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高学德, 马号云. 中国民众普遍信任的动态变迁——基于年龄-时期-世代效应的分析[J]. 心理学报, 2025, 57(3): 463-478. |
[2] |
郝磊, 许天委, 周文龙, 杨杰, 彭思雅, 刘明兰, 徐家华, 王延培, 谭淑平, 高家红, 贺永, 陶沙, 董奇, 秦绍正. 多种情感与认知任务驱动下大脑可泛化神经表征的发育模式[J]. 心理学报, 2025, 57(2): 218-231. |
[3] |
孙岩, 王艺锦, 侯沛雨, 冯雪, 兰帆. 抑郁倾向对自我关注重评和情境关注重评影响的脑网络研究[J]. 心理学报, 2025, 57(2): 232-246. |
[4] |
林爽, 程塨渌, 刘文, 白学军. 初中生认知控制对替代性攻击行为的影响: 激惹和触发的情境边界条件[J]. 心理学报, 2025, 57(1): 36-57. |
[5] |
姚雨佳, 颜之悦, 林慧慧, 陈静全, 宣雨阳. 人际距离和策略创造性对人际情绪调节的影响[J]. 心理学报, 2025, 57(1): 125-134. |
[6] |
陈斯允, 熊继伟, 彭凯平. “羊毛薅尽口味乏”:节俭心态如何影响食物预期享受与体验评估[J]. 心理学报, 2025, 57(1): 152-172. |
[7] |
董达, 陈巍. 人不是物:社会认知的稽古维新[J]. 心理学报, 2025, 57(1): 173-189. |
[8] |
吴小燕, 付洪宇, 张腾飞, 鲍东琪, 胡捷, 朱睿达, 封春亮, 古若雷, 刘超. 共赢促进合作的认知计算机制: 互惠中积极期望与社会奖赏的作用[J]. 心理学报, 2024, 56(9): 1299-1312. |
[9] |
张良, 张文新. 过去20年城乡高中生的教育效用与教育志向:基于三个出生队列的历史比较研究[J]. 心理学报, 2024, 56(7): 926-937. |
[10] |
蒋家丽, 戚玥, 雷秀雅, 卢骊霏, 于晓. 符号与非符号空间−数字反应编码联合效应的发展:言语能力、视空间能力和工作记忆的作用[J]. 心理学报, 2024, 56(6): 714-730. |
[11] |
陈思静, 沈家辉, 姜侨桀, 杨莎莎. 对他人生育态度和行为的低估抑制了Z世代未生育个体的生育意愿[J]. 心理学报, 2024, 56(6): 759-776. |
[12] |
谭青蓉, 蔡艳, 汪大勋, 罗芬, 涂冬波. CD-CAT中基于SCAD惩罚和EM视角的在线标定方法开发——G-DINA模型[J]. 心理学报, 2024, 56(5): 670-688. |
[13] |
郭磊, 秦海江. 基于信号检测论的认知诊断评估:构建与应用[J]. 心理学报, 2024, 56(3): 339-351. |
[14] |
李想, 贾丽娜, 魏士琳, 陈俊涛, 夏尧远, 王芹, 金花. 运动特征对抽象动词具身表征的影响:来自fMRI及EMG的证据[J]. 心理学报, 2024, 56(12): 1718-1733. |
[15] |
吴政宇, 王飞, 王德文, 刘正奎. 高原之上的忧郁: 海拔高度与抑郁风险的关系[J]. 心理学报, 2024, 56(12): 1773-17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