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ISSN 1671-3710
CN 11-4766/R
主办: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出版:科学出版社

过刊目录

    2019年, 第27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19-10-15
    上一期    下一期

    研究前沿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研究前沿
    任务转换训练和执行功能可塑性
    王梓宇, 孔子叶, 朱荣娟, 游旭群
    2019, 27 (10):  1667-1676.  doi: 10.3724/SP.J.1042.2019.01667
    摘要 ( 2877 )   HTML ( 81 )  
    PDF(585KB) ( 2755 )  

    任务转换训练是提高个体执行功能的方法之一。学者们采用不同的任务范式进行任务转换训练。研究结果发现, 任务转换训练可以降低个体的转换代价、提高其他认知任务的绩效。训练效果可以维持一定的时间。但是, 也有研究未发现明显的迁移效果和维持效果。年龄、其他执行成分的参与度、认知灵活性和策略可能会影响训练效果。任务转换训练可能通过提高个体解决任务设置冲突的能力、提高与任务转换相关的额-顶脑网络的参与程度以及建立自下而上的自动控制来提高个体的转换能力。未来研究应当对现有研究方法和程序进行标准化, 从执行功能整体与分离的结构特征角度看待任务转换训练, 寻找更为灵活的训练手段, 如tDCS技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增龄性联结记忆损伤及其影响因素
    赵梦阳, 郭若宇, 毛伟宾, 赵参参
    2019, 27 (10):  1677-1686.  doi: 10.3724/SP.J.1042.2019.01677
    摘要 ( 1247 )   HTML ( 13 )  
    PDF(579KB) ( 1222 )  

    老年人的联结记忆随年龄增长而出现普遍损伤, 这种增龄性联结记忆损伤究竟是因捆绑功能受损导致的特定损伤还是因整体认知机能受损导致的信息表征能力的整体损伤, 还存有争论。以Naveh-Benjamin (2000)的联结损伤假说(ADH)为代表的特定损伤观认为, 增龄性联结记忆损伤与老年人捆绑不同项目和提取这些捆绑的特定加工过程的损伤有关; 而以Benjamin (2010)的DRYAD模型为代表的整体损伤观则认为, 增龄性联结记忆损伤与老年人因老化而导致的记忆保持精度的整体损伤有关。二者在基本观点、实验支持及存在问题上各有侧重。此外, 影响增龄性联结损伤的因素还可大致分为刺激信息特性、被试主体特点两方面。同时强调未来研究不仅要关注老年人联结损伤的认知机制和影响因素, 更应关注其实际应用和临床指导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环境光照的认知功效及其调节因素与作用机理
    汝涛涛, 李芸, 钱柳, 陈庆伟, 钟罗金, 李静华, 周国富
    2019, 27 (10):  1687-1702.  doi: 10.3724/SP.J.1042.2019.01687
    摘要 ( 1617 )   HTML ( 40 )  
    PDF(869KB) ( 2184 )  

    自人类视网膜上发现存在新型的内在光敏感神经节细胞以来, 环境光照对个体生理心理功能的非视觉作用备受研究者青睐, 其中环境光照对认知功能的非视觉作用结果并不十分一致且内在机理尚不明确。环境光照的认知功效会受到光学参数、光照模式、时间因素、个体差异以及任务特征等的共同调节。未来的研究需要从环境光对心理认知功能的作用模式, 动态办公照明系统的开发, 面向特殊群体的个性化照明以及光照非视觉作用产生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等视角进行扩展和深化。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肢体形状和肢体动作表征的早期发展
    杜碧煊, 张明明, 张珂烨, 任杰, 何蔚祺
    2019, 27 (10):  1703-1712.  doi: 10.3724/SP.J.1042.2019.01703
    摘要 ( 1114 )   HTML ( 11 )  
    PDF(542KB) ( 1050 )  

    肢体是社会性信息的重要载体。研究肢体表征的早期发展对于揭示其肢体表征加工的内在机制, 进一步理解婴儿的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肢体形状和肢体动作两个方面来看, 已有研究主要考察了婴儿在处理肢体结构信息和运动信息时的表征方式, 并提出了婴儿肢体表征发展机制的两种理论。未来应进一步明确婴儿肢体表征的具体发展过程及关键期, 并通过脑成像技术探究生物运动偏好对于肢体表征的作用机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闭症谱系障碍个体的焦虑:发生机制、评估与治疗
    刘春燕, 陈功香
    2019, 27 (10):  1713-1725.  doi: 10.3724/SP.J.1042.2019.01713
    摘要 ( 2595 )   HTML ( 80 )  
    PDF(688KB) ( 4447 )  

    自闭症谱系障碍是一种神经发育性障碍, 主要表现为社会交往互动障碍和重复刻板性行为。焦虑或焦虑障碍常被认为是自闭症个体最普遍的共病之一。焦虑与自闭症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 自闭症个体的焦虑与无法忍受不确定性、杏仁核功能和体积、情绪调节策略、消极思维存在一定关联; 目前已经开发出专门用于自闭症个体焦虑的评估工具; 修订版认知行为疗法对自闭症个体焦虑的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未来的研究应着重探索自闭症个体焦虑的认知与神经机制, 检验专用评估工具的有效性, 继续关注现代技术(如虚拟现实技术)对自闭症个体焦虑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反社会人格障碍的神经生物学基础及其司法启示
    刘宇平, 赵辉, 李姗珊, 张卓, 杨波
    2019, 27 (10):  1726-1742.  doi: 10.3724/SP.J.1042.2019.01726
    摘要 ( 2644 )   HTML ( 119 )  
    PDF(791KB) ( 3009 )  

    反社会人格障碍(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 ASPD)是一种漠视或侵犯他人权益的普遍行为模式, 是与犯罪关联极高的精神障碍。ASPD的形成受基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表现为神经递质和激素系统的紊乱, 以及自主神经系统活跃程度和大脑结构与功能的异常。上述神经生物学因素可能导致ASPD患者表现出执行控制障碍、情绪功能障碍、无视惩罚信息和奖赏偏好等特点。神经生物学研究的证据为ASPD罪犯的循证矫治、风险评估、定罪量刑等司法实践提供了启示。建议未来从神经生物学角度对ASPD的诊断分类标准、治疗方法和影响因素等方面开展研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美的就是好的?外貌吸引力在亲密关系中的作用
    李雪, 郑涌
    2019, 27 (10):  1743-1757.  doi: 10.3724/SP.J.1042.2019.01743
    摘要 ( 5388 )   HTML ( 217 )  
    PDF(738KB) ( 6579 )  

    外貌吸引力对亲密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由于高外貌吸引力个体被认为具有更多的社会理想特质和更优良的基因, 因此被视为具有更高的配偶价值, 从而有效地促进亲密关系的建立。然而在亲密关系发展中, 由于不匹配的外貌吸引力引起低外貌吸引力伴侣采取一系列的伴侣保留、嫉妒、侮辱和性强迫行为, 从而加速亲密关系的破裂。也有研究指出高外貌吸引力男性可能不具有良好的基因, 而女性也不会在繁殖高峰期偏爱高外貌吸引力男性。“美的就是好的”的看法正在受到质疑, 研究结果也已引发了诸多争议和分歧, 相关的直接证据亦有待进一步夯实。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什么信息超载损害决策?基于有限认知资源的解释
    车敬上, 孙海龙, 肖晨洁, 李爱梅
    2019, 27 (10):  1758-1768.  doi: 10.3724/SP.J.1042.2019.01758
    摘要 ( 3324 )   HTML ( 109 )  
    PDF(1046KB) ( 3484 )  

    信息超载是指需要处理的信息量大于信息加工的能力。信息超载会降低决策质量, 延长决策时间, 降低决策满意度, 引起慢性压力。信息超载损害决策的机制可以从有限的注意力资源和工作记忆资源来解释。在信息超载条件下, 一方面用于过滤和控制信息的注意力资源总量被快速消耗, 注意力资源的分配和利用受到无关信息的干扰, 信息得不到高效加工; 另一方面负责保持和加工信息的工作记忆在限定时间内不能充分加工海量信息, 进而损害决策绩效。未来可以运用眼动赋权法探索信息超载下的信息加工模式; 发展意识思维和无意识思维的动态耦合模型指导个体减轻信息超载; 探索运用智能代理和交互记忆系统缓解组织中的信息超载。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耕-游牧文化下风险偏好的差异:证据与分析框架
    续志琦, 辛自强
    2019, 27 (10):  1769-1779.  doi: 10.3724/SP.J.1042.2019.01769
    摘要 ( 1172 )   HTML ( 19 )  
    PDF(677KB) ( 1334 )  

    个体风险偏好是决策心理学的主要关注点之一, 其差异受个体因素及文化的影响。已有研究主要围绕集体主义-个体主义的文化分类研究个体风险偏好差异, 忽略了物质文化的影响。生态决策及社会生态研究者认为, 生态环境通过塑造物质文化(例如生存策略)影响个体经济偏好。基于对以往文献的分析发现, 不同生存策略主导的两大文化(农耕和游牧)对个体的风险偏好有不同影响, 属于农耕文化的个体更厌恶风险, 而属于游牧文化的个体具有更高的风险偏好。由于现有研究的局限和不足, 该推论值得进一步的因果研究证实。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组织行为学领域妒忌研究的不同视角、分歧和未来方向
    刘得格, 朱伟春, 李文东, 朱婷, 刘芳
    2019, 27 (10):  1780-1792.  doi: 10.3724/SP.J.1042.2019.01780
    摘要 ( 1752 )   HTML ( 32 )  
    PDF(648KB) ( 2459 )  

    妒忌他人是生活和工作中一种普遍的现象, 虽然宗教学、哲学和历史典籍等领域很久以前就有诸多有关妒忌的记录, 但是, 直到近来妒忌才引起组织行为学研究者的关注。尽管以往多学科和多视角的研究加深了研究者对妒忌的理解, 然而, 在组织行为学领域深入研究妒忌仍面临诸多挑战。为澄清妒忌研究中的挑战、明确分歧、推进妒忌研究, 首先从妒忌特有视角、妒忌分类视角和妒忌整体视角对妒忌研究进行总结分析, 然后重点从妒忌的性质、应对妒忌的策略、解释矛盾结论三方面分析以往三种妒忌研究视角之间的分歧。在此基础上, 建议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厘清妒忌内涵和测量、深入研究妒忌者和被妒忌者之间的二元关系、整合不同视角的妒忌研究。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