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ISSN 1671-3710
CN 11-4766/R
主办: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出版:科学出版社

过刊目录

    2017年, 第25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17-07-15
    上一期    下一期

    研究构想
    元分析
    研究方法
    研究前沿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研究构想
    道德决策的机制及干预研究: 自我相关性与风险水平的作用
    钟毅平, 占友龙, 李琎, 范伟
    2017, 25 (7):  1093-1102.  doi: 10.3724/SP.J.1042.2017.01093
    摘要 ( 2332 )   PDF(415KB) ( 3503 )  
     现有的道德决策脑机制研究更多地关注了认知和情绪的交互作用, 较少关注个体对“自我相关性”和“风险水平”信息的整合加工, 更是忽视了帮助情境和伤害情境下道德决策的心理与脑机制的异同。因此, 有必要通过行为、事件相关电位(ERP)和多模态脑功能成像(fMRI)等多种方法来系统考察帮助和伤害情境下自我相关性和风险水平交互影响道德决策的认知和神经机制, 并进一步探讨共情训练对道德决策的干预作用。旨在揭示道德决策的时间进程和神经基础; 探寻自我相关性与风险水平对道德决策的影响, 及其在不同情境和共情水平下可能存在的变异; 共情训练能否有效提升个体的道德决策水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元分析
     道歉在信任修复中的作用:来自元分析的证据
    袁博, 董悦, 李伟强
    2017, 25 (7):  1103-1113.  doi: 10.3724/SP.J.1042.2017.01103
    摘要 ( 2151 )   PDF(477KB) ( 3411 )  
     采用元分析方法对道歉的信任修复效果进行探讨。通过中英文献检索, 共有18篇文献36个独立样本符合元分析标准(N = 4731)。元分析的结果表明, 道歉在信任修复中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呈中等效应量(d = 0.44)。调节效应检验发现, 信任违背类型的调节作用显著, 相比于诚实型信任违背, 道歉对能力型信任违背有较好的修复效果。此外, 控制组设置对道歉的信任修复效果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以沉默为控制组的信任修复效果优于以否认为控制组的信任修复效果。信任类型、道歉所包含的成分以及测量工具的调节作用均不显著。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方法
     刺激前负波:奖赏期待的电生理指标
    李 琪, 许晶, 郑亚
    2017, 25 (7):  1114-1121.  doi: 10.3724/SP.J.1042.2017.01114
    摘要 ( 1644 )   PDF(336KB) ( 1649 )  
     刺激前负波(Stimulus-Preceding Negativity, SPN)是从关联性负变化中分离出来的非运动性慢电位, 其波幅随着反馈刺激的临近逐渐升高。先前研究侧重于将SPN视为一种认知性成分, 而最近的研究支持了SPN是奖赏期待的可靠指标。本文从奖赏的基本属性、结果评价、神经发生源以及特殊人群等角度, 对SPN反映奖赏期待这一假说进行了梳理, 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旨在为研究奖赏期待受损的神经精神类疾病提供可靠的生物学标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前沿
     句法加工中的预测现象及实验证据
    李琳, 刘雯, 隋雪
    2017, 25 (7):  1122-1131.  doi: 10.3724/SP.J.1042.2017.01122
    摘要 ( 1195 )   PDF(394KB) ( 1167 )  
     句法加工是读者通过整合输入的言语信息来理解句子的过程。句法加工的存在, 使得读者能够提前预测文本的信息, 提高阅读效率。由于阅读离不开信息整合, 研究者提出两类不同的句法理论:句法预测的模块局域性理论和句法预测的互动分析性观点。这两类理论的争论点在于句法加工是单独模块化的自上而下加工, 还是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互动分析加工过程。其区别表现为句法预测的作用——前者认为句法预测对句子加工有抑制作用, 后者认为句法预测对句子加工起促进作用。来自眼动、ERP等研究的数据佐证了句法预测的存在。未来研究应围绕其差异进行深入探讨, 以揭示句法加工的实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视觉词汇识别中的字符位置编码
    滑慧敏, 顾俊娟, 林楠, 李兴珊
    2017, 25 (7):  1132-1138.  doi: 10.3724/SP.J.1042.2017.01132
    摘要 ( 1372 )   PDF(275KB) ( 1478 )  
     在阅读中, 为了进行视觉词汇的识别, 需要对字符(字母或汉字)的顺序进行编码(位置信息编码)。本文介绍了拼音文字中的字母位置编码模型, 包括开放双字母组模型、空间编码模型和重叠模型, 综述了拼音文字和中文词汇识别中字符位置信息编码的研究成果, 并对汉字位置信息编码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相关线索−自动化用药行为”联结的成瘾记忆消退
    朱亮, 卢畅, 王爽, 曾红
    2017, 25 (7):  1139-1144.  doi: 10.3724/SP.J.1042.2017.01139
    摘要 ( 1167 )   PDF(349KB) ( 1030 )  
     成瘾记忆消退致力于消除成瘾者相关线索与药物奖赏效应的联结, 以达到消除心理渴求、戒断成瘾行为的目的, 但其效果还十分有限。最近, 大量的动物和人类实验研究发现:在相关线索下, 成瘾者的激活脑区不仅包括中脑边缘皮层−背内侧纹状体, 还延伸到感觉运动脑区−背外侧纹状体。这意味着成瘾记忆中存在相关线索与自动化(习惯性)用药行为的联结。所以, 与成瘾相关的记忆可能包含两种不同的成分:一是与药物奖赏效应相关的情绪记忆, 另一种是与用药动作、技能有关的动作记忆(程序记忆)。由于在成瘾阶段, 药物奖赏效应对药物使用和复发的作用已经相对减少, 因此, 针对成瘾记忆的消退训练, 以相关线索与自动化用药行为的联结为标靶, 可能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值得做进一步的深入探索。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产后抑郁的预测因素及神经生理机制
    靳宇倡, 丁美月,
    2017, 25 (7):  1145-1161.  doi: 10.3724/SP.J.1042.2017.01145
    摘要 ( 1935 )   PDF(863KB) ( 2970 )  
     产后抑郁是产后时期出现的抑郁症状, 对女性及其后代甚至家人都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产后抑郁稳定的预测因素是遗传基因、依恋风格、童年负性生活经历和激素水平的变化; 涉及的脑区和神经网络集中在前额叶皮层、扣带回、杏仁核和海马等脑区及相应神经网络。未来应在探索综合的预测模型、男性伴侣的对照试验和基于大脑可塑性特征的干预模式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儿童早期亲子间情绪谈话的影响因素
    陆芳
    2017, 25 (7):  1162-1171.  doi: 10.3724/SP.J.1042.2017.01162
    摘要 ( 1062 )   PDF(384KB) ( 2498 )  
     作为父母情绪社会化的一种重要途径, 亲子间有关情绪的谈话对儿童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意义重大。研究发现, 包括文化、种族、社会经济地位在内的外部社会环境, 儿童的年龄、性别和依恋等特点, 以及父母的依恋、养育观念和心理健康状况等因素, 都会对父母与儿童之间有关情绪的谈话产生影响。未来亲子间有关情绪的谈话研究应更多考虑儿童长远发展的社会文化适应性视角, 加强对非言语信息、亲子间交互回应行为的分析, 拓展儿童中期和青春期的探讨, 并进一步细化各项研究指标的差异水平、考虑中介因素的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二胎家庭的父母养育
    陈斌斌, 施泽艺
    2017, 25 (7):  1172-1181.  doi: 10.3724/SP.J.1042.2017.01172
    摘要 ( 3156 )   PDF(491KB) ( 5597 )  
     随着我国全面二胎政策的实施, 关于二胎家庭父母养育的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是, 在我国这方面的研究极度稀缺。本文就二胎家庭父母养育的表现形式、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进行论述。二胎家庭父母养育的表现形式包括父母差别对待、协调同胞关系等。二胎家庭父母养育的影响因素包括父母养育第一胎的经验、婚姻质量、协同养育、儿童特点等。二胎父母养育的作用机制包括父母差别对待造成的儿童心理发展问题, 以及父母在协调同胞关系中的作用。此外, 本文结合已有文献, 提出了一个“二胎家庭父母养育的过程机制”模型, 揭示在二胎家庭情境下, 各种因素是如何影响父母的养育模式, 又通过哪些作用机制对家中的两个孩子产生影响。最后, 强调未来我国的研究者应该重视本土化, 关注社会变迁中二胎父母养育的特点。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儿童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治疗的研究热点 ——基于美国文献的知识图谱分析
    庞焯月, 席居哲, 左志宏
    2017, 25 (7):  1182-1196.  doi: 10.3724/SP.J.1042.2017.01182
    摘要 ( 3297 )   PDF(1027KB) ( 3234 )  
     为了解近10年(2006~2016)来美国18岁及以下的儿童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治疗研究的热点和重点, 利用Bicomb 2.0软件和IBM SPSS Statistics 20.0软件, 对ISI 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查询到的363篇论文进行了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 近10年来美国儿童青少年PTSD治疗研究可分为两个大的研究领域。领域一为儿童青少年PTSD的精神科和神经生物学相关的治疗, 包括了两个小的研究热点:(1)儿童青少年PTSD精神科药物治疗相关的研究; (2)儿童青少年PTSD眼动脱敏再加工治疗等神经生物学机制的疗法。领域二为儿童青少年PTSD的心理学治疗, 包括了两个小的研究热点:(1)家庭暴力导致的儿童青少年PTSD心理学治疗研究; (2)儿童青少年PTSD的认知行为治疗研究。其中关于儿童青少年PTSD的认知行为治疗研究是研究的热点和重点领域, 但关于儿童青少年PTSD治疗效果的长期纵向研究还较为缺乏, 未来研究者应加强对儿童青少年PTSD治疗效果的追踪研究, 并开展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相结合的疗效研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心理治疗中的正式反馈
    佘壮, 孙启武, 江光荣, 史燕伟
    2017, 25 (7):  1197-1207.  doi: 10.3724/SP.J.1042.2017.01197
    摘要 ( 1512 )   PDF(460KB) ( 1430 )  
     正式反馈是近年来发展出的一项提高临床实践的有效方法, 它是指利用标准化的治疗效果测量工具, 系统监控当事人评定的治疗进展情况, 并将当事人的进展信息提供给治疗师, 以供其随后的治疗作参考之用。治疗效果问卷评定系统和合作−改变效果管理系统是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正式反馈测量工具。正式反馈的使用不仅能够改善偏离预期进展当事人(not on track, NOT)的治疗效果, 提高当事人治疗进展的速率, 同时还能够促进治疗双方更好的合作。正式反馈的作用机制可以使用概念化反馈干预理论和交互作用论进行解释。影响正式反馈作用效果的因素包括反馈本身的特征、当事人初始症状严重程度、治疗师方面因素以及治疗的时长等。未来研究需关注正式反馈的研究方法、作用机制及其跨文化研究的差异。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动机性视角与认知加工视角下三重自我的层级关系
    高凡, 王沛
    2017, 25 (7):  1208-1217.  doi: 10.3724/SP.J.1042.2017.01208
    摘要 ( 1142 )   PDF(392KB) ( 1123 )  
     自我并非是一个单一的、整体的认知结构, 至少包含3个基本的自我表征形式:个体自我、关系自我与集体自我。从动机性视角出发, 3种自我的层级关系存在4种可能的假设:(1)个体自我首要性假设; (2)关系自我首要性假设; (3)集体自我首要性假设; (4)情境性假设。以往动机性视角出发的研究偏向于支持个体自我首要性假设, 但其结论仍需通过进一步考察其他可能变量的作用而加以验证。从认知视角考虑三重自我的层级关系时, 以往的研究结果并不统一, 缺乏同时比较个体自我、关系自我、集体自我的层级关系的整合性研究。今后需要重点探索将三重自我整合起来的新的实验范式, 从而有助于对三重自我层级关系的分析与探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工作中的能量:基于多层面表现形态的对流转化
    诸彦含, 陈晓卉, 赵玉兰, 周意勇
    2017, 25 (7):  1218-1228.  doi: 10.3724/SP.J.1042.2017.01218
    摘要 ( 629 )   PDF(434KB) ( 1521 )  
     工作中能量的研究经历了个体−交互−集体的发展历程。基于权变视角, 本文对工作中能量的表现形态进行内涵解读与构念辨析, 依托互动仪式理论, 构建并解读能量表现形态的对流转化模型, 为组织中工作能量的维持和补充提供思考。未来研究应重视关系能量与集体能量在组织中产生的双重效应, 开展工作中能量构念的跨层面本土化实证研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聚合文化视角下自我构念的动态性特征
    买热巴·买买提, 吴艳红
    2017, 25 (7):  1229-1239.  doi: 10.3724/SP.J.1042.2017.01229
    摘要 ( 1502 )   PDF(403KB) ( 1552 )  
     文化多样性及文化交流使得个体自我构念表现出动态性特征。现有研究从聚合文化的视角出发, 表明自我构念动态性表现在认知、动机和情绪三个层面。文化的动态建构和文化的情境认知理论为自我构念动态性提供了理论解释。自我构念的动态性受到个体多元文化经历、文化认同、非本质主义观念和文化智力的影响。现有研究暗示出自我构念动态性具有神经和潜在的生物基础。未来研究应对自我构念的动态性特征进行心理、神经和生物层面的考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化混搭: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
    彭璐珞, 郑晓莹, 彭泗清
    2017, 25 (7):  1240-1250.  doi: 10.3724/SP.J.1042.2017.01240
    摘要 ( 2247 )   PDF(420KB) ( 3197 )  
     文化混搭指“不同文化在同一时空中呈现”的现象, 是全球化背景下心理学中文化研究的新热点。文化混搭研究代表了继跨文化心理学、文化心理学和多元文化心理学之后, 心理学文化研究的第四个阶段——文化会聚主义心理学, 并从不同方面延伸与拓展了传统的多元文化研究。已有文献从文化混搭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影响、个体对文化混搭的反应及心理机制等角度展开了实证研究。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明晰文化混搭的概念定义和研究范畴、提炼和比较其不同表现形式、探究既有研究结论中的不一致性、比较文化元素的混搭与非文化元素的混搭的异同、采用多学科多层次的研究方法和手段。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