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ISSN 0439-755X
CN 11-1911/B
主办:中国心理学会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出版:科学出版社

过刊目录

    2018年, 第50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18-07-15
    上一期    下一期

    研究报告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研究报告
    美感对西方绘画无意识加工的影响
    尚俊辰, 刘智慧, 陈文锋, 傅小兰
    2018, 50 (7):  693-702.  doi: 10.3724/SP.J.1041.2018.00693
    摘要 ( 4156 )   HTML ( 148 )  
    PDF(4280KB) ( 4639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采用连续闪烁抑制范式(Continuous Flash Suppression, CFS), 通过比较不同美感的图片的突破抑制时间,考察了美感对西方绘画无意识加工的影响。实验1使用黑白噪音图片, 通过单因素被试内设计考察了高、中、低三种美感等级的彩色西方绘画的突破抑制时间。结果发现, 美感高和美感中等的西方绘画比美感低的西方绘画能更快突破噪音图片的抑制进入意识。实验2考察在彩色噪音图片的抑制下, 美感是否依然影响彩色西方绘画突破抑制的时间。结果发现, 美感不影响西方绘画突破抑制时间, 且突破抑制时间显著长于实验1。这些结果表明美感对西方绘画无意识加工的影响受到双眼竞争的眼间抑制过程的限制, 只有在黑白噪音图抑制的情况下, 美感会影响西方绘画进入意识的速度。与黑白噪音图片相比, 彩色噪音图片可能对颜色信息的抑制更强, 干扰了美感对西方绘画无意识加工的影响。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飞行场景中表征动量的地标吸引效应和排斥效应
    晏碧华, 刘晓敏, 刘浩哲
    2018, 50 (7):  703-714.  doi: 10.3724/SP.J.1041.2018.00703
    摘要 ( 1484 )   HTML ( 18 )  
    PDF(568KB) ( 1382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设置了安全和危险两种地标, 采用诱导运动范式考察了飞行场景中运动目标和关联地标的相对关系、目标运动方向及关联地标的意义特征和呈现时间对运动目标位置判断的影响。结果显示: (1)飞行场景中飞机的表征动量较强; (2) 趋近安全地标的表征动量大于远离安全地标的表征动量, 趋近危险地标的表征动量小于远离危险地标的表征动量, 安全地标呈现出地标吸引效应, 而危险地标呈现出地标排斥效应; (3) 高关联的安全和危险地标使飞机的表征动量不受运动方向影响; (4) 保持间隔期间呈现的安全和危险地标使飞机的表征动量增加。结论 :表征动量的地标效应受制于地标意义特征, 表征动量受到目标和地标之间的因果关系和情景意义的影响。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聋人阅读中的副中央凹视觉注意增强效应——来自消失文本的证据
    刘璐, 闫国利
    2018, 50 (7):  715-726.  doi: 10.3724/SP.J.1041.2018.00715
    摘要 ( 1952 )   HTML ( 61 )  
    PDF(485KB) ( 2035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为适应失聪后的复杂环境, 聋人视觉注意资源的空间分布发生改变, 这对聋人的阅读加工产生了影响。本研究尝试提出“聋人阅读中的副中央凹视觉注意增强效应”, 并采用消失文本范式考察这一效应对聋人读者副中央凹及中央凹处词汇信息视觉编码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 在词n+1短暂呈现时, 聋生快速编码副中央凹处文本信息的加工效率与其生理年龄匹配组相近, 高于阅读能力匹配组; 但在词n短暂呈现时, 聋生快速编码中央凹处文本信息的加工效率落后于健听控制组, 其词汇通达和总阅读效率均受阻。综上所述, 本研究证实了聋人阅读中的副中央凹视觉注意增强效应, 表现为副中央凹加工效率增强, 但中央凹加工效率受阻。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右侧背外侧前额叶在视觉工作记忆中的因果性作用
    王思思, 库逸轩
    2018, 50 (7):  727-738.  doi: 10.3724/SP.J.1041.2018.00727
    摘要 ( 4755 )   HTML ( 84 )  
    PDF(898KB) ( 3735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以往的影像学研究表明右侧背外侧前额叶皮层(DLPFC)在视觉工作记忆中发挥重要作用, 然而缺乏因果性的证据。本研究旨在考察右侧DLPFC的激活与视觉工作记忆容量的因果关系, 并探讨这一关系受到记忆负荷的调节及其神经机制。被试接受经颅直流电刺激之后完成视觉工作记忆变化检测任务, 根据被试在虚假刺激情况下从负荷4到负荷6任务记忆容量的增量将被试分为低记忆增长潜力组(简称低潜力组)和高记忆增长潜力组(简称高潜力组), 结果发现正性电刺激右侧DLPFC相对于虚假电刺激显著提升了高潜力组被试在低记忆负荷(负荷4)下的记忆容量及其对应的提取阶段的脑电指标SPCN成分。表明右侧DLPFC在视觉工作记忆的提取阶段发挥重要的因果性作用; 正性经颅直流电刺激右侧DLPFC可使工作记忆容量高潜力被试获得更多的脑活动增益, 并导致更好的行为提升效果。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预期错误在复合恐惧记忆提取消退中的作用
    陈伟, 李俊娇, 曹杨婧文, 杨勇, 胡琰健, 郑希付
    2018, 50 (7):  739-749.  doi: 10.3724/SP.J.1041.2018.00739
    摘要 ( 3034 )   HTML ( 66 )  
    PDF(948KB) ( 2813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基于记忆再巩固理论的提取消退范式被证明是一种有效和颇有前景的消除不良记忆的方法。本研究将预期错误(Prediction Error, PE)应用于提取消退范式中, 采用多感官复合刺激模型(声音 + 图片)作为条件刺激, 以皮电反应作为恐惧反应指标, 考察在提取阶段不同的预期错误设置(无PE、单个负性PE、单个正性PE和多重PE)对条件性恐惧记忆提取消退效果有何差异。结果表明:无PE组和多重PE组出现了恐惧的自发恢复和重建效应, 而负性PE组和正性PE组均没有出现恐惧的自发恢复和重建效应。说明了在对复合恐惧记忆进行提取消退时, 提取阶段适当的PE才能使记忆进入再巩固过程, 随后传统消退达到抑制恐惧返回效果, 提取阶段没有PE或PE量过多都不能达到恐惧消退效果。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母亲鼓励自主与学步儿的探索行为:依恋的调节作用
    江群, 卢珊, 张茜, 王争艳
    2018, 50 (7):  750-760.  doi: 10.3724/SP.J.1041.2018.00750
    摘要 ( 5317 )   HTML ( 260 )  
    PDF(530KB) ( 6740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探索行为是婴幼儿从外部环境获取信息、促进认知发展的重要方式和途径。本研究采用家庭半结构观察和实验室陌生情境技术考察66名14个月母婴对中母亲的鼓励自主水平、儿童依恋类型与学步儿探索行为的关系。结果发现:在控制家庭社会经济地位(SES)及儿童气质困难度后, (1)母亲鼓励自主显著正向预测探索操作总频次、探索操作种类、探索坚持性; (2)儿童依恋类型显著负向预测探索操作总频次, 正向预测探索操作平均时长; (3)学步儿依恋类型可以显著地调节母亲鼓励自主对学步儿探索能力的作用, 表现为母亲鼓励自主行为能显著正向预测安全型依恋学步儿的探索能力; 当学步儿为不安全依恋时, 母亲鼓励自主行为对婴儿探索能力的预测作用不显著。 结论:母亲鼓励自主行为能够促进婴幼儿的探索行为, 且儿童依恋安全性对这一影响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游戏log-file预测学生推理能力和数学成绩——机器学习的应用
    孙鑫, 黎坚, 符植煜
    2018, 50 (7):  761-770.  doi: 10.3724/SP.J.1041.2018.00761
    摘要 ( 3626 )   HTML ( 181 )  
    PDF(536KB) ( 3764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以360名初中生为被试, 使用推箱子游戏, 结合游戏日志文件(log-file)和机器学习技术预测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数学成绩。预测变量是从推箱子的过程数据中提取的一系列特征指标, 结果变量是瑞文推理测验成绩和数学成绩, 且均以25%为高低分组的临界值转换为二分变量。结果发现, 训练的模型预测推理能力最高能获得76.11%的查准率、65.72%的精确率、63.10%的查全率以及65.01%的F1得分; 预测数学成绩最高能获得83.07%的查准率、73.70%的精确率、73.33%的查全率以及75.57%的F1得分。研究结果说明, 机器学习建立的区分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 利用log-file所记录的游戏过程数据可以对个体的能力进行有效预测。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少年夫妻老来伴:夫妻依恋与留守老人孤独感
    谢其利, 李崇敬, 全小山, 何飞, 江光荣
    2018, 50 (7):  771-781.  doi: 10.3724/SP.J.1041.2018.00771
    摘要 ( 5116 )   HTML ( 311 )  
    PDF(533KB) ( 5832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为考察留守老人的夫妻依恋及其与孤独感的关系, 采用问卷法对510名留守老人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留守老人安全型夫妻依恋比例低于城市老年人, 拒绝型夫妻依恋比例高于城市老年人; 领悟社会支持在留守老人依恋安全和依恋回避与孤独感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领悟社会支持和核心自我评价在留守老人依恋安全和依恋回避与孤独感的关系中起链式多重中介作用, 核心自我评价在留守老人依恋焦虑与孤独感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上述结果表明夫妻依恋与留守老人孤独感关系密切, 结果有利于拓展老年人夫妻依恋的研究范围并为降低留守老人孤独感提供参考。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触摸, 还是不触摸?先前触摸促进新产品接受
    柳武妹, 雷亮, 李志远, 苏云, 黄晓治
    2018, 50 (7):  782-792.  doi: 10.3724/SP.J.1041.2018.00782
    摘要 ( 3253 )   HTML ( 89 )  
    PDF(402KB) ( 3277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已有触觉研究和已有新产品研究都不能回答是否先前触摸一个新产品会影响消费者随后对另一新产品的理解和评估。本文发现:事先让消费者触摸(vs.不触摸)一个外观极度不一致的新产品会促进消费者对另一外观极度不一致的目标新产品的评估和选择(实验1-实验2)。实验3进一步发现, 当先前触摸的产品和随后评估的产品在外观极度不一致这一点上不具相似性时(如, 当所摸新产品在外观上与常见同类产品一致), 先前触摸将不再促进目标新产品的不一致解决, 进而不再影响目标新产品评估。最后, 实验4剥离了触觉和视觉的影响, 发现实验1~实验3的发现受触觉(先前摸)而非视觉(先前看)主导。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具身认知视角下软硬触觉经验对性别角色认知的影响
    易仲怡, 杨文登, 叶浩生
    2018, 50 (7):  793-802.  doi: 10.3724/SP.J.1041.2018.00793
    摘要 ( 4564 )   HTML ( 212 )  
    PDF(402KB) ( 5229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文章从具身隐喻的角度, 探讨了软硬触觉经验与男女性别角色认知的交互影响。实验1采用行为实验法, 考察了软硬的触觉经验对性别分类的影响; 实验2采用内隐联想范式, 探讨了男女性别角色词的加工能否激活软硬的隐喻表征; 实验3通过概念启动和知觉判断任务, 考察了性别角色词的概念加工对物体软硬知觉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1)社会性别分类表征和社会性别角色表征可通过软硬进行隐喻表征; (2)性别角色词概念的加工会影响物体软硬知觉的判断, 认知判断存在具身效应。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