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ISSN 1671-3710
CN 11-4766/R
主办: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出版:科学出版社

过刊目录

    2017年, 第25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7-05-15
    上一期    下一期

    主编特邀
    研究构想
    研究方法
    研究前沿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主编特邀
    有关镜像神经元起源问题上的争论
    叶浩生, 曾红, 苏得权
    2017, 25 (5):  713-722.  doi: 10.3724/SP.J.1042.2017.00713
    摘要 ( 950 )   PDF(413KB) ( 1495 )  

    文章阐述了镜像神经元起源问题上的争论及其最新进展。镜像神经元的独特之处在于, 它在动作知觉和动作执行两个阶段皆被激活。这一知觉和操作的匹配机制究竟是怎样形成的?遗传论观点认为镜像神经元的匹配机制是有机体适应环境的结果, 由于镜像神经元具有理解他人动作意图的特殊功能, 因而被自然选择, 通过遗传而得到传递。联结论则主张这种匹配机制只不过是大脑皮层动作神经元对感觉刺激形成的一种条件反射, 是个体经验的结果。镜像神经元的“进化−发展观”则采纳渐成论的观点, 认为镜像神经元的起源和进化不可能是联结学习单独造就的, 而是进化的、生物的、发展性的、社会认知方面的和基于经验的各种因素的联合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构想
    批判性思维对中国人创新观念与行为的影响
    侯玉波
    2017, 25 (5):  723-730.  doi: 10.3724/SP.J.1042.2017.00723
    摘要 ( 2890 )   PDF(492KB) ( 5862 )  

    批判性思维是指个体基于良好判断、使用恰当的评估标准对事物的价值进行评估和思考的过程。尽管心理学家对它的研究时间并不长, 但对这个概念的探索却从启蒙运动时代的笛卡尔就开始了。笛卡尔认为人们的很多知识都是建构在错误的基础上的, 所以为了追求真理, 最好的方法就是对现有的观念和认知统统加以怀疑, 怀疑后才会发现并解决问题, 从而达到促进知识发展和寻找确定性的目标, 这种怀疑和质疑正是批判性思维的本质。Ennis、Facione等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用心理学的方法确定了西方人批判性思维的特征, 并从批判性分析能力、思维开放性和运用批判性思维倾向性三个方面衡量批判性思维。本研究计划包括4个系列实验:研究1是确立中国人批判性思维的结构; 研究2是探讨智力、批判性思维与大学生创造力的关系; 研究3是探究批判性思维与知识型员工创新之间的关系; 研究4是通过对批判性思维的干预提升中国人的创新能力。通过这一系列的研究, 找到批判性思维影响创新的机制, 以及智力到创新行为之间的作用路径, 从而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培养批判性思维的价值, 为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万众创新提供理论支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方法
    近红外光学成像在社会认知神经科学中的应用
    叶佩霞;朱睿达;唐红红; 买晓琴; 刘超
    2017, 25 (5):  731-741.  doi: 10.3724/SP.J.1042.2017.00731
    摘要 ( 2421 )   PDF(492KB) ( 4173 )  

    社会认知神经科学是运用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手段, 探讨社会科学问题与理论的多学科交叉领域。近来, 功能性近红外光学成像技术(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fNIRS)凭借生态效度高、成像安全、对头动耐受性高、成本低等优势, 成为了该领域新兴的热点技术。无论是在婴儿发育和社会经济决策的单脑研究中, 还是在人际互动的多脑研究中, 它都有广泛应用。未来近红外光学成像的应用可以向多脑神经反馈、脑机接口技术、设备无线化和多模态成像做进一步探索。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前沿
    音乐意义传递的神经证据 ——基于启动范式的发现与思考
    余习德;鲁成;熊希灵;高定国
    2017, 25 (5):  742-756.  doi: 10.3724/SP.J.1042.2017.00742
    摘要 ( 1503 )   PDF(2333KB) ( 2270 )  

    使用语义启动(semantic priming)、概念启动(conceptual priming)、情感启动(affective priming)以及和声启动(harmonic priming)四种启动范式及其变式, 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证实:音乐能够传递不同的意义, 其主要的神经证据是两大脑电指标:对应于外在音乐意义(extra-musical meaning)的N400与对应于内在音乐意义(intra-musical meaning)的N5。对4种启动范式的分析发现:1)音乐以“语义”与“非语义”两种形式为媒介传递意义; 2)启动范式的核心特征即是对基于“音乐知觉与图式”的“期望匹配与不匹配效应”的操作。与此同时, 近期的研究表明N400与N5间的关系并非完全的“彼此独立”, 而是倾向于共存与共变, 甚至是一个成分的两种表达。未来研究在进一步厘清音乐内、外在意义深层关联的同时, 有必要将音乐意义传递的神经科学研究纳入到更为宏阔的时代、地域与社会性背景之中。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早期视听整合加工——来自MMN的证据
    辛昕;任桂琴;李金彩;唐晓雨
    2017, 25 (5):  757-768.  doi: 10.3724/SP.J.1042.2017.00757
    摘要 ( 1681 )   PDF(415KB) ( 3117 )  

    视听整合是指当呈现的视觉和听觉信号在时间、空间上大致接近时, 视觉和听觉系统倾向于整合的加工过程。失匹配负波(Mismatch Negativity, MMN)作为反映大脑早期加工的成分, 表征偏差的信息输入与感觉记忆痕迹之间的神经失匹配。以MMN作为探测指标的视听整合加工研究, 主要包括MMN在阅读理解中字母和语音、韵律信息、麦格克效应等方面的视听整合加工, 以及分析跨通道视听整合相互竞争、相互补充的关系。未来研究需聚焦于其他通道的跨通道整合加工, 同时应拓展MMN的诱发范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违实语义的加工机制
    戴好运;徐晓东
    2017, 25 (5):  769-777.  doi: 10.3724/SP.J.1042.2017.00769
    摘要 ( 941 )   PDF(339KB) ( 1380 )  

    违实句(counterfactuals)是传递与事实相反意义的语句, 广泛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并被用以表达对已知事实的另外假设。研究发现, 相对于事实语义, 违实语义能够激活双重心理表征/空间(虚拟vs. 现实), 需消耗更多的认知加工资源。本文分别从句法结构和语境制约两个层面详细探讨了违实语义的加工机制。语境方面, 双重语义表征构建与消解的时间进程受到语境相关性的制约, 充足的语境信息可以消解事实表征的干扰。句法方面, 汉语违实标记的缺失使得汉语母语者更加依赖语境与语用来表达、理解违实义, 但尚不明确其在线加工机制与印欧语违实义加工有何异同。后续研究应扩大语言研究范围, 关注违实语义加工的个体差异, 进一步厘清双重语义表征构建与消解的时间进程及其对语篇加工的影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心理理论的ERP研究:基于多重成分框架的视角
    蒋钦;李红
    2017, 25 (5):  778-787.  doi: 10.3724/SP.J.1042.2017.00778
    摘要 ( 1489 )   PDF(345KB) ( 2003 )  

    心理理论是社会认知的核心能力之一。现有的心理理论ERP研究以心理理论较为公认的4个成分信念、愿望、意图和情绪为框架, 表现出了一些一致性的规律:心理理论相关的脑电成分根据不同的心理理论成分而有所区分; 不同心理理论成分诱发的相关脑电出现的位置表现出跨任务的一致性; 心理理论的ERP发展研究在儿童身上表现出与成人类似的结果, 但也具有时间窗口更长, 位置分布更宽广的特性。未来的研究需要设计出更符合ERP研究技术要求的任务范式, 并注意心理理论概念结构的完整性, 还应探寻心理理论各成分加工的共同电生理基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尊的认知神经机制
    杨紫嫣;罗宇;古若雷;刘云芝;蔡华俭
    2017, 25 (5):  788-798.  doi: 10.3724/SP.J.1042.2017.00788
    摘要 ( 2913 )   PDF(402KB) ( 2712 )  

    自尊是个体对自己总体的情感性评价。自尊有助于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 帮助个体应对威胁, 具有重要的适应价值。近年来随着社会认知神经科学的兴起, 关于自尊的认知神经机制的研究日益增多, 主要涉及三个方面:1)自尊与大脑的结构(如海马体积、前扣带回等区域的灰质体积)和功能(静息态下的默认网络活动以及脑区之间的功能联结性)存在一定的关联; 2)自尊调节大脑对威胁的反应, 与高自尊个体相比, 低自尊个体面对威胁时产生更强的防御性反应, 自尊通过影响个体面对威胁时的大脑活动帮助个体更好地应对威胁; 3)自我评价过程涉及大脑前额叶、眶额叶、扣带回等多个脑区, 自尊调节个体在自我评价过程中的大脑活动。总之, 自尊作为个体重要的人格特质, 与大脑的结构、功能以及活动状态等都具有一定的关系; 这些发现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自尊的神经机制, 加深了对自尊及其功能的理解。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动物创造创新:最简单的智慧闪光
    黄韵;成良;屈弋力;赵庆柏;周治金
    2017, 25 (5):  799-809.  doi: 10.3724/SP.J.1042.2017.00799
    摘要 ( 1368 )   PDF(473KB) ( 1591 )  

    动物创造力既有重要的生态和进化意义, 也为人类创造力的研究提供了借鉴与启发。文章首先概括了近年学者们对动物创造力的定义; 其次介绍了动物创造力理论的变化; 重点总结了影响动物创造力的内部因素, 分别是动物的探索性、新异恐惧、学习能力和坚持性, 随后针对动物创造力不同脑区及相关神经递质的研究进行了展开讨论, 并对动物创造力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类基本数学能力的进化证据
    杨伟星;张明亮;李红霞;杨雅琳;司继伟
    2017, 25 (5):  810-824.  doi: 10.3724/SP.J.1042.2017.00810
    摘要 ( 1335 )   PDF(475KB) ( 1548 )  

    数学能力是人类重要的高级认知能力。人类的基本数学能力从进化上而言是一种适应性的表现, 对个体的生存和繁衍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比较心理学研究发现, 成年人、婴儿的基本数学能力的行为表现和脑神经机制与其它物种相似, 分子遗传学研究表明基本数学能力具有一定的遗传性。这些发现有助于人们更深刻地理解基本数学能力的本质及发生发展机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同胞关系及其与儿童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的关系
    赵凤青;俞国良
    2017, 25 (5):  825-836.  doi: 10.3724/SP.J.1042.2017.00825
    摘要 ( 2708 )   PDF(537KB) ( 4964 )  

    同胞关系是指兄弟姐妹之间分享与彼此有关的知识、观点、态度、信念和感受的所有互动, 具有平等互惠性和补充性。同胞关系质量分为同胞温暖与冲突、界限黏结与解离、积极与消极同胞关系。亲缘选择和家庭系统理论从进化和环境视角解释同胞关系。同胞关系对于儿童青少年内外化问题行为和人际关系等具有重要影响。未来应关注特殊儿童青少年同胞关系的特点, 深入探讨同胞关系对儿童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的作用机制和干预措施, 加强本土化研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气质与父母养育对儿童社会适应的交互作用:代表性理论及其证据
    夏敏;梁宗保;张光珍;邓慧华
    2017, 25 (5):  837-845.  doi: 10.3724/SP.J.1042.2017.00837
    摘要 ( 1936 )   PDF(403KB) ( 3636 )  

    最佳适配理论、素质−压力模型、差别易感模型从不同视角阐述了气质、养育方式在儿童社会适应行为中的交互作用机制。最佳适配理论强调气质特质与父母养育方式的良好匹配能促进儿童的社会适应, 而不良匹配则会带来适应问题。素质−压力模型强调在不利父母养育条件下, 具有“风险”气质特质的儿童更容易出现适应不良, 而对“弹性”气质的儿童影响不大。差别易感模型则认为儿童“易感”的气质特质在良好的抚养条件下表现得“更好”, 而在不利的抚养环境中表现得“更差”。围绕三种代表性理论及其实证研究结果, 对当前最新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进一步细分了儿童社会化过程中的风险因素和保护性因素。从气质与积极养育方式的交互作用、养育过程中父母角色分工的差异, 以及气质与养育方式动态作用机制三个方面指出了将来进一步探索的方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未来情景思考对目标达成的双刃作用及其机制
    王彤;杨庆;黄希庭
    2017, 25 (5):  846-856.  doi: 10.3724/SP.J.1042.2017.00846
    摘要 ( 1337 )   PDF(364KB) ( 1498 )  

    未来情景思考指个体想象并预先感受某个可能在未来发生的自我相关情景事件的心理加工, 它对目标达成可产生双刃影响: 一些思考方式会妨碍目标达成, 如想象理想的结果或过程; 而另一些思考方式则会促进目标达成, 如过程模拟和想象较为消极的目标相关场景。对于未来情景思考是促进还是妨碍目标达成, 动机水平的高低和执行意向的清晰程度可能是关键调节因素, 相应的干预策略可通过增强这两者而将未来情景思考对目标达成的妨碍作用转化为促进作用。进一步的研究需系统探讨不同方式的未来情景思考影响目标达成的认知神经机制, 并对目标特征和人格特点如何调节未来情景思考对目标达成的影响进行探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身高的心理效应及其内在机制
    杨小莉;刘潇肖;白宝玉
    2017, 25 (5):  857-865.  doi: 10.3724/SP.J.1042.2017.00857
    摘要 ( 1346 )   PDF(350KB) ( 3867 )  

    身高对心理因素的影响被称为身高的心理效应。日常生活中, 人们普遍认为身高较高者有更多机遇、更受重视。本文对探究身高心理效应的文献进行了梳理, 发现身高影响人们的社会知觉、人格、择偶行为和心理健康水平。身高的这些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从进化心理学、社会规范、视知觉及自证预言等视角加以解释。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理清变量之间的关系, 拓展身高的测量方式和研究方法, 进一步探究其内在机制, 并挖掘身高心理效应在中国情境下的独特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元认知:态度与说服研究的新视角
    卢剑;肖子伦;冯廷勇
    2017, 25 (5):  866-877.  doi: 10.3724/SP.J.1042.2017.00866
    摘要 ( 2166 )   PDF(585KB) ( 3353 )  

    态度元认知指个体对所持态度的主观判断(如态度是否正确、重要与否等), 是态度强度的重要维度, 并能在态度说服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首先介绍态度元认知的主要成分(态度确定性、重要性及矛盾性), 然后重点阐述新近对态度说服元认知过程的解释模型:认知加工精细程度模型(ELM), 内隐−外显双过程模型(APE)和元认知模型(MCM), 并从来源属性(来源可信度)、受众属性(情绪及身体动作)、信息属性(信息与受众的匹配程度)和情景四个方面阐释了影响说服元认知过程的因素。未来可以在态度元认知成分及其影响、说服元认知过程的心理机制、态度元认知神经机制等方面展开进一步研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权力和地位对自利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
    金剑;李晔;陈冬明;郭凯娇
    2017, 25 (5):  878-886.  doi: 10.3724/SP.J.1042.2017.00878
    摘要 ( 1800 )   PDF(420KB) ( 3226 )  

    权力和地位对自利行为的影响不同。权力能够降低认知性观点采择水平, 进而使个体更加关注自身利益; 地位能够提升认知性观点采择水平, 进而使个体推测他人思想与感受, 考虑他人利益。然而, 权力和地位通过认知性观点采择对自利行为的影响可能受到情境性质的调节。今后的研究应该对这些关系和解释进行验证, 探索共情性关心的中介作用, 以及权力和地位影响认知性观点采择的调节变量; 探究权力和地位拥有者对群体内、外他人的自利行为差异; 探讨权力和地位的交互作用对自利行为的影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松−紧文化: 跨文化心理学研究的新维度
    卢俊;陈浩;乐国安
    2017, 25 (5):  887-902.  doi: 10.3724/SP.J.1042.2017.00887
    摘要 ( 5178 )   PDF(580KB) ( 6373 )  

    松−紧文化是跨文化心理学研究的新维度, 它发轫于人类学的文化田野考察, 致力于刻画不同文化间社会规范强度和对偏差行为宽容程度的结构性特征。松−紧文化有其较为明确的概念定义和成因, 以及在国家、区域和个体层次上的测量方法。松−紧文化已广泛运用于自我、人格、心理健康与幸福感、判断与决策、创新、脑认知神经和基因、恐怖主义与社会和谐等心理学基础和应用研究主题之中。未来研究可进一步甄别细分社会规范中的描述性规范和命令性规范, 并综合吸收其它研究视角的长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