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ISSN 0439-755X
CN 11-1911/B
主办:中国心理学会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出版:科学出版社

过刊目录

    2008年, 第40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08-12-30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基于场景记忆的参照系整合过程中的物体方位判断
    周荣刚,张侃
    2008, 40 (12):  1229-1239. 
    摘要 ( 1802 )   PDF(2060KB) ( 1633 )  
    English Version
    以绝对方位中的物体方位判断为实验任务,并按照以往研究把判断过程进行分解为获取目标位置信息、获取前行方向信息和判断目标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体的方位信息,旨在考察不同信息获取过程下的目标位置和前行方向如何影响基于场景记忆的参照系整合过程中的绝对方位判断。实验1的判断任务同时包括这三个过程;实验2和实验3中的判断任务分别独立于路径描述(即定位后判断,先获知目标位置信息,再进行方位判断)和自身定向(即定向后判断,先获取前行方向信息,再进行方位判断)。每个任务均为目标位置(R0o-前、R45o-左前/右前、R90o-左/右、R135o-左后/右后, R180o-后)×前行方向(北、东南西、斜方向)的组内设计、因变量为正确率和判断时间为主,共有60名大学生被试(男女各半)参与实验。发现:朝北优势效应只在实验1中明显;三个实验任务中均存在正方向-左右位置优势效应、以及0o和180o位置优势效应;目标位置对物体方位判断的影响程度要大于前行方向对判断的影响程度。结合以往的研究来看,场景记忆上的判断比视觉媒介上的同类判断受目标位置影响的程度要大,其他影响模式比较一致。从判断的信息获取过程上对结果进行了讨论,这有助于理解绝对方位判断的认知结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反馈相关ERP成分的参照点效应
    向玲,王宝玺,张庆林,袁宏
    2008, 40 (12):  1240-1249. 
    摘要 ( 1376 )   PDF(1907KB) ( 1290 )  
    English Version
    采用投注—反馈金钱赌博任务具体操作了在结果评价中被试可能采用的参照点,试图进一步探究大脑监控系统是如何对事件的好、坏以及好坏程度进行评定的。实验结果表明,不管是Feedback-related negativity (FRN)还是P300,和赌注相差较小的中间三种反馈诱发的波幅差异不显著,和赌注相差较大的两边两种反馈诱发的波幅和中间三种反馈差异显著。该结果说明,反馈相关ERP成分不是反映了对绝对信息的加工,而是反映了以赌注所在的区间为参照点的相对信息的加工。研究进一步从不同侧面表明FRN所代表的效价评价的参照点效应,同时首次从神经机制上揭示了P300所代表的数量加工的参照点效应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述情障碍者的情绪图式特征
    宫火良
    2008, 40 (12):  1250-1257. 
    摘要 ( 2218 )   PDF(1482KB) ( 2181 )  
    English Version
    采用混合实验设计,以情绪词和情绪图片为实验材料,选取不同述情障碍得分的大学生为被试,通过三个实验考察了高述情障碍者的情绪图式特征。研究结果发现:(1)高述情障碍组被试对情绪词的效价判断反应时显著长于低述情障碍组,述情障碍各维度得分均与情绪词的效价判断反应时呈显著正相关;(2)高述情障碍组被试对情绪图片的效价判断反应时与低述情障碍组相比差异不显著;(3)高述情障碍组被试情绪图式联结所需反应时显著长于低述情障碍组,情感描述困难与情绪图式联结所需反应时之间相关显著。研究结论如下:高述情障碍者存在情绪语言图式和参考性链接上的缺陷,而在情绪意象上并不存在积极/消极区分能力方面的缺陷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诱发负性情绪时人际情绪调节与个体情绪调节对前瞻记忆的影响
    卢家楣,孙俊才,刘伟
    2008, 40 (12):  1258-1265. 
    摘要 ( 2215 )   PDF(1376KB) ( 3824 )  
    English Version
    依据在情绪调节过程中大量存在的人际互动现象,首次明确提出人际情绪调节概念,并采用以前瞻记忆成绩为因变量的前后衔接、递进的两阶段实验模式研究其与个体情绪调节对缓解负性情绪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诱发的负性情绪会干扰双任务前瞻记忆;在高认知负载情境下,人际情绪调节对这种干扰的调节效果显著优于个体情绪调节。这说明从理论上确认人际情绪调节概念具有合理性,从实证上探讨了这种调节方式可能更有效地调节负性情绪对认知资源的占用,从而有助于扩展情绪调节领域的研究视角,并推进对其作用机制的研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小学儿童互选友谊的发展趋势及攻击行为的影响:3年追踪研究
    赵冬梅,周宗奎,孙晓军,Yeh Hsueh4,Robert Cohen
    2008, 40 (12):  1266-1274. 
    摘要 ( 1589 )   PDF(1478KB) ( 2559 )  
    English Version
    对小学3、4年级的285名儿童进行了3年追踪调查,分析了儿童分别与男、女生互选友谊数的变化趋势及其在个体间的差异,探讨了外部攻击和关系攻击分别对两类互选友谊数的影响。结果表明:(1)儿童的男、女生互选友谊数在3年时间内都有显著的增加趋势,并表现出显著的性别差异,儿童与同性互选友谊数显著多于他们与异性的互选友谊数,男生与女生互选友谊数的增加速度比女生与女生互选友谊数增加速度慢,儿童与男生的互选友谊数越多,他/她与女生的互选友谊数就越少,表明了性别隔离现象的存在。(2)在控制了关系攻击的影响后,儿童的外部攻击对他们在各时间点测得的与女生的互选友谊数有显著的消极影响,而对他们与男生的互选友谊数影响不显著;在控制了外部攻击的影响后,儿童的关系攻击对他们在各时间点测得的与女生的互选友谊数有显著的积极影响,而对他们与男生的互选友谊数影响不显著。这说明外部攻击和关系攻击对儿童互选友谊数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动机过程对青少年网络游戏行为意向的影响模型

    张红霞,谢毅
    2008, 40 (12):  1275-1286. 
    摘要 ( 2789 )   PDF(1976KB) ( 3506 )  
    English Version
    从行为动机的角度探讨影响青少年网络游戏玩家游戏意向的主要因素。通过对北京市中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显示,青少年网络游戏玩家的游戏意向受多种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共同影响。青少年玩网络游戏的基本内在动机(如,社会交际、超越现实、自我效能和享受乐趣)促进沉浸动机的形成。同时,沉浸是提高游戏意向的内在动机,主观规范和游戏涉入度是分别降低和提高游戏意向的外在动机。此外,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对游戏意向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年级还是年龄?两种不同的效应来源
    ——以青少年人格横断比较为例
    黄飞,李育辉,张建新
    2008, 40 (12):  1287-1296. 
    摘要 ( 2143 )   PDF(1724KB) ( 2024 )  
    English Version
    发展研究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是时间标记的选择。在对学龄期儿童各种心理品质发展的研究中,有两个主要的时间标记,即年龄和年级。年龄标示心理生理成熟时间和学校之外的经历,而年级则是指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经历。研究表明,它们是两种不同的效应来源,可以通过研究设计和统计程序加以分解。本文针对某市的中学六个年级8个年龄的学生采用横断研究法,测量他们的神经质、外向性、责任心等人格维度,并采用偏相关、多元回归方法和同年级同年龄方法对年龄和年级效应进行分解。结果表明,不同的人格维度的年级和年龄效应模式不同。本文最后通过上述实证数据分析,讨论年级和年龄效应分解的方法学议题及其意义和局限,并为相关研究提出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领导授权赋能行为的维度确认与测量

    王辉,武朝艳,张燕,陈昭全
    2008, 40 (12):  1297-1305. 
    摘要 ( 2579 )   PDF(1503KB) ( 2580 )  
    English Version
    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中国企业情境下领导授权赋能行为(empowering leadership behavior)的维度及其测量进行了研究。首先采用开放式问卷收集了877条领导授权赋能行为的描述,归类分析表明,中国企业情境下的领导授权赋能行为包括9个类别,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封闭式问卷。201份有效问卷的探索性因子分析表明,领导授权赋能行为是一个6因素的结构,具体包括:个人发展支持、过程控制、权力委任、结果和目标控制、参与决策、工作指导。为了进一步验证领导授权赋能行为的结构效度,并考察问卷的信度和预测效度,在2家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获得了420份有效问卷。验证性因子分析确认了领导授权赋能行为的结构效度,内部一致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的结果也表明,基于我国企业管理者的领导授权赋能行为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其对下属的心理授权赋能感、工作满意度和情感承诺等工作结果有一定预测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认知科学”与“第二代认知科学”刍议

    李其维
    2008, 40 (12):  1306-1327. 
    摘要 ( 3317 )   PDF(4638KB) ( 3291 )  
    English Version
    以计算隐喻为核心假设的传统认知心理学以及联结主义心理学均不能克服离身心智(disembodied mind)的根本缺陷,当代认知心理学正面临着新的范型转换。以具身性和情境性为重要特征的第二代认知科学将日受重视,并促使认知神经科学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作者认为在身心关系上应该坚持生理只是心理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的立场,克服生理还原论的危险;应该重新审视基于二元论的生理机制这种说法;心理学传统中的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有可能在第二代认知科学强调认知情境性的基础上达成某种融合;第一代认知科学对意识的研究是不成功的,因为对知觉、注意、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的研究不能代替意识的研究,同时还应避免以意识内容的研究取代心理学研究的倾向。第二代认知科学中的动力系统理论关于变量(因素)之间的偶合(coupling)关系完全不同于变差分析中的变量之间的交互作用关系”,其动力系统模式可能更有助于破解意识的产生(涌现)之谜,并引发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的变革新潮。第二代认知科学的兴起将启发人们对身心关系、生理还原论、意识研究在心理学中的地位、人工智能对心智完全模拟的可能性等重大问题重新思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心理学报2008年第40卷总目录
    2008, 40 (12):  1328-1337. 
    摘要 ( 1118 )   PDF(1319KB) ( 1444 )  
    English Version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致谢2008年心理学报审稿专家

    编辑部
    2008, 40 (12):  1338-1338. 
    摘要 ( 674 )   PDF(175KB) ( 1064 )  
    English Version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