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ISSN 1671-3710
CN 11-4766/R
主办: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出版:科学出版社

过刊目录

    2011年, 第19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1-02-15
    上一期    下一期

    主编特邀
    研究简报
    博士论坛
    研究构想
    研究前沿
    研究方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主编特邀
    文化价值观是一种特殊货币形式
    周欣悦;杨青;何凌南;曹尚卿
    2011, 19 (2):  143-158. 
    摘要 ( 1528 )   PDF(288KB) ( 2138 )  
    金钱是一种经人们约定的用来测量商品价值的独特测量工具。同样地, 文化价值也是能让人对自身价值做出一致评价的一种独特的测量工具。本文在综述有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个观点:文化价值和金钱价值在人类的发展史上、神经机制、行为以及认知方面是重叠的。作者认为, 文化价值和货币都是基于类似的进化功能而产生的。其次, 当进行与社会价值观一致的活动(如捐赠和合作)时, 其行为所激活的脑区和获得金钱时所激活的脑区是相同的。同样地, 当进行违反社会价值观的活动(如欺骗和攻击)时, 其行为所激活的脑区和失去金钱所激活的脑区是相同的。第三, 相对于亲社会行为和获得金钱, 我们对社会背叛和失去金钱会更敏感(如厌恶损失)。第四, 全球化对金钱体系和价值体系的影响是相似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简报
    基于fMRI的自上而下字母加工神经机制的研究
    刘建刚;田捷;Kang Lee
    2011, 19 (2):  159-165. 
    摘要 ( 1247 )   PDF(379KB) ( 1784 )  
    人们在识别自己所熟悉的物体时, 不仅依赖于对输入信息的感知而且还会受到自上而下调节机制的影响。研究者基于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 利用虚幻探测范式对自上而下字母加工的神经网络进行研究。该研究要求被试从纯噪声(实际没有任何字母)中探测字母。通过对fMRI数据进行心理生理交互效应分析, 发现当被试从纯噪声图片中“看”到字母时, 多个脑区的活动由于受到来自于右侧梭状回的影响而加强。该发现表明自上而下的字母加工网络不但包含负责字母形状和语音加工的脑区, 还涉及一些负责高级认知加工的区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博士论坛
    空间及言语工作记忆任务的情绪效应:来自ERP/ fMRI的证据
    李雪冰;罗跃嘉
    2011, 19 (2):  166-174. 
    摘要 ( 2009 )   PDF(377KB) ( 2488 )  
    情绪与工作记忆的关系问题是情绪和认知研究领域中的子课题。根据加工效能理论, 负性情绪, 特别是焦虑对认知的影响通常被看作是通过影响工作记忆来完成的。因此, 探讨负性情绪是如何作用于工作记忆, 将有助于完善和发展情绪与认知的理论, 为心境障碍疾病的诊断、治疗及干预提供依据, 既具有学术价值又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本论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和功能磁共振技术(fMRI), 系统地考察了情绪和工作记忆三个子成分(语音环路、视空间模板及中央执行器)间的关系。本论文抓住了当前的热点问题, 从情绪和认知的关系入手, 将脑成像、电生理和行为方面的研究有机结合, 将时间动态研究与空间定位研究相结合, 为情绪和工作记忆相互作用的神经机制提供独到的证据, 验证且发展了情绪和认知关系的奠基理论—— 加工效能理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构想
    儿童早期词汇获得的跨语言/文化研究
    朱莉琪;孟祥芝;Twila Tardif
    2011, 19 (2):  175-184. 
    摘要 ( 1418 )   PDF(337KB) ( 2796 )  
    婴儿词汇学习是国际语言发展研究的前沿领域, 但大多数研究都是以英语婴儿为研究对象。目前国内关于汉语婴儿早期语言发展研究处于起步阶段。由于汉语在词法、句法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特殊性, 另外, 成人“言语输入”的语用习惯以及非言语线索都会影响婴儿早期词汇学习, 使得不同语言文化下的婴儿呈现不同的单词学习模式。本项目力图从跨语言视角考察汉语和英语婴儿的早期单词学习(包括单词的理解和产生)以及促进婴儿语言发展的成人言语和非言语输入特征。研究将综合采用实验室实验、半结构化实验室观察和量表测量等研究方法, 利用新的研究技术(如习惯化和IPLP), 从多个角度探索婴儿词汇发展, 以及不同语言文化和个体环境对婴儿早期词汇学习的影响, 揭示词汇获得的跨语言一致性和特异性。研究结果有望对儿童的语言学习提供启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背景下建言行为研究:结构、形成机制及影响
    段锦云
    2011, 19 (2):  185-192. 
    摘要 ( 1489 )   PDF(246KB) ( 3520 )  
    建言行为研究伴随角色外行为研究而兴起, 对其研究顺应了知识管理等管理新理念的要求, 也与弘扬自主创新的时代主题一致。相比国外的盛行, 国内对该主题的本土化实证研究尚待加强。经对以往研究的总结分析, 结合本土化研究取向, 本研究拟采用半结构化访谈、配对成组问卷的现场研究和实验室模拟研究等方法, 以特质激活理论、社会认同理论和经济理性观为基础, 探索中国背景下企业员工建言行为的构思、形成机制及其对组织创新的影响。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中国背景下建言行为结构研究; (2)建言行为多层次动态形成机制研究, 包括基于特质激活的个体特征对建言行为的影响研究, 基于个人认同的领导行为对建言行为的影响研究, 基于社会认同的组织因素对建言行为的影响研究, 及基于经济理性的个体与情境因素对建言行为交互影响的实验模拟研究; (3)建言行为对组织创新的影响研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前沿
    前瞻记忆年老化研究的自然情境和实验室情境比较
    陈思佚;周仁来
    2011, 19 (2):  193-201. 
    摘要 ( 1234 )   PDF(185KB) ( 1446 )  
    年龄—前瞻记忆矛盾现象在实验室情境和自然情境研究中普遍存在。当任务设置为日常情境时, 前瞻记忆不受年龄影响或随年龄增长而促进, 前瞻记忆成绩可能受人格、生活方式、任务材料、提示等因素的影响; 当任务是实验室情境设置时, 与年轻被试相比, 老年被试前瞻记忆成绩一般都较差, 前瞻记忆成绩可能受回溯记忆负载、线索类型和策略控制加工的需求等因素的影响。年龄-前瞻记忆矛盾现象可能来自于环境与意向的社会性特征、认知资源分配策略等方面的原因。最后, 从被试控制、任务材料的设置、动机因素的探索等方面对今后的研究提出建议和展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外精神病态罪犯的脑机制研究述评
    王绍坤;杨波
    2011, 19 (2):  202-208. 
    摘要 ( 1762 )   PDF(198KB) ( 2279 )  
    精神病态是一种个体表现在人际关系、情感、生活方式和反社会特质等方面的人格障碍, 与非精神病态者相比, 精神病态者更容易违反社会规则和法律, 表现出更加残忍和极端的侵犯模式, 犯罪的起始年龄更早, 犯罪活动更为广泛和多样, 累犯率非常高。国外关于精神病态罪犯脑机制的ERP研究表明精神病态罪犯注意朝向、语义和情感加工以及对错误加工的后期阶段存在缺陷。MRI和fMRI的研究表明, 大脑结构异常以及额叶-边缘系统回路活动异常与精神病态行为有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情绪识别中的群内优势效应
    张秋颖;陈建文;于全磊;辛鹏
    2011, 19 (2):  209-216. 
    摘要 ( 1502 )   PDF(153KB) ( 1940 )  
    情绪的跨文化识别的研究已经超越普遍性和差异性之争, 一致认为跨文化普遍性与差异性并存。新近研究表明, 关于情绪识别中存在一种群内优势效应, 即人们在判断与自己有相同文化背景人物的面部情绪时, 其准确性要高于判断与自己文化背景不同人物的面部情绪的准确性。情绪的方言理论可以解释群内优势效应。群内优势效应在研究方法上存在一定争议, 未来的研究应加强研究方法的完善, 进一步考察群内优势效应在个体人格特征或情绪维度上的差异以及多种识别线索的群内优势效应。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社会情绪选择理论概述
    敖玲敏;吕厚超;黄希庭
    2011, 19 (2):  217-223. 
    摘要 ( 1924 )   PDF(150KB) ( 5601 )  
    个体对未来时间的感知会影响其社会动机、社会目标追求、情绪管理以及认知过程, 研究者对此提出了社会情绪选择理论, 认为对未来生命中所剩时间的感知是个体动机的组成部分, 影响着社会目标的优先性选择。当知觉到未来时间非常有限时, 优先选择以情绪调节为目标; 反之, 则偏向选择以获取知识为目标。社会情绪选择理论概述介绍了相关的基本假设和理论要点, 对其主要研究领域进行述评, 并指出未来研究中值得注意的几个方面。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不公正历史事件的情绪反应—— 群体内疚
    石伟;闫现洋;刘杰
    2011, 19 (2):  224-232. 
    摘要 ( 1309 )   PDF(126KB) ( 2053 )  
    只要个体把自己归于施害群体, 并且承认所属群体对不道德的行为负有责任, 而无需自己参与其中, 就会体验到群体内疚, 它是一种自我聚焦的情绪。内群体责任、伤害行为的正当化、知觉到的补偿困难等认知因素都会影响群体内疚程度, 而个体的优先价值观和国家认同等会造成成员间群体内疚体验的个体差异。群体内疚的体验会促进施害群体对受害群体的道歉和补偿支持。将来伤害行为的群体内疚, 以及与其他情绪的综合考察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间接互惠中的声誉机制:印象、名声、标签及其传递
    刘国芳;辛自强
    2011, 19 (2):  233-242. 
    摘要 ( 1491 )   PDF(179KB) ( 2397 )  
    Alexander在1986年提出了间接互惠的概念, 并在次年出版的《道德体系生物学》一书中进行了系统阐述, 用来解释人类道德以及大规模合作行为的起源。间接互惠一经提出就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研究者基于进化博弈论的视角对间接互惠进行了诸多研究, 认为人群中间接互惠的大量存在是声誉机制的结果, 并提出了诸如印象分数、名声、标签等不同的声誉机制, 但是目前关于声誉机制的研究大都建立在个体信息可被所有他人观察到的假设之上, 多在个体层面展开声誉机制的研究。今后应该注重在信息不充分情景下开展群体层面上声誉传递机制的研究, 探讨间接互惠中心理机制(如信任、公平等)的作用并提高研究的生态效度。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刻板印象干预策略研究述评
    庞小佳;张大均;王鑫强;王金良
    2011, 19 (2):  243-250. 
    摘要 ( 2015 )   PDF(156KB) ( 3520 )  
    刻板印象是人际交往间产生偏见的主要原因, 研究者一直致力于如何从根源上减少甚至消除刻板印象。关于刻板印象的可控性,传统观点认为“自动过程是固定的和不可避免”, 而修正观点则认为“自动过程是有条件的”。迄今为止, 相关实证研究已揭示出一些消除刻板印象的有效干预策略, 归结起来, 主要有训练策略、意识性抑制策略、熟悉性策略和树立无偏见信念策略。现有的干预研究从实证角度支持了刻板印象的可控性理论。未来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从策略的推广性、有效性和作用机制等方面加以完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公共领域中的集群效能研究述评
    郑昱;王二平
    2011, 19 (2):  251-263. 
    摘要 ( 1518 )   PDF(236KB) ( 1264 )  
    公共领域中的集群效能是指公众通过分享所在地区的公共信任和社会凝聚力, 从而对于共同努力实现所在地区特定目标的一种集体信念和预期。公共领域中的集群效能有其独特的测量方法和研究结论, 集群效能的相关前因变量可以分为社会认同、社会经济地位和社会参与, 集群效能的相关影响作用研究可以分为公共安全、政治行为、公共卫生三个领域内的研究。文章最后指出未来在公共领域中集群效能研究有必要加强作用机制、动态变化等方面的探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方法
    语言认知中眼动和ERP结合的理论、技术路径及其应用
    陈庆荣;王梦娟;刘慧凝;谭顶良;邓铸;徐晓东
    2011, 19 (2):  264-273. 
    摘要 ( 1559 )   PDF(418KB) ( 2993 )  
    自然语言的产生和理解具有高度的实时性。眼动和ERP技术具有很高的时间分辨率, 可以在线测查语言认知加工过程。然而, 两种技术手段都各有利弊,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互补, 从而为揭示语言加工的特点和机制提供行为和电生理证据。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 详细分析了语言认知中眼动和ERP技术结合的必要性, 即注视和加工的耦合程度以及眼睛和大脑的加工速度; 准确阐述了眼动和ERP结合的技术路径, 即眼动和ERP单独记录、ERP结合眼电分析、眼动和ERP同步记录, 比较了不同方法的优缺点; 具体介绍了眼动和ERP结合在语言认知研究中的应用。最后, 对眼动和ERP结合在未来研究中需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展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因子分析的元分析技术及其应用
    范会勇
    2011, 19 (2):  274-283. 
    摘要 ( 1629 )   PDF(318KB) ( 2661 )  
    因子分析的元分析指对采用因子分析的原始研究进行分析, 是知识生产和更新的重要一环, 但尚未引起研究者的注意。主要有5种主要技术, 即因子配对旋转法、多组验证性因子分析、基于汇总相关矩阵的因子分析、基于估计的总体相关矩阵的验证性因子分析、基于显著负荷共生矩阵的探索性因子分析等。每种技术的介绍都包括其基本思想、适用范围、优缺点以及典型应用等。因子分析的元分析可分成7个基本步骤; 资料整理、数据合成和数据分析三步与其它类型的元分析有所不同。未来研究应注意因子分析的元分析在方法发展和应用方面的一系列问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多层结构方程模型的情境效应分析—— 兼与多层线性模型比较
    方杰;邱皓政;张敏强
    2011, 19 (2):  284-292. 
    摘要 ( 2067 )   PDF(337KB) ( 4305 )  
    多层(嵌套)数据的变量关系研究, 必须借助多层模型来实现。两层模型中, 层一自变量Xij按组均值中心化, 并将组均值 置于层2截距方程式中, 可将Xij对因变量Yij的效应分解为组间和组内部分, 二者之差被称为情境效应, 称为情境变量。多层结构方程模型(MSEM)将多层线性模型(MLM)和结构方程模型(SEM)相结合, 通过设置潜变量和多指标的方法校正了MLM在情境效应分析中出现的抽样误差和测量误差, 同时解决了数据的多层(嵌套)结构和潜变量的估计问题。除了分析原理的说明, 还以班级平均竞争氛围对学生竞争表现的情境效应为例进行分析方法的示范, 并比较MSEM和MLM的异同, 随后展望了MSEM情境效应模型、情境效应无偏估计方法和情境变量研究的拓展方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形成性测量模型:结构方程模型的新视角
    王晓丽;李西营;邵景进
    2011, 19 (2):  293-300. 
    摘要 ( 1992 )   PDF(292KB) ( 5525 )  
    形成性测量模型(Formative Model, FM)是指标变异导致潜变量变异的模型, 反映性测量模型(Reflective Model, RM)是潜变量变异导致指标变异的模型。FM在模型界定、识别和估计、信效度评价以及模型应用等方面均与RM存在极大的不同。模型界定错误会使参数估计发生偏差, 影响统计结论的有效性, 应当审慎考虑指标和潜变量之间的关系, 选择恰当的测量模型。进一步揭示两者的区别和误用带来的偏差, 完善FM的识别和估计、信效度评价方法、对变量含义的解释以及高阶FM的理论解释和模型估计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