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ISSN 1671-3710
CN 11-4766/R
主办: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出版:科学出版社

过刊目录

    2014年, 第22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14-10-15
    上一期    下一期

    博士论坛
    研究构想
    研究前沿
    研究方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博士论坛
    工作记忆刷新功能的可塑性
    赵 鑫;周仁来
    2014, 22 (10):  1521-1531.  doi: 10.3724/SP.J.1042.2014.01521
    摘要 ( 1550 )   PDF(516KB) ( 3441 )   审稿意见

    从工作记忆刷新功能的训练入手, 以不同人群为研究对象, 采用活动记忆任务, 从行为层面和认知神经层面探讨工作记忆刷新功能的可塑性。结果发现, 工作记忆刷新功能具有可塑性。具体表现为, 通过刷新功能训练, 个体在工作记忆刷新任务上的成绩提高。工作记忆刷新功能训练使得个体对刺激的识别能力增强, 对无关信息的抑制能力提高, 进而促使工作记忆中的更新能力得到提升。通过工作记忆刷新训练可以提高个体其它认知功能, 但是, 相对于认知能力稳定以及衰退的个体, 这种迁移效应在工作记忆能力发展个体中的表现更为明显。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构想
    中国组织情境下公仆型领导有效性的追踪研究
    王碧英;高日光
    2014, 22 (10):  1532-1542.  doi: 10.3724/SP.J.1042.2014.01532
    摘要 ( 1141 )   PDF(408KB) ( 2003 )   审稿意见

    公仆型领导以服务员工为导向, 在本质上超越了以往任何一种以组织利益为先的领导方式。然而, 国内该主题的研究还很不系统。本研究首先在中国组织情境下, 采用质化研究与量化研究相结合的方式, 探讨公仆型领导的结构维度, 建构公仆型领导的测量量表; 然后以团队及其成员为研究对象, 采用追踪研究设计, 收集“管理者-员工”配对数据, 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多元回归分析以及多层线性模型技术进行统计分析, 从而探讨公仆型领导的有效性。具体包括三个研究:(1)公仆型领导的结构与测量研究; (2)公仆型领导有效性的追踪研究—— 基于领导行为比较的视角(是否有效); (3)公仆型领导有效性的追踪研究—— 基于作用机制的视角(如何有效)。研究结果有助于澄清公仆型领导的内涵与维度结构, 识别和测量公仆型领导行为, 证实公仆型领导的有效性, 比较公仆型领导与家长式领导、变革型领导的影响效果, 揭开公仆型领导对个体绩效和团队绩效的作用机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前沿
    竞技运动中的工作记忆
    迟立忠;马晓;张禹
    2014, 22 (10):  1543-1555. 
    摘要 ( 791 )   PDF(316KB) ( 2199 )   审稿意见

    竞技运动中的工作记忆是竞技运动认知研究中较为成熟的一个领域, 对运动表现具有重要影响。现有研究主要涉及运动决策、运动表现失常和运动损伤三个方面。研究者以传统工作记忆容量测试对受试者进行容量大小区分后, 分配到决策任务中, 以了解工作记忆容量与决策表现间的关系。针对运动表现失常的研究表明, 刻板印象威胁造成的认知资源损耗降低了工作记忆容量, 为运动表现失常的解释与避免提供了新的思路。对暂时性脑震荡导致的工作记忆变化研究为进一步揭示工作记忆的脑机制提供了支持。虽然现有竞技运动中工作记忆的研究在数量上并不占优势, 但在研究成果上确实有可圈可点之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面部表情加工的ERP成分
    侠牧;李雪榴;叶春; 李红
    2014, 22 (10):  1556-1563.  doi: 10.3724/SP.J.1042.2014.01556
    摘要 ( 1864 )   PDF(253KB) ( 3258 )  

    面部表情加工的ERP成分主要包括P1 (80~120 ms)、N170 (120~200 ms), 早期后部负电位(Early Posterior Negativity, EPN, 200~300 ms)和晚期正成分(Late Positive Potential, LPP, 300 ms以后)。这些成分代表了表情加工的不同阶段, 具有不同的心理含义。P1成分只对威胁类表情(恐惧, 厌恶和愤怒)敏感, 反映了对威胁面孔的快速探测, 具有自动加工的性质。N170成分与表情结构信息的编码有关, 同样具有自动加工的性质。EPN反映了对情绪信息的选择性注意, 具有情绪普遍性, 情绪场景图片和表情刺激都会对它产生影响, 在特定的条件下具有自动加工的性质。LPP则反映了对情绪信息的高级认知加工, 较易受注意控制的影响。在对上述成分的特性了解的基础上, 将来的研究应该探索以下问题:(1) P1是否受表情威胁程度的影响?(2) N170受到哪些自上而下因素的影响?(3)那些不能影响N170成分, 却能影响EPN成分的表情刺激是否被当成了普通的情绪刺激来看待?(4)表情加工引发的LPP是否能具有自动加工的性质?(5)不同的基本表情类型(如恐惧和厌恶)是否具有特异性的ERP成分?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注意瞬脱效应的个体差异
    陈江涛;唐丹丹;刘聪丛;陈安涛
    2014, 22 (10):  1564-1572.  doi: 10.3724/SP.J.1042.2014.01564
    摘要 ( 1409 )   PDF(283KB) ( 2212 )  

    注意瞬脱是指个体在对同一位置出现的多个刺激进行识别时, 如果第二个目标刺激出现在第一个目标刺激之后200~500 ms之间, 那么个体对第二个目标刺激的识别会显著降低的现象。研究表明, 注意瞬脱效应在健康人群中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 主要表现在工作记忆、对分心刺激的抑制能力、意向聚焦、情绪状态和人格等方面。近年来, 注意瞬脱的个体差异也在多种神经疾病的临床研究中得到重视。未来的研究应更多关注注意瞬脱效应个体差异背后的神经机制以及应用研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奖励影响注意选择的认知加工机制
    范玲霞;齐森青;郭仁露;黄博;杨东
    2014, 22 (10):  1573-1584.  doi: 10.3724/SP.J.1042.2014.01573
    摘要 ( 1339 )   PDF(287KB) ( 2503 )  

    奖励不仅能够塑造行为, 也能影响个体的内部心理过程。在注意选择过程中, 与奖励联结的刺激能够吸引注意资源。当目标刺激与奖励联结时, 能够易化注意选择过程; 当分心刺激与奖励联结时, 能够阻碍注意选择过程。可见, 奖励从不同角度对注意选择产生影响。奖励对注意选择的影响可能有其特有的认知机制, 并且奖励对注意的捕获效应受到许多因素的调节, 如奖励预测、工作记忆容量、人格特质及刺激的新异性。未来的研究应该尝试将奖励影响注意选择的研究成果应用于不良注意偏向临床干预的实践领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情景变换诱发已消退恐惧记忆重现的神经环路
    陈伟海;乔婧;杨瑜;袁加锦
    2014, 22 (10):  1585-1596.  doi: 10.3724/SP.J.1042.2014.01585
    摘要 ( 939 )   PDF(411KB) ( 1332 )  

    暴露疗法是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主要行为疗法。当被试反复暴露于可引起恐惧反应的条件刺激(如白噪音), 但却不伴有非条件刺激(如足底电击)时, 恐惧记忆将被消退, 形成消退记忆。但恐惧记忆并未从根本上被擦除, 当被试在消退训练以外的情景暴露于条件刺激时, 已消退的恐惧记忆将会重现。海马、内侧前额叶皮层、杏仁核等脑区及其相互连接的神经环路是情景诱发恐惧记忆重现的生理基础。情景变化诱发恐惧记忆重现过程中, 海马可能是通过直接投射至杏仁核基底核、杏仁核外侧核或通过边缘前皮质间接调控杏仁核基底核、杏仁核外侧核的功能, 产生恐惧反应。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枢肥大细胞在脑功能和行为调节中的作用
    张帆;雍武;邵枫;王玮文
    2014, 22 (10):  1597-1607.  doi: 10.3724/SP.J.1042.2014.01597
    摘要 ( 822 )   PDF(315KB) ( 1476 )  

    已知肥大细胞作为免疫细胞在过敏反应和炎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肥大细胞在中枢亦有表达, 但对其作用了解不足。新近的研究发现中枢肥大细胞在脑功能和行为调节中发挥重要的内源性平衡作用。一方面, 中枢肥大细胞在维持相关脑区发育, 正常神经活动, 以及动机, 情绪和认知等多种行为中发挥保护性作用, 各种应激条件诱导的中枢肥大细胞表达和活动改变参与脑和行为的适应性反应过程。另一方面, 中枢肥大细胞过度激活或者过度抑制都可导致脑功能和行为异常, 并参与某些免疫相关心身疾病的病理过程。体外神经解剖学和功能学研究证据提示中枢肥大细胞与神经系统间存在结构性和功能性相互作用网络。肥大细胞和神经组织间通过形成类似突触的结构性联系直接影响相邻细胞的活动。肥大细胞还可以通过脱颗粒释放多种生物活性介质调节神经活动, 同时表达多种受体接受脑内免疫性和神经性分子调节。但是目前对于中枢肥大细胞-神经系统相互作用的认识主要基于体外研究, 其在脑内相互作用方式及其与特定脑区功能和行为表型的关系所知甚少, 开展相关研究可以为认识脑与行为的神经免疫调节机制提供新的视角。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威胁敏感性的概念和测量:生理和认知两种取向
    李小新;郭永玉;芈静;胡小勇
    2014, 22 (10):  1608-1615.  doi: 10.3724/SP.J.1042.2014.01608
    摘要 ( 1625 )   PDF(265KB) ( 1566 )  

    对威胁敏感是人类在应对外部环境过程中不断发展的生存技能。威胁敏感性的研究主要存在两种取向:生理取向以敏感性强化理论为基础, 将行为抑制系统的敏感性界定为威胁敏感性, 量化为个体应对威胁时的生理、情绪和行为反应水平; 认知取向以信息加工的认知风格理论为基础, 将个体在对威胁信息加工过程中的敏感性偏向定义为威胁警觉, 量化为威胁刺激呈现前后的预期水平和探测水平。未来研究还需进一步整合和界定威胁敏感性的概念内涵, 验证各测量指标之间的关系, 拓展不同种类威胁敏感性的研究方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正念研究的分歧:概念与测量
    段文杰
    2014, 22 (10):  1616-1627.  doi: 10.3724/SP.J.1042.2014.01616
    摘要 ( 2676 )   PDF(343KB) ( 8465 )  

    正念是当代临床健康心理学领域出现的一个新概念, 尽管其应用在临床领域取得了瞩目的成绩, 但对于正念的理论研究却亟待加强。在对正念的三阶段概念演进过程及四种取向的测量工具进行了系统梳理与评价后, 发现目前对正念的理论研究存在两大问题。一是概念不够清晰, 它可以指代一种行为(冥想)、心理状态、心理过程, 甚至是一种人格或类人格特质; 二是测量过于多元, 有状态取向、能力取向、认知取向和特质取向。两大问题的核心在于如何理解正念。基于对问题的分析及以往实证研究, 建议可以借鉴价值实践分类体系(Values In Action Classification), 以类特质为取向, 采用兼顾文化共同性和特殊性的方法, 深入挖掘其独特的核心内涵, 在命名、测量上突显个体对当下经验留心的基本特点。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道德视野下的内疚
    张琨;方平;姜媛;于悦;欧阳恒磊
    2014, 22 (10):  1628-1636.  doi: 10.3724/SP.J.1042.2014.01628
    摘要 ( 1267 )   PDF(264KB) ( 3646 )  

    几十年来, 内疚备受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 其研究多从儿童发展、心理健康等方面展开。而近些年, 研究者关注的焦点开始转向内疚的道德层面, 即关注人际交往或社会事件中情绪的道德价值。内疚作为一种道德情绪, 是伴随道德意识的发展而发展的, 在维持和修复社会关系以及情绪情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 文章从道德视角对内疚的界定、产生机制、行为反应以及亲社会作用等方面进行了梳理和探讨, 以期为国内的同类研究提供一些新的线索。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判断与决策中的基线比例忽略
    刘程浩;徐富明;史燕伟;李燕;张慧
    2014, 22 (10):  1637-1646.  doi: 10.3724/SP.J.1042.2014.01637
    摘要 ( 1061 )   PDF(291KB) ( 1854 )  

    基线比例忽略是指在事件的判断中忽略相关事件统计学上的信息, 而只关注当前呈现的案例信息, 从而造成判断和决策偏差的一种现象。目前对这一现象的解释主要包括双加工理论和线性整合理论, 而影响基线比例忽略的因素有许多方面, 如信息特征、认知能力等等。在未来研究中, 应该深入分析双加工理论的作用机制以及依据模糊痕迹理论提出新的研究视角, 同时拓展在团体和公共领域中的应用性研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心理学视角下社交网络用户个体行为分析
    姚琦;马华维;阎欢;陈琦
    2014, 22 (10):  1647-1659.  doi: 10.3724/SP.J.1042.2014.01647
    摘要 ( 3530 )   PDF(284KB) ( 12923 )  

    以社交网络的典型代表Facebook为例, 以社交网络用户个体行为为着眼点, 从个体使用社交网络的动机、社交网络用户个体行为的主要表现及其影响因素和结果变量四个方面, 梳理国外心理学领域有关社交网络的最新研究成果。今后研究可以在社交网络用户个体行为的测量、样本代表性、线上和线下社交网络的交互作用、具体人格特质变量的预测作用以及对社交网络功能的动态考察等方面推进已有研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方法
    基于不对称区间估计的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检验
    方杰;张敏强;顾红磊;梁东梅
    2014, 22 (10):  1660-1668.  doi: 10.3724/SP.J.1042.2014.01660
    摘要 ( 1330 )   PDF(386KB) ( 2195 )  

    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是中介过程受到调节变量影响的模型。评介了基于Bootstrap不对称置信区间和贝叶斯不对称可靠区间进行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检验的3种方法, 包括亚组分析法、差异分析法和系数乘积法。模拟研究发现, 偏差校正的百分位Bootstrap置信区间和无先验信息的贝叶斯可靠区间在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检验中表现相当, 都优于百分位Bootstrap置信区间的表现。建议使用系数乘积法进行第一阶段或第二阶段被调节的中介模型检验, 使用差异分析法进行两阶段被调节的中介模型检验, 并用一个实际例子演示如何用不对称区间估计检验有调节的中介模型。随后评述了3种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检验方法在国内心理学的应用现状, 并展望了检验的拓展方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垂直量尺化中的参数标定方法及其性能比较
    叶萌;辛涛
    2014, 22 (10):  1669-1678.  doi: 10.3724/SP.J.1042.2014.01669
    摘要 ( 759 )   PDF(245KB) ( 1061 )  

    在使用项目反应理论进行量尺化的语境下, 参数标定方法是垂直量尺化结果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目前的参数标定研究就部分标定方法的相对性能获得了较一致的结果, 就如何实现更佳量尺化也提出了很多新的标定方法。除了在既有框架内继续探索, 以形成完整的研究体系, 未来的研究应结合相关学科, 在深入了解学业增长的性质的基础上探究标定方法的性能, 并应考察特定的标定方法和特定的研究条件、量尺化语境之间的最佳匹配关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