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ISSN 1671-3710
CN 11-4766/R
主办: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出版:科学出版社

过刊目录

    2003年, 第11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3-05-15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Vernon Smith开创的实验经济学及其对心理学研究的启示
    皇甫刚,朱莉琪
    2003, 11 (3):  243-248. 
    摘要 ( 2297 )   PDF(585KB) ( 2820 )  
    2002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Vernon Smith是实验经济学的创始人。他获奖的原因是“在实验经济分析尤其是选择性市场机制研究中引入了实验室实验”,开创了经济学研究的新领域。该文介绍了实验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其主要研究领域以及实验经济学的新方向——神经经济学的研究。该文着重介绍并分析了实验经济学中与心理学研究有关的部分,以期对心理学研究有所启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行为金融学与心理学
    刘力,张峥,熊德华,张圣平
    2003, 11 (3):  249-255. 
    摘要 ( 3310 )   PDF(599KB) ( 7956 )  
    由于理性经济人假设与实际的偏差,经典现代金融学遇到了一些被称为“未解之谜”的现实问题。行为金融学是从人们的实际决策行为出发来研究和解释金融市场的相关问题。因此,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就成为行为金融学研究必不可少的基础。与投资者信念、偏好以及决策相关的情感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在行为金融学各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金融学与心理学两个领域的密切合作将推动行为金融学的进一步发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Daniel Kahneman与行为经济学
    常鑫,殷红海
    2003, 11 (3):  256-261. 
    摘要 ( 1856 )   PDF(609KB) ( 4379 )  
    主要介绍诺贝尔奖得主Daniel Kahneman在行为经济学领域的主要贡献。传统经济学和心理学在对决策过程的研究上存在基本假设上的区别,Kahneman等人从心理学研究基础上开创的展望理论是行为经济学的理论基石。展望理论相对于预期效用理论更准确地描绘了决策人在风险下的决策行为,为将来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美国投资心理学理论的进展
    翁学东
    2003, 11 (3):  262-266. 
    摘要 ( 2787 )   PDF(583KB) ( 3633 )  
    美国投资心理学的研究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西方的许多经济学家在研究投资活动过程中发现,微观经济学和金融学的许多数学模型,不能很好地解释和预测现实中的投资活动,开始加强对个体在投资决策中的心理研究,在Amos Tversky、Daniel Kahneman、Richard Thaler、Robert J.Shiller等一大批经济学家和投资心理学家的努力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此,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投资心理学家Kahneman荣获2002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文章介绍了西方投资心理学的几个重要理论,即过度反应理论(overreaction theory)、视野理论(prospect theory)、后悔理论(regret theory)及对投资者的过度自信理论(overconfidence theory)。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现实理性:一个理解经济行为的框架
    张结海,张玲
    2003, 11 (3):  267-273. 
    摘要 ( 1792 )   PDF(608KB) ( 3018 )  
    该文将人类理性的现实表现作为理解经济行为的框架。该框架强调,主观上人类有效用最大化的追求,但由于感知觉和思维加工能力的缺陷,行为表现经常偏离理论理性。文章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介绍Kahneman和Tversky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影响最大的前景理论,其他有关算法式和偏误的研究,以及决策和情绪的关系。文章的最后还介绍对Kahneman和Tversky的批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心理因素如何影响风险决策中的价值运算?——兼谈Kahneman的贡献
    张玲
    2003, 11 (3):  274-280. 
    摘要 ( 1850 )   PDF(614KB) ( 3557 )  
    风险决策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由于心理因素的加入,其中的价值运算有不同于经济学与数学的运算规则。价值的心理学界定可以总结为三方面:效用、值函数、心理帐户,三种界定遵循着不同的心理学规律。Kahneman提出的值函数概念具有承先启后,集其大成的作用,它破除了理性神话,显示了价值运算对认知加工的依赖。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认知与决策领域的中国研究现况分析
    谢晓非,郑蕊
    2003, 11 (3):  281-288. 
    摘要 ( 2241 )   PDF(609KB) ( 4260 )  
    由于决策科学对于社会经济建设有着直接的意义,所以一直是诸多学科的研究焦点。中国在认知与决策领域经过二十几年的积累,在相当广泛的课题上进行了研究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该文对近年来国内决策科学的研究进行了初步的归纳和总结,其特点为:(1)研究主题广泛;(2)与国际前沿课题保持了高度的一致但仍然缺乏系统性。(3)结合实践课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同时,该文也尝试对该领域未来发展的趋势进行了分析,目的是抛砖引玉,更好地促进中国决策科学领域的发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数字加工的认知神经基础
    南云,罗跃嘉
    2003, 11 (3):  289-295. 
    摘要 ( 1135 )   PDF(618KB) ( 2696 )  
    数学作为人类最重要的发明,越来越引起认知神经科学家的重视与关注,究竟什么才是人类数学知识的脑基础?脑成像的研究已经证实了一个参与数学运算加工的神经网络,包括顶叶皮质、侧前额叶皮质、内前额叶皮质、和小脑。实验证明:人脑对于数字具有一种模拟表达,类似于将数量在脑内部作为一种内心的数字线上的点来操作。神经心理学的研究证实数字加工的这种数量表达分布于两半球,其优势区位于下顶叶皮质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ERP与语言研究
    刘燕妮,舒华
    2003, 11 (3):  296-302. 
    摘要 ( 2356 )   PDF(618KB) ( 3927 )  
    语言加工是连续的、具有多个分析层次的复杂过程。而新近发展起来的ERP技术具有精确的时间分辨率和多维探测指标,可以对语言进行连续的测量,同时对不同层次的分析有不同的敏感指标。该文着重介绍了与语音层次加工有关的ERP成分N200,与语义加工相关的RP和N400,以及与句法加工有关的LAN和P600,以期为语言领域的ERP研究提供启发和帮助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工作记忆中的语音回路与阅读理解的关系
    王丽燕,丁锦红
    2003, 11 (3):  303-309. 
    摘要 ( 3050 )   PDF(607KB) ( 6622 )  
    语音回路是Baddeley和Hitch在1974年提出的工作记忆模型中的一个成分。由于语音回路本身的特点,人们联想到它可能和阅读理解这种复杂的认知活动有关系。为此,一些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采用各种研究范式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到目前为止,已有的大部分研究都支持语音回路对于阅读理解有作用,但也有少数研究不支持该观点。另外,对于语音回路影响阅读理解的机制问题,也存在着不一致的观点。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成就目标的一种新分类——四分法
    刘海燕,邓淑红,郭德俊
    2003, 11 (3):  310-314. 
    摘要 ( 2083 )   PDF(601KB) ( 3786 )  
    在成就目标二分法和三分法的基础上,依据能力划分的两个维度-能力的界定维度和效价维度,Pintrich和 Elliott等人提出了成就目标的四分法,将成就目标分成掌握-接近目标,关注于掌握新的知识和提高自己的能力;掌握-回避目标,关注于避免完不成任务或避免失去已有的知识技能;成绩-接近目标,关注于表现得比他人优秀和胜过他人和成绩-回避目标,关注于避免表现得比他人更差或更愚蠢4种类型。实证研究表明,四分法不仅完善了成就目标的分类研究,而且也为提高个体的成就水平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儿童早期的动作发展对认知发展的作用
    李红,何磊
    2003, 11 (3):  315-320. 
    摘要 ( 2664 )   PDF(603KB) ( 4734 )  
    早期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通过动作来完成。儿童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动作得到发展,与此同时也促进了认知发展。该文主要介绍了国内外的一些研究成果,阐述了爬行和手部动作对儿童认知发展的作用。发现儿童早期动作的发展是认知发展的外在表现,同时早期动作的发展也将促使儿童的认知发展不断高级化、复杂化。儿童通过爬行获得了运动经验,促进了感知觉的发展;而手部动作主要包括抓握动作和手势的发展,在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则主要发挥着重要的中介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积极心理学:一种新的研究方向
    李金珍,王文忠,施建农
    2003, 11 (3):  321-327. 
    摘要 ( 3627 )   PDF(623KB) ( 10383 )  
    积极心理学目前在西方心理学界引起了普遍的兴趣和关注。积极心理学关注于力量和美德等人性中的积极方面,致力于使生活更加富有意义。西方关于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当前主要集中在研究积极的情绪和体验、积极的个性特征、积极的心理过程对于生理健康的影响以及培养天才等方向。该文介绍了积极心理学的这些研究领域,并追溯了积极心理学兴起的历史渊源,从总体上介绍了积极心理学的研究现状与进展,旨在为我国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情绪大脑机制研究的进展
    马庆霞,郭德俊
    2003, 11 (3):  328-333. 
    摘要 ( 1672 )   PDF(613KB) ( 5467 )  
    文章综述情绪大脑机制研究的最新进展。情绪的脑机制——大脑回路,包括前额皮层、杏仁核、海马、前部扣带回、腹侧纹状体等。前额皮层中的不对称性与趋近和退缩系统有关,左前额皮层与趋近系统和积极感情有关,右前额皮层与消极感情和退缩有关。杏仁核易被消极的感情刺激所激活,尤其是恐惧。海马在情绪的背景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前额皮层和杏仁核激活不对称性的个体差异是情绪个体差异的生理基础。情绪的中枢回路有可塑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罗夏墨迹测验在西方的发展历史与研究现状
    郭庆科,孟庆茂
    2003, 11 (3):  334-338. 
    摘要 ( 2461 )   PDF(593KB) ( 3600 )  
    历史上罗夏墨迹测验(RIM)一直被视为投射测验而用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它,使其偏离了客观化的发展方向。综合罗夏系统则又回归到了实证的研究道路。综合系统仍视之为一个不完全结构化的、间接的测量方法,因此在人格研究中有独特的作用。关于RIM虽然仍有争议,但其科学研究价值已基本得到公认,目前要做的工作是发展它和完善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Greenwald提出的内隐联想测验介绍
    蔡华俭
    2003, 11 (3):  339-344. 
    摘要 ( 3702 )   PDF(607KB) ( 8331 )  
    内隐联想测验(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简称IAT)是Greenwald等于1998年提出的一种新的内隐社会认知的研究方法,其采用的是一种计算机化的辨别分类任务,以反应时为指标,通过对概念词和属性词之间的自动化联系的评估进而来对个体的内隐态度等进行间接测量。该文先对内隐联想测验的由来、原理进行了介绍,再从性能及应用两方面对已有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归纳、整理和论述。最后,通过分析指出该方法符合现代心理测量学的最新发展方向,将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资源两难问题的研究及其新进展
    丰琳,马剑虹
    2003, 11 (3):  345-349. 
    摘要 ( 1242 )   PDF(601KB) ( 1811 )  
    作为多人社会两难问题的基本范式之一,近年来资源两难问题引起了包括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和心理学家在内诸多领域研究者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介绍了资源两难问题的定义、特点、研究意义并总结了以往的研究成果,着重介绍了Samuelson和Messick于1994年提出的资源两难决策模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以往研究存在的一些不足,如忽视了对不确定性的研究等。文章最后指出了近年来有关资源两难问题的研究在心理学界的发展,并提出了对以后研究的一些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品牌延伸中母品牌的作用机制
    雷莉,马谋超
    2003, 11 (3):  350-354. 
    摘要 ( 2206 )   PDF(598KB) ( 2720 )  
    品牌延伸研究近年来受到了国外营销学界的普遍关注,母品牌在延伸行为中的作用机制是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文章在查阅有关文献的基础上,对该领域影响比较大的两个延伸评价模型,情感迁移模型和联想需求模型,进行了较为深入的介绍、评述和比较。两个模型都从消费者认知的角度来理解延伸评价的形成,其中涉及到刺激泛化、类化和精细计算加工等认知过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关于网络成瘾的心理学研究
    陈侠,黄希庭,白纲
    2003, 11 (3):  355-359. 
    摘要 ( 4907 )   PDF(595KB) ( 13321 )  
    网络成瘾指一种心理上对网络的依赖,其概念与药物成瘾既有相似又有差异。目前还缺乏编制精良、应用广泛的测量工具。多数研究采用调查的方法,严格的实验研究很少。一些研究者提出理论模型从心理层面对其进行解释,其中具代表性的有:Young提出的ACE模型,Davis的认知-行为模型,以及Grohol的阶段模型,分别探讨了网络依赖的发生与网络的致瘾特征,网络用户的个体特质以及外在环境之间的关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