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ISSN 0439-755X
CN 11-1911/B
主办:中国心理学会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出版:科学出版社

过刊目录

    2015年, 第47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15-08-25
    上一期    下一期

    论文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文
    恐惧情绪面孔和身体姿势加工的比较: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张丹丹;赵婷;柳昀哲;陈玉明
    2015, 47 (8):  963-970.  doi: 10.3724/SP.J.1041.2015.00963
    摘要 ( 2080 )   PDF(645KB) ( 4595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面孔和身体姿势均为日常交往中情绪性信息的重要载体, 然而目前对后者的研究却很少。本文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 考察了成年被试对恐惧和中性身体姿势的加工时程, 并将此与同类表情的面孔加工ERP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发现, 与情绪性面孔加工类似, 大脑对情绪性身体姿势的加工也是快速的, 早在P1阶段即可将恐惧和中性的身体姿势区分开来, 同时身体姿势图片比面孔图片诱发了更大的枕区P1成分。与情绪性面孔相比, 情绪性身体姿势诱发出的N170和VPP幅度较小, 潜伏期较短, 这两个ERP成分能区分恐惧和中性的面孔, 但不能区分恐惧和中性的身体姿势, 说明在情绪性信息加工的中期阶段, 大脑在身体姿势加工方面的优势不如在面孔加工方面的优势大。最后, 在加工的晚期阶段, P3可区分情绪载体和情绪类别, 且在两个主效应上均产生了较大的效应量, 体现了大脑在此阶段对情绪性信息的更深入的加工。本研究提示, 情绪性身体姿势和面孔的加工具有相似性, 但与情绪性面孔相比, 大脑似乎对情绪性身体姿势的加工在早期阶段(P1时间窗)更有优势。本文对情绪性面孔和身体姿势的结合研究将有助于深入了解情绪脑的工作机制, 同时找到更多的情绪相关的生物标记物以帮助临床诊断具有情绪认知障碍的精神病患者的脑功能缺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情境真实性对悲伤移情调节的ERP证据
    闫志英;卢家楣
    2015, 47 (8):  971-980.  doi: 10.3724/SP.J.1041.2015.00971
    摘要 ( 1517 )   PDF(1204KB) ( 2976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以真正意义上的情绪——悲伤诱发的移情为研究对象, 以具有强烈社会现实意义的表现地震情境的图片为实验材料, 突破囿于疼痛(主要为感觉)层面研究移情的局限, 运用ERP技术, 探讨情境真实性对移情的调节。结果表明: 移情研究可向真正具有情绪特性的悲伤移情推进; 现实地震情境图片可作为诱发悲伤移情的实验材料; 情境真实性能调节悲伤移情(晚期阶段, 真实地震情境图片比电影地震情境图片诱发了更为强烈的移情反应); 真实和电影情境图片诱发的ERP平均波幅分别在300~350 ms和160~180 ms, 与主观感受相关显著, 佐证了真实性不同的两种情境所诱发的情绪反应间的分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返回抑制和抑制标签在长时训练下的分离
    徐菊;马方圆;张明;张阳
    2015, 47 (8):  981-991.  doi: 10.3724/SP.J.1041.2015.00981
    摘要 ( 1254 )   PDF(1514KB) ( 1902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返回抑制(Inhibition of return, IOR)是指当线索-靶子的时隔大于约300 ms时, 被试对呈现在线索化位置的靶子相较对出现在非线索化位置的靶子而言反应更慢的现象。新近抑制标签 (Inhibitory tagging, IT) 理论指出, 除返回抑制外, 一个由前额叶执行控制系统负责的抑制标签机制也作用于先前线索化位置, 起着暂时中断刺激-反应链接的作用。然而, 迄今为止, 该理论的关键假设—“抑制标签一定程度上独立于返回抑制发挥作用”还未有来自常规被试研究的支持。结合线索-靶子和Stroop范式, 采用8(训练天数)×2(线索-靶子关系)×3(色字一致性)的三因素被试内实验设计, 通过连续8天的长时训练对常规被试的返回抑制和抑制标签功能在学习可塑性上的差别进行考察。结果发现, 返回抑制随着练习的增加呈现出了显著降低的趋势, 而抑制标签并未随着练习的变化而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返回抑制和抑制标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相互分离, 为抑制标签理论的关键假设提供了重要的来自常规被试的证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网络使用经验对动作动词加工的影响
    刘思耘;周宗奎;李娜
    2015, 47 (8):  992-1003.  doi: 10.3724/SP.J.1041.2015.00992
    摘要 ( 1474 )   PDF(750KB) ( 3614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具身认知理论认为高级概念认知和低级感知觉认知紧密关联, 且两者共享相同的神经系统。本研究设计了3个实验:实验1观察面部表情动词加工是否受面部情绪表达的影响, 结果发现网络使用经验多的被试在促进和抑制面部积极表情条件下对动词的反应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实验2探讨网络使用经验对肢体动作词汇加工的影响, 结果发现网络使用经验多的被试在动词?名词转换时没有产生显著认知损耗。实验3探讨两类被试对正常序列和随机序列图式动词加工是否有差异, 结果发现网络使用经验多的个体对随机序列和正常序列的回忆成绩并无显著差异。本研究从动词认知加工角度验证了高级认知与低级感知觉加工间的紧密联系, 揭示了网络行为与高级认知加工间的相关关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儿童中期和青春期早期独处偏好与心理适应之关系: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刘俊升;周颖;李丹;陈欣银
    2015, 47 (8):  1004-1012.  doi: 10.3724/SP.J.1041.2015.01004
    摘要 ( 3028 )   PDF(428KB) ( 6531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本研究采用自评独处偏好量表、儿童孤独感量表、儿童抑郁量表、儿童自我觉知量表以及同伴提名对1026名儿童中期和青春期早期的儿童进行调查, 考察独处偏好与心理适应的关系、同伴接纳在上述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以及年龄对上述中介作用的调节。研究结果表明:(1)独处偏好的年龄差异显著, 青春期早期的独处偏好程度高于儿童中期; (2)独处偏好与孤独、抑郁呈显著正相关, 与自尊呈显著负相关; (3)独处偏好经由同伴接纳影响心理适应各指标的中介作用受年龄的调节。同伴接纳的中介效应只出现在儿童中期, 在青春期早期并不存在上述中介作用。研究结果验证了中国文化背景下独处偏好与心理适应不良相联系的假说, 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二者关系背后可能的原因与作用机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比进行学习:多重样例变异性与先前知识的作用
    郭建鹏;杨凌燕
    2015, 47 (8):  1013-1027.  doi: 10.3724/SP.J.1041.2015.01013
    摘要 ( 845 )   PDF(750KB) ( 6008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基于解一元一次方程两个关键特征(问题类型和解法)的单独变异和同时变异设计4种变异类型的多重样例。251名初一年级学生对比类型和解法的单独变异再对比两者的同时变异、对比解法或类型的单独变异再对比两者的同时变异、或者对比类型和解法的单独变异但没有对比两者的同时变异。结果显示变异类型与先前知识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对于在前测中没有使用简便方法的学生, 类型和解法先单独变异再同时变异的方法最能提高他们的变通性知识和概念性知识。相反对于在前测中有使用简便方法的学生, 这种方法的学习效果最差。先前知识不同的学生学习时感知到不同的关键特征, 多重样例的对比要基于学生学习的关键特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重复信任博弈的决策过程与结果评价
    王益文;张振;原胜;郭丰波;何少颖;敬一鸣
    2015, 47 (8):  1028-1038.  doi: 10.3724/SP.J.1041.2015.01028
    摘要 ( 2071 )   PDF(829KB) ( 3888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信任他人或者不信任他人?”是社会互动中经常面临一种行为决择, 直接影响着个体的社会生活。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信号机制, 信任是建立良好社会关系的基石, 它能够降低社会交易成本, 易化合作行为。为了探究个体在信任互动情境下大脑活动变化的时间动态特征,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记录了20名健康被试(充当信任者)完成重复性信任博弈任务(repeated Trust Game, rTG)时的脑电成分。行为结果发现个体选择信任的比例显著高于几率水平。电生理学结果表明, 决策阶段中不信任选择比信任选择诱发了更正的P2成分(150~250 ms), 差异波溯源分析定位于额中回(middle frontal gyrus, BA 46)和额下回(inferior frontal gyrus, BA 46)。反馈阶段中损失反馈比获益反馈诱发了更负的FRN成分(200~300 ms), 而获益反馈比损失反馈诱发了更短的P300潜伏期。本研究为理解人类信任博弈过程的动态加工时程提供了初步的神经电生理学证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观点采择:基于自我的推理及其个体差异
    王雨晴;游旭群;焦健;谌鹏飞
    2015, 47 (8):  1039-1049.  doi: 10.3724/SP.J.1041.2015.01039
    摘要 ( 2652 )   PDF(437KB) ( 3966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在自我观点和他人观点一致或不一致的条件下, 人们对自我角度和他人角度的信息加工优势和影响因素是厘清心理理论推理过程的重要问题。本研究选取了100名在校大学生作为被试, 采用E-prime程序在两个视觉采择实验中, 要求被试对特定场景中的信息基于自己的角度或他人的角度(两种角度的信息可能一致, 也可能不一致)进行判断, 同时探索了被试的文化、性别、专业背景对不同角度推理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1)当进行他人角度观点采择时, 被试很难忽略自己角度的信息干扰。在其他实验情境相同, 只需要被试采择他人观点时(实验2), 也能观察到相同的现象。(2)比较而言, 被试对自己角度的信息加工显著快于采择他人角度的观点, 并且更有效。(3)男女对自我角度的信息加工无性别差异, 而在采择他人观点时, 男性比女性显著慢; 但是, 文科生对两种角度信息的加工均要慢于理科被试。对比中西方文化背景下的结果说明, 对两种角度的观点采择可能受到被试的文化背景、性别和专业因素的影响和调节。本研究为进一步解释成人心理理论的推理机制提供了不同的实验证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我—他人重叠对助人行为的影响:观点采择的调节作用
    钟毅平;杨子鹿;范伟
    2015, 47 (8):  1050-1057.  doi: 10.3724/SP.J.1041.2015.01050
    摘要 ( 2051 )   PDF(365KB) ( 5508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自我–他人重叠(self-other overlap)是指交往关系中的个体不同程度地接受和理解他人的观念、资源, 从而出现自我和他人信息表征的重叠现象。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考察自我–他人重叠对助人行为的影响以及观点采择的作用。实验1采用情境启动法, 探讨高、低自我–他人重叠对助人行为的影响, 结果发现重叠程度差异显著, 重叠程度越高, 助人行为越明显。实验2采用语义启动和情境启动法, 考察观点采择在自我–他人重叠影响助人行为中的调节作用, 结果发现观点采择和重叠程度的主效应显著, 观点采择与重叠程度的交互效应显著, 与控制组相比, 观点采择条件下, 助人行为显著增加。这些结果表明自我–他人重叠程度越高, 助人行为越明显, 而且观点采择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陌生他人在场及其行为对个体道德伪善的影响
    傅鑫媛;陆智远;寇彧
    2015, 47 (8):  1058-1066.  doi: 10.3724/SP.J.1041.2015.01058
    摘要 ( 10734 )   PDF(3071KB) ( 102437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道德伪善既有印象管理或欺人的一面, 也有自欺的一面。道德伪善的影响因素众多, 而人际层面的影响因素则少有研究。本研究采用实验的方法, 以大学生为被试, 设置捐款情境, 探讨单个陌生他人在场及其真善/伪善行为能否抑制个体的道德伪善。结果表明:陌生他人单纯在场或做出伪善行为都不能抑制捐款情境中个体的道德伪善, 而在场陌生他人的真善行为可以有效抑制捐款情境中个体的道德伪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孤独感对不确定消费偏好的影响:新产品、产品包装和概率促销中的表现
    陈瑞;郑毓煌
    2015, 47 (8):  1067-1076.  doi: 10.3724/SP.J.1041.2015.01067
    摘要 ( 2743 )   PDF(493KB) ( 5059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孤独感在当今社会非常普遍, 但是鲜有研究关注到孤独感对消费行为的影响。基于孤独感和感知控制缺失的相关理论研究, 3组实验分别选取美国样本和中国样本检验了孤独感对不确定消费偏好的影响, 发现孤独感降低个体对含有功能风险的新产品、非透明包装的产品和概率促销的评价, 但孤独感对传统成熟产品和透明包装产品评价没有影响, 此外在概率促销消费情景中检验了感知控制缺失的中介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非参数认知诊断方法:多级评分的聚类分析
    康春花;任平;曾平飞
    2015, 47 (8):  1077-1088.  doi: 10.3724/SP.J.1041.2015.01077
    摘要 ( 889 )   PDF(687KB) ( 1859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基于属性合分和聚类分析的思想提出了适用于多级评分的聚类分析方法, 同时探讨了属性层次结构、样本容量和失误率对该方法判准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该方法在各种试验情境下均有较高的模式判准率和边际判准率; (2)判准率不依赖样本容量的大小, 使其可适用于小型测评及课堂评估; (3)判准率受属性层次紧密度影响较小; (4)该方法在实践情境中表现出较好的内外部效度。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