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陈莉, 石晓柯, 李维娜, 胡妍. 基于不同冲突水平的认知控制对性别刻板印象表达的影响[J]. 心理学报, 2022, 54(6): 628-645. |
[2] |
司继伟, 郭凯玥, 赵晓萌, 张明亮, 李红霞, 黄碧娟, 徐艳丽. 小学儿童数学焦虑的潜在类别转变及其父母教育卷入效应:3年纵向考察[J]. 心理学报, 2022, 54(4): 355-370. |
[3] |
祁亚鹏, 王怡萱, 朱桦, 周成林, 王莹莹. 长期高策略性技能训练对运动员大脑白质结构的影响:一项DTI研究[J]. 心理学报, 2021, 53(7): 798-806. |
[4] |
张帆, 王爱君, 张明. 基于干扰物特征的统计规则对注意抑制效应的影响[J]. 心理学报, 2021, 53(6): 555-564. |
[5] |
袁加锦, 张祎程, 陈圣栋, 罗利, 茹怡珊. 中国情绪调节词语库的初步编制与试用[J]. 心理学报, 2021, 53(5): 445-455. |
[6] |
倪丹, 刘琛琳, 郑晓明. 员工正念对配偶家庭满意度和工作投入的影响[J]. 心理学报, 2021, 53(2): 199-214. |
[7] |
赵鑫, 李红利, 金戈, 李世峰, 周爱保, 梁文佳, 郭红霞, 蔡亚亚. 语音记忆和中央执行功能在不同年级儿童解码和语言理解中的作用[J]. 心理学报, 2020, 52(4): 469-484. |
[8] |
李美娟, 刘玥, 刘红云. 计算机动态测验中问题解决过程策略的分析:多水平混合IRT模型的拓展与应用[J]. 心理学报, 2020, 52(4): 528-540. |
[9] |
孙岩, 吕娇娇, 兰帆, 张丽娜. 自我关注重评和情境关注重评情绪调节策略及对随后认知控制的影响[J]. 心理学报, 2020, 52(12): 1393-1406. |
[10] |
罗芬, 王晓庆, 蔡艳, 涂冬波. 基于基尼指数的双目标CD-CAT选题策略[J]. 心理学报, 2020, 52(12): 1452-1465. |
[11] |
王璞珏, 刘红云. 让自适应测验更知人善选——基于推荐系统的选题策略[J]. 心理学报, 2019, 51(9): 1057-1067. |
[12] |
陈红君, 赵英, 伍新春, 孙鹏, 谢瑞波, 冯杰. 小学儿童词汇知识与阅读理解的关系:交叉滞后研究[J]. 心理学报, 2019, 51(8): 924-934. |
[13] |
房俨然, 魏薇, 罗萍, 刘晓东, 施俊琦, 战宇杰. 员工负性情绪对情绪劳动策略的影响[J]. 心理学报, 2019, 51(3): 353-365. |
[14] |
崔诣晨, 王沛, 崔亚娟. 知觉冲突印象形成的认知控制策略:以刻板化信息与反刻板化信息为例 *[J]. 心理学报, 2019, 51(10): 1157-1170. |
[15] |
张明亮, 司继伟, 杨伟星, 邢淑芬, 李红霞, 张佳佳. BDNF基因rs6265多态性与父母教育卷入对小学儿童基本数学能力的交互作用 *[J]. 心理学报, 2018, 50(9): 1007-10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