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玮玮, 陈逸群, 朱莉琪. “近朱者赤”:同伴捐赠决策信息对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及公正世界信念的作用[J]. 心理学报, 2023, 55(9): 1453-1464. |
[2] |
曹衍淼, 方惠慈, 朱欣悦, 纪林芹, 张文新. BDNF基因、同伴关系与青少年早期抑郁:基于动态发展视角[J]. 心理学报, 2023, 55(10): 1620-1636. |
[3] |
胡义秋, 曾子豪, 彭丽仪, 王宏才, 刘双金, 杨琴, 方晓义. 亲子关系和父母教育卷入对青少年抑郁、自伤和自杀意念的影响:挫败感和人生意义感的作用[J]. 心理学报, 2023, 55(1): 129-141. |
[4] |
侯晴晴, 郭明宇, 王玲晓, 吕辉, 常淑敏. 学校资源与早期青少年心理社会适应的关系:一项潜在转变分析[J]. 心理学报, 2022, 54(8): 917-930. |
[5] |
廖友国, 陈建文, 张妍, 彭聪. 儿童青少年同伴侵害与内化问题的双向关系: 纵向研究的元分析[J]. 心理学报, 2022, 54(7): 828-849. |
[6] |
王丹, 王典慧, 陈文锋. 青少年心理韧性与恶意创造性行为倾向的关系[J]. 心理学报, 2022, 54(2): 154-167. |
[7] |
黄垣成, 赵清玲, 李彩娜. 青少年早期抑郁和自伤的联合发展轨迹:人际因素的作用[J]. 心理学报, 2021, 53(5): 515-526. |
[8] |
何晓丽, 袁小龙, 胡铭, 周丽晨. 父母元情绪理念与青少年问题行为:迷走神经的调节作用[J]. 心理学报, 2020, 52(8): 971-981. |
[9] |
常淑敏, 郭明宇, 王靖民, 王玲晓, 张文新. 学校资源对青少年早期幸福感发展的影响:意向性自我调节的纵向中介作用[J]. 心理学报, 2020, 52(7): 874-885. |
[10] |
陈曦梅, 罗一君, 陈红. 友谊质量与青少年直觉进食:链式中介模型及性别差异[J]. 心理学报, 2020, 52(4): 485-496. |
[11] |
田相娟, 曹衍淼, 张文新. 母亲消极教养、同伴侵害与FKBP5基因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J]. 心理学报, 2020, 52(12): 1407-1420. |
[12] |
王元, 李柯, 盖笑松, 曹逸飞. 基于即时反馈的反应抑制训练对青少年和成人执行功能的训练效应和迁移效应[J]. 心理学报, 2020, 52(10): 1212-1223. |
[13] |
曹衍淼, 张文新. 多巴胺系统基因与母亲教养行为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一项多基因研究 *[J]. 心理学报, 2019, 51(10): 1102-1115. |
[14] |
胡金生, 李骋诗, 王琦, 李松泽, 李涛涛, 刘淑清. 孤独症青少年的情绪韵律注意偏向缺陷:低效率的知觉模式*[J]. 心理学报, 2018, 50(6): 637-646. |
[15] |
田录梅, 袁竞驰, 李永梅. 同伴在场和自尊水平对青少年冒险行为的影响:来自ERPs的证据[J]. 心理学报, 2018, 50(1): 47-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