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文华, 温秀娟, 陈灵, 杨瑞, 胡逸儒. 奖励期待和结果评估的脑电成分在精神疾病研究中的应用[J]. 心理科学进展, 2023, 31(5): 783-799. |
[2] |
刘文彬, 漆正堂, 刘微娜. 不同感觉功能对抑郁的影响及其神经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 2023, 31(4): 641-656. |
[3] |
严磊, 原毅仁, 王娟, 张艳红, 杨林川. 社会认同对抑郁的影响及其理论解释[J]. 心理科学进展, 2023, 31(4): 657-668. |
[4] |
肖婷炜, 董洁, 梁飞, 王福顺, 李洋. 厌恶情绪与自杀行为的关系[J]. 心理科学进展, 2023, 31(1): 87-98. |
[5] |
杜宇飞, 欧阳辉月, 余林. 隔代抚养与老年人抑郁水平:一项基于东西方文化背景的元分析[J]. 心理科学进展, 2022, 30(9): 1981-1992. |
[6] |
陈祥和, 李文秀, 刘波, 殷荣宾. 骨源性因子ucOCN在运动抗抑郁中的作用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 2022, 30(2): 375-388. |
[7] |
张亚利, 张建根, 李红霞, 姜永志. 社会经济地位与抑郁的关系:系统综述和元分析[J]. 心理科学进展, 2022, 30(12): 2650-2665. |
[8] |
黄观澜, 周晓璐. 抑郁症患者的语言使用模式[J]. 心理科学进展, 2021, 29(5): 838-848. |
[9] |
秦浩方, 黄蓉, 贾世伟. 反馈相关负波:一种抑郁症的生物标记物[J]. 心理科学进展, 2021, 29(3): 404-413. |
[10] |
黄挚靖, 李旭. 抑郁症患者工作记忆内情绪刺激加工的特点及其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 2021, 29(2): 252-267. |
[11] |
邸天琪, 黄昱静, 高军. 催产素对产后抑郁症患者母性行为的调节作用[J]. 心理科学进展, 2020, 28(3): 456-464. |
[12] |
董健宇, 韦文棋, 吴珂, 妮娜, 王粲霏, 付莹, 彭歆. 机器学习在抑郁症领域的应用[J]. 心理科学进展, 2020, 28(2): 266-274. |
[13] |
陈永进, 黄惠珍, 支愧云, 张尚贤, 林秋韵, 王庆娅, 安蔚. 睡眠时型与抑郁的关系及其机制 *[J]. 心理科学进展, 2020, 28(10): 1713-1722. |
[14] |
区健新, 吴寅, 刘金婷, 李红. 计算精神病学:抑郁症研究和临床应用的新视角[J]. 心理科学进展, 2020, 28(1): 111-127. |
[15] |
刘晓玲, 吕少博, 黄昌兵. 白内障患者视觉生活质量研究:与焦虑、抑郁的关系及注意偏向的调节作用[J]. 心理科学进展, 2019, 27(suppl.): 106-1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