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ISSN 0439-755X
CN 11-1911/B
主办:中国心理学会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出版:科学出版社

过刊目录

    2024年, 第56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4-03-25
    上一期    下一期

    研究报告
    理论与史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研究报告
    任务相关性对数量感序列依赖效应的影响
    刘雨杰, 刘晨淼, 周丽琴, 周可
    2024, 56 (3):  255-267.  doi: 10.3724/SP.J.1041.2024.00255
    摘要 ( 3159 )   HTML ( 335 )  
    PDF(502KB) ( 4126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序列依赖效应反映了当前的知觉体验不仅取决于当下的刺激输入, 还受到近期历史的影响。这一效应对于我们在动态变化的环境中形成相对稳定的知觉至关重要。本研究使用点阵作为刺激材料, 在数量/面积(实验1)或数量/大小(实验2)两个维度上进行正交设计, 旨在通过估计任务探索任务相关性如何影响线性分布特征的序列依赖效应。结果显示无论特征是否与任务相关, 前一试次与当前试次同一特征总会对当前试次的知觉产生相反的影响。对于任务相关特征, 前一试次产生的序列依赖始终为排斥效应。而对于任务无关特征, 如果在当前试次中无关特征对被试的知觉反应有正向预测作用, 则前一试次无关特征产生排斥的序列依赖效应; 反之, 如果在当前试次中无关特征对被试的知觉反应有负向预测, 则前一试次无关特征产生吸引的序列依赖效应。任务相关性对序列依赖效应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效应幅值的降低。这些发现揭示了线性分布特征的序列依赖效应受任务相关性以及特征本身特性的共同影响, 而无关特征的序列依赖效应则暗示在客体水平也可以产生序列依赖效应。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群体信息对面部表情识别的影响
    王伟晗, 曹斐臻, 余林伟, 曾珂, 杨鑫超, 徐强
    2024, 56 (3):  268-280.  doi: 10.3724/SP.J.1041.2024.00268
    摘要 ( 4594 )   HTML ( 483 )  
    PDF(727KB) ( 6909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本研究通过3个实验探讨群体信息对面部表情识别的影响。结果发现:(1)周围面孔的情绪状态影响个体对目标面孔情绪的识别, 两者情绪一致时的反应时显著短于不一致时的反应时, 且面部表情识别准确性更高。(2)群体信息会调节周围面孔情绪对目标面孔的影响, 进而影响面部表情识别。具体而言, 群体条件下, 个体对目标面部表情的识别受到周围面孔情绪状态的影响, 相比周围面孔情绪与目标面孔情绪不一致, 两者情绪一致时, 即符合个体基于知觉线索建立的群体成员情绪具有一致性的预期, 面部表情识别的准确性更高、速度更快; 而非群体条件下, 个体则不受周围面孔情绪状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个体能够基于互动人物之间的社会关系识别面孔情绪, 群体存在时, 会建立群体成员情绪具有一致性的预期, 进而影响面部表情识别。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阅读伴随词汇学习的词切分:首、尾词素位置概率的不同作用
    梁菲菲, 冯琳琳, 刘瑛, 李馨, 白学军
    2024, 56 (3):  281-294.  doi: 10.3724/SP.J.1041.2024.00281
    摘要 ( 1696 )   HTML ( 226 )  
    PDF(2098KB) ( 2262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本研究通过两个平行实验, 探讨重复学习新词时首、尾词素位置概率信息作用于词切分的变化模式。采用阅读伴随词汇学习范式, 将双字假词作为新词, 实验1操纵首词素位置概率高低, 保证尾词素相同; 实验2操纵尾词素位置概率高低, 保证首词素相同。采用眼动仪记录大学生阅读时的眼动轨迹。结果显示: (1)首、尾词素位置概率信息的词切分作用随新词在阅读中学习次数的增加而逐步变小, 表现出“熟悉性效应”。(2)首词素位置概率信息的“熟悉性效应”表现在回视路径时间、总注视次数两个相对晚期的眼动指标, 而尾词素位置概率信息的“熟悉性效应”则从凝视时间开始, 到回视路径时间, 再持续到总注视时间。结果表明首、尾词素的位置概率信息均作用于阅读伴随词汇学习的词切分, 但首词素的作用时程更长, 更稳定, 支持了首词素在双字词加工中具有优势的观点。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双减”背景下小学生学习投入的潜在类别转变
    杨靖渊, 于晓, 张婧漪, 卢骊霏, 杨智辉
    2024, 56 (3):  295-310.  doi: 10.3724/SP.J.1041.2024.00295
    摘要 ( 4395 )   HTML ( 545 )  
    PDF(877KB) ( 7119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采用潜在转变分析考察“双减”背景下小学生学习投入的转变类别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347名小学生为被试, 对其“双减”实施前后的学习投入水平、父母积极教养方式、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进行了纵向追踪。结果表明: (1)小学生学习投入存在“低学习投入组”、“中等学习投入组”、“高专注低活力组”和“高学习投入组”四种不同类别; (2)“双减”政策实施后, “中等学习投入组”和“高学习投入组”稳定性较强, “低学习投入组”更易向“中等学习投入组”转变, 在政策实施半年后, “高专注低活力组”学生更易向“中等学习投入组”转变, 政策实施一年后, 该组学生保持在“高专注低活力组”的概率较高; (3)父母积极教养方式、师生关系及同伴关系对“双减”政策前后小学生学习投入类别转变的预测作用存在差异。本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小学生学习投入的发展变化及影响因素, 还为“双减”政策的实施效果提供了实证证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团队反思训练对团队双元发展的影响及机制
    李其容, 李春萱
    2024, 56 (3):  311-325.  doi: 10.3724/SP.J.1041.2024.00311
    摘要 ( 1603 )   HTML ( 186 )  
    PDF(517KB) ( 1973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本文基于“差异化−整合化”框架, 探讨团队反思训练对团队双元增长的影响(研究1)以及元知识共享与观点采择的中介作用(研究2)。本研究通过对360名新大学生组成的90个课程团队、进行为期3个月(研究1)和656名员工组成的74个创新团队、进行为期1年的追踪调查(研究2), 分别构建潜变量增长模型和潜在差分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团队反思训练正向影响团队双元增长趋势; (2)元知识共享与观点采择中介了团队反思训练对团队双元增长趋势的正向影响, 即当团队接受反思训练后, 团队元知识共享与观点采择水平提高, 进而使团队双元水平上升。研究支持团队反思在促进团队适应能力、提高双元水平的观点, 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其内在机制。同时, 研究对揭示团队双元的动态性与提升复杂性具有积极作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掌舵者力有余, 撑船者齐创新?领导资质过剩感对团队创造力的促进机制
    王雅婷, 陈志俊, 李锐, 周明建
    2024, 56 (3):  326-338.  doi: 10.3724/SP.J.1041.2024.00326
    摘要 ( 2483 )   HTML ( 334 )  
    PDF(465KB) ( 3157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以往研究更多关注资质过剩的消极面, 而且相对忽视了管理层的资质过剩现象。本文基于自我调节理论和基于过程的团队创新整合理论, 探讨了资质过剩的领导何时以及如何提升团队创造力。通过对106个护理团队数据的分析, 结果发现: 领导感知到的团队能力调节了领导资质过剩感通过领导鼓励创新和团队创新过程投入对团队创造力的间接效应: 当团队能力较高时, 领导鼓励创新和团队创新过程投入对领导资质过剩感与团队创造力的链式中介效应更强。本文通过对领导资质过剩现象的关注, 揭示了其对团队创造力产生积极影响的边界条件和过程, 为资质过剩研究开辟了新的研究视角和思路。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信号检测论的认知诊断评估:构建与应用
    郭磊, 秦海江
    2024, 56 (3):  339-351.  doi: 10.3724/SP.J.1041.2024.00339
    摘要 ( 1423 )   HTML ( 79 )  
    PDF(1925KB) ( 1925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作答选择题可被看作从噪音中提取信号的过程, 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信号检测论的认知诊断模型(SDT-CDM)。新模型的优势在于:(1)无需对选项进行属性层面的编码。(2)能获得传统诊断模型无法提供的题目区分度和难度参数。(3)可以直接表达每个选项之间的合理性差异, 对题目性能刻画更加细微全面。两个模拟研究结果表明:(1)EM算法可以实现对新模型的参数估计过程, 便捷有效。(2) SDT-CDM具备良好性能, 分类准确性和参数估计精度较高以外, 还能提供选项层面的估计信息, 用于题目质量诊断与修订。(3)属性数量、题目质量与样本量等因素会影响SDT-CDM的表现。(4)与称名诊断模型NRDM相比, SDT-CDM在所有实验条件下对被试的分类准确性更高。实证研究表明:SDT-CDM比NRDM具有更好的模型数据拟合结果, 其分类准确性和一致性更高, 尤其当属性考察次数较少时具有很强的稳定性, 难度和区分度参数与IRT模型估计结果的相关性也更高, 值得推广。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作答时间与反应依赖关系建模:基于双因子模型视角
    郭小军, 柏小云, 罗照盛
    2024, 56 (3):  352-362.  doi: 10.3724/SP.J.1041.2024.00352
    摘要 ( 1085 )   HTML ( 110 )  
    PDF(605KB) ( 1640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在心理与教育测验中, 测验的计算机化越来越普遍, 使得被试作答的过程性数据的搜集也越来越便利。分层模型的提出为作答时间与反应的联合分析提供了一个基本的建模框架, 且逐渐成为当前最流行的方法。虽然分层模型被广泛使用, 但仅仅通过参数间的关系还不能很好地解释作答时间和反应之间的关系。因此, 一些研究者提出了一系列改进模型, 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基于双因子模型的新视角, 文中将测验的作答时间与反应分别视为测量被试速度和能力的两个局部因子, 而作答时间与反应又视为综合测量了被试的速度与准确率权衡的一般能力或全局因子。基于此, 文中提出双因子分层模型, 以探讨作答时间与反应的依赖关系。模拟研究发现Mplus程序能有效估计双因子分层模型的各参数, 而忽视作答时间与反应依赖关系的分层模型的参数估计结果存在明显的偏差。在实例数据分析中, 相较于分层模型, 双因子分层模型的各模型拟合指数表现更好。此外, 不同被试在不同项目上的作答时间与反应存在不同的依赖关系, 从而对被试的作答准确率与时间产生不同的影响。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理论与史
    智能时代人因科学研究的新范式取向及重点
    许为, 高在峰, 葛列众
    2024, 56 (3):  363-382.  doi: 10.3724/SP.J.1041.2024.00363
    摘要 ( 2552 )   HTML ( 238 )  
    PDF(808KB) ( 4003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本文首先提出了“人因科学”这一创新的学科群概念来表征工程心理学、人因工程、工效学、人机交互等相近领域。尽管这些领域的研究角度不一样, 但是它们分享共同的研究理念、对象以及目的。我们近期的研究表明, 人工智能(AI)新技术带来了一系列新的人因问题, 而作为人因科学研究对象的人机关系呈现出从“人机交互”向“人智组队式合作”的跨时代演进。这些变化对人因科学研究提出了新问题和新挑战, 需要我们重新审视基于非智能技术的人因科学研究范式和重点。在此背景下, 本文梳理人因科学研究范式取向跨时代的演进, 总结我们近5年所提出的一系列用于丰富人因科学研究范式的新概念模型和框架, 其中包括人智协同认知系统、人智协同认知生态系统以及智能社会技术系统的模型和框架。本文进一步从人因科学研究范式取向的角度进一步提升这些概念模型和框架, 提出智能时代人因科学研究的三种新范式取向, 分析相应的应用意义, 并展望今后的研究方向。同时, 针对智能时代人因科学研究重点的跨时代转移新特征, 本文从“人智交互” “智能人机界面” “人智组队合作”三个方面展望了今后人因科学的研究重点, 揭示出人因科学新研究范式取向对未来研究重点的作用。我们认为, 人因科学的研究范式取向和研究重点互为影响, 互为促进, 智能时代的人因科学研究需要多样化、创新的研究范式取向, 从而进一步推动人因科学的发展。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