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ISSN 0439-755X
CN 11-1911/B
主办:中国心理学会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出版:科学出版社

过刊目录

    2018年, 第50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8-02-25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物体拓扑性质对背景线索效应的影响及其加工机制
    马捷, 窦皓然, 庄茜, 尹冬雪, 雷明, 高超, 张引, 刘强, 赵光
    2018, 50 (2):  143-157.  doi: 10.3724/SP.J.1041.2018.00143
    摘要 ( 2526 )   PDF(949KB) ( 3170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背景线索效应是指在视觉搜索中由于场景的重复曝光而产生的行为便利。而以往研究关注于刺激的欧式性质所代表的属性信息对背景线索效应的影响, 然而在视知觉加工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拓扑性质对背景线索效应的影响仍缺乏相关实证研究。因此, 研究采用视觉搜索任务, 通过操控不同场景中刺激的拓扑性质或欧式性质的变化, 考察拓扑性质与欧式性质两种属性信息对背景线索效应的调制。结果发现:(1)拓扑性质和欧式性质与目标之间的联结关系均可促进行为反应, 获得背景线索效应; (2)视觉学习机制对拓扑性质的重复性更加敏感, 并且拓扑性质与目标之间联结关系的稳定性相对于欧式性质与目标之间的联结关系稳定性对于背景线索效应的获得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初级视觉皮层在注意振荡中的作用
    陈艾睿, 王爱君, 王天琪, 唐晓雨, 张 明
    2018, 50 (2):  158-167.  doi: 10.3724/SP.J.1041.2018.00158
    摘要 ( 2364 )   PDF(1217KB) ( 3366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注意离散性是注意间歇性地采集外界信息的特性, 这种特性在行为中的表现被称为注意振荡。尽管有研究使用经典的线索靶子范式和视觉搜索范式发现行为数据中存在注意振荡, 证明了注意是离散的, 但其相应的神经机制, 即注意离散性与哪些脑区有关, 尚不明确。研究采用高时间分辨率的线索靶子范式和双眼分视技术, 基于人眼视觉通路的解剖学特性, 比较了线索靶子出现在双眼(实验1)、同眼和异眼(实验2)条件下的注意振荡, 考察初级视觉皮层对注意振荡的影响。结果发现:1)双眼分视会对注意振荡发生的频段产生影响, 非双眼分视条件下, 注意振荡出现在低频(2 Hz和8 Hz)。而双眼分视条件下, 注意振荡则出现在更高的频段(12.5 Hz)。2)无论线索靶子出现在同眼还是异眼, 注意振荡的频段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V1区双眼视觉通路或者更高级的视觉区可能参与注意振荡, 为探明注意振荡的神经机制提供了重要的行为学证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错觉轮廓的适应效应
    张秀玲, 侯亚楠, 张福绪, 梅松丽, 康静梅
    2018, 50 (2):  168-175.  doi: 10.3724/SP.J.1041.2018.00168
    摘要 ( 3275 )   PDF(579KB) ( 3155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错觉轮廓反映知觉的主动建构过程, 考察其是否存在适应效应有助于理解视觉系统反馈调节的特性。我们采用Kanizsa这种典型的错觉轮廓来研究其适应过程, 结果发现:Kanizsa错觉轮廓具有适应效应, 并且这种适应主要是由主观形成的整体轮廓造成的, 而不是由Pac-Man上的线条引起的。表明依赖于高级视觉皮层反馈调节的主观建构过程和自下而上的神经元信息一样, 会随呈现时间的增加, 神经活动减弱, 体现为适应效应。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客体同维度特征的视觉工作记忆存储机制
    王静, 薛成波, 刘强
    2018, 50 (2):  176-185.  doi: 10.3724/SP.J.1041.2018.00176
    摘要 ( 1925 )   PDF(1056KB) ( 2764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客体理论认为视觉工作记忆的存储单位是客体, 人类能够把组成物体的所有特征整合成一个单元进行记忆, 不管这些特征是来自不同维度还是同一维度。然而同一维度多个特征可以被整合成客体记忆的结果只被少数研究证实, 大量研究发现同一维度的多个特征不能被整合记忆, 这形成了弱客体理论的基本观点。为了解决两大理论之间的争议, 本研究主要探究同维度特征能否被整合记忆。通过分析以往研究, 我们认为实验范式和物体意义两个因素可能是导致之前大部分研究没有发现维度内特征能够被整合记忆的原因。因此, 实验1采用回忆报告范式替代以往研究经常使用的变化觉察范式, 结果发现, 同一维度的多个特征难以被整合记忆。实验2以记忆无意义物体的特征为基线, 探究在记忆有意义物体的特征时是否可能将多个特征进行整合记忆。结果发现, 对于有意义物体的特征的记忆成绩并没有显著好于记忆无意义物体特征的成绩, 说明即使采用具有较强整合线索的有意义物体作为载体, 同一维度多个特征也难以被整合记忆。两个实验结果进一步支持了弱客体理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强弱语义语境下的否定句加工机制
    陈广耀, 何先友, 刘涛
    2018, 50 (2):  186-196.  doi: 10.3724/SP.J.1041.2018.00186
    摘要 ( 2108 )   PDF(483KB) ( 2635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2个眼动实验分别探讨强弱语义语境下的否定句加工机制, 以便考察语言理解是命题表征的过程还是经验模拟的过程, 抑或是二者兼具。在实验中, 被试首先听句子(强语义语境:如“胳膊不是弯曲的”的备择选项为“伸直的胳膊”, 其中“弯曲−伸直”为具有反义关系的强语义连接关系; 弱语义语境:如加工“裙子不是蓝色的”的备择选项为“黑色的裙子”, “蓝色−黑色”为弱语义连接关系), 然后会看到4张同时呈现的图片, 被试的任务是按键选择与句子描述匹配的图片。结果发现, 在强语义语境条件下, 被试在早期(201~600 ms时窗)对描述事件否定状态的图片(弯曲的胳膊)与描述事件实际状态的图片(伸直的胳膊)的注视概率没有差别, 晚期(601 ms后)仅对描述事件实际状态的图片的注视概率更高; 弱语义语境条件下, 被试在早期(401~600 ms)仅对描述事件否定状态的图片(蓝裙子)注视概率更高, 晚期(801 ms后)仅对描述事件实际状态的图片(黑色裙子)注视概率更高; 并且, 都对描述事件否定状态的图片的注视概率低于随机水平。结果支持符号依存假设和抑制假设。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条件性恐惧泛化的性别差异
    徐 亮, 谢晓媛, 闫 沛, 李俊娇, 郑希付
    2018, 50 (2):  197-205.  doi: 10.3724/SP.J.1041.2018.00197
    摘要 ( 4573 )   PDF(431KB) ( 5669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恐惧的过度泛化是焦虑障碍的核心症状之一, 表现为患者对与原危险刺激极不相似的中性刺激也有着较高强度的恐惧反应。临床上, 女性比男性更有可能患焦虑障碍, 因而对恐惧泛化进行性别差异研究可以为解释女性有着更高焦虑障碍发病率提供新的角度, 同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本研究采用辨别性条件恐惧范式, 以主观预期值和皮电反应值作为测量指标, 从行为和生理两个层面对条件性恐惧泛化程度和恐惧泛化消退的性别差异进行研究。结果发现, 在恐惧泛化程度上, 未出现显著性别差异。在恐惧泛化消退上, 在主观预期值和皮电反应值两个层面均有着显著性别差异, 具体表现为相较于男性, 女性恐惧泛化的消退更慢, 持续时间更长。研究结果表明, 女性焦虑障碍高发病率的潜在影响因素之一可能在于女性对于恐惧泛化刺激的难以消除。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小学低年级儿童口语词汇知识的发展轨迹及其影响因素
    程亚华, 伍新春, 刘红云, 李虹
    2018, 50 (2):  206-215.  doi: 10.3724/SP.J.1041.2018.00206
    摘要 ( 4440 )   PDF(438KB) ( 5800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以149名小学生为研究对象, 对其口语词汇知识进行了历时3年的5次追踪测试, 采用潜变量增长模型探索了小学1~3年级学生汉语口语词汇知识的发展轨迹, 并考察了语音意识、同形语素意识、复合语素意识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口语词汇知识发展轨迹的影响。结果发现:(1) 1~3年级学生口语词汇知识发展轨迹呈曲线形式, 其中前两年呈线性发展, 三年级时呈加速发展, 发展速度是前期发展的两倍, 起始水平和发展速度均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 (2)语音意识、同形语素意识、复合语素意识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均可以正向预测学生口语词汇知识的起始水平; (3)只有同形语素意识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可以正向预测学生口语词汇知识的发展速度。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做上司的“意中人”:负担还是赋能? 追随原型−特质匹配的双刃剑效应
    彭坚, 王震
    2018, 50 (2):  216-225.  doi: 10.3724/SP.J.1041.2018.00216
    摘要 ( 4158 )   PDF(409KB) ( 8110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传统观点认为, 倘若下属能够达到领导心目中的理想标准(即追随原型), 成为领导的“意中人”, 便容易在工作中获得资源, 感到幸福。然而, 在现实情境中, 身为“意中人”的下属还可能面临着工作超载、身心受累的潜在威胁。基于工作要求−资源模型, 本研究认为 “做上司的意中人”既要付出代价又能受益, 并提出一个追随原型−特质匹配的双刃剑模型。该模型包括远离幸福的负担之路和迈向幸福的赋能之路。基于132份两时间点的上下级配对数据, 采用路径分析对理论模型进行检验, 结果表明:当下属的追随特质契合领导的追随原型(成为领导的“意中人”)后, 下属既可能因为工作负担的增多而付出心理代价, 出现高情绪枯竭、低情感承诺和低工作满意度; 又可能因为自我效能的增强而收获工作幸福, 表现为高工作满意度。以上结果能为管理员工幸福感提供一定的实践指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帖子主题特征对虚拟社区知识分享行为的影响: 旁观者效应的视角
    黄凤, 丁倩, 魏华, 洪建中
    2018, 50 (2):  226-234.  doi: 10.3724/SP.J.1041.2018.00226
    摘要 ( 2864 )   PDF(374KB) ( 4559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虚拟社区中存在着明显的不平等现象——90%的用户不参与知识分享, 这可能与虚拟社区知识分享中的旁观者效应有关。本研究通过3个情境实验探究了虚拟社区知识分享中存在的旁观者效应以及帖子主题特征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 虚拟社区知识分享中存在旁观者效应, 且帖子主题的紧急程度和具体程度对旁观者效应起调节作用。即旁观者人数较多时, 个体的知识分享数量显著少于只有1个或不存在旁观者的情境; 而在帖子主题比较具体的情况下, 旁观者人数对个体知识分享数量的作用不再显著; 在帖子主题比较紧急的情况下, 旁观者人数对个体知识分享数量的作用则出现反转。研究结果表明, 虚拟社区知识分享中存在旁观者效应, 通过操纵帖子主题的紧急性和具体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甚至改变该旁观者效应。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际冲突中失望的个人效应及冲突类型的调节作用
    陶爱华, 刘雍鹤, 王 沛
    2018, 50 (2):  235-242.  doi: 10.3724/SP.J.1041.2018.00235
    摘要 ( 4521 )   PDF(319KB) ( 6298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通过两个计算机情景模拟实验, 分别采用“保证游戏”与“最后通牒博弈”范式, 考察了人际冲突中失望的个体对于威胁评价与冲突行为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冲突类型对人际冲突中失望个人效应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失望个体相比无情绪个体的威胁评价更高, 冲突行为更多。(2)冲突类型影响处于失望状态的个体的威胁评价, 即价值观冲突中失望个体的威胁评价要高于利益冲突中失望个体的威胁评价; 但是冲突类型并不影响失望个体的冲突行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社会阶层与社会知觉:热情和能力哪个更重要?
    韦庆旺, 李木子, 陈晓晨
    2018, 50 (2):  243-252.  doi: 10.3724/SP.J.1041.2018.00243
    摘要 ( 8365 )   PDF(413KB) ( 10997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热情优先是社会知觉的基本规律。以往研究发现, 不同的知觉情境(知觉他人和知觉自我)会对热情优先产生调节作用, 但在知觉自我时, 热情和能力哪个更重要存在不确定性。本研究引入知觉者的社会阶层这一新的调节因素, 提出如下假设:知觉他人时, 高低阶层都认为热情更重要, 但这种热情优先效应对低阶层更明显; 知觉自我时, 只有低阶层认为热情比能力更重要, 而高阶层则认为能力比热情更重要。研究1让大学生阅读一些描述他人的包含热情和能力的混合特质句子, 然后对每个人用形容词进行印象评定, 并测量他们的客观社会阶层。结果发现:高低阶层在对他人的印象评定中使用的热情特质词均比能力特质词多, 但低阶层多的程度更高。研究2让非大学生成人对给出的一组热情和能力特质词在描述自我时的重要性进行评定, 并测量他们的主观社会阶层。结果发现:低阶层认为热情特质词比能力特质词在描述自我时更重要, 而高阶层则认为能力特质词比热情特质词在描述自我时更重要。这些结果不仅说明社会阶层对社会知觉普遍存在的热情优先效应具有调节作用, 而且对理解高低阶层在互动中容易发生哪些误解, 以及如何缓解他们在互动中可能产生的冲突, 也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