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ISSN 0439-755X
CN 11-1911/B
主办:中国心理学会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出版:科学出版社

过刊目录

    2012年, 第44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12-09-28
    上一期    下一期

    论文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文
    沉痛悼念匡培梓先生
    编辑部
    2012, 44 (9):  1137-1137. 
    摘要 ( 821 )   PDF(108KB) ( 1071 )  
    English Version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阈下知觉的加工水平及其发生条件—— 基于视觉掩蔽启动范式的视角
    王沛;霍鹏飞;王灵慧
    2012, 44 (9):  1138-1148.  doi: 10.3724/SP.J.1041.2012.01138
    摘要 ( 1735 )   PDF(439KB) ( 3426 )  
    English Version
    Dehaene等(1998)和Greenwald等(1996)的研究通过在方法上的完善, 为阈下知觉的存在提供了确凿的证据。但是阈下知觉可以达到什么样的深度这一问题尚仍然存在争议, 有研究者认为阈下知觉可以达到语义加工的水平, 而有的研究者认为阈下知觉只是对刺激视觉特征的一种浅层加工, 并形成了一些非语义加工的假说。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 本研究通过完善实验范式, 分别采用图片、字词作为实验材料对阈下知觉的深度和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实验1和实验2立据于阈下非语义加工的各种理论, 为阈下语义加工的存在提供了证据。同时实验2表明, 阈下知觉达到的水平取决于靶子集的大小, 更确切的说取决于被试对靶刺激进行了何种水平的加工。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时间估计任务中的反馈加工和行为调节:来自ERP的证据
    向玲;王宝玺;张庆林
    2012, 44 (9):  1149-1159.  doi: 10.3724/SP.J.1041.2012.01149
    摘要 ( 1144 )   PDF(777KB) ( 2838 )  
    English Version
    本研究采用时间估计任务, 利用高时间分辨率的ERP技术, 试图从时间进程上窥探行为调节的认知神经机制。该时间估计任务提供了指导行为调节的反馈信息有三类:时间估计的准确性、时间估计的不准确方向和不准确程度。行为结果表明, 被试根据前次时间估计的对错、不准确的方向和程度进行相应的调整。脑电成分发现, FRN对于时间估计的对、错敏感, 对时间估计的不准确的方向和程度不敏感, 显示FRN提供了粗略的、需要做出行为调节的早期预警信号; 相反, P300能够区别时间估计上不准确的方向和程度, 结合行为数据, 显示P300反映的是整合不同的信息来更新行为表征, 从而引导被试做出不同方向和不同程度的调节。这些结果表明, 行为调节的认知神经基础可能由两个阶段组成:早期传递需要做出行为调节的预警信号阶段和晚期整合信息来更新行为表征从而指导行为调节的阶段。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主语表征预报思维指向状态的马尔科夫链模型
    徐芃;熊健
    2012, 44 (9):  1160-1166.  doi: 10.3724/SP.J.1041.2012.01160
    摘要 ( 979 )   PDF(367KB) ( 1229 )  
    English Version
    个体的语言表征是一种随机现象, 在连续句子构成的语言表征中, 句子主语表征现象具有马氏性。采用马尔科夫链模型建构句子主语表征的状态转移概率矩阵, 发现主语表征的名词(n)/代词(r)是一个正则链。主语表征变化规律反映思维指向的变化规律, 个体根据对环境的适应需要, 通过第一个句子的主语表征反映出客观思维或主观思维指向的随机性, 通过N个句子则反映出个体既关注外界又关注自我的思维指向稳定性的特征。外显的语言表征是观察内隐的心理变化的客观线索, 运用数学模型的方法, 通过语言表征的规律可以对心理活动的可能变化做出预报。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命早期双酚A暴露对子代成年小鼠焦虑和抑郁行为的影响及其神经机制
    洪星;徐晓虹;杨宇杰;谢灵丹;王臻璐;张勤;张广侠;刘幸毅
    2012, 44 (9):  1167-1179.  doi: 10.3724/SP.J.1041.2012.01167
    摘要 ( 1034 )   PDF(571KB) ( 1312 )  
    English Version
    双酚A (bisphenol A, BPA)对脑和行为发育的影响已引起关注, 本研究探讨围生期不同发育阶段母体BPA暴露对仔鼠成年后焦虑和抑郁行为的影响。分别在妊娠期(妊娠第7天~出生)和哺乳期(出生第1~14天) 将母鼠暴露于BPA (0.4、4 mg/kg/day), 以旷场、明暗箱、镜子迷宫、高架十字迷宫等多种模型检测生后56天(postnatal day 56)仔鼠的焦虑行为, 以强迫游泳模型检测其抑郁行为。结果显示, 妊娠期BPA暴露的成年雌性仔鼠在所有4种模型中均检测到促焦虑作用, 而哺乳期BPA暴露的雌鼠、妊娠期或哺乳期BPA暴露的雄鼠仅在2种模型中检测到促焦虑作用。妊娠期BPA暴露显著加重雌雄仔鼠的抑郁行为, 而哺乳期仅高剂量BPA加重仔鼠的抑郁行为。进一步的Western blot分析显示, 妊娠期或哺乳期BPA暴露显著下调成年后雌雄仔鼠海马和杏仁核AMPA受体GluR1亚基的表达, 但对NMDA受体NR1亚基的影响不一致。以上结果提示, 妊娠期或哺乳期BPA暴露对成年雌雄仔鼠均有不同程度的促焦虑和抑郁作用, 其中妊娠期暴露对雌鼠的作用最显著, 海马和杏仁核AMPA受体活动的减弱可能与围生期BPA暴露加重仔鼠成年后的焦虑和抑郁行为有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正念训练的去自动化效应:Stroop和前瞻记忆任务证据
    王岩;辛婷婷;刘兴华;张韵;卢焕华;翟彦斌
    2012, 44 (9):  1180-1188.  doi: 10.3724/SP.J.1041.2012.01180
    摘要 ( 3206 )   PDF(373KB) ( 5230 )  
    English Version
    研究显示正念训练对心理认知和健康有改善作用, 但少有研究用认知实验进行检验并探讨心理机制, 本研究将正常成人分为正念(训练)和对照组(等待)、使用Stroop任务和前瞻记忆任务, 进行前、后测考察。结果发现, 两种任务正念组后测反应时均低于前测, 且不一致条件下更显著, 对照组无差异。对前瞻记忆前后进行中任务的差值进行前、后测比较发现, 对照组后测显著小于前测, 正念组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 正念训练促进了Stroop和前瞻记忆任务的完成, 起到了抗自动化干扰、及阻止随任务熟悉加工更为自动化的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面孔知觉的刻板印象激活两阶段模型
    张晓斌;佐斌
    2012, 44 (9):  1189-1201.  doi: 10.3724/SP.J.1041.2012.01189
    摘要 ( 1738 )   PDF(515KB) ( 2619 )  
    English Version
    从个体建构研究视角出发, 考察了基于面孔知觉的刻板印象激活过程。实验一比较了性别分类判断、启动范式以及同时呈现范式下刻板印象匹配性判断三者所用反应时的差异, 结果发现, 后者显著地大于前二者, 且等于前二者之和; 面孔倒置呈现使同时呈现范式下刻板印象匹配判断的反应时和错误率显著增大, 但其对启动范式中刻板印象匹配判断的反应时和错误率没有影响。实验二基于同时呈现范式, 通过不同程度的面孔变形来操纵性别类别提取的难度, 更精确地探讨了基于面孔知觉的社会类别信息提取过程对刻板印象激活的影响, 结果表明, 随着从面孔中提取类别信息难度的增加, 刻板印象激活所用的反应时也逐渐增大。研究结果证实了研究者所提出的刻板印象激活两阶段模型, 即基于面孔知觉的社会类别提取阶段和刻板印象信息激活阶段, 证实社会类别激活和刻板印象信息激活是两个分离的过程, 以社会类别信息提取为目的的面孔知觉对刻板印象的激活有显著影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组织心理所有权的前因与后果:基于“人-境互动”的视角
    李锐;凌文辁;柳士顺
    2012, 44 (9):  1202-1216.  doi: 10.3724/SP.J.1041.2012.01202
    摘要 ( 1455 )   PDF(527KB) ( 3110 )  
    English Version
    采用问卷调查法, 以广东地区电信企业的216名员工为研究对象, 考察了组织心理所有权的影响因素与影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威权领导与员工的组织心理所有权呈显著负相关, 并且对员工集体主义倾向与其组织心理所有权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在领导者高威权作风的情况下, 集体主义倾向与组织心理所有权之间并无显著相关性; 在领导者低威权作风的情况下, 集体主义倾向与组织心理所有权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2)上下级关系显著调节员工的组织心理所有权与其沉默行为之间的关系。当上下级关系较强时, 组织心理所有权与沉默行为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 当上下级关系较弱时, 组织心理所有权与沉默行为之间并无显著相关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变革型领导对员工绩效和满意度的影响:心理资本的中介作用及程序公平的调节作用
    隋杨;王辉;岳旖旎;Fred Luthans
    2012, 44 (9):  1217-1230.  doi: 10.3724/SP.J.1041.2012.01217
    摘要 ( 2735 )   PDF(484KB) ( 7090 )  
    English Version
    通过对国内一家企业共785位员工及其直接主管的问卷调查, 考察了下属心理资本在变革型领导与下属工作绩效及满意度之间关系的中介作用以及程序公平对该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显示:1)下属的心理资本与其工作绩效和满意度正向相关; 2)下属的心理资本部分中介了变革型领导对下属工作绩效及满意度的正向关系; 3) 下属的程序公平调节了变革型领导对下属心理资本的影响。具体而言, 下属的程序公平感越高, 变革型领导与下属心理资本的正向关系越强, 反之越弱; 4) 进一步地, 程序公平调节了下属心理资本对变革型领导-工作绩效和满意度的中介作用, 即:程序公平感越高, 变革型领导通过心理资本对下属的工作绩效和满意度所产生的作用就越强, 反之越弱。最后讨论了该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管理者核心自我评价对下属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道德式领导和集体主义导向的作用
    王震;孙健敏;张瑞娟
    2012, 44 (9):  1231-1243.  doi: 10.3724/SP.J.1041.2012.01231
    摘要 ( 2163 )   PDF(459KB) ( 3967 )  
    English Version
    采用配对问卷调查法, 以150位管理者和464位下属为研究对象, 考察了管理者核心自我评价对下属组织指向和人际指向公民行为的影响以及道德式领导和下属集体主义导向在其中的作用。跨层次分析结果表明:管理者核心自我评价对下属公民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 道德式领导在管理者核心自我评价与下属公民行为关系中有中介作用; 下属集体主义导向在道德式领导与公民行为关系中具有调节作用, 表现为道德式领导对公民行为的正向影响对高集体主义导向的员工来说更明显。文章揭示了管理者核心自我评价对下属公民行为的影响效果、内在机制和作用条件, 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领导有效性研究的特质-行为整合视角模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网络环境下第三方评论对冲动购买意愿的影响机制:以产品类别和评论员级别为调节变量
    常亚平;肖万福;覃伍;阎俊
    2012, 44 (9):  1244-1264.  doi: 10.3724/SP.J.1041.2012.01244
    摘要 ( 2185 )   PDF(584KB) ( 10880 )  
    English Version
    采用问卷调查和实验研究的方法, 构建了以情感为中介的第三方正面评论与网络消费者冲动购买意愿的关系模型, 并检验了产品类别和评论员级别对该模型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第三方评论的好评度、好评数、时效性直接正向影响冲动购买意愿; 好评度以快乐和唤起情感为中介、好评数以快乐情感为中介间接正向影响冲动购买意愿; 消费者购买低涉入度(VS:高涉入度)产品和阅读高级(VS:初级)评论员发布的评论时, 第三方正面评论对冲动购买意愿的影响更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我欺骗:通过欺骗自己更好地欺骗他人
    陆慧菁
    2012, 44 (9):  1265-1278.  doi: 10.3724/SP.J.1041.2012.01265
    摘要 ( 5915 )   PDF(444KB) ( 11833 )  
    English Version
    心理学的研究几乎都把自欺看作一种个体特质, 主要探讨自欺对个体自身的作用。而在进化的理论框架中, 自欺是一种人际交往的策略, 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欺骗其他个体。由于直接欺骗有可能被对方识破, 个体把自己欺骗之后就可以“诚实地”向对方传递错误信息而不被察觉。这就把自欺定义为人际间而非个体内的概念。本文系统地阐述人际间自欺的概念和思路, 并为之在心理学的研究中提出一套理论假设和研究方法。在理论上, 由于难以区别通过自欺的欺骗和直接的欺骗, 本文提出一系列假设和条件来证明自欺的存在, 这些条件包括欺骗双方的地位高低、道德高低、和人数多寡。因为自欺是用来应付高欺骗探测压力的, 上述条件可以反映被骗对象的欺骗探测能力的高低。在方法上, 本文提出采用两次回忆的方式来展现自欺, 第一次回忆时欺骗动机存在, 个体在诚实的状态下提供较少真实信息, 第二次回忆时欺骗动机消失, 个体可以提供较多真实信息, 通过比较两次回忆内容的差异来验证自欺的存在。这一操作方法突破了个体间自欺因缺乏操作定义而无法进行心理学研究的屏障, 为人们探讨人际间自欺提供了一条可行途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