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戚睿盈, 封叶, 司富珍. 神经振荡:窥探句法解析的时间进程[J]. 心理科学进展, 2025, 33(2): 291-304. |
[2] |
李兴珊, 张淇玮, 黄林洁琼. 中文词汇语义加工过程的计算模拟与实验验证[J]. 心理科学进展, 2024, 32(9): 1379-1392. |
[3] |
韩海宾, 李兴珊. 听到“牛黄”能想到“黄牛”吗?——口语识别中的语音位置编码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 2024, 32(9): 1488-1501. |
[4] |
张向阳, 王小娟, 杨剑峰. 左侧角回在词汇语义加工中的作用[J]. 心理科学进展, 2024, 32(4): 616-626. |
[5] |
莫李澄, 李奇, 张丹丹. 婴儿对情绪信息的加工:认知发展特征及脑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 2024, 32(12): 2100-2108. |
[6] |
陈子龙, 季琭妍. 多面孔情绪变异性的自动化加工:来自视觉失匹配负波的证据[J]. 心理科学进展, 2023, 31(suppl.): 34-34. |
[7] |
肖婷文, 卫海英, 陈斯允, 刘福. 品牌名称视听形式表征对消费者心理的影响及作用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 2023, 31(9): 1756-1774. |
[8] |
包寒吴霜, 王梓西, 程曦, 苏展, 杨盈, 张光耀, 王博, 蔡华俭. 基于词嵌入技术的心理学研究:方法及应用[J]. 心理科学进展, 2023, 31(6): 887-904. |
[9] |
蒋嘉浩, 赵国钰, 马英博, 丁国盛, 刘兰芳. 语义在人脑中的分布式表征:来自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证据[J]. 心理科学进展, 2023, 31(6): 1002-1019. |
[10] |
李亚丹, 杜颖, 谢聪, 刘春宇, 杨毅隆, 李阳萍, 邱江. 语义距离与创造性思维关系的元分析[J]. 心理科学进展, 2023, 31(4): 519-534. |
[11] |
李东, 吴琦, 闫向博, 崔倩, 蒋重清. 第一印象中面孔-人格知觉和语音-人格知觉的异同[J]. 心理科学进展, 2022, 30(3): 684-692. |
[12] |
叶丽群, 谭欣, 姚堃, 丁玉珑. 正常老化对视觉早期注意的影响——来自ERP的证据[J]. 心理科学进展, 2022, 30(12): 2746-2763. |
[13] |
马亚男, 黄艳利, 石宇婧, 谢久书. 语音象征的产生机制:基于敏感期的先天后天作用模型[J]. 心理科学进展, 2022, 30(11): 2487-2496. |
[14] |
冯杰, 徐娟, 伍新春. 视觉经验缺失对盲人听觉词汇识别的影响[J]. 心理科学进展, 2021, 29(12): 2131-2146. |
[15] |
谢莹, 刘昱彤, 陈明亮, 梁安迪. 品牌消费旅程中消费者的认知心理过程——神经营销学视角[J]. 心理科学进展, 2021, 29(11): 2024-20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