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ISSN 0439-755X
CN 11-1911/B
主办:中国心理学会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出版:科学出版社

下期目录

    2024年, 第56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24-10-25
    上一期   

    研究报告
    研究方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研究报告
    双靶点经颅直流电刺激调控短时和持续性疼痛:一项双盲、随机对照研究
    邱义, 常香玉, 涂毅恒
    2024, 56 (10):  1313-1327.  doi: 10.3724/SP.J.1041.2024.01313
    摘要 ( 51 )   PDF(1397KB) ( 48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当前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tDCS)的镇痛效果不佳且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 可能与疼痛神经网络的复杂性及当前tDCS调控靶点单一有关。为提高tDCS缓解疼痛的效果, 本研究使用双盲、随机对照的实验设计, 采用双靶点tDCS技术, 对背外侧前额叶皮层(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 DLPFC)和初级运动皮层(primary motor cortex, M1)进行同步刺激, 通过调节DLPFC和M1所属不同的疼痛传导通路, 探究双靶点tDCS的镇痛效果及优势。结果表明, 与假刺激对照组相比, 双靶点tDCS组对中等强度短时热痛、辣椒素诱发的持续性疼痛以及压痛阈限具有显著的调控效应, 且调控效应优于单靶点tDCS组。同时, 双靶点tDCS的镇痛效应与被试的疼痛恐惧特质显著相关, 即被试疼痛恐惧量表评分越高, 镇痛效果越好。综上, 本研究揭示了双靶点tDCS对短时热痛和持续性疼痛的稳定镇痛效果, 支持了疼痛神经网络的并行处理理论, 也为双靶点tDCS在疼痛治疗中的潜在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动激活的长时联结表征对工作记忆的促进效应
    张引, 李月, 梁腾飞, 陈江涛, 刘强
    2024, 56 (10):  1328-1339.  doi: 10.3724/SP.J.1041.2024.01328
    摘要 ( 53 )   PDF(1486KB) ( 83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本研究通过让被试学习具有语义关联性的图片对, 以达到在短期学习的基础上迅速建立自动激活的长时记忆联结表征。在此基础上, 通过3个实验探讨了自动激活的长时记忆联结表征对工作记忆的影响机制。实验1控制呈现方式(联结/独立)与记忆方式(学习/无学习), 结果表明学习条件下, 联结条件的正确率与记忆容量显著高于独立条件, 说明自动激活的联结表征促进了当前工作记忆的加工; 实验2控制呈现时间(500 ms/1000 ms)与呈现方式(联结/独立), 结果显示两种呈现时间下, 联结条件相较于独立条件, 在正确率与记忆容量方面均有显著提升, 从而排除了促进作用是由编码速度提升所导致的可能性; 实验3进一步采用alpha震荡作为脑电指标, 探究长时联结表征促进工作记忆的机制, 结果发现, 联结表征增加了工作记忆的维持数量。3个实验结果表明, 自动激活的长时记忆联结表征对当前的工作记忆任务具有促进作用, 并且这种促进作用是来自联结关系辅助了工作记忆的维持加工, 而不是压缩的简化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亲子对话中父母教养行为与5~6岁儿童行为反应的动态关系
    潘莱珂, 翟舒怡, 何洁
    2024, 56 (10):  1340-1350.  doi: 10.3724/SP.J.1041.2024.01340
    摘要 ( 92 )   PDF(531KB) ( 71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父母教养和儿童行为存在密不可分的双向作用, 但少有研究在微观层面检验亲子互动进程中的儿童驱动效应与父母驱动效应。本研究考察了113对5~6岁学龄前儿童及其家长在冲突对话中的行为表现, 基于贝叶斯统计构建动态结构方程模型, 捕捉实时互动引发的父母教养行为和儿童行为反应的变化, 并通过回归分析考察父母和儿童行为对对话结局的影响。结果发现: (1)儿童在15 s间隔内的消极行为反应能够正向预测随后15 s父母的非支持性教养行为; (2)儿童的积极行为反应对对话结局起主要预测作用, 儿童行为反应的积极水平越高, 越有助于冲突的建设性解决。这些结果从微观层面验证了儿童驱动效应, 强调了儿童反应在亲子互动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健康焦虑的移动网络化解释偏向矫正: 一项随机对照试验
    杜夏雨, 赖丽足, 史从戎, 郭子涵, 韩菁, 张涛, 任志洪
    2024, 56 (10):  1351-1366.  doi: 10.3724/SP.J.1041.2024.01351
    摘要 ( 58 )   PDF(640KB) ( 55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本研究旨在考察移动网络化解释偏向矫正(internet-based Cognitive Bias Modification-Interpretation, iCBM-I)对健康焦虑的干预效果、影响因素及灾难化解释在干预起效中的机制作用。采用随机对照试验, 将符合健康焦虑标准的被试(N = 228)随机分配到iCBM-I干预组(100%积极反馈, N = 76)、注意控制组(50%积极50%消极反馈, N = 76)以及等待组(N = 76)。干预组和注意控制组进行为期12天的在线任务训练, 等待组不做训练。在干预前、干预后及干预后一个月对被试的健康焦虑、灾难化解释、一般焦虑和抑郁进行测量。结果发现: 与等待组相比, iCBM-I干预对健康焦虑个体的灾难化解释、一般焦虑和抑郁症状存在显著的即时效果和一个月后的追踪效果; 基于潜在增长曲线模型的纵向中介检验显示, 相对于注意控制组, iCBM-I干预通过降低个体的灾难化解释进而改善健康焦虑。本研究为健康焦虑的网络化干预提供了新视角, 未来研究可以考虑联合“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干预方法, 以提高健康焦虑的干预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超越瘦身迷思: “以瘦为美”的社会规范对青年群体积极身体意象与热量摄入的影响
    汤美慧, 田姝菀, 谢天
    2024, 56 (10):  1367-1383.  doi: 10.3724/SP.J.1041.2024.01367
    摘要 ( 76 )   PDF(595KB) ( 79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在社交媒体的影响下, 许多人认可并遵守“以瘦为美”的社会规范, 即“瘦是理想身材” (“瘦理想”)。一些体重正常的青年也对自己的身体产生错误的认知, 并进行不健康的减肥行为。为探究“瘦理想”社会规范对青年群体的积极身体意象与热量摄入的影响, 该研究进行了1项问卷调查与3项干预实验(N = 612)。结果发现, 青年群体“瘦理想”社会规范感知越强, 其积极身体意象水平越低, BMI自我差异在该过程中起中介作用(研究1)。基于此, 该研究聚焦社会规范的干预作用, 进一步表明社会规范干预对积极身体意象与热量摄入的积极影响。由于指令性社会规范干预在纠正误解方面的作用有限(研究2), 因此采取效果更强的描述性社会规范干预, 以及加入榜样因素的描述性社会规范干预(研究3), 而后者的干预效果持续时间更长(研究4)。以上发现丰富了“瘦理想”社会规范的影响机制研究, 提出并验证了更有效的社会规范干预方式, 为个人与健康领域商业机构提供了实践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将功补过!基于身份维护视角的家庭-工作冲突作用机制
    卢海陵, 董国庆, 杨洋, 王永丽, 谭玲, 赖少东
    2024, 56 (10):  1384-1400.  doi: 10.3724/SP.J.1041.2024.01384
    摘要 ( 52 )   PDF(539KB) ( 50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家庭-工作冲突是组织管理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研究基于身份维护理论探讨了家庭-工作冲突对员工工作行为的积极效应。通过实验研究(研究1和2)和经验取样法研究(研究3)支持了理论假设:家庭-工作冲突导致员工感知工作表现失分, 从而促使他们提升工作努力程度并减少家庭投入。相对女性员工, 男性员工家庭-工作冲突通过感知工作表现失分对工作努力和家庭投入减少的正向间接效应较强。本研究的结论挑战了“家庭-工作冲突总是有害”的主流假设, 并为组织在应对员工家庭-工作冲突问题时提供了重要启示, 帮助其在实践中趋利避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妒忌还是钦佩: 员工对同事被授权的心理与行为反应
    贾建锋, 刘伟鹏, 段锦云, 赵洋
    2024, 56 (10):  1401-1416.  doi: 10.3724/SP.J.1041.2024.01401
    摘要 ( 81 )   PDF(653KB) ( 113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在强调激活个体及其自主性的背景下, 授权的作用和意义日益凸显, 然而员工如何看待同事被授权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完整的回答。基于社会比较理论, 本研究从旁观者视角出发, 探讨了不同程序公平感的员工在面对同事被授权时会产生何种情绪(妒忌vs.钦佩; 研究1和研究2)和行为反应(研究2和研究3)。研究1采用情景实验(N = 238), 结果表明, 当程序公平感低时, 同事被授权和程序公平感交互对妒忌具有正向影响; 当程序公平感高时, 同事被授权和程序公平感交互对钦佩具有正向影响。研究2采用基于三时点的实地问卷调查(N = 306), 研究3采用经验取样法(N = 1258), 不仅再次验证了研究1的结果, 还发现妒忌与职场排斥正相关, 钦佩与观察学习正相关, 并且妒忌和钦佩分别在交互项对结果变量(排斥和学习)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研究结论为领导者正确认识授权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愿景沟通中负面反馈的解释水平对下属愿景追逐行为的影响
    赵晨, 林晨, 周锦来, 高中华
    2024, 56 (10):  1417-1430.  doi: 10.3724/SP.J.1041.2024.01417
    摘要 ( 41 )   PDF(644KB) ( 36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为了让下属更好地接受并追逐愿景, 领导会在与下属的愿景沟通中有意进行负面反馈。然而, 领导应如何通过调整负面反馈的措辞策略, 来提高愿景沟通的效果尚不明确。基于幻想实现理论开展了情景实验(研究1, N = 76)及问卷调查(研究2, N = 301; 研究3, N = 619), 结果一致表明, 愿景沟通中领导的负面反馈解释水平能够通过下属的愿景实现期望进而影响其愿景追逐行为, 同时这一中介机制被组织经营状态调节。当组织处于顺境中, 领导在采取负面反馈时应该采用较低的解释水平, 而当组织处于逆境中则应采取较高的解释水平, 这样能使负面反馈发挥出最佳效果。研究结论有助于揭示愿景沟通中负面反馈的解释水平对下属愿景认知与行为反应的作用机制, 为领导者如何在与下属的愿景沟通中有效开展负面反馈提供了实践启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员工跨界何以影响上司支持:上司信任与向上建议寻求的作用
    赵富强, 祝含秋, 陈耘, 陈祝慧
    2024, 56 (10):  1431-1447.  doi: 10.3724/SP.J.1041.2024.01431
    摘要 ( 55 )   PDF(577KB) ( 52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在鼓励合作创新的背景下, 员工跨界已然成为组织创新的源泉。尽管既有研究基于行为者视角检验了员工跨界对自身的影响, 但其对上司影响如何鲜有研究关注。为此, 本研究基于积极人际互动视角, 采用情景实验(研究1)与多时点上下级匹配问卷调查(研究2), 探讨员工跨界何时以及如何影响上司支持。研究1 (N = 220)结果表明, 员工向上建议寻求水平越高, 上司会对跨界员工产生更高程度的认知信任和情感信任, 从而给予员工更高水平的人际支持。研究2 (N = 406)再次表明员工向上建议寻求正向调节员工跨界对上司情感信任的直接作用及其通过情感信任对上司支持的间接作用, 但不支持向上建议寻求对上司认知信任路径的调节作用。以上研究结果有助于全面揭示员工跨界对上司支持的影响效应, 从而为组织管理员工跨界与维持和谐上下级关系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有序还是无序: 陈列秩序与产品属性的匹配效应
    李斌, 金来, 陈晓曦, 俞炜楠, 李爱梅, 戴先炽
    2024, 56 (10):  1448-1461.  doi: 10.3724/SP.J.1041.2024.01448
    摘要 ( 60 )   PDF(808KB) ( 72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本研究探讨了产品属性和陈列秩序之间的匹配效应及其对消费者产品偏好的影响。基于联想学习理论, 通过4个系列研究, 发现产品属性和陈列秩序之间存在匹配关系, 即产品的自然属性与无序陈列的关系更紧密, 而产品的人工属性与有序陈列的关系更紧密。基于此, 提出了“自然 = 无序”与“人工 = 有序”的消费者朴素信念。这两种朴素信念进一步影响了消费者的产品偏好, 即当产品呈现自然属性(vs. 人工属性)时, 消费者对无序陈列(vs. 有序陈列)下的产品产生更高的偏好, 反之亦然。同时, 流畅性感知在其中起中介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效价(积极vs.消极)线索会在其中起到调节作用, 即效价线索的出现显著提高了消费者对“自然-有序”和“人工-无序”的产品偏好及流畅性感知。这些结果说明了产品属性与陈列秩序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研究结论可为商家在商品陈列和广告营销的策略制定提供重要的实践启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方法
    变量之间的影响关系和多重影响因素的共同作用类型
    温忠麟, 王一帆, 马鹏, 孟进
    2024, 56 (10):  1462-1470.  doi: 10.3724/SP.J.1041.2024.01462
    摘要 ( 172 )   PDF(444KB) ( 273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探讨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心理学和其他社科领域实证研究的主要工作。基于问卷调查的实证文章多数涉及变量之间的“影响关系”, 但这个概念未有明确界定, 经常被人理解为相关关系或者因果关系, 无论哪种情况都会带来问题, 尤其在中介效应研究中更为突出。本文将影响关系定义为有方向性的相关关系, 从外延和内涵上揭示了相关、影响和因果三者之间的关系; 提供了多种途径为影响关系建模找到理据; 讨论了一个结果变量的多重影响因素的共同作用类型。本文将为问卷研究中的变量之间关系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