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聂衍刚, 陈沛, 王林欣, 喻承甫, 利振华. 父母情感温暖、自我控制与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关系: 多基因的调节作用及父母差异[J]. 心理学报, 2025, 57(4): 599-613. |
[2] |
郝磊, 许天委, 周文龙, 杨杰, 彭思雅, 刘明兰, 徐家华, 王延培, 谭淑平, 高家红, 贺永, 陶沙, 董奇, 秦绍正. 多种情感与认知任务驱动下大脑可泛化神经表征的发育模式[J]. 心理学报, 2025, 57(2): 218-231. |
[3] |
王国轩, 龙立荣, 李绍龙, 孙芳, 望家晴, 黄世英子. 负面绩效反馈下员工绩效改进动机的人机比较[J]. 心理学报, 2025, 57(2): 298-314. |
[4] |
吴小燕, 付洪宇, 张腾飞, 鲍东琪, 胡捷, 朱睿达, 封春亮, 古若雷, 刘超. 共赢促进合作的认知计算机制: 互惠中积极期望与社会奖赏的作用[J]. 心理学报, 2024, 56(9): 1299-1312. |
[5] |
吴诗玉, 李赞. 新颖词语义韵的发生机制:“双枣树”效应的证据[J]. 心理学报, 2024, 56(5): 531-541. |
[6] |
赵富强, 祝含秋, 陈耘, 陈祝慧. 员工跨界何以影响上司支持:上司信任与向上建议寻求的作用[J]. 心理学报, 2024, 56(10): 1431-1447. |
[7] |
郭晓栋, 郑泓, 阮盾, 胡丁鼎, 王毅, 王艳郁, 陈楚侨. 认知和情感共情与负性情绪:情绪调节的作用机制[J]. 心理学报, 2023, 55(6): 892-904. |
[8] |
丁玉婷, 张畅, 李冉冉, 丁文宇, 朱静, 刘伟, 陈宁. 积极共同经历促进师生关系的机制:情感联结的中介作用[J]. 心理学报, 2023, 55(5): 726-739. |
[9] |
董念念, 尹奎, 邢璐, 孙鑫, 董雅楠. 领导每日消极反馈对员工创造力的影响机制[J]. 心理学报, 2023, 55(5): 831-843. |
[10] |
李超平, 孟雪, 胥彦, 蓝媛美. 家庭支持型主管行为对员工的影响与作用机制:基于元分析的证据[J]. 心理学报, 2023, 55(2): 257-271. |
[11] |
刘智强, 许玉平, 许建伟, 周蓉, 龙立荣. 创新期望差距与团队突破性创新:自我调节理论视角[J]. 心理学报, 2023, 55(2): 272-285. |
[12] |
苏佳佳, 叶浩生. 延展心智:脑是实现心智的唯一基础吗?[J]. 心理学报, 2023, 55(11): 1889-1902. |
[13] |
张宝山, 金豆, 马梦佳, 徐冉. 消极刻板印象对老年人医疗决策的影响及归因偏差的作用[J]. 心理学报, 2022, 54(8): 951-963. |
[14] |
刘洪志, 李兴珊, 李纾, 饶俪琳. 基于期望值最大化的理论何时失效:风险决策中为自己-为所有人决策差异的眼动研究[J]. 心理学报, 2022, 54(12): 1517-1531. |
[15] |
李芮, 夏凌翔. 攻击动机对特质愤怒与反应性攻击关系的中介作用:一项纵向研究[J]. 心理学报, 2021, 53(7): 788-7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