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曦, 纪林芹, 迟晓慧, 王舒冉, 张文新, 曹衍淼. 多巴胺系统基因调节青少年同伴拒绝与亲社会行为关系: 平行潜增长模型[J]. 心理学报, 2025, 57(4): 584-598. |
[2] |
韩宪国, 金国敏, 李丹, 刘世宏, 吴琴, 刘俊升, 陈欣银. 父母温暖与儿童晚期亲社会行为的关系: 集体取向的作用[J]. 心理学报, 2025, 57(4): 614-630. |
[3] |
王丹, 付雨佳, 陈文锋. 社会情境对情绪感染的影响:一项基于EMG的超扫描研究[J]. 心理学报, 2024, 56(8): 1047-1060. |
[4] |
陈欣银. 中国社会变迁与人的发展:多元建构观点和相关研究[J]. 心理学报, 2024, 56(7): 977-993. |
[5] |
蒋家丽, 戚玥, 雷秀雅, 卢骊霏, 于晓. 符号与非符号空间−数字反应编码联合效应的发展:言语能力、视空间能力和工作记忆的作用[J]. 心理学报, 2024, 56(6): 714-730. |
[6] |
崔一岑, 张易晓, 陈曦梅, 肖明岳, 刘永, 宋诗情, 高笑, 郭成, 陈红. 工具性喂养对9~12岁儿童挑食行为的影响:来自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的证据[J]. 心理学报, 2024, 56(6): 731-744. |
[7] |
刘梦连, 杨滢晖, 赵一帆, 毕鸿燕. 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的形音整合能力:字形和字音的相互影响[J]. 心理学报, 2024, 56(12): 1751-1760. |
[8] |
郑远霞, 钟敏, 辛聪, 刘国雄, 朱莉琪. 学龄前儿童对道德承诺者的信任判断[J]. 心理学报, 2024, 56(12): 1761-1772. |
[9] |
郭存, 谢瑞波, 喻艳玲, 夏月, 王振梁, 伍新春. 小学中高年级儿童复合语素意识、词语结构意识与词汇知识的关系:交叉滞后研究[J]. 心理学报, 2024, 56(11): 1488-1498. |
[10] |
赵纤, 胡义秋, 黎志华. 脱贫家庭青少年社会流动信念与亲社会行为的纵向发展关系:城乡差异的调节作用[J]. 心理学报, 2024, 56(11): 1499-1511. |
[11] |
潘莱珂, 翟舒怡, 何洁. 亲子对话中父母教养行为与5~6岁儿童行为反应的动态关系[J]. 心理学报, 2024, 56(10): 1340-1350. |
[12] |
陈永香, 裴斐斐, 黄佳丽. 语法和语义线索对儿童动词习得的影响[J]. 心理学报, 2024, 56(1): 61-69. |
[13] |
程亚华, 沈岚岚, 李宜逊, 伍新春, 李虹, 王铁群, 程芳. 家庭阅读环境对学龄儿童汉字识别、口语词汇知识与阅读理解的影响:一个发展级联模型[J]. 心理学报, 2024, 56(1): 83-92. |
[14] |
张雯, 潘超, 姚诗铭, 朱佳佳, 凌东, 杨涵淳, 徐静莎, 穆妍. 中国社会中“内卷”现象的个体心理内涵及其特征维度[J]. 心理学报, 2024, 56(1): 107-123. |
[15] |
王阳, 温芳芳, 佐斌. 3~8岁儿童对群体认知的社会性线索偏好及发展特点[J]. 心理学报, 2023, 55(9): 1424-14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