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ISSN 1671-3710
CN 11-4766/R
主办: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出版:科学出版社

过刊目录

    2020年, 第28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0-02-15
    上一期    下一期

    研究构想
    研究前沿
    研究方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研究构想
    构建职场排斥三方互动的理论模型——社会平衡理论的视角
    毛伊娜, 潘然, 张伟
    2020, 28 (2):  191-205.  doi: 10.3724/SP.J.1042.2020.00191
    摘要 ( 2000 )   HTML ( 55 )  
    PDF(810KB) ( 2630 )  

    职场排斥是一个多方互动的过程, 不仅牵涉到被排斥员工, 其他参与方对于职场排斥的产生和发展也能起到关键的作用。然而, 以往的研究大多采用被排斥者的视角, 研究职场排斥对其造成的影响, 未能全面揭示职场排斥的互动过程。从社会平衡理论的视角出发, 职场排斥可被视为被排斥者、排斥者及第三方互动的结果, 排斥者特点、第三方道德判断、排斥者与第三方交互作用都将影响职场排斥的发生及发展。由此, 职场排斥的理论视角能够得到有效拓展, 管理实践也能从中获得抑制职场排斥行为的启示。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员工社会资本跨层次契合的动态演化过程及双向作用机制
    郑方, 孙秀丽, 郝喜玲
    2020, 28 (2):  206-219.  doi: 10.3724/SP.J.1042.2020.00206
    摘要 ( 1102 )   HTML ( 29 )  
    PDF(935KB) ( 1734 )  

    员工社会资本向企业社会资本的转化是拓展员工价值、获取外部资源的有效途径, 为阐释这一多层次主体互动现象, 提出社会资本跨层次契合的构念, 运用跨层次追踪研究设计, 对其动态演化过程和双向作用机制进行剖析。首先, 探索员工社会资本跨层次契合的维度结构, 并基于此开发跨层次契合量表; 其次, 对社会资本跨层次契合进行过程解构, 探讨员工心理与行为、企业能力与情境在动态演化过程中的作用; 再次, 构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嵌入与涌现机制理论模型, 将影响员工社会资本跨层次契合的多层次因素整合到同一个理论框架, 并以纵向追踪数据进行实证检验, 厘清作用路径和作用边界。在此基础上, 运用追踪跨案例研究方法, 探讨社会资本跨层次契合的战略选择, 研究结论能为激发员工角色外行为, 有效利用社会资本的管理实践提供启示。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辱虐管理的应对及预防:正念的自我调节作用
    申传刚, 杨璟, 胡三嫚, 何培旭, 李小新
    2020, 28 (2):  220-229.  doi: 10.3724/SP.J.1042.2020.00220
    摘要 ( 2556 )   HTML ( 111 )  
    PDF(640KB) ( 3061 )  

    辱虐管理, 作为负性领导的典型代表, 对员工的心理、行为和绩效乃至组织的发展均会产生显著负性影响。因此, 如何有效应对和预防辱虐管理是学者和管理实践者共同关注的课题。基于自我调节理论, 以正念为切入点, 系统考察正念在员工应对辱虐管理负性影响以及预防上司辱虐管理行为发生中的作用。一方面, 采用情境实验、大样本问卷调查和干预实验检验员工正念和正念训练对上司辱虐管理影响员工负性情绪、偏差行为和绩效的调节作用; 另一方面, 采用日志研究考察上司正念对辱虐管理行为的抑制作用, 并进一步通过干预实验来验证上司正念训练不仅可以预防辱虐管理行为的发生, 而且还可以随之改善员工的负性情绪、偏差行为和绩效。预期研究成果将有助于深入理解正念在辱虐管理研究中的作用, 推进辱虐管理应对和预防研究的发展, 同时对组织制定相关的培训计划起到一定参考作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前沿
    反馈间隔影响反馈加工:整合行为和电生理研究的视角
    万楠, 朱树青, 贾世伟
    2020, 28 (2):  230-239.  doi: 10.3724/SP.J.1042.2020.00230
    摘要 ( 975 )   HTML ( 18 )  
    PDF(573KB) ( 1406 )  

    反馈在现实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反馈信息进行学习是人类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有效手段。反馈间隔是指个体行为发生到反馈刺激呈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反馈加工过程中, 反馈间隔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但反馈间隔影响反馈加工的研究结果不一。对反馈间隔影响反馈加工的行为和电生理研究分别做了介绍, 对结果出现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未来的研究应考虑结合行为研究与电生理研究, 并统一反馈间隔的操作定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行为干预情绪记忆再巩固:从实验室到临床转化
    陈伟, 李俊娇, 林小裔, 张晓霞, 郑希付
    2020, 28 (2):  240-251.  doi: 10.3724/SP.J.1042.2020.00240
    摘要 ( 1667 )   HTML ( 31 )  
    PDF(664KB) ( 2257 )  

    重新激活已经储存的记忆会重返暂时不稳定的状态, 需要经历重新稳定, 称为记忆再巩固。在这期间可以通过多种行为手段破坏、强化或更新原始记忆痕迹, 这为开发一种革命性的情绪记忆障碍治疗方法开辟了道路。然而, 即使在简单的实验模型中引发记忆再巩固的条件也是复杂的, 这给临床转化带来了困难与挑战。未来研究可以设置更具生态效应的基础模型, 寻求引发以及干预再巩固的最佳方式, 从神经生理、细胞分子层面进一步深化其内在机理研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脑结构像的精神分裂症机器学习分类
    郑泓, 蒲城城, 王毅, 陈楚侨
    2020, 28 (2):  252-265.  doi: 10.3724/SP.J.1042.2020.00252
    摘要 ( 1310 )   HTML ( 50 )  
    PDF(1434KB) ( 1666 )  

    将机器学习应用于精神疾患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是近年来的趋势。研究者将机器学习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及高危人群的T1加权像和弥散张量成像的脑影像数据中, 为了解疾病的生理病理学机制提供帮助。回顾以往研究发现额叶及颞叶的脑结构特征具有较高的区分能力, 行为数据和脑影像数据结合的分类效果优于单模态数据。现阶段研究存在样本量不足和泛化能力欠缺的局限, 未来研究应注意扩大样本量、制定标准化的分类方法, 从而进一步探究机器学习在精神疾患中的作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机器学习在抑郁症领域的应用
    董健宇, 韦文棋, 吴珂, 妮娜, 王粲霏, 付莹, 彭歆
    2020, 28 (2):  266-274.  doi: 10.3724/SP.J.1042.2020.00266
    摘要 ( 3525 )   HTML ( 190 )  
    PDF(649KB) ( 4712 )  

    抑郁症患者疾病意识的不足以及早期筛查方法的缺乏导致患者在被诊断时大多已发展至重性抑郁障碍。为改善现状, 近年来机器学习被逐渐应用到抑郁症的早期预测、早期识别、辅助诊断和治疗决策中。在应用中, 机器学习模型准确性的影响因素包括样本集种类及规模、特征工程、算法类型等。建议未来将机器学习进一步融入医疗健康系统及移动应用程序等, 不断优化机器学习模型, 通过充分挖掘患者健康数据来改善抑郁症的预防、识别、诊断和治疗等相关问题。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体像障碍的认知机制及治疗
    尹倩兰, 陈艾彬, 邓光辉
    2020, 28 (2):  275-283.  doi: 10.3724/SP.J.1042.2020.00275
    摘要 ( 1651 )   HTML ( 40 )  
    PDF(624KB) ( 1379 )  

    体像障碍是一种对想象的或轻微外表缺陷的先占观念, 这种先占观念给个体带来极大的痛苦。其负性的自我认知框架, 影响个体对信息的选择、组织及评估。因此结合心理实验范式和神经生理综合分析体像障碍的认知过程, 对深化体像障碍认知机制和优化其认知行为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冥想对注意能力的影响
    贺淇, 王海英
    2020, 28 (2):  284-293.  doi: 10.3724/SP.J.1042.2020.00284
    摘要 ( 3840 )   HTML ( 210 )  
    PDF(603KB) ( 5520 )  

    所有冥想方法都要对注意进行管理, 注意是冥想的核心机制。近期研究发现, 冥想显著提高了持续性注意、执行注意和选择性注意分配等多种注意能力。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发现, 冥想使注意资源分配更有效; 长期冥想者表现出更高的失匹配负波波幅和更低的β波幅; 冥想增强了中央执行网络有关脑区的功能联结, 提高了突出网络有关脑区的活动; 注意聚焦冥想降低了默认网络有关脑区的活动。另外, 作为一种提高注意能力的方法, 冥想不仅适用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者和已康复的抑郁症患者等有注意相关障碍的临床群体, 也适用于儿童和老年人等多种年龄阶段的健康群体。未来应通过追踪研究探讨冥想的长期效果; 探索冥想中注意与情绪的交互作用; 根据群体特征设计出更有针对性的冥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消极身体意象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
    史攀, 黄于飞, 张翰之, 冷雪晨, 陈红
    2020, 28 (2):  294-304.  doi: 10.3724/SP.J.1042.2020.00294
    摘要 ( 3732 )   HTML ( 203 )  
    PDF(616KB) ( 4900 )  

    消极身体意象是青少年健康成长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了解消极身体意象对青少年的危害以及其形成的影响因素, 对于青少年群体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消极身体意象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主要包括自我概念、情绪体验、体重控制策略、饮食失调和社会生活五个方面; 并且青少年消极身体意象形成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生物因素(BMI)、社会文化因素(父母、同伴和大众媒体)和心理因素(人格因素、认知方式)。未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深入研究:(1) 基于生物-心理-社会模型的视角完善青少年身体意象发展的理论模型; (2) 考察社交媒体等新兴因素的作用; (3) 阐明青少年在加工身体相关信息时的认知特点; (4) 推进中国青少年消极身体意象本土化研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身体拥有感及其可塑性:基于内外感受研究的视角
    张静, 陈巍
    2020, 28 (2):  305-315.  doi: 10.3724/SP.J.1042.2020.00305
    摘要 ( 1651 )   HTML ( 50 )  
    PDF(610KB) ( 2040 )  

    身体自我表征中的身体拥有感(即我的身体属于我的感受)问题一直是自我意识研究的核心话题。大量的已有研究表明, 身体拥有感的体验涉及不同感官信号的整合, 当前大多数研究只重视视觉、触觉等外感受的作用, 一方面忽视了内感受的作用, 另一方面也缺乏对两类感受整合的关注。橡胶手错觉实验和身体障碍患者身上所表现出的外感受和内感受对身体拥有感的影响支持了身体拥有感的可塑性假设, 自由能量原理认为身体拥有感形成的基础是大脑不断评估更新可能性表征来维持稳定。未来的研究需要从改善内感受的测量和刺激呈现方法, 探索影响内感受的高阶认知因素以及关注某些神经症患者的内感受等方面寻求突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积极接触与消极接触对群际关系的影响
    赵鹤宾, 王昌成, 夏勉, 王旭杰
    2020, 28 (2):  316-328.  doi: 10.3724/SP.J.1042.2020.00316
    摘要 ( 2336 )   HTML ( 107 )  
    PDF(636KB) ( 3119 )  

    群际接触研究中存在的“积极偏向”阻碍了对群际接触的全面认知, 因而, 近年来消极接触开始被纳入研究之列。当前的积极接触和消极接触研究以问卷法为主, 另外还涉及内容分析、社会网络分析以及实验法。积极接触和消极接触分别会提升和恶化群际关系, 群际情绪、群际信任在其中起中介作用, 权威主义、亲密性起调节作用。在积极接触效应和消极接触效应的关系上, 存在不对称性检验和交互作用检验两种研究思路, 并均得到了实证研究证据的支持。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考察不同效价接触, 尤其是消极接触的泛化效应, 拓展积极接触和消极接触的效应范围, 完善积极接触和消极接触的作用机制, 并进一步探索影响积极接触和消极接触不对称性效应的因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内群体偏爱或黑羊效应?经济博弈中公平规范执行的群体偏见
    张振, 齐春辉, 王洋, 赵辉, 王小新, 高晓雷
    2020, 28 (2):  329-339.  doi: 10.3724/SP.J.1042.2020.00329
    摘要 ( 2800 )   HTML ( 102 )  
    PDF(736KB) ( 2790 )  

    公平规范执行代指人们自愿损耗利益来惩罚违反公平原则行为的意愿和行为, 被视为人类社会的重要特征及维持合作行为的关键因素。群体认同是指个体对其所属群体身份的知觉及其所付诸于该群体身份上的价值与情绪, 直接影响着群际互动中人们的公平规范执行行为。基于多种资产分配任务, 国内外学者发现公平规范执行中群体偏见存在两种矛盾的表现形式:人们有时更愿意接受内群体成员的不公提议, 表现为内群体偏爱现象(the in-group favoritism, IGF), 有时又更愿意拒绝内群体成员的不公提议, 表现出黑羊效应(the black sheep effect, BSE)。当前, 纯粹偏好理论和规范聚焦理论常被用来解释上述两种相悖的现象。未来研究应侧重从多种视角揭示公平规范执行偏见的边界条件, 比较多种线索操纵所致偏见的差异性, 促进两种理论的融合与补充, 并增强其潜在神经机制的探索。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组织公正氛围的理论机制、研究视角及研究框架
    张晓怿, 高记, 王云峰
    2020, 28 (2):  340-357.  doi: 10.3724/SP.J.1042.2020.00340
    摘要 ( 1314 )   HTML ( 43 )  
    PDF(899KB) ( 1944 )  

    组织公正是员工对工作场所公正环境的心理感知, 研究层面有个体与群体之分。以往研究多集中在个体层面, 以致研究结果缺乏对群体现象的有效解释。进入新世纪学者们开始关注群体层面的公正氛围研究, 并在理论和实证方面取得了较大突破。通过回顾相关研究可以发现:(1)在理论机制上, 公正氛围的形成可以通过社会信息加工理论、吸引-选择-磨合模型、公正传染概念和公正启发理论来解释; (2)在研究视角上, 主要存在维度视角、整体视角、感知来源视角、氛围属性视角和第三方视角; (3)在研究主题上, 主要涉及领导、团队和组织三方面对公正氛围的影响, 以及公正氛围对个体、团队和组织三个层面的影响效果。未来研究可着重从多种领导行为对不同公正氛围影响的比较、其他领导因素对公正氛围的影响、不同公正氛围对结果变量影响的比较、新视角公正氛围测量方法的尝试, 以及文化因素对公正氛围的影响研究等方面入手。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工作反刍及其“双刃剑”效应
    张晶, 李伟贺, 史燕伟, 张南, 马红宇
    2020, 28 (2):  358-367.  doi: 10.3724/SP.J.1042.2020.00358
    摘要 ( 2829 )   HTML ( 90 )  
    PDF(604KB) ( 2782 )  

    工作反刍指在没有要求其出现的情境下, 有意识的、重复发生的工作方面的相关想法, 分为工作相关情感反刍与工作相关问题解决沉思两个维度。工作反刍对个体健康、工作及幸福感的影响有“双刃剑”效应。持续性认知理论、压力认知激活模型与认知资源视角理论, 可以解释该效应的内在机制。未来研究应分析影响双刃剑效应的边界条件, 寻求减少消极效应、增加积极效应的途径, 拓展其双刃剑效应心理机制的分析视角和该效应的作用层面。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方法
    动态计算模型在组织行为学研究中的应用
    李精精, 张剑, 田慧荣, Jeffrey B.Vancouver
    2020, 28 (2):  368-380.  doi: 10.3724/SP.J.1042.2020.00368
    摘要 ( 1354 )   HTML ( 70 )  
    PDF(1206KB) ( 1774 )  

    动态计算模型是用数学语言进行理论描述的规范表达, 能够有效地解释理论与实证结果的冲突, 整合和发展理论, 非常适合研究复杂的、非线性的、非递归的组织行为问题, 但目前在组织行为学研究中的应用有限。本研究对基于主体的建模、系统动力学模型和元胞自动机模型等主要动态计算模型进行综述, 对已有引入动态计算模型的组织行为学研究主题、研究问题的类型及动态计算模型的实施等内容进行复杂网络分析及内容综述, 并指出动态计算模型能够帮助研究者开拓新的研究领域、改变组织行为研究的模式、继承和发展已有研究成果, 形成动态计算模型在组织行为学研究领域的应用手册。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