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ISSN 1671-3710
CN 11-4766/R
主办: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出版:科学出版社

过刊目录

    2011年, 第19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1-04-15
    上一期    下一期

    主编特邀
    博士论坛
    研究构想
    研究方法
    研究前沿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主编特邀
    中文阅读中词切分的认知机理述评
    李兴珊;刘萍萍;马国杰
    2011, 19 (4):  459-470. 
    摘要 ( 1770 )   PDF(256KB) ( 2103 )  
    大量的认知科学研究表明, 词在阅读认知加工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阅读中一个重要的过程就是把词从文本中切分出来。有别于英文等拼音文字, 中文文本的词之间没有空格分隔。在没有空格辅助的条件下, 中文阅读者是如何进行词的切分呢?本文主要综述了近期认知心理学和计算机科学领域针对该问题的研究进展, 主要包括:1)介绍了一些词作为整体进行加工的心理学证据; 2)报告了词切分的认知机理方面的研究现状和一个中文词切分和识别的模型; 3)简要回顾了计算机科学中的词切分研究, 并指出了与心理学中词切分研究的区别和联系; 4)提出了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和研究展望, 这些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将可能促进中文词切分的认知机理全面理解。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博士论坛
    文本阅读中信息的协调性整合
    王瑞明;莫雷
    2011, 19 (4):  471-479. 
    摘要 ( 1127 )   PDF(209KB) ( 1319 )  
    根据文本阅读双加工理论的主要观点, 研究者提出了“协调性整合”这一信息加工形式, 然后通过设计一系列的实验, 系统探讨了文本阅读中协调性整合的性质、过程和条件等内容, 这些研究成果验证并支撑了文本阅读双加工理论的核心观点, 进一步丰富了文本阅读双加工理论的内容, 推动了文本阅读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构想
    认知和情绪冲突的监控与解决:来自轻度认知损伤的证据
    李会杰;刘涵慧
    2011, 19 (4):  480-486. 
    摘要 ( 1313 )   PDF(195KB) ( 1715 )  
    轻度认知损伤(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是介于正常老化和痴呆之间的过渡阶段。近年来, 执行控制的损伤被认为是MCI的核心特征之一。当前, 在MCI执行控制的领域内, 对冲突监控与解决的特征及其神经机制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拟通过认知及情绪冲突实验范式, 结合脑成像技术, 探讨遗忘型MCI (amnestic MCI, aMCI)认知和情绪冲突的监控与解决的特征及相应的脑激活模式; 通过对比aMCI和正常老年人在认知和情绪冲突任务中激活的神经环路, 考察aMCI是否在执行加工的神经网络上存在激活异常。在上述研究基础上, 研究者拟探讨aMCI在执行控制的冲突监控与解决上是否存在一般性的损伤机制, 同时试图寻找aMCI在执行控制的冲突监控与解决方面的认知及神经生物学标记。这对深入理解痴呆的发病进程并有针对性的开展痴呆的早期识别与干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方法
    ERP的神经机制:诱发模型还是相位重排模型?
    张丹丹;罗跃嘉
    2011, 19 (4):  487-498. 
    摘要 ( 1225 )   PDF(284KB) ( 2191 )  
    ERP的神经机制问题一直存在争议。诱发模型认为, ERP产生于触发事件诱发的确定性响应电位, 该诱发电位与背景脑电振荡相互独立。相位重排模型认为, 触发事件并不会诱发出一个独立于脑电信号的诱发电位, ERP产生于背景脑电节律振荡的部分相位重排。已有研究提供了各种实验证据以支持诱发模型或/和相位重排模型, 同时也引发了相关学者的诸多质疑。实验记录方式、数据处理及分析方法等方面的提高有利于进一步澄清ERP的神经机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前沿
    心智游移:现象、机制及意义
    宋晓兰;王晓;唐孝威
    2011, 19 (4):  499-509. 
    摘要 ( 2141 )   PDF(242KB) ( 3812 )  
    心智游移是一种常见的非自主内源性意识体验, 是意识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存在提示非感官意识在人类意识经验中的重要地位, 以及持续进行的无意识加工对个体生存可能具有的重要意义, 对心智游移的研究是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领域内新兴的热点课题。本文重点回顾了关于心智游移的体验内容、与情绪的关系及其相关神经活动方面的研究成果, 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心智游移的发生机制及适应性功能。文章最后总结了目前心智游移研究中存在的定义不清、研究策略和方法过于局限以及研究内容上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以及应用价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汉语个体量词认知研究述评
    张启睿;舒华;刘友谊
    2011, 19 (4):  510-520. 
    摘要 ( 1229 )   PDF(194KB) ( 2296 )  
    个体量词是汉藏语系的特色词类, 它一般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 只有与名词组合在一起构成计数名词短语以后, 才能够灵活地使用。个体量词的存在顺应了汉语语音、语法的发展要求, 体现了汉民族具象思维发达的思维特点。它按照一定的规律有选择地搭配名词, 并且在认知加工中对名词发挥着重要的选择与限制作用。研究个体量词的存在价值、个体量词在认知加工中的作用、个体量词与名词之间相互关联的实质, 对个体量词的理解和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情绪的逆行性记忆增强效应
    王晓嘉;樊春雷;张子淳
    2011, 19 (4):  521-527. 
    摘要 ( 1635 )   PDF(161KB) ( 1931 )  
    情绪的逆行性记忆增强效应是指情绪唤醒对记忆巩固的促进现象。与多数研究关注情绪唤醒在记忆编码阶段的作用机制不同, 当前的研究把关注重点转移到记忆的巩固阶段, 从而导致情绪的逆行性记忆增强效应的发现。这一新的记忆现象成为近年来的一个研究热点, 本文对此进行了简要介绍, 重点分析了这一效应的认知机制和神经机制。最后, 讨论了逆行性记忆增强现象在实践领域中的一些可能应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表征动量的理论模型述评
    翟坤;张志杰
    2011, 19 (4):  528-536. 
    摘要 ( 1460 )   PDF(156KB) ( 1438 )  
    表征动量是指由于诱导物理动量的作用, 人们对先前运动刺激最终位移的记忆将沿着运动的方向向前发生偏移的现象。诱导物理重力、摩擦力、万有引力同样影响运动刺激最终位移的定位, 扩展了表征动量的概念。相关的表征动量理论模型有:内化理论、朴素物理理论、预期理论、网络模型、眼动理论、双加工理论和计算理论。未来的研究应分别从普遍性和特殊性方面继续探讨表征动量的理论模型, 并加强神经机制的研究, 以便更好的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内隐运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认知神经科学视角的催眠研究述评
    周爱保;王志丹
    2011, 19 (4):  537-544. 
    摘要 ( 1551 )   PDF(198KB) ( 5062 )  
    催眠被广泛的应用在临床心理治疗中, 但是, 关于催眠方面的研究却相当匮乏, 而且相当模糊。近年来, 随着fMRI, ERP和PET等技术的引入, 我们对催眠引导和催眠暗示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对于疼痛和幻觉的研究表明, 至少对于高暗示性被试而言, 催眠暗示可以引起与真实刺激同样的大脑皮层的激活; 而催眠后暗示对于注意策略的调控, 可以使原有的认知过程发生改变, 其中之一是使用催眠后暗示来抑制“Stroop效应”语义加工过程; 催眠后遗忘更是实现了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遗忘的分离。未来研究者将继续从探讨催眠本身的神经属性和催眠暗示所引起的认知过程的改变两个角度去认识催眠, 揭开催眠的实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抑郁症的计算机化认知行为治疗
    任志洪;黎冬萍;江光荣
    2011, 19 (4):  545-555. 
    摘要 ( 2160 )   PDF(381KB) ( 2996 )  
    计算机化认知行为治疗(computerized 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 CCBT), 即指通过电脑交互界面, 以清晰的操作步骤, 高度结构化的多种媒介互动方式(如网页、漫画、动画、视频、声音等)来表现认知行为治疗基本原则和方法的治疗方式。抑郁症的CCBT近年来在西方崭露头角, 目前Beating The Blues、MoodGYM、E-Couch和Good Days Ahead等抑郁症CCBT程序在西方使用较为广泛。从可行性分析上发现, 该疗法较受病人接纳、具有较高的成本效用和易用性; 现有实验研究证明了抑郁症采用CCBT是有效的, 但其有效性仍取决于诸多因素。以往研究存在着较少关注治疗有效性的内在机制、治疗效果差异较大、风险评估简化和被试选择偏向等问题, 建议未来研究应加强:(1)中介效应及机制研究; (2)以人为本的个性化服务研究; (3)风险评估与隐私保护研究; (4)在“弱势群体”中的研究与运用。最后, 对其在中国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了展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宽恕治疗中的几个误区及其应用展望
    张田;孙卉;傅安球
    2011, 19 (4):  556-564. 
    摘要 ( 1180 )   PDF(195KB) ( 2118 )  
    宽恕被界定为被冒犯者的亲社会动机的转变过程, 它有助于被冒犯者消除愤怒情绪, 提升积极的情感体验。宽恕治疗是针对被冒犯者, 并试图帮助他们放弃报复和回避等消极应对方式, 以积极的方式来处理因冒犯而造成的伤害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然而, 在临床应用中, 对宽恕治疗还存在一些误区, 这些误区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1)宽恕冒犯者就是和冒犯者和解; (2)宽恕治疗会导致道德化和宗教化的倾向; (3)宽恕只是治疗的工具, 不是治疗的目标。在对这些误区加以澄清的基础上, 提出宽恕治疗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方面的应用与展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酒精影响个体社会行为的机制
    胥遥山;李永娟
    2011, 19 (4):  565-572. 
    摘要 ( 1425 )   PDF(142KB) ( 2554 )  
    酒精摄入可能使个体的社会行为变得极端和更具破坏性。酒精近视理论和酒精期望理论分别从酒精摄入对个体信息加工能力的限制和个体对饮酒结果的期望角度解释酒精与个体社会行为改变的关系。双重加工模型借鉴命题加工和联想加工相互作用的观点将上述两模型进行整合。未来的研究应根据双重加工模型更全面地解释酒精与个体社会行为的关系, 探讨个体社会行为随酒精浓度的变化趋势, 并结合脑成像技术对酒精影响个体社会行为的机制进行探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道德直觉背景下的道德决策:影响因素探究
    王鹏;方平;姜媛
    2011, 19 (4):  573-579. 
    摘要 ( 1753 )   PDF(163KB) ( 5563 )  
    以往对道德直觉的研究表明了情绪因素在道德决策中的重要作用, 研究者提出道德决策中存在有意识认知和无意识情绪两种加工过程, 二者之间不能够完全分离与孤立。针对这种认知—情绪过程解释、经典电车和人行桥困境中的道德判断差异等问题, 近年来大量研究通过对道德行为者和道德判断者自身原因、道德情境等主客观因素的深入考察, 试图从不同角度来揭示认知—情绪过程解释的合理性及道德决策差异背后的其他原因, 形成了道德直觉背景下相关领域诸多新的关注点。未来研究有必要针对道德决策研究的方法学、情境的扩展及认知—情感系统内部交互等问题作进一步探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教师激励风格研究述评
    赖丹凤;伍新春
    2011, 19 (4):  580-588. 
    摘要 ( 1434 )   PDF(252KB) ( 4003 )  
    自我决定理论认为, 教师激励风格是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外在因素。本文从概念内涵、测量方式、作用机制及影响因素等方面梳理了近十年来教师激励风格的相关研究, 结果发现教师激励风格对学生学习的不同指标都具有重要作用, 但其具体作用机制仍不明确; 而教学动机、教师心理需要的满足等会影响教师激励风格的形成和改变。因此, 在未来的研究中应进一步关注概念结构的澄清、因变量指标的扩充、研究视角的整合和对文化适用性的反思。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外自我领导研究的现状述评
    赵国祥;梁瀚中
    2011, 19 (4):  589-598. 
    摘要 ( 1514 )   PDF(276KB) ( 3401 )  
    自我领导是个体在实践活动经验积累的基础上, 通过自身需要的驱动, 根据内部标准的指导, 运用内部奖赏实现自我激励而达成绩效的自我影响过程。本文从自我领导的概念形成、结构测量、实证研究和研究热点等四个方面, 对国外有关研究的现状进行了介绍和述评。在此基础上, 对自我领导的未来研究趋势做了初步的预期, 主要包括:(1)自我领导影响效果的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 (2)自我领导与相关人格特质的关系; (3)组织领导者自我领导有效性的最大化; (4)中国文化背景下的自我领导研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情感事件理论的内容、应用及研究展望
    段锦云;傅强;田晓明;孔瑜
    2011, 19 (4):  599-607. 
    摘要 ( 5832 )   PDF(166KB) ( 7476 )  
    组织中的情绪情感研究逐渐成为了学界关注的热点, 情感事件理论的出现为该领域研究提供了一个整合的框架。情感事件理论认为员工在工作中的情感反应由特定的工作事件引发, 这些情感反应会进一步影响员工的态度与行为。该理论区分了情感反应与工作满意度的差异, 并在对工作满意度解构的基础上提出了情感驱动型和判断驱动型两类不同性质的行为。情感事件理论对研究组织成员情感反应的作用机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但另一方面它也需考虑团体层次情感机制及测量方法等因素, 在更加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验证和完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怀旧心理研究述评
    薛婧;黄希庭
    2011, 19 (4):  608-616. 
    摘要 ( 2225 )   PDF(170KB) ( 6512 )  
    怀旧是一种思念过去时复杂的情绪状态, 它既可以是正面的, 也可以是负面的, 还可以是苦乐参半的。可以从社会、文化等不同角度对怀旧进行分类。怀旧具有储藏正性情绪、维持和提高自我的积极性、增强社会联系、使人具有存在感、统一自我等功能。目前, 对怀旧的研究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问卷法和实验法。已有一些研究成果应用于市场营销、旅游开发以及心理咨询和治疗方面。根据我国的社会、文化、历史特点深入开展怀旧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