惯具有自动化、情境线索依赖性、对当前奖励低敏感性等特征。行为习惯的形成机制包含两个独立且共发的习得机制, 即联结习得机制和奖励习得机制。在日常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初期, 目标引导着个体对行为价值的习得。在培养社会成员日常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中, 应将情境线索的稳定性、高频行为的低认知重复以及奖励的合理设置, 作为公共政策助推社会成员养成日常良好行为习惯的三大核心策略。未来的研究方向应着力于加强习惯研究的学科视阈融合, 更新行为习惯领域的研究范式, 重置公共设施以提升有益行为的易达性, 以及引入商业模式以共促社会成员日常良好行为习惯的重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