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ISSN 0439-755X
CN 11-1911/B
主办:中国心理学会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出版:科学出版社

过刊目录

    2010年, 第42卷, 第08期
    刊出日期:2010-08-30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整合模型还是占优启发式模型?从齐当别模型视角进行的检验
    汪祚军,欧创巍,李纾
    2010, 42 (08):  821-833. 
    摘要 ( 2167 )   PDF(413KB) ( 2895 )  
    English Version
    实验从齐当别模型的视角, 通过对决策过程反应时的考察分别对以累积预期理论(cumulative prospect theory)为代表的整合模型和启发式模型家族的重要成员—— 占优启发式模型(priority heuristic)——进行检验。结果表明, 决策过程反应时并未随着占优启发式模型所假定的决策步骤的增加而变慢; 也未随着选项之间整体值差值的变大而变快; 模糊决策过程的反应时反而快于风险决策过程的反应时。无论是以累积预期理论为代表的整合模型还是占优启发式模型均不能满意地描述和解释人们的实际决策过程, 而齐当别模型则能解释大部分实验结果。文章建议多角度、多指标探讨人们的决策过程, 检验、修改、完善, 以及建立新的启发式模型或决策过程模型(process model), 以增进对人们如何进行风险决策的理解。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因果模型在类比推理中的作用
    王婷婷,莫雷
    2010, 42 (08):  834-844. 
    摘要 ( 1313 )   PDF(378KB) ( 2172 )  
    English Version
    通过操纵因果模型的特征维度及推理方向, 探讨因果模型在类比推理中的作用。实验一探讨了当结果特征未知时进行类比推理的情况, 发现在一果多因时, 被试采用因果模型进行类比推理, 而在一因多果时, 被试同时采用因果模型和计算模型进行类比推理。实验二探讨当原因特征未知时进行类比推理的情况, 发现在一果多因和一因多果时, 被试均采用因果模型进行类比推理。结果表明:(1)当结果特征未知时, 人们会建构因果模型进行类比推理。且当因果模型和计算模型处于冲突情境时, 人们会采用因果模型进行类比推理; 但当因果模型和计算模型处于非冲突情境时, 人们会同时采用因果模型和计算模型。(2)当原因特征未知时, 即按照因果模型推理的难度增加时, 人们仍会建构因果模型进行类比推理。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编码对听写困难儿童字形记忆的促进效应
    杨双,宁宁,潘益中,石卫霞
    2010, 42 (08):  845-852. 
    摘要 ( 1518 )   PDF(271KB) ( 2613 )  
    English Version
    听写困难是一种发生率较高的儿童学习障碍现象。实验考察笔画语音编码和动作编码对听写困难儿童字形记忆水平的影响。结果发现, 笔画语音编码对听写困难儿童的字形记忆成绩没有明显影响, 但却明显促进了正常儿童的字形记忆成绩; 与之相对, 动作编码对正常儿童的字形记忆成绩没有明显影响, 但却明显促进了听写困难儿童的字形记忆成绩。上述现象, 既可能源于编码加工阶段, 也可能源于字形表征的提取阶段。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CHRM2基因rs1824024多态性与青少年早期抑郁的关系
    王美萍,张文新
    2010, 42 (08):  853-861. 
    摘要 ( 1681 )   PDF(384KB) ( 2213 )  
    English Version
    运用问卷法与DNA分型技术, 以127名高和低抑郁组初中生为被试, 考察CHRM2基因rs1824024多态性与青少年早期抑郁的关系, 重点探讨负性生活事件、青少年性别与年级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 CHRM2基因rs1824024多态性与女青少年的抑郁边缘显著关联, T等位基因携带者患高抑郁的风险较低, 但该位点与男青少年的抑郁无关; 在那些经历低水平负性生活事件的青少年中, T等位基因携带者患高抑郁的可能性边缘显著低于GG型基因携带者; rs1824024多态性与年级对青少年早期抑郁无显著交互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集体问题解决中的认知表征、行为惯例和动态能力
    王建安,张钢
    2010, 42 (08):  862-874. 
    摘要 ( 1301 )   PDF(590KB) ( 2243 )  
    English Version
    以王建安和张钢(2008)开发的三人TTT纸牌游戏(原游戏)及其变式(变式游戏)为实验任务, 研究了集体问解决中认知表征和行为惯例对提高动态能力的作用。共有240名被试, 分成80个三人小组, 参加了前后两场各20盘游戏。80个小组按照是否被告知游戏的问题表征(即有无认知表征), 以及是玩原游戏还是玩变式游戏, 均分成4个区组来玩第一场游戏。在第二场游戏中, 4个区组都玩变式游戏。以玩每盘游戏的平均步时和在问题表征中走过的路径为指标测量惯例, 以玩第一场原游戏习得的能力向玩第二场变式游戏的迁移率来衡量动态能力。结果发现:一方面, 适当的认知表征有助于提高集体问题解决的动态能力; 另一方面, 没有适当认知表征支持的行为惯例反而会阻碍动态能力的发展。概括地说, 动态能力的决定因素是认知表征而不是行为惯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授权风险考量与授权行为:领导-成员交换和集权度的作用
    杨英,龙立荣,周丽芳
    2010, 42 (08):  875-885. 
    摘要 ( 1538 )   PDF(558KB) ( 2901 )  
    English Version
    授权能够有效提升员工绩效和组织利益, 但中国企业管理者不授权现象比比皆是。本研究从授权风险的角度探讨管理者不愿授权的原因, 并检验领导-成员交换(LMX)和组织集权度的调节作用。通过17家企业收集到的157位管理者与471位下属的配对资料, HLM分析结果显示:任务绩效、组织利益风险考量与管理者授权行为负相关, 且这种负向关系还受到LMX的强化; 此外, 组织集权度在权力地位、组织利益风险考量与授权行为的负向关系中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