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ISSN 0439-755X
CN 11-1911/B
主办:中国心理学会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出版:科学出版社

过刊目录

    2009年, 第41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09-12-30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得失程数的变化: 损失规避现象的新视点
    刘欢, 梁竹苑, 李纾
    2009, 41 (12):  1123-1132. 
    摘要 ( 3490 )   PDF(456KB) ( 6251 )  
    English Version
    损失规避是预期理论的核心部分之一, 指等量的损失和获得产生的心理效用并不相同, 前者大于后者。大量研究从生理、认知、情感等角度探讨损失规避的内在机制和规律, 以期认识、预测并控制损失规避导致的偏差。本研究假设损失规避与获得或损失的“程数”(route)有关, 以往研究发现了损失规避现象, 是由于其采用的“双程损失-单程获得”典型情境中, 损失程数多于获得程数。为检验该假设, 本研究设计了不同于传统范式的“获得和损失程数相等”的镜像情境、“单程损失-双程获得”及“三程获得”三种不同的得失情境。研究结果支持本假设: 当损失的程数等于或少于获得的程数时, 损失规避现象消失; 获得或损失的程数越多, 个体对其的心理感受强度趋于越高。建议未来研究进一步检验心理感受强度在程数和损失规避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眼睛注视线索提示效应: 内源性注意还是外源性注意?
    赵亚军,张智君
    2009, 41 (12):  1133-1142. 
    摘要 ( 2229 )   PDF(321KB) ( 4484 )  
    English Version
    采用改进的Posner视-空间线索提示范式, 对眼睛注视线索提示效应(eyes gaze cueing effect)的加工机制进行了探讨。实验一考察注视提示线索对空间Stroop效应的影响; 实验二考察注视提示线索对特征抽取和特征整合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 注视线索提示有效时的空间Stroop效应显著大于提示无效的情景; 在单一特征搜索与特征联合搜索任务中, 注视线索提示效应无差别。这说明, 注视线索通过在头脑里形成空间方位表征诱导注意转移; 注视线索通过影响特征抽取、而非特征整合阶段, 对客体加工产生易化。本研究支持注视线索提示效应属于内源性注意的观点。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非预想刺激的运动速率对无意视盲的影响
    冯成志,冯霞
    2009, 41 (12):  1143-1151. 
    摘要 ( 1265 )   PDF(415KB) ( 2010 )  
    English Version
    无意视盲是指由于对某些事物的专注而导致的眼前对象被忽视的现象。它受到诸如非预想刺激的位置、大小、颜色; 非预想刺激与注意刺激之间的关系; 被试的年龄、专业知识、加工能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通过改进的MR范式考察了“等时”和“等距”条件下非预想刺激的运动速率对无意视盲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 (1)非预想刺激的运动速率和其呈现时间对无意视盲的比率有显著影响; (2)在一定的呈现时间范围内, 视盲率随运动速率的升高而降低, 但当维持相等的运动距离时, 视盲率没有显著变化; (3)当呈现时间超出一定范围时, 运动速率对无意视盲的影响急剧减小, 即呈现时间制约着运动速率对无意视盲的影响, 两者间呈倒U型曲线关系。文末就实验结果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讨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当代青少年情感素质现状调查
    卢家楣,刘伟,贺雯,袁军,竺培梁,卢盛华,王俊山,田学英
    2009, 41 (12):  1152-1164. 
    摘要 ( 2389 )   PDF(423KB) ( 4755 )  
    English Version
    本研究在青少年情感素质理论和发展的情感分类思想指导下, 在理论构想与实践探索相结合的基础上, 编制了富有原创性的内含6个分问卷、可测查青少年2层次6大类29种情感发展状况的调查工具——《青少年情感素质问卷》, 并以此对我国3类地区9大城市及其郊县的117所学校的25485名青少年学生进行首次大规模情感素质测查。结果发现: 我国青少年情感素质整体上处于积极正向状态, 但亟待提高; 男女生情感素质主要存在结构性差异; 情感素质未随学段升高而提高, 反有下降趋势, 其中乐学感和自信感下降达显著水平; 情感素质与学习成绩的自我评价、父母受教育程度呈正相关; 师生关系良好、教师有情施教对青少年学生各方面情感素质发展具有重要而直接的促进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疏离感的影响: 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徐夫真,张文新,张玲玲
    2009, 41 (12):  1165-1174. 
    摘要 ( 3366 )   PDF(439KB) ( 9844 )  
    English Version
    采用问卷法调查了608名初一至高二城市青少年, 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青少年疏离感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家庭功能和同伴接纳的关系。结果发现: (1) 青少年疏离感年龄段差异显著, 高中生的疏离感显著高于初中生; (2) 青少年疏离感的三个维度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环境疏离感最高, 其次是社会疏离感, 人际疏离感最低; (3) 家庭功能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青少年疏离感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这一中介作用的实现受到同伴接纳的调节, 即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疏离感的影响是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抑郁个体对情绪面孔的返回抑制能力不足
    戴琴,冯正直
    2009, 41 (12):  1175-1188. 
    摘要 ( 1815 )   PDF(637KB) ( 3162 )  
    English Version
    探讨抑郁对情绪面孔返回抑制能力的影响。以贝克抑郁量表、自评抑郁量表、CCMD-3和汉密顿抑郁量表为工具筛选出了正常对照组、抑郁康复组和抑郁患者组各17名被试进行了真人情绪面孔线索-靶子任务的行为学实验和事件相关电位(ERP)实验。在线索靶子范式中, 靶子在线索消失后出现, 被试对靶子的位置作出反应。行为学实验显示线索靶子间隔时间(stimulus onset asynchronies, SOA)为14ms时, 正常对照组对中性面孔有返回抑制效应, 抑郁康复组对所有面孔均存在返回抑制效应, 患者组对愤怒、悲伤面孔和中性面孔存在返回抑制效应; SOA为250ms时三组被试均对悲伤面孔存在返回抑制能力不足, 以患者组最突出, 康复组对高兴面孔存在返回抑制能力不足; SOA为750ms时正常组对悲伤面孔存在返回抑制效应, 康复组对高兴和悲伤面孔存在返回抑制能力不足, 患者组对悲伤面孔存在返回抑制能力不足, 对愤怒面孔存在返回抑制效应。在SOA为750ms的条件下, ERP波形特点为正常组对高兴面孔线索P3波幅大于其他组, 对高兴面孔无效提示P1波幅小于其他面孔, 对悲伤面孔有效提示P1波幅小于高兴面孔, 对高兴面孔有效提示P3波幅大于患者组, 对悲伤面孔无效提示P3波幅大于其他组; 康复组对悲伤面孔线索P3波幅大于其他面孔, 对高兴面孔有效提示P3波幅大于患者组, 对悲伤面孔无效提示P3波幅小于正常组; 患者组对悲伤面孔线索P1波幅大于其他组、P3波幅大于其他面孔, 对悲伤面孔无效提示P3波幅小于正常组, 高兴面孔有效提示P3波幅小于其他组。提示抑郁患者对负性刺激有返回抑制能力不足, 这种对负性刺激抑制能力的缺失导致抑郁个体难以抗拒负性事件的干扰而受到不良情绪状态的困扰, 所以他们可能更多的体验到抑郁情绪, 并致使抑郁持续和发展。而抑郁康复个体对高兴、悲伤面孔均有返回抑制能力不足, 这让康复个体能同时感受到正、负性刺激, 从而能保持一种认知和情绪上特定的平衡。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上司不当督导对下属建言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李锐,凌文辁,柳士顺
    2009, 41 (12):  1189-1202. 
    摘要 ( 2150 )   PDF(461KB) ( 5197 )  
    English Version
    采用问卷调查法, 以广州、深圳、长沙以及青岛等地区企事业单位的504名员工为被试, 探讨了上司不当督导对下属建言行为的影响及其内在作用机制。结果表明: (1) 不当督导对促进性建言和抑制性建言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2) 组织支持感在不当督导与促进性建言之间具有完全中介效应, 组织支持感和心理安全感在不当督导与抑制性建言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3) 上司地位知觉对不当督导与组织支持感的关系, 以及“不当督导→组织支持感→促进性建言”、“不当督导→组织支持感→抑制性建言”、“不当督导→心理安全感→抑制性建言”三个中介链的效应和不当督导对抑制性建言的总效应均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当下属知觉到的上司地位越高时, 上述关系及效应也越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组织创新气氛的测量及其在员工创新能力与创新绩效关系中的调节效应
    郑建君,金盛华,马国义
    2009, 41 (12):  1203-1214. 
    摘要 ( 2132 )   PDF(481KB) ( 3347 )  
    English Version
    首先通过对46名在职MBA研究生的开放式问卷数据进行质性分析, 归纳探索出了基于我国国情的组织创新气氛的基本结构, 并参定预试测332份数据的反馈结果编制了组织创新气氛问卷。483份有效数据的探索性因素分析发现组织创新气氛是一个包括激励机制、领导躬行、团队协力、上级支持、资源保障、组织促进、自主工作等在内的七因素模型。为进一步验证该结构的有效性, 我们在10家企业共获得有效数据413份, 进行了验证性因素分析, 结果显示: 基于中国文化背景编制的组织创新气氛问卷具有良好的效度和信度; 同时, 运用层次回归分析还发现, 组织创新气氛在员工创新能力与创新绩效关系中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两种社会交换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 组织认同和自尊需要的不同作用
    沈伊默,袁登华,张华,杨东,张进辅,张庆林
    2009, 41 (12):  1215-1227. 
    摘要 ( 2066 )   PDF(476KB) ( 4611 )  
    English Version
    从社会交换理论的角度探讨了组织支持感(POS)和组织外在声望感知(PEP)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 以及在这一影响过程中组织认同和自尊需要的角色和地位。采用结构方程建模和层次回归分析的方法, 通过对23家企业的员工和主管的配对问卷调查所获取的234份有效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1)POS对组织认同有着直接的显著影响, 并完全通过组织认同的中介作用对两种组织公民行为(注重个体的和注重组织的组织公民行为)产生间接的影响; (2)PEP对组织认同也有着直接的显著影响, 并完全通过组织认同的中介作用对两种组织公民行为产生间接的影响; (3)个体的自尊需要对POS和组织认同的关系有调节作用, 但对PEP和组织认同的关系没有调节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暴力游戏中射杀动作和血腥成分对玩家和观看者攻击倾向的影响
    张学民,李茂,宋艳,李永娜,魏柳青
    2009, 41 (12):  1228-1236. 
    摘要 ( 2768 )   PDF(345KB) ( 6036 )  
    English Version
    通过实验考察游戏中的射杀动作成分和血腥成分对玩家和观看者攻击性行为和攻击性认知的影响。被试为72名男性大学生, 选用第三人称45度角的射击类游戏, 将游戏中的射杀动作成分和血腥成分进行分离, 采用竞争反应时任务范式考察攻击性行为, 采用EAST内隐认知范式考察内隐攻击性认知, 结果表明: (1) 玩家比观看者表现出更强的攻击性, 玩家表现出的攻击性行为和攻击性认知均显著强于观看者; (2) 视频游戏中的射杀动作成分导致观看者有更高的游戏卷入, 血腥成分对被试的攻击性影响强于射杀动作成分, 并使被试倾向于将攻击性进行他人归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航线驾驶安全行为多维评价量表的构建
    游旭群,姬鸣,戴鲲,杨仕云,常明
    2009, 41 (12):  1237-1251. 
    摘要 ( 1376 )   PDF(794KB) ( 2686 )  
    English Version
    结合现代航线驾驶工作特性及CRM和TEM模型基础上, 通过文献分析、专家访谈和开放式问卷调查, 筛选出现代航线飞行员驾驶安全所必备的27种关键行为特征, 构成中国文化背景下航线驾驶安全行为评价量表的检测项目。对118名中国航线飞行员测评数据的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 由自动化系统认识、领导和管理、情境意识与决策、人际交流与合作技能组成的四维模型优于其他假设模型, 且在四个飞行阶段中均具有良好的信度和结构效度。以其中86名飞行员的安全绩效考核(安全规章、飞行作风、飞行技能和机组管理)数据和飞行员在每个飞行阶段的驾驶安全行为总体表现为效标变量, 以航线驾驶安全行为评价量表四个维度上的驾驶行为特征为预测变量分别进行层次回归分析, 结果表明: 航线驾驶安全行为多维评价量表具有良好的预测效度; 四个维度变量对维护不同飞行阶段的驾驶安全行为分别具有显著的贡献性, 且这种贡献性因飞行阶段的任务不同而有所差异。航线安全驾驶行为多维评价量表的构建, 不仅为航线飞行员安全驾驶行为规范性评估、机组驾驶行为问题诊断以及安全绩效考核提供了一套客观有效的评价工具, 而且也为有针对性的设计航线飞行员选拔模式和有效实施机组人员非技术性技能/CRM训练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理论基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潜变量交互效应建模: 告别均值结构
    吴艳,温忠麟,林冠群
    2009, 41 (12):  1252-1259. 
    摘要 ( 1682 )   PDF(318KB) ( 20556 )  
    English Version
    潜变量交互效应建模研究近年来有了长足的发展, 但模型中被认为不可缺少的均值结构往往让实际应用工作者却步。本文首先分析了潜变量交互效应模型中均值结构产生的根源; 然后讨论了指标变换与均值结构的关系; 接着提出了一个均值为零的潜变量交互结构, 所建立的模型不需要均值结构, 却不会改变主效应和交互效应等参数; 最后用模拟例子对无均值结构和有均值结构的两种模型的参数估计进行了比较, 结果符合理论预期, 困扰人们多年的均值结构问题从此可以终结。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09年第41卷总目录
    2009, 41 (12):  1260-1266. 
    摘要 ( 1015 )   PDF(284KB) ( 1274 )  
    English Version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感谢审稿专家
    2009, 41 (12):  1267-1267. 
    摘要 ( 883 )   PDF(75KB) ( 1031 )  
    English Version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