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ISSN 0439-755X
CN 11-1911/B
主办:中国心理学会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出版:科学出版社

过刊目录

    2024年, 第56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4-04-25
    上一期    下一期

    研究报告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研究报告
    双字词的形态结构对汉字位置信息编码的影响
    苏省之, 李骁轩, 李蓉蓉, 赵长泽, 崔磊
    2024, 56 (4):  383-393.  doi: 10.3724/SP.J.1041.2024.00383
    摘要 ( 2848 )   HTML ( 139 )  
    PDF(433KB) ( 3977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字母转置效应是指颠倒单词的字母位置后, 读者仍可识别目标词的现象, 表明字母位置信息编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近年来, 研究者通过对比不同形态结构词语的字母转置效应, 探讨词语的认知加工方式。本研究采用眼动追踪技术, 结合边界范式考察了不同形态结构双字词的汉字位置信息编码。研究结果显示, 偏正复合词的汉字转置效应小于并列复合词和单语素词, 而并列复合词和单语素词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结果表明, 与偏正复合词相比, 单语素词和并列复合词的汉字位置信息编码更为灵活, 表明词语的形态结构会对汉字位置信息编码产生不同的影响, 支持了形态复杂词的双通路加工理论。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视觉时距知觉序列依赖效应的空间迁移性
    王碧瑶, 陈晨, 胡晓斐, 王迪, 李宝林
    2024, 56 (4):  394-411.  doi: 10.3724/SP.J.1041.2024.00394
    摘要 ( 1496 )   HTML ( 93 )  
    PDF(990KB) ( 1901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个体当前的知觉反应不仅取决于当前的刺激输入, 而且依赖于先前的感知经验, 可表现为知觉的序列依赖效应。结合时距二分任务, 通过3个实验系统改变先前试次和当前试次中刺激的位置关系, 考察了时距知觉的序列依赖效应及其空间迁移性。结果发现, (1)先前试次的刺激时距导致了排斥性的刺激序列依赖效应, 并且这种效应能够完全迁移到不同的空间位置; (2)先前试次的决策反应导致了吸引性的决策序列依赖效应, 但该效应仅能部分迁移到不同的空间位置; (3)时距知觉的刺激和决策序列依赖效应的空间迁移性不受空间类型(外部空间 vs. 视网膜空间)的调节。这些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视觉时距知觉序列依赖效应产生的潜在神经位置: 刺激序列依赖效应可能产生于对空间信息不敏感或具有较大感受野的较高级视觉加工脑区; 决策序列依赖效应则可能源于具有类别组织功能的高级认知脑区。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视觉工作记忆离线态表征的生成机制
    李子媛, 雷鸣, 刘强
    2024, 56 (4):  412-420.  doi: 10.3724/SP.J.1041.2024.00412
    摘要 ( 982 )   HTML ( 49 )  
    PDF(839KB) ( 1214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视觉工作记忆在人类理解动态变化的视界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工作记忆状态模型, 视觉工作记忆表征可以被存储在在线态或离线态, 并可依据任务需求在这两种存储态之间灵活切换。然而, 目前还不清楚离线态记忆表征如何由在线态表征转换生成。本研究将通过实验检验两种可能的转换加工假设: 巩固假设和衰减假设。研究通过采用序列呈现提取范式来有效引导记忆表征分别被存储在两个不同的表征状态中, 并在此基础上对状态转换过程相关的刺激间隔时间和呈现时间进行调控。结果显示, 当与状态转换过程相关的时间不足时, 会导致记忆表征状态的转换过程与新刺激的在线加工过程叠加, 从而发生资源竞争。这一结果符合记忆表征状态转换的巩固假设, 即工作记忆的离线态表征通过记忆项目的在线态表征巩固进入离线态而形成。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多对象情境中一级视觉视角采择的自发性表现
    豆艳, 李晶
    2024, 56 (4):  421-434.  doi: 10.3724/SP.J.1041.2024.00421
    摘要 ( 689 )   HTML ( 19 )  
    PDF(747KB) ( 847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本研究设计了3项实验探究多对象情境中一级视觉视角采择的自发性表现。实验1通过改编经典的任务范式, 验证了一级视觉视角采择的过程是可以自发产生的观点。实验2增加了一个虚拟对象, 结果发现存在多个对象的情况下, 尤其是对自我视角进行判断时, 虚拟对象所看到的客体数量一致性会产生群体视角作用, 影响任务绩效。实验3将虚拟对象看到的客体数量设定为不一致, 证明对象间视线的一致性也会吸引被试的注意, 在自我视角和他人视角条件下产生不同的影响作用。总之, 在多对象情境中, 无论该视角是否为目标视角, 人都会高度灵活、自发地对他人视角进行采择, 这一过程受到“本人−目标对象−无关对象”三者间关系的影响, 呈现出基于情境的特有表现。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奖赏对工作记忆提取准确性的促进及其机制
    牛惠, 胡艳梅, 郑旭涛, 姜英杰, 刘佳
    2024, 56 (4):  435-446.  doi: 10.3724/SP.J.1041.2024.00435
    摘要 ( 2707 )   HTML ( 180 )  
    PDF(1127KB) ( 4275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根据任务需要准确提取工作记忆表征对提高认知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但工作记忆提取准确性的调节因素及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以关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价值因素为切入点, 在工作记忆提取阶段呈现奖赏线索, 分别采用单次提取(实验1)与连续提取任务(实验2)考察工作记忆提取过程的奖赏调节机制。考察工作记忆提取过程的奖赏调节机制。实验1和2分别采用单次提取和连续提取任务。本研究发现:(1)奖赏可以直接促进工作记忆提取准确性; (2)奖赏促进作用的机制是对工作记忆资源的再分配; (3)奖赏促进作用受提取顺序和个体工作记忆能力差异的影响。这些发现揭示了工作记忆提取阶段的奖赏调节机制, 为促进认知效率提供了科学依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个体与集体时间自我评价:来自行为和ERP的证据
    张锋, 皮瑜, 李小保
    2024, 56 (4):  447-457.  doi: 10.3724/SP.J.1041.2024.00447
    摘要 ( 1803 )   HTML ( 93 )  
    PDF(1132KB) ( 2676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运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和时间自我参照任务, 通过两个系列实验探讨了大学生的个体时间自我评价和集体时间自我评价。结果显示, 被试采用更多积极词、更少消极词来评价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个体自我和集体自我, 个体自我评价在过去、现在和未来维度上存在积极递增效应; 个体自我和集体自我在过去和现在维度上的消极词比积极词诱发了更大LPC波幅, 而未来维度上的积极词和消极词之间的LPC波幅无显著差异。这表明, 中国大学生的个体时间自我评价和集体时间自我评价均具有跨时间的积极偏向。而且, 个体与集体时间自我评价在神经生理水平上都存在负偏向效应。因此, 中国大学生的集体时间自我评价与个体时间自我评价具有相似的认知神经特点, 在一定程度上为依存型自我建构理论提供了支持证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情绪调节改善拖延行为的认知机制:任务厌恶中介作用
    童廷婷, 白幼玲, 冯廷勇
    2024, 56 (4):  458-468.  doi: 10.3724/SP.J.1041.2024.00458
    摘要 ( 4560 )   HTML ( 259 )  
    PDF(554KB) ( 7603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先前研究表明, 使用适应性情绪调节策略越多则拖延行为越少, 但情绪调节影响拖延行为的认知机制仍不清楚。拖延的时间决策模型认为拖延与否主要取决于任务厌恶与结果效用之间的权衡。因此, 情绪调节可能是通过降低任务厌恶或提升结果效用来改善拖延。为探明此问题, 本研究选取高拖延人群作为研究对象, 分为积极重评组(34人)和无效策略组(34人), 对两组被试进行了为期7天的经验采样法的纵向追踪(共14次)研究。结果发现:(1)后测中积极重评组执行意愿显著高于无效策略组,前测中两组无显著差异。(2)后测中积极重评组任务厌恶显著低于无效策略组,前测中两组无显著差异; 后测中积极重评组结果效用显著高于无效策略组,前测中两组无显著差异。(3)任务厌恶降低量中介了情绪调节对拖延改善程度的作用, 而结果效用提升量不能中介此作用。结果表明:情绪调节主要通过降低任务厌恶来提升执行意愿, 从而降低拖延行为, 这为从情绪调节角度干预拖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提示对学习者自我生成教学过程和学习效果的作用
    王福兴, 黄宇, 张洋, 祝婉玲, 冷晓雪
    2024, 56 (4):  469-481.  doi: 10.3724/SP.J.1041.2024.00469
    摘要 ( 1570 )   HTML ( 84 )  
    PDF(2779KB) ( 2565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研究主要探讨了自我生成教学中不同类型的提示对学习效果和学习感知的影响。实验1发现自我生成教学的学习效果好于重复学习。实验2对比了图片、文字、关键词三种提示和无提示的效果。结果发现图片和关键词提示具有更好的学习效果。实验3设置了关键词提示组、生成提示组和无提示组。结果发现关键词提示和生成提示的保持成绩好于无提示, 生成提示的迁移成绩好于无提示。此外, 关键词提示和生成提示可以促进学习者产生更多的概念单元。结论认为: (1)在自我生成教学时获得图片提示能促进知识保持, 获得关键词提示能促进知识保持和迁移。(2)相比于被动获得提示, 学习者主动生成提示更能促进知识迁移。(3)概念单元数量在提示影响学习效果中起中介作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疫情后期青少年的抑郁和焦虑变迁趋势及其潜在因果:一项追踪研究
    杨之旭, 彭海云, 辛素飞
    2024, 56 (4):  482-496.  doi: 10.3724/SP.J.1041.2024.00482
    摘要 ( 2822 )   HTML ( 138 )  
    PDF(601KB) ( 4478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在新冠疫情初期, 青少年抑郁、焦虑问题急剧恶化, 而疫情后期青少年抑郁、焦虑的发展状况尚不清晰。结合我国疫情发展趋势, 本研究采用流调中心抑郁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心理韧性量表、亲社会倾向量表收集了疫情后期我国1170名中学生三次数据(T1 = 2021年5月; T2 = 2021年11月; T3 = 2022年5月), 并借助潜在增长曲线模型对疫情后期青少年抑郁、焦虑的变化轨迹、性别差异及其潜在因果进行探讨。结果表明, 疫情后期青少年的抑郁、焦虑水平逐渐下降, 且男生和女生的变化轨迹无显著差异; 心理韧性对抑郁、焦虑的初始水平及其变化轨迹均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即T1的心理韧性水平越高, T1的抑郁与焦虑水平越低, 此后抑郁和焦虑的下降速度也越快。此外, 青少年抑郁的初始水平及其变化趋势均能够负向预测T3的亲社会倾向, 即T1抑郁水平越高, T3亲社会倾向越低; 抑郁下降速度越快, T3亲社会倾向越高。总之, 在疫情后期, 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变化呈向好趋势, 这一发现可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提供经验证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感知不透明性增加职场中的算法厌恶
    赵一骏, 许丽颖, 喻丰, 金旺龙
    2024, 56 (4):  497-514.  doi: 10.3724/SP.J.1041.2024.00497
    摘要 ( 1733 )   HTML ( 185 )  
    PDF(1664KB) ( 2844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职场中用算法作为人类决策的辅助和替代屡见不鲜, 但人们表现出算法厌恶。本研究通过4个递进实验在不同职场应用场景下比较了人们对于人类决策者与算法决策者所做决策的态度, 并探讨其内在机制和边界条件。结果发现: 在职场情境中, 相比于人类决策者, 人们对算法决策的可容许性、喜爱程度、利用意愿更低, 表现出“算法厌恶”。这一现象的内在心理机制是相比于人类决策, 人们认为算法决策者的决策更加不透明(实验2~3)。进一步研究发现, 当算法被赋予拟人化特征时人们扭转了对算法决策的厌恶, 提高了对其的接纳态度(实验4)。研究结果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人们对算法决策的反应, 为推动社会治理智能化、引导算法使用伦理化提供启示。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忆往昔促进消费者宽恕:服务失误情境下怀旧对宽恕的影响及内在机制
    王丽丽, 张璇, 陈含郁
    2024, 56 (4):  515-530.  doi: 10.3724/SP.J.1041.2024.00515
    摘要 ( 1699 )   HTML ( 104 )  
    PDF(1615KB) ( 2223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服务失误不能避免, 因此在服务失误时获得消费者宽恕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怀旧能否促进消费者宽恕?本文探究通过怀旧营销激发怀旧情绪对消费者宽恕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6个实验的结果显示, 激发怀旧情绪提高消费者宽恕, 这一影响由共情中介。品牌形象类型(能力型vs.温暖型)和服务失误的严重性起调节作用。本研究丰富了怀旧功能和宽恕前因的相关研究, 为企业借助怀旧营销进行服务失误补救提供思路。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