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唐苏勤, 彭闻捷, 余茵琪, 符仲芳. 丧亲人群网络化心理干预效果的系统综述与元分析[J]. 心理科学进展, 2025, 33(2): 256-273. |
[2] |
赵立, 白莎. 数媒时代焦虑、抑郁与社会比较的关系[J]. 心理科学进展, 2025, 33(1): 92-106. |
[3] |
温秀娟, 马毓璟, 谭斯祺, 李芸, 刘文华. 身体还是认知努力的损害?抑郁症努力奖赏动机评估及计算模型应用[J]. 心理科学进展, 2025, 33(1): 107-122. |
[4] |
刘争光, 李梦吟. 当父母有助于成为好领导?基于“父母−领导增益”视角的领导力发展探究[J]. 心理科学进展, 2024, 32(9): 1551-1566. |
[5] |
丁颖, 汪紫滢, 李卫东. 抑郁症疼痛加工的行为特点及神经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 2024, 32(8): 1315-1327. |
[6] |
何婷, 胡惠南, 乔璐, 杨靓靓, 李明英, 蔺秀云. 父母应对社会化如何影响儿童青少年适应:基于长时与实时时间轴的视角[J]. 心理科学进展, 2024, 32(8): 1342-1353. |
[7] |
詹紫薇, 王梦梦, 索涛, 蒋艳菊. “一个连续过程”与“三个阶段”:抑郁青少年情绪失调的原因探析[J]. 心理科学进展, 2024, 32(6): 928-938. |
[8] |
孟现鑫, 陈怡静, 王馨怡, 袁加锦, 俞德霖. 学校联结与抑郁的关系:一项三水平元分析[J]. 心理科学进展, 2024, 32(2): 246-263. |
[9] |
阿尔升·海达别克, 周同, 喻洁, 王计悦意, 陈飞, 丁雪辰. 毕生发展视角下独处的适应功能:益处与代价的五轮比较[J]. 心理科学进展, 2024, 32(2): 330-341. |
[10] |
车强燕, 孙韵琳, 靳佳, 朱春燕, 汪凯, 叶榕, 余凤琼. 神经反馈增强积极情绪在抑郁症治疗中的应用[J]. 心理科学进展, 2024, 32(2): 342-363. |
[11] |
吴朝毅, 王振. 抑郁症情绪失调的动态特征:情绪动力学的视角[J]. 心理科学进展, 2024, 32(2): 364-385. |
[12] |
吕霄. 从冲突到融合:个性化交易改善个人−组织目标关系的理论构建[J]. 心理科学进展, 2024, 32(12): 2018-2030. |
[13] |
赵一帆, 李君君, 毕鸿燕. 视觉运动整合能力与阅读关系的发展[J]. 心理科学进展, 2024, 32(12): 2091-2099. |
[14] |
梁永奕, 邓佳音, 严鸣, 马捷, 李爱梅. 团队虚拟性的“双刃剑”效应——基于团队发展的视角[J]. 心理科学进展, 2023, 31(9): 1583-1594. |
[15] |
刘敏, 刘巧云, 陈思齐, 徐之佳. 婴幼儿类言语发声对语言发展的预测及作用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 2023, 31(7): 1239-12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