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ISSN 0439-755X
CN 11-1911/B
主办:中国心理学会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出版:科学出版社

过刊目录

    2018年, 第50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8-03-25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情绪学习促进无意识信息进入意识
    张秀玲, 庞兆阳, 姜云鹏, 张明, 蒋毅
    2018, 50 (3):  253-259.  doi: 10.3724/SP.J.1041.2018.00253
    摘要 ( 11309 )   PDF(600KB) ( 15139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采用突破连续闪烁抑制范式(b-CFS), 考察了经过情绪学习的刺激在无意识中是否存在加工优势。实验1使用不同朝向的光栅刺激, 结果发现情绪学习条件比对照条件的刺激在CFS中突破抑制时间更短。实验2考察了更复杂的朝向和颜色整合的光栅刺激, 发现情绪优势效应具有特异性, 仅局限于情绪学习的整合刺激。研究表明经过情绪学习后的刺激在无意识加工中存在优势。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问题先导下语义相似性和原型难度 对原型启发的影响
    杨文静, 靳玉乐, 邱江, 张庆林
    2018, 50 (3):  260-269.  doi: 10.3724/SP.J.1041.2018.00260
    摘要 ( 2578 )   PDF(473KB) ( 4849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采用现实生活中的科学发明事例, 通过两个研究探讨了问题先导下的原型启发促发顿悟的机制。实验1采用简单原型材料, 利用“先问题”范式探讨了问题先导下的原型启发促发顿悟的关键认知过程, 结果发现问题激活率可以解释问题解决正确率89.3%的变异。实验2采用3种不同难度的原型材料, 用“先问题”范式和被试自我报告问题和原型中关键词的方式探讨问题自动激活的机制。结果发现原型和问题关键词的提取对问题激活率有显著影响, 而原型和问题关键词之间的语义相似性与问题激活率显著相关。研究表明, 问题激活是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问题先导下的原型启发促发顿悟的关键认知过程。原型的特征性功能和问题的需求性功能之间的语义相似性是问题自动激活的机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知觉负荷对面孔多重社会范畴加工的影响
    王冠, 周霈, 张凯莉, 王沛
    2018, 50 (3):  270-282.  doi: 10.3724/SP.J.1041.2018.00270
    摘要 ( 2826 )   PDF(458KB) ( 4056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为了考察知觉负荷理论对于面孔多重社会范畴加工机制解释的可能性, 我们采用两个反应时实验探讨了姓名判断是否会在不同的知觉负荷条件下受到面孔性别与种族信息的影响。实验1通过侧抑制范式考察姓名判断中面孔种族引发的干扰效应是否会受到知觉负荷水平的调节。结果发现, 姓名判断的反应时间会随着负荷水平的提高显著延长, 即面孔种族引发的干扰效应不会随着负荷水平的提高而消失。实验2继续通过侧抑制范式考察了姓名判断中面孔性别引发的干扰效应是否会在不同知觉负荷水平下出现差异。结果发现, 在低负荷水平下, 个体在不一致条件下的反应时长于一致条件下的反应时, 并且被试会倾向于将中性名字的性别判断为与面孔的性别一致。在高负荷水平下, 个体的反应时在一致和不一致条件下没有显著差异, 并且被试对中性名字的性别判断属于随机猜测水平。上述结果表明, 种族加工具有自下而上的强制性加工的特点; 性别加工是受到注意资源调节的自上而下加工, 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正念冥想对焦虑症状的干预: 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元分析
    任志洪, 张雅文, 江光荣
    2018, 50 (3):  283-305.  doi: 10.3724/SP.J.1041.2018.00283
    摘要 ( 11029 )   PDF(1297KB) ( 14218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正念冥想对焦虑的干预效果结论不一, 系统考察其干预效果及影响因素, 有助于理解其作用机制, 并为正念冥想干预焦虑提供实践指导。本研究遵循PRISMA-Protocol, 运用元分析技术, 以即时效果与追踪效果为结果变量, 考察被试特征、干预特征、研究特征和结果分析4个方面(11个变量)的调节作用。通过数据库检索与筛选, 最终纳入东西方国家实证研究共55项(68个独立效应量, 4595名被试)。结果发现:正念冥想对焦虑干预的整体即时效果量达到显著的中等到大效果(g = 0.60), 但追踪效果不显著。单因素回归模型分析表明, 研究质量、国家地域、年龄、干预形式(团体练习vs.个体练习)、家庭练习与脱落率显著调节干预即时效果, 其中国家地域变量对效果量影响程度最大; 多元回归分析显示, 对照组类型、国家地域、练习经验、数据分析方式(ITT vs. PP)对干预效果存在调节作用; 此外, 国家地域与其他变量存在交互作用。后续研究需在研究质量、成本效益、不同焦虑类型及其他调节变量和提供客观评价指标上作改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恋人亲密情景下的回避型与安全型 依恋个体情绪调节电生理差异
    杨青青, 胡娜, 陈旭, 牛娟, 翟晶
    2018, 50 (3):  306-316.  doi: 10.3724/SP.J.1041.2018.00306
    摘要 ( 7246 )   PDF(656KB) ( 8651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本研究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 通过测量由视觉诱发的脑电成分晚正成分波(LPP)来比较回避型个体与安全型个体在恋人亲密情景下的情绪调节策略, 即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的电生理特征上的差异。实验结果:在恋人亲密情景下, 较之自发观看条件, 安全型个体使用认知重评下调时产生较小的LPP波幅, 使用表达抑制下调于晚期产生较大的LPP波幅。回避型个体使用表达抑制下调时产生较小的LPP波幅。结果表明:(1)安全型个体使用认知重评和回避型使用表达抑制均能有效持久的下调积极情绪。(2)回避型个体使用表达抑制和安全型个体使用认知重评一样在下调积极情绪早期发挥重要作用。本实验结果从时间进程的角度拓展了以往关于不同依恋类型个体情绪调节机制的研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普遍信任博弈决策的动态过程 ——来自脑电时频分析的证据
    付超, 张振, 何金洲, 黄四林, 仇剑崟, 王益文
    2018, 50 (3):  317-326.  doi: 10.3724/SP.J.1041.2018.00317
    摘要 ( 3840 )   PDF(1170KB) ( 7564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人类社会的特殊性在于普遍信任贯穿于所有的人际互动, 人们为什么以及何时选择信任的问题对社会发展和经济交易具有重要意义。然而, 现有研究结果尚无法清楚地阐述信任决策的认知与神经机制。为探究信任互动情境下大脑活动变化的时间动态特征及神经震荡过程,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记录了21名健康被试作为信任者完成单次性信任博弈(Trust Game, TG)时的脑电数据, 并对EEG数据进行时域和频域分析。行为结果发现个体选择信任的比例显著高于几率水平。时域分析结果表明决策阶段中不信任决策比信任决策诱发了更负的N2成分(250~330 ms), 更小的P3波幅(330~430 ms)。频域分析结果则发现不信任决策比信任决策引发了更大的β频段(18~28 Hz, 250~350 ms)能量活动; 相比于获益反馈后信任决策, 损失反馈后信任决策诱发了更大的β频段(15~20 Hz, 150~300 ms)能量活动, 而损失反馈后不信任决策和获益反馈后不信任决策诱发的β频段能量无显著差异。时域N2成分和频域β频段能量的动态分离表明信任选择是人们的默认优势选项, 而不信任选择则涉及更多的认知控制加工。本研究为理解人类信任决策过程的动态加工时程及其神经震荡特征提供了初步的电生理学证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教练型领导如何影响员工创新? 跨层次被调节的中介效应
    朱瑜, 吕阳, 王雁飞, 王丽璇
    2018, 50 (3):  327-336.  doi: 10.3724/SP.J.1041.2018.00327
    摘要 ( 3043 )   PDF(425KB) ( 5001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基于文化自我表征理论并立足于中国文化情境, 本研究探讨了教练型领导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以及个体传统性和创造力自我效能感在其中的作用。跨层次结构方程模型数据分析结果发现:(1)教练型领导可以有效预测员工的创新行为; (2)创造力自我效能感在教练型领导行为与员工创新行为的关系中起着完全中介作用; (3)个体传统性不仅正向调节教练型领导影响创造力自我效能感的关系, 还进一步调节教练型领导通过创造力自我效能感影响创新行为的间接效应。本研究结果有助于打开教练型领导影响员工创新行为的“黑箱”并能够有效指导企业的变革与创新管理实践。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撞衫对消费者产品处置意向的 影响及其心理机制
    宫秀双, 蒋晶
    2018, 50 (3):  337-348.  doi: 10.3724/SP.J.1041.2018.00337
    摘要 ( 8640 )   PDF(437KB) ( 10736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偶然相似性能够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的关联感, 正向影响人们的态度和行为。但作为偶然相似性的表现形式之一, 撞衫却会引发消极的心理和行为后果。基于身份信号理论, 本研究通过4个实验考察了撞衫对消费者产品处置意向的影响及其内在心理机制, 以及外表吸引力的比较在上述影响中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显示, 相较于非身份象征性产品, 身份象征性服装的偶然相似(即撞衫)会导致更高的产品处置意向, 由撞衫引发的尴尬情绪是其内在驱动机制, 并且以上效应被外表吸引力的比较所调节。对于外表吸引力的向上比较, 撞衫对产品处置行为意向的影响以及尴尬情绪的中介作用均得到加强; 对于外表吸引力的向下比较, 以上效应则被削弱。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模糊产品展示对产品态度的影响机制
    李巧, 刘凤军
    2018, 50 (3):  349-357.  doi: 10.3724/SP.J.1041.2018.00349
    摘要 ( 2758 )   PDF(368KB) ( 3443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本文基于关联习得理论, 探讨了模糊产品展示对产品态度的影响。结合4个实验的结果, 发现模糊产品展示对产品态度的影响呈现倒U型。相比于低模糊度的产品展示, 中等模糊度的产品展示能够激发更高水平的柔软度感知, 进而提升产品质量评价, 最终导致产品态度更积极。但过高模糊度的产品展示会激发消费者强烈的消极情绪, 消极情绪对产品态度的消极影响会抵消掉柔软度感知的积极影响, 最终导致产品态度的降低。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