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韩宪国, 金国敏, 李丹, 刘世宏, 吴琴, 刘俊升, 陈欣银. 父母温暖与儿童晚期亲社会行为的关系: 集体取向的作用[J]. 心理学报, 2025, 57(4): 614-630. |
[2] |
崔一岑, 张易晓, 陈曦梅, 肖明岳, 刘永, 宋诗情, 高笑, 郭成, 陈红. 工具性喂养对9~12岁儿童挑食行为的影响:来自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的证据[J]. 心理学报, 2024, 56(6): 731-744. |
[3] |
苏省之, 李骁轩, 李蓉蓉, 赵长泽, 崔磊. 双字词的形态结构对汉字位置信息编码的影响[J]. 心理学报, 2024, 56(4): 383-393. |
[4] |
郑远霞, 钟敏, 辛聪, 刘国雄, 朱莉琪. 学龄前儿童对道德承诺者的信任判断[J]. 心理学报, 2024, 56(12): 1761-1772. |
[5] |
郭存, 谢瑞波, 喻艳玲, 夏月, 王振梁, 伍新春. 小学中高年级儿童复合语素意识、词语结构意识与词汇知识的关系:交叉滞后研究[J]. 心理学报, 2024, 56(11): 1488-1498. |
[6] |
潘莱珂, 翟舒怡, 何洁. 亲子对话中父母教养行为与5~6岁儿童行为反应的动态关系[J]. 心理学报, 2024, 56(10): 1340-1350. |
[7] |
陈永香, 裴斐斐, 黄佳丽. 语法和语义线索对儿童动词习得的影响[J]. 心理学报, 2024, 56(1): 61-69. |
[8] |
程亚华, 沈岚岚, 李宜逊, 伍新春, 李虹, 王铁群, 程芳. 家庭阅读环境对学龄儿童汉字识别、口语词汇知识与阅读理解的影响:一个发展级联模型[J]. 心理学报, 2024, 56(1): 83-92. |
[9] |
王阳, 温芳芳, 佐斌. 3~8岁儿童对群体认知的社会性线索偏好及发展特点[J]. 心理学报, 2023, 55(9): 1424-1440. |
[10] |
范兴华, 方晓义, 赵纤, 陈锋菊. 留守儿童家庭处境不利累积风险与社会适应:压力的中介作用与心理社会资源的调节作用[J]. 心理学报, 2023, 55(8): 1270-1284. |
[11] |
孟现鑫, 俞德霖, 陈怡静, 张玲, 傅小兰. 儿童期创伤与共情的关系:一项三水平元分析[J]. 心理学报, 2023, 55(8): 1285-1300. |
[12] |
喻艳玲, 谢瑞波, 伍新春, 夏月, 王振梁, 阮世芳. 小学低年级儿童元语言意识与阅读流畅性的关系:汉字识别和词汇知识的中介效应[J]. 心理学报, 2023, 55(6): 941-953. |
[13] |
陈发坤, 陈甜, 蔡文琦, 王小娟, 杨剑峰. 左侧额中回参与汉字视觉空间分析的fNIRS证据[J]. 心理学报, 2023, 55(5): 685-695. |
[14] |
祝孝亮, 赵鑫. 执行功能在不同年级儿童数学能力中的作用[J]. 心理学报, 2023, 55(5): 696-710. |
[15] |
刘倩文, 王振宏. 亲子关系、感觉加工敏感性与COMT Val158Met多态性对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交互影响[J]. 心理学报, 2023, 55(5): 711-7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