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ISSN 0439-755X
CN 11-1911/B
主办:中国心理学会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出版:科学出版社

过刊目录

    2023年, 第55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3-02-25
    上一期    下一期

    研究报告
    新闻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研究报告
    词素位置概率在中文阅读中的作用:词汇判断和眼动研究
    曹海波, 兰泽波, 高峰, 于海涛, 李鹏, 王敬欣
    2023, 55 (2):  159-176.  doi: 10.3724/SP.J.1041.2023.00159
    摘要 ( 3114 )   HTML ( 319 )  
    PDF(951KB) ( 3657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中文词切分的认知机制一直是心理语言学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研究发现中文读者可使用词素位置概率等语言学线索帮助词切分, 而首、尾词素位置概率的重要程度以往研究观点并不一致。本研究通过词汇判断和眼动实验, 考察中文读者对首、尾词素位置概率的利用情况。实验1a和1b采用词汇判断任务, 考察在不同词频条件下词首与词尾词素位置概率对词汇识别的影响。在错误率和反应时指标上, 高频词条件下词首与词尾词素位置概率效应不显著; 低频词条件下词首词素位置概率效应显著, 词尾词素位置概率效应不显著。实验2a和2b采用句子阅读任务, 考察在自然阅读情境中被试对词素位置概率的运用。在凝视时间、回视路径时间和总注视时间指标上, 低频词条件下词首词素位置概率效应显著, 词尾词素位置概率效应不显著。高频词条件下词首与词尾词素位置概率效应均不显著。词汇判断和眼动证据共同表明, 词素位置概率信息是中文读者重要的语言词切分线索, 且与词尾词素位置概率相比, 词首词素位置概率在词汇切分与识别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更大。同时, 词素位置概率线索的运用会受到词频的影响, 研究结果支持复合词加工的混合通达表征模型。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言语的情绪韵律和情绪语义对听觉去信息掩蔽的作用
    郑茜, 张亭亭, 李量, 范宁, 杨志刚
    2023, 55 (2):  177-191.  doi: 10.3724/SP.J.1041.2023.00177
    摘要 ( 3337 )   HTML ( 259 )  
    PDF(947KB) ( 4496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言语的情绪信息(情绪性韵律和情绪性语义)具有去听觉掩蔽的作用, 但其去掩蔽的具体机制还不清楚。本研究通过2个实验, 采用主观空间分离范式, 通过操纵掩蔽声类型的方式, 分别探究言语的情绪韵律和情绪语义去信息掩蔽的机制。结果发现, 情绪韵律在知觉信息掩蔽或者在知觉、认知双重信息掩蔽下, 均具有去掩蔽的作用。情绪语义在知觉信息掩蔽下不具有去掩蔽的作用, 但在知觉、认知双重信息掩蔽下具有去掩蔽的作用。这些结果表明, 言语的情绪韵律和情绪语义有着不同的去掩蔽机制。情绪韵律能够优先吸引听者更多的注意, 可以克服掩蔽声音在知觉上造成的干扰, 但对掩蔽声音在内容上的干扰作用很小。言语的情绪语义能够优先获取听者更多的认知加工资源, 具有去认知信息掩蔽的作用, 但不具有去知觉信息掩蔽的作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情绪调节灵活性对负性情绪的影响:来自经验取样的证据
    王小琴, 谈雅菲, 蒙杰, 刘源, 位东涛, 杨文静, 邱江
    2023, 55 (2):  192-209.  doi: 10.3724/SP.J.1041.2023.00192
    摘要 ( 5699 )   HTML ( 635 )  
    PDF(1645KB) ( 6759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情绪调节灵活性是指个体根据不断变化的情境需求灵活部署情绪调节策略的能力。本研究采用经验取样方法, 通过拟合个体在日常生活事件(如, 未通过考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COVID-19)中的策略使用剖面结构和情境负性程度与策略使用程度的共变关系测量个体的情绪调节灵活性水平, 并探讨其对个体后续负性情绪(抑郁和焦虑)的影响。两个独立样本结果表明:单一策略使用偏好(如沉浸偏好和表达抑制偏好)的个体在负性生活事件中和疫情期间经历了更高水平的抑郁和焦虑情绪。此外, 当个体随情境负性程度提高使用更多分心策略, 而随情境负性程度降低使用更多认知重评策略(意味较高的情绪调节灵活性), 其抑郁和焦虑情绪水平更低。以上结果共同证实了情绪调节灵活性有利于减少个体的负性情绪体验。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腹内侧前额叶在内隐认知重评中的因果作用
    高可翔, 张岳瑶, 李思瑾, 袁加锦, 李红, 张丹丹
    2023, 55 (2):  210-223.  doi: 10.3724/SP.J.1041.2023.00210
    摘要 ( 2080 )   HTML ( 195 )  
    PDF(2916KB) ( 2372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情绪调节对维持个体心理健康、适应社会生活十分重要, 然而以往研究主要关注外显情绪调节, 目前我们对内隐情绪调节的认知神经机制的了解还非常有限。为揭示内隐情绪调节的核心脑区, 本研究使用句子整理任务启动内隐认知重评, 并采用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tDCS)激活内侧前额叶特别是腹内侧前额叶(ventromedial prefrontal cortex, vmPFC), 考察该脑区在内隐情绪调节中的因果作用。结果表明, vmPFC被激活的被试组(实验组, n = 40)在内隐认知重评启动条件下比tDCS伪刺激组(对照组, n = 40), 在观看负性图片时报告了更少的负性情绪, 同时负性图片诱发的晚正成分(late positive potential, LPP)波幅更低(LPP是情绪体验强度的客观指标)。同时, 实验组比对照组在观看负性图片时表现出更低的枕区P1波幅(P1为早期视觉注意程度的客观指标)。以上结果说明, 激活以vmPFC为代表的内侧前额叶不但能增强内隐情绪调节的效果, 还能减少被试对负性刺激的早期注意分配。本研究是采用tDCS技术考察启动引起的内隐情绪调节的首次尝试, 研究结果不但表明了以vmPFC为代表的内侧前额叶在内隐认知重评中的关键作用, 还为临床应用研究指出了增强内隐情绪调节能力的神经调控潜在靶点。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我与他人视角的动态信息加工:一项行为振荡研究
    孙楚, 耿海燕
    2023, 55 (2):  224-236.  doi: 10.3724/SP.J.1041.2023.00224
    摘要 ( 1561 )   HTML ( 140 )  
    PDF(1681KB) ( 1855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为了实现流畅的社会互动, 个体需要同时加工自我与他人视角下的信息, 并能有效地区分二者。然而个体对自我与他人视角下的信息存在共享神经表征, 那么大脑是如何在同时完成自我与他人视角信息加工的前提下又不至于混淆二者的呢?本文通过创新性的、具有高时间分辨率的内隐视觉观点采择任务, 发现对于自我视角和他人视角下的信息加工存在频率约为1 Hz的行为振荡现象, 并且二者存在180°左右的相位差。这一结果说明在有他人在场的社会情景中, 自我视角与他人视角下的信息加工是一种具有周期性的交替优势的过程。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回合式教学法的有效学习:来自自闭症儿童职前教师的证据
    马书采, 李孟春, 乔宇, 何欢, 罗曼玲
    2023, 55 (2):  237-256.  doi: 10.3724/SP.J.1041.2023.00237
    摘要 ( 1822 )   HTML ( 155 )  
    PDF(2960KB) ( 2380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使用异步培训技术自主学习循证教育干预方法, 或可帮助自闭症儿童职前教师应对新时代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高质量发展带来的挑战。采用3个实验探究了自闭症儿童职前教师在3种学习材料呈现方式下对回合式教学法的自主学习效果。结果发现, 学习材料呈现方式对自闭症儿童职前教师自主学习回合式教学法的效果有显著影响:“字幕+画面+声音解说”组成的视听双通道材料——真实教学视频下的学习效果最好, “文本+图像”组成的PPT材料比同属视觉单通道材料的Word文本更有优势。结果表明, 无论是在知识层面的学习(实验1、2和3), 还是在实操层面的忠诚度提升(实验3), 学习内容以视听双通道方式呈现时, 自闭症儿童职前教师的自主学习效果最好。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家庭支持型主管行为对员工的影响与作用机制:基于元分析的证据
    李超平, 孟雪, 胥彦, 蓝媛美
    2023, 55 (2):  257-271.  doi: 10.3724/SP.J.1041.2023.00257
    摘要 ( 2735 )   HTML ( 372 )  
    PDF(891KB) ( 3151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为厘清家庭支持型主管行为对员工的独特影响, 并比较不同的作用机制, 本研究对包含204个独立样本、340个效应值及91145名员工的164篇文献进行了元分析, 结果发现:(1)与一般主管支持行为相比, 家庭支持型主管行为对员工的任务绩效、创新行为和生活满意度有更强的积极影响。(2)工作对家庭冲突(资源视角)、领导-成员交换(交换视角)和情感承诺(情感视角)均能解释家庭支持型主管行为对员工的作用机制, 并互为补充。具体而言, 三者均能中介家庭支持型主管行为对任务绩效的影响; 领导-成员交换和情感承诺在家庭支持型主管行为与创新行为间起中介作用; 工作对家庭冲突和领导-成员交换则在家庭支持型主管行为影响生活满意度中发挥中介效应。研究结果为家庭支持型主管行为的影响效果提供了可靠结论, 也有助于深入理解其作用机制。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期望差距与团队突破性创新:自我调节理论视角
    刘智强, 许玉平, 许建伟, 周蓉, 龙立荣
    2023, 55 (2):  272-285.  doi: 10.3724/SP.J.1041.2023.00272
    摘要 ( 1807 )   HTML ( 156 )  
    PDF(780KB) ( 2180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本研究以自我调节理论为基础, 探讨团队领导的创新期望差距推进团队突破性创新的过程。根据实验结果以及一项多时点、多来源的问卷调查发现: 创新期望差距对领导创新投入产生U型影响; 领导创新投入中介创新期望差距与团队突破性创新之间的U型关系; 知觉资质过剩和组织晋升标准共同调节创新期望差距通过领导创新投入对团队突破性创新的影响, 具体地, 当领导知觉资质过剩高且组织实行相对晋升标准时, 创新期望差距通过领导创新投入对团队突破性创新施加更强影响。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睡眠剥夺与购物后悔:来自大规模个体层面数据的证据
    龚诗阳, 张义博, 高月涛
    2023, 55 (2):  286-300.  doi: 10.3724/SP.J.1041.2023.00286
    摘要 ( 3906 )   HTML ( 436 )  
    PDF(963KB) ( 4782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睡眠剥夺正在成为人们面临的一种普遍问题, 但是已有研究很少将睡眠剥夺与消费者行为联系起来。本文采用真实购物情境下的大规模消费者个体层面数据(N = 1625472), 通过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来研究睡眠剥夺与购物后悔的关系。结果表明, 睡眠剥夺显著地增加了消费者的购物后悔倾向, 具体在行为上表现为增加了商品的退货概率和加快了商品的退货速度。此外, 商品的价格正向调节了睡眠剥夺对购物后悔的影响, 而促销优惠金额的比例则负向调节了睡眠剥夺对购物后悔的影响。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死亡凸显对消费者体验性消费选择偏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李斌, 朱钦, 贺汝婉, 李爱梅, 卫海英
    2023, 55 (2):  301-317.  doi: 10.3724/SP.J.1041.2023.00301
    摘要 ( 3809 )   HTML ( 503 )  
    PDF(1359KB) ( 4469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消费者的决策心理与购买行为会受到周边环境暴露的死亡信息的影响发生变化。本文从意义维持模型出发, 通过4个实验探讨了死亡凸显对消费者体验性消费选择偏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发现, 死亡凸显情境下消费者更倾向选择体验性消费。进一步分析发现, 死亡凸显通过降低消费者的生命意义感提高了其对体验性消费的选择偏好。同时, 社会支持对此间接效应起到了缓冲作用。研究结果初步揭示, 补偿生命意义感的缺失是死亡凸显增加体验性消费选择的潜在机制, 这也为新冠疫情背景下的消费者决策行为干预提供了一定参考。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死亡意识的恐惧管理和悲伤管理
    黄成利, 胡超
    2023, 55 (2):  318-335.  doi: 10.3724/SP.J.1041.2023.00318
    摘要 ( 4812 )   HTML ( 418 )  
    PDF(882KB) ( 6025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基于悲伤情绪的功能及效应, 提出死亡意识的“悲伤管理假设”。实验1采用电生理、微表情、主观报告等方法探索死亡意识伴随的情绪变化; 实验2和实验3对比死亡意识的“悲伤管理”和“恐惧管理”, 并探索情绪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死亡意识诱发悲伤和恐惧(尤其是悲伤), 且死亡反思诱发更多的悲伤; 恐惧在死亡意识与外在人生目标间起中介作用; 悲伤(而非恐惧)背景音乐下, 死亡意识使个体更重视内在人生目标。上述结果为死亡意识的“悲伤管理”提供了实证依据, 表明在悲伤的情绪中加工死亡意识可能促进个体的内在成长, 这对疫情等社会灾难时期的心理救援具有启示意义。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群体断层激活及负面效应涌现:熙宁变法缘何从志同道合走向四分五裂?
    李永瑞, 王铭, 宋佳谕
    2023, 55 (2):  336-352.  doi: 10.3724/SP.J.1041.2023.00336
    摘要 ( 2148 )   HTML ( 106 )  
    PDF(1106KB) ( 2269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群体断层构念与决定组织变革成败的高管团队多重人际交互及其演进表征十分契合。但群体断层因为什么而激活? 激活了的群体断层是如何影响高管团队的群体过程及组织绩效产出? 这些问题亟需实证性的探索和检验。本研究基于《王安石年谱长编》, 辅以《宋史》及后人相关专题研究, 采用质性研究中的扎根理论方法, 以王安石越次入对宋神宗到王安石第二次罢相为观察窗口期, 对此期间与他存在密切交互关系的52个关键人物的交互过程、交互结果及成因进行了编码分析。结果发现:(1)群体断层激活及负面效应涌现能完美解释熙宁变法的演进过程及最终的失败; (2)关键岗位人员王安石人际交互风格的不同构面是激活熙宁变法中不同群体断层的主要变量; (3)王安石与直接上级宋神宗、本位群体变法新晋和他位群体同朝老臣之间交互的聚散性, 决定了活化的群体断层效应正负及交互演进表征, 进而决定了熙宁变法的失败。本研究为群体断层激活变量的识别及不同群体断层在同一时空下的叠加效应提供了新的洞见, 同时为组织变革及高管团队多样性的管理提供了实证资鉴和理论指导。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闻
    《心理学报》2022年度审稿专家名录
    2023, 55 (2):  353-354. 
    摘要 ( 838 )   PDF(336KB) ( 1288 )  
    English Version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