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科学进展 ›› 2005, Vol. 13 ›› Issue (4): 497-516.
汪亚珉,傅小兰
收稿日期:
2005-04-24
修回日期:
1900-01-01
出版日期:
2005-07-15
发布日期:
2005-07-15
Wang Yamin,Fu Xiaolan
Received:
2005-04-24
Revised:
1900-01-01
Online:
2005-07-15
Published:
2005-07-15
摘要: 面孔识别功能模型认为,面部表情识别与面孔身份识别是两条独立的并行路径。以往诸多研究者都认可并遵循二者分离的原则。但近期研究表明,面部表情识别与面孔身份识别存在交互作用。首先总结和分析已有的面部表情识别的研究成果,评述神经心理学与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中的论争,然后介绍人脸知觉的分布式神经机制以及相关的实验证据,最后提出面部表情识别与面孔身份识别的多级整合模型,并展望研究前景。
中图分类号:
汪亚珉,傅小兰. (2005). 面部表情识别与面孔身份识别的独立加工与交互作用机制. 心理科学进展 , 13(4), 497-516.
Wang Yamin,Fu Xiaolan. (2005). Recognizing Facial Expression and Facial Identity: Parallel Processing or Interactive Processing. , 13(4), 497-516.
[1] | 程晓荣, 仇式明, 定险峰, 范炤. 动作如何影响元认知?——基于认知模型和神经机制的探讨[J]. 心理科学进展, 2025, 33(3): 425-438. |
[2] | 潘运, 杨环瑜, 朱俊, 贾良智. 数量感知分组化策略的认知机制及神经基础[J]. 心理科学进展, 2025, 33(2): 191-201. |
[3] | 高伟, 李艳萍, 黄悦媛, 袁加锦. 目标与情境转换对情绪调节灵活性的作用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 2025, 33(2): 202-211. |
[4] | 戚睿盈, 封叶, 司富珍. 神经振荡:窥探句法解析的时间进程[J]. 心理科学进展, 2025, 33(2): 291-304. |
[5] | 方霞, 潘之禾. 动态序列情境对面部表情知觉的影响和作用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 2025, 33(1): 1-10. |
[6] | 吴际, 李会杰. 认知空间映射及其神经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 2025, 33(1): 62-76. |
[7] | 张艳霞, 李晶. 逐向导航辅助对大尺度环境下空间记忆的影响及改进方法[J]. 心理科学进展, 2025, 33(1): 77-91. |
[8] | 陈志琴, 马家涛, 张雪婷. 得不偿失: 序贯决策中的短视风险漠视[J]. 心理科学进展, 2024, 32(12): 1980-1989. |
[9] | 赵一帆, 李君君, 毕鸿燕. 视觉运动整合能力与阅读关系的发展[J]. 心理科学进展, 2024, 32(12): 2091-2099. |
[10] | 骆南峰, 李统鉴, 陈雯, 张慧君, 刘俊池, 沈子维. 突破性创造力与渐进性创造力真的区分开了吗? 基于2011~2024文献的分析[J]. 心理科学进展, 2024, 32(11): 1882-1897. |
[11] | 高程, 刘昌. 加工流畅性、期望和认知目标如何塑造审美判断?——基于多模型整合的视角[J]. 心理科学进展, 2024, 32(11): 1872-1881. |
[12] | 周帆, 田昊月, 姜英杰. 记忆快速巩固:基于图式的学习与重复再激活[J]. 心理科学进展, 2024, 32(11): 1854-1871. |
[13] | 齐登辉, 张得龙. 超越视觉限制:失象症的跨学科探索[J]. 心理科学进展, 2024, 32(11): 1844-1853. |
[14] | 张湘一, 吴一琳. 视觉注意对决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 2024, 32(11): 1829-1843. |
[15] | 隋雪, 李昱霖, 岳泽明, 刘新, 李雨桐, 刘顺华. 言语加工过程中预测的形成: 影响因素和神经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 2024, 32(10): 1659-1669.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