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术鑫迪, 刘菡茵, 王瑾, 刘志远, 刘兰芳. 脑间同步性的产生机制及其功能[J]. 心理科学进展, 2025, 33(3): 439-451. |
[2] |
温秀娟, 马毓璟, 谭斯祺, 李芸, 刘文华. 身体还是认知努力的损害?抑郁症努力奖赏动机评估及计算模型应用[J]. 心理科学进展, 2025, 33(1): 107-122. |
[3] |
韩海宾, 李兴珊. 听到“牛黄”能想到“黄牛”吗?——口语识别中的语音位置编码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 2024, 32(9): 1488-1501. |
[4] |
丁颖, 汪紫滢, 李卫东. 抑郁症疼痛加工的行为特点及神经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 2024, 32(8): 1315-1327. |
[5] |
刘威, 陈瑞欣, 郭金朋. 应激下人类情景记忆巩固的神经重放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 2024, 32(7): 1031-1047. |
[6] |
付春野, 李艾馨, 吕小康, 王崇颖. 孤独症谱系障碍者的视觉感知:基于贝叶斯和预测编码视角[J]. 心理科学进展, 2024, 32(7): 1164-1178. |
[7] |
荆伟, 陈琦, 薛云卿, 杨苗, 张婕. 孤独症者的预测编码缺陷:前馈联结异常还是反馈联结异常?[J]. 心理科学进展, 2024, 32(5): 813-833. |
[8] |
车强燕, 孙韵琳, 靳佳, 朱春燕, 汪凯, 叶榕, 余凤琼. 神经反馈增强积极情绪在抑郁症治疗中的应用[J]. 心理科学进展, 2024, 32(2): 342-363. |
[9] |
吴朝毅, 王振. 抑郁症情绪失调的动态特征:情绪动力学的视角[J]. 心理科学进展, 2024, 32(2): 364-385. |
[10] |
陈子龙, 季琭妍. 多面孔情绪变异性的自动化加工:来自视觉失匹配负波的证据[J]. 心理科学进展, 2023, 31(suppl.): 34-34. |
[11] |
何宁, 李梦, 康彬, 王梦云, 岳云帆. 测试的两面性:中期测试对错误信息效应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 2023, 31(9): 1626-1641. |
[12] |
成美霞, 匡子翌, 冷晓雪, 张洋, 王福兴. 以教促学:学习者自我生成教学对学习的影响[J]. 心理科学进展, 2023, 31(5): 769-782. |
[13] |
刘文华, 温秀娟, 陈灵, 杨瑞, 胡逸儒. 奖励期待和结果评估的脑电成分在精神疾病研究中的应用[J]. 心理科学进展, 2023, 31(5): 783-799. |
[14] |
张伟霞, 席敏, 阴甜甜, 王成, 司书宾. 基于网络分析的抑郁症产生与演变预测[J]. 心理科学进展, 2023, 31(11): 2129-2141. |
[15] |
王松雪, 程思, 蒋挺, 刘勋, 张明霞. 外在奖赏对陈述性记忆的影响[J]. 心理科学进展, 2023, 31(1): 78-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