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ISSN 0439-755X
CN 11-1911/B
主办:中国心理学会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出版:科学出版社

过刊目录

    2020年, 第52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20-11-25
    上一期    下一期

    研究报告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研究报告
    科学发明情境中问题提出的脑机制再探
    童丹丹, 李文福, 禄鹏, 杨文静, 杨东, 张庆林, 邱江
    2020, 52 (11):  1253-1265.  doi: 10.3724/SP.J.1041.2020.01253
    摘要 ( 3452 )   HTML ( 412 )  
    PDF(1861KB) ( 6096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以高生态学效度的科学发明问题情境作为实验材料, 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 基于低频振幅(ALFF)和静息态功能连接(RSFC)的分析方法, 探讨创造性科学问题提出的脑机制。结果发现, 在控制了被试性别、年龄后, 提出新颖有效性问题的比率越高, 左内侧前额叶(Left media prefrontal cortex, L-mPFC)和右小脑前叶(Right cerebellum)的ALFF值越高。进一步功能连接分析发现, 提出新颖有效性问题的比率与mPFC和楔叶(Cuneus)之间的功能连接强度呈显著正相关。结果强调mPFC对于科学发明情境中问题提出的重要作用, 且更高比率的新颖有效性问题的提出是通过mPFC与其它脑区的协同联结来实现的。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记忆的前向测试效应对老年人学习新事物的作用
    王堂生, 杨春亮, 钟年
    2020, 52 (11):  1266-1277.  doi: 10.3724/SP.J.1041.2020.01266
    摘要 ( 4866 )   HTML ( 621 )  
    PDF(578KB) ( 8626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为检验前置测试是否可以有效地提升老年人学习新事物的能力,参与实验的老年人被随机分为有前置测试的实验组和无前置测试的对照组,在实验1中学习了5列单词,在实验2中记忆了5列日用品,在实验3中学习了4段讲座视频。结果表明,实验组老年人对新事物的记忆成绩均高于对照组的老年人。结论认为,前置测试能够显著提升老年人学习新事物的能力,干扰降低与学习参与相结合的“加减”理论能更好地解释提升老年人记忆的前向测试效应。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整合性学习观的动物行为模型探索
    尹彬, 武晓睿, 连榕
    2020, 52 (11):  1278-1287.  doi: 10.3724/SP.J.1041.2020.01278
    摘要 ( 3490 )   HTML ( 249 )  
    PDF(5372KB) ( 7712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我国当下的学习观以渐进性学习为主。研究尝试提出“整合性学习”的学习观, 以40只SD大鼠为被试,采用2(学习方式:整合/渐进)×2(性别:雄/雌)组间设计,运用14单元组合T迷宫进行五阶段的动物行为建模。结果显示,1)学习错误次数上,整合少于渐进、雄性少于雌性;2)整合较渐进学习效果的迁移性更好;3)各组皆出现对第一段原正确路径的固着。由此得出:整合性学习更长效,习得的知识具有整体性、组块化、范畴化的可迁移的特征。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睾酮素与反社会倾向未成年犯的攻击行为:敌意注意偏向的中介和皮质醇的调节作用
    任志洪, 赵子仪, 余香莲, 赵春晓, 张琳, 林羽中, 张微
    2020, 52 (11):  1288-1300.  doi: 10.3724/SP.J.1041.2020.01288
    摘要 ( 3651 )   HTML ( 428 )  
    PDF(772KB) ( 5348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为考察睾酮素与反社会倾向未成年犯攻击行为的关系,在整合攻击行为生物激素视角和社会认知视角的基础上,探究敌意注意偏向的中介作用与皮质醇的调节作用。对84名未成年犯的激素水平、敌意注意偏向以及攻击行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敌意注意偏向(注意不稳定性、注意回避)在睾酮素对攻击行为的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2)皮质醇调节睾酮素与敌意注意偏向的关系,仅在高皮质醇水平下,敌意注意偏向的中介效应显著。基于生物激素影响攻击行为的中介机制和调节机制,可尝试从增加对敌意刺激的注意回避和提高皮质醇水平两个方面对反社会倾向未成年犯的攻击暴力行为进行干预。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震后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网络演化
    梁一鸣, 郑昊, 刘正奎
    2020, 52 (11):  1301-1312.  doi: 10.3724/SP.J.1041.2020.01301
    摘要 ( 2866 )   HTML ( 374 )  
    PDF(5842KB) ( 5653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本研究借助网络分析方法,探讨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的演化规律。以经历汶川地震的197名儿童为研究对象,在灾后4、29、40和52个月对其PTSD症状进行了历时4年的追踪测量。网络分析结果显示,闪回的中心性一直较高,而其他高中心性的症状随时间的推移发生了变化:侵入性想法和创伤线索引发生理性反应的中心性随时间推移呈上升趋势,线索引发情感反应和未来无望的中心性随时间推移呈下降趋势。本研究拓宽了学界对儿童PTSD症状学的认识, 并为建立灾后阶段性干预模式提供启示。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与心理健康关系的元分析
    韩毅初, 温恒福, 程淑华, 张淳淦, 李欣
    2020, 52 (11):  1313-1326.  doi: 10.3724/SP.J.1041.2020.01313
    摘要 ( 3606 )   HTML ( 444 )  
    PDF(898KB) ( 5974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本研究基于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通过运用元分析技术探讨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与各项心理健康指标的关系,以及调节变量对二者关系的影响,以期为提升流动儿童心理健康提供有效借鉴。经过文献检索和筛选,共纳入原始文献3篇,含49个独立样本,被试总数达到40351名。根据同质性检验结果,选择随机效应模型分析发现,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与积极心理健康指标存在中等程度的负相关(r=-0.323,95%CI为[-0.378,-0.266]),与消极心理健康指标存在中等程度的正相关(r = 0.41, 95%CI为[0.36,0.458])。流动儿童歧视知觉测量工具、学龄段对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与积极心理健康的关系存在显著的调节效应,而对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与消极心理健康的关系不存在显著的调节效应。同时,元回归分析结果发现,性别对二者的关系不存在显著的调节效应。后续研究应该进一步探索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与心理健康间的调节变量,结合中国流动儿童心理发展特点, 探索提升流动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新路径。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差距知觉的泛化效应:我和你之间的差距有多大?
    王天鸿, 陈宇琦, 陆静怡
    2020, 52 (11):  1327-1339.  doi: 10.3724/SP.J.1041.2020.01327
    摘要 ( 7039 )   HTML ( 750 )  
    PDF(834KB) ( 10849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当知晓自己和他人的表现,即自己与他人在某方面表现上的差距已经明确时,人们对自我-他人差异的知觉准确吗?本研究发现了差距知觉的泛化效应:人们将自身的绝对表现(自己的表现与零相比的结果)泛化到对自身相对表现(自己与他人相比的结果)的判断上。在7个研究中, 被试(N = 2766)得知自己的绝对表现和相对于他人的表现,并判断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差距。结果显示,绝对获益时,人们在相对获益时感知到的自我-他人差距大于相对损失时;绝对损失时,人们在相对获益时感知到的自我-他人差距小于相对损失时;当泛化难以进行时,上述效应消失。研究揭示了差距知觉的泛化效应及其联结机制。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跨界行为对创造力影响的跨层次双刃剑效应
    朱金强, 徐世勇, 周金毅, 张柏楠, 许昉昉, 宗博强
    2020, 52 (11):  1340-1351.  doi: 10.3724/SP.J.1041.2020.01340
    摘要 ( 3662 )   HTML ( 467 )  
    PDF(760KB) ( 5533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本文从资源的视角,在团队和个体两个层面探究了跨界行为分别对团队创造力和个体创造力的影响以及中介机制和边界条件。采用多阶段-多来源的方式收集数据。研究结果表明在团队层面上,团队跨界行为会提高团队创造力, 但在个体层面上,员工跨界行为通过增加员工的角色压力对个体创造力产生不利影响。角色宽度自我效能感调节了上述关系,相比于角色宽度自我效能感较高的员工,角色宽度自我效能感较低的员工实施了跨界行为后更容易产生角色压力, 对个体创造力的负向影响更强。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外观新颖性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自我建构与产品类型的调节效应
    朱振中, 李晓君, 刘福, Haipeng (Allan) Chen
    2020, 52 (11):  1352-1364.  doi: 10.3724/SP.J.1041.2020.01352
    摘要 ( 6896 )   HTML ( 1051 )  
    PDF(831KB) ( 11959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外观创新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然而因此而导致的成败案例都很普遍。如何进行外观创新更受消费者欢迎,其内在机制是什么,我们却知之甚少。基于独特性需求理论、风险感知理论及自我建构理论,本文探讨了自我建构与外观新颖性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交互作用、影响机制以及边界条件。通过3个实验,发现对于独立型自我建构的消费者而言,高外观新颖性能引发独特性需求从而提高购买意愿,而对于相依型自我建构而言,低外观新颖性则通过降低社会风险感知从而提高购买意愿;同时,本文也确定了产品类型对该机制的调节作用,具体来讲,对于实用品,所有消费者都对低外观新颖性产品具有更强的购买意愿,而对于享乐品,所有消费者都对高外观新颖性产品具有更强的购买意愿。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