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陈新文, 李鸿杰, 丁玉珑. 探究事件相关脑电/脑磁信号中的神经表征模式:基于分类解码和表征相似性分析的方法[J]. 心理科学进展, 2023, 31(2): 173-195. |
[2] |
周振友, 孔丽, 陈楚侨. 精神分裂症肠道微生物与脑影像和临床表征的关系[J]. 心理科学进展, 2022, 30(8): 1856-1869. |
[3] |
刘春晓, 刘立志, 王丹, 陈文锋. 集体仪式促进群体情绪感染的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 2022, 30(8): 1870-1882. |
[4] |
马昕玥, 崔丽莹. 人际同步对合作行为的促进机制及解释模型[J]. 心理科学进展, 2022, 30(6): 1317-1326. |
[5] |
刘彦秀, 谢桐, 傅世敏. 物体表征强度对基于动态物体的注意的影响[J]. 心理科学进展, 2022, 30(3): 591-600. |
[6] |
曹思琪, 刘勋, 伍海燕. 共情可控?以自上而下视角考察共情的可调节性[J]. 心理科学进展, 2021, 29(8): 1420-1429. |
[7] |
余萌, 李晶. 涉空对话中表征对齐的产生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 2021, 29(3): 450-459. |
[8] |
毛伙敏, 刘琴, 吕建相, 牟毅. 非符号数量表征和符号分数表征的关系[J]. 心理科学进展, 2021, 29(12): 2161-2171. |
[9] |
杨权, 尹述飞, 胡兴. 跨期选择中的年龄差异及其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 2020, 28(6): 987-993. |
[10] |
董波, 王成瑜, 张秀玲, 张天阳. 地面参照框架形成的连续表面整合加工假说[J]. 心理科学进展, 2020, 28(12): 2000-2007. |
[11] |
黄莹莹, 王一博, 杨绘, 张鹏, 孙俨, 喻仁贵. 大脑视觉表象神经编码的层级表征模型研究[J]. 心理科学进展, 2019, 27(suppl.): 23-23. |
[12] |
田欣然, 侯文霞, 陈文锋. 面孔集合的平均吸引力不等于集合平均面孔的吸引力[J]. 心理科学进展, 2019, 27(suppl.): 63-63. |
[13] |
颜丽珠, 南威治, 刘勋, 傅世敏. 数字表征强度调控SNARC效应的发生阶段[J]. 心理科学进展, 2019, 27(suppl.): 64-64. |
[14] |
侯春娜, 刘志军. 心理表征的可视化途径:基于噪音的反向相关图像分类技术[J]. 心理科学进展, 2019, 27(3): 465-474. |
[15] |
赵晓宁, 胡金生, 李松泽, 刘西, 刘琼阳, 吴娜. 基于眼动研究的孤独症谱系障碍早期预测[J]. 心理科学进展, 2019, 27(2): 301-3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