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程晓荣, 仇式明, 定险峰, 范炤. 动作如何影响元认知?——基于认知模型和神经机制的探讨[J]. 心理科学进展, 2025, 33(3): 425-438. |
[2] |
侯祥庆, 杨盈, 张倩倩, 杨丽. 自杀风险的评估:基于诊断的视角[J]. 心理科学进展, 2025, 33(3): 494-505. |
[3] |
唐苏勤, 彭闻捷, 余茵琪, 符仲芳. 丧亲人群网络化心理干预效果的系统综述与元分析[J]. 心理科学进展, 2025, 33(2): 256-273. |
[4] |
刘豫, 毕丹丹, 赵凯宾, 史怡明, Hanna Y. Adamseged, 晋争. 儿童挑食行为的认知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 2025, 33(2): 305-321. |
[5] |
金乐帆, 张宁. 提升癌症筛查率的行为助推干预策略[J]. 心理科学进展, 2025, 33(2): 336-350. |
[6] |
杜夏雨, 赛力古·亚力坤, 袁洁莹, 任志洪.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网络化心理干预及起效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 2025, 33(1): 123-135. |
[7] |
周嘉雯, 王明怡. 新冠疫情下的儿童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基于家庭风险的视角[J]. 心理科学进展, 2024, 32(8): 1328-1341. |
[8] |
何婷, 胡惠南, 乔璐, 杨靓靓, 李明英, 蔺秀云. 父母应对社会化如何影响儿童青少年适应:基于长时与实时时间轴的视角[J]. 心理科学进展, 2024, 32(8): 1342-1353. |
[9] |
刘海宁, 董现玲, 刘海虹, 刘艳丽, 李现文. 老年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执行功能的神经机制及数字干预[J]. 心理科学进展, 2024, 32(6): 873-885. |
[10] |
蒋莹, 胡佳, 冯靓瑜, 任启丹. 贫困经历下稀缺心态对儿童执行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 2024, 32(5): 728-737. |
[11] |
文思雁, 于旭晨, 金磊, 宫俊如, 张晓函, 孙敬林, 张杉, 吕厚超. 儿童青少年家庭功能障碍与心理健康关系的三水平元分析[J]. 心理科学进展, 2024, 32(5): 771-789. |
[12] |
沈曼琼, 廖建财, 王海忠. 消费者用药依从行为探析:基于两阶段理论模型[J]. 心理科学进展, 2024, 32(5): 859-872. |
[13] |
周琦玮, 李倩, 梁爽. 员工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反应研究: 基于压力的理论视角[J]. 心理科学进展, 2024, 32(4): 594-615. |
[14] |
郑远霞, 刘国雄, 辛聪, 程黎. 以貌取人:儿童基于面孔的信任判断[J]. 心理科学进展, 2024, 32(2): 300-317. |
[15] |
吴朝毅, 王振. 抑郁症情绪失调的动态特征:情绪动力学的视角[J]. 心理科学进展, 2024, 32(2): 364-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