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ISSN 1671-3710
CN 11-4766/R
主办: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出版:科学出版社

过刊目录

    2021年, 第29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1-05-15
    上一期    下一期

    研究构想
    研究前沿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研究构想
    群体面孔情绪感知的神经机制
    何蔚祺, 李帅霞, 赵东方
    2021, 29 (5):  761-772.  doi: 10.3724/SP.J.1042.2021.00761
    摘要 ( 2307 )   HTML ( 260 )  
    PDF(693KB) ( 3139 )  

    如何揭示情绪性面孔加工的认知神经机制一直是心理学和社会神经科学的热点课题。以往研究主要采用单独面孔表情作为情绪诱发或呈现方式, 但对群体情绪知觉与体验的关注极其缺乏, 而群体面孔表情作为群体情绪的主要表达方式, 亟待深入关注。因此, 本项目将采用群体面孔(面孔群)表情作为群体情绪刺激, 拟通过事件相关电位(ERP)、核磁共振(fMRI)以及经颅磁刺激(TMS)等技术结合行为研究, 尝试从情绪信息(效价和强度)、朝向信息(正面、侧面、倒置)、完整性(局部呈现、完整呈现)、空间频率信息(完整、高频、低频)等方面探明群体面孔表情加工的时间动态特征和大脑激活模式。这将有助于全面认识和深入了解群体情绪识别的一般规律, 对于更好地优化社会互动也具有现实意义。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职场变革情境下的工作与工余塑造: 基于自我认同理论的双路径模型
    林琳
    2021, 29 (5):  773-786.  doi: 10.3724/SP.J.1042.2021.00773
    摘要 ( 1974 )   HTML ( 151 )  
    PDF(836KB) ( 2539 )  

    工作非一成不变。即使组织借助工作设计设定了特定职位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 员工也会出于维护积极自我形象、控制感和与人建立联结的核心需求而开展工作塑造——主动调整对工作的认识、工作任务和人际交往——从而获得自我价值感和意义感。尽管工作塑造的前因后效研究已较充分, 但较少研究触及自我认同这一核心。鉴于此, 本研究以自我认同理论为主线, 探寻当个体面临重大外部挑战时, 如何通过自我提升与自我防御两种机制应对环境变革, 进而借助工作塑造及工余塑造完成自我认同的重构。通过4个研究探讨消除自我认同威胁作为自我防御机制, 把握自我成长机会作为自我提升机制, 揭示工作环境重大变革激发个体自我塑造行为的中介机制; 基于压力应对的认知评价模型, 探讨个体特征在初级评估阶段, 组织情境特征在次级评价阶段的调节效应; 开展现场干预研究, 探讨结合自我建构进行工作塑造的效果。本项目将工作塑造和自我认同重新连结起来, 构建了工作环境变革情境下个体自我塑造的双路径模型, 以望对两个领域均有贡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前沿
    语言经验对概率词切分的影响
    于文勃, 王璐, 程幸悦, 王天琳, 张晶晶, 梁丹丹
    2021, 29 (5):  787-795.  doi: 10.3724/SP.J.1042.2021.00787
    摘要 ( 943 )   HTML ( 91 )  
    PDF(598KB) ( 1599 )  

    概率词切分指个体利用音节间的转换概率切分语流、发现词语边界的过程。经典的概率词切分研究多采用“学习-测试”范式, 首先要求被试切分一段无意义人工语言, 随后对切分效果进行测试。近年来, 研究者逐渐关注语言经验对概率词切分的影响, 具体包括语音经验和被试掌握的语言知识两方面。今后的研究, 一方面可以更多地关注普通话母语者的语言经验如何作用于概率词切分过程; 另一方面还可以在语言经验的分类上进行拓展, 细分群体语言经验和个体语言经验的影响。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空间交互研究新视角:多重社会因素的影响
    肖承丽, 隋雨檠, 肖苏衡, 周仁来
    2021, 29 (5):  796-805.  doi: 10.3724/SP.J.1042.2021.00796
    摘要 ( 1113 )   HTML ( 63 )  
    PDF(601KB) ( 1460 )  

    空间交互是人类生存和社交的重要内容, 主要包括语言交流和视角采择两大范畴。对空间交互策略和效率的影响因素的研究, 传统上集中于空间因素, 近年来逐渐开始关注各种社会因素, 包括个体自身的社会认知特质、交互对象的社会属性和空间环境中的社会线索, 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理论解释。未来研究应关注社会认知与空间认知的跨领域融合, 考察更加多元的空间交互对象, 最终建立一个整合空间和社会因素的空间交互理论框架。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手机分心对行人过街中信息加工及行为的影响
    汪钰涵, 马国杰, 庄想灵
    2021, 29 (5):  806-814.  doi: 10.3724/SP.J.1042.2021.00806
    摘要 ( 2376 )   HTML ( 312 )  
    PDF(2275KB) ( 3495 )  

    行人过街时, 因使用手机而造成的伤亡事故持续增长。过街时使用手机对行人信息加工、行为及安全均会产生影响。结果表明:使用手机的行人, 在场景知觉阶段注意范围更狭窄, 在外周视野的注意力明显下降; 过街决策阶段, 更容易错过过街机会或做出更有风险的决策; 运动控制阶段, 使用手机会改变行人步态, 降低其动作稳定性。以上效应还受到行人使用手机方式的调节, 但综合看来, 手机分心提升了行人过街风险, 更容易造成过街事故。最后, 通过建立手机分心对行人过街中信息加工及行为影响的概念模型, 指出未来研究应评估手机分心如何影响行人听觉信息的获取, 以及间隔接受决策的子过程, 从而为后期有针对性地干预提供理论基础。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威胁对创造力的影响:认知与情绪双加工路径
    尹俊婷, 王冠, 罗俊龙
    2021, 29 (5):  815-826.  doi: 10.3724/SP.J.1042.2021.00815
    摘要 ( 2052 )   HTML ( 205 )  
    PDF(683KB) ( 2753 )  

    威胁对创造力的影响颇具热点性与争议性, 总体来看, 当前存在威胁对创造力的阻碍、促进以及两者间呈倒U型关系三种观点。但三种观点分歧的原因与内在机制尚不清楚。本文从认知与情绪角度对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 认为以上分歧来自于威胁等级的不同, 创造力机制的差异及相关的中介/调节变量。未来研究可从认知与情绪干预的角度, 系统验证观点分歧的原因, 深入分析威胁与创造力的认知神经和基因等内在机制。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个体近似数量系统与其数学能力之间的关系:发展研究的证据
    梁笑, 康静梅, 王丽娟
    2021, 29 (5):  827-837.  doi: 10.3724/SP.J.1042.2021.00827
    摘要 ( 738 )   HTML ( 54 )  
    PDF(540KB) ( 1202 )  

    近似数量系统在个体数学能力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者之间的关系受到年龄因素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随着年龄的增长, 相关程度逐渐减弱, 二者之间关系的作用机制可能由基数知识中介转变为多种中介变量的共同作用。未来可采用更严格的实验设计和多种研究方法考察各年龄段儿童近似数量系统与不同数学能力之间关系的发展趋势、因果方向、关键转折点和潜在机制, 以更好地理解近似数量系统在个体数学能力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抑郁症患者的语言使用模式
    黄观澜, 周晓璐
    2021, 29 (5):  838-848.  doi: 10.3724/SP.J.1042.2021.00838
    摘要 ( 3161 )   HTML ( 286 )  
    PDF(638KB) ( 3555 )  

    语言使用模式能反映心理状态和精神病理学特征。抑郁症患者与健康人群的语言使用模式存在差异, 识别抑郁症患者的语言使用模式有助于抑郁症的预测和诊断。传统的心理学研究和基于社交媒体的研究均表明, 抑郁症患者更多地使用第一人称单数代词和消极情绪词, 更少地使用第一人称复数代词和积极情绪词。基于社交媒体的研究进一步发现了一些抑郁个体日常生活中的其他语言标志。建议未来的研究进一步确认更具抑郁特异性的语言标志, 并进一步探索语言标志与抑郁症状间的理论联系。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闭症谱系障碍个体的共情干预:扬长还是补短?
    霍超, 李祚山, 孟景
    2021, 29 (5):  849-863.  doi: 10.3724/SP.J.1042.2021.00849
    摘要 ( 1696 )   HTML ( 106 )  
    PDF(1184KB) ( 2256 )  

    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ASD)个体的共情能力缺陷可能导致了他们的社会交往障碍, 因此有必要对ASD个体的共情能力进行干预。有研究者主张应该对ASD个体的共情缺陷进行直接干预, 由此衍生了共情“补短”法, 主要包括心理理论的干预、观点采择的干预、面部表情认知的干预等几种方法。另有一些研究者认为虽然ASD个体存在共情缺陷, 但他们同时也具备系统化能力优势, 应该通过ASD个体的优势能力来改善其共情能力, 由此衍生了共情“扬长”法, 主要包括乐高治疗、严肃游戏干预、基于系统化理论的孤岛能力辅助干预等几种方法。每种方法都存在优点和不足。最后就目前ASD个体共情干预领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与展望。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化危为机:青少年学校转折期的过渡
    柴晓运, 林丹华
    2021, 29 (5):  864-874.  doi: 10.3724/SP.J.1042.2021.00864
    摘要 ( 2038 )   HTML ( 160 )  
    PDF(694KB) ( 3147 )  

    从生命历程的角度看, 学校过渡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发展转折点, 对个体的发展轨迹具有重要影响。先前研究多基于缺陷的视角, 将学校过渡视为充满挑战和风险的危机时期, 并发现青少年在这一时期伴随着各种消极的发展结果。但从青少年积极发展的视角来看, 学校过渡可能是青少年获得适应性的、健康发展的重要机遇, 也是发展可塑性表现最为充分的时期。如果青少年的内部和外部资源能够很好的融合, 他们就有可能获得积极的学校过渡。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父母婚姻冲突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及其机制
    王学思, 李静雅, 王美芳
    2021, 29 (5):  875-884.  doi: 10.3724/SP.J.1042.2021.00875
    摘要 ( 3802 )   HTML ( 319 )  
    PDF(590KB) ( 4356 )  

    婚姻关系是家庭关系中最核心的关系, 家庭中父母婚姻冲突影响着儿童发展。众多研究发现, 父母婚姻冲突对儿童认知发展和情绪社会性发展均有重要影响, 而且父母婚姻冲突影响儿童发展存在复杂的作用机制(如中介机制和调节机制)。父母婚姻冲突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主要通过儿童认知-情绪过程和家庭过程来实现, 且这一影响会因多种儿童因素和环境因素的不同而不同。未来研究有必要同时考察父母婚姻冲突对儿童认知发展和情绪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并进一步探究和整合多种作用机制, 为干预方案的制定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老年人的智慧
    陈浩彬, 汪凤炎
    2021, 29 (5):  885-893.  doi: 10.3724/SP.J.1042.2021.00885
    摘要 ( 8000 )   HTML ( 152 )  
    PDF(570KB) ( 3127 )  

    智慧是个体在其人生经历中习得的一种德才一体的综合心理素质, 是成功老龄化的重要标志和毕生发展的理想终点。研究发现, 三维智慧量表、自我评估智慧量表、成人自我超越问卷等自陈式测量和柏林智慧范式、智慧推理等表现式测量对老年人智慧评估具有良好性能; 老年人智慧发展受到开放性、自我反思、情绪调节、人格成长等内在因素以及受教育程度、关键生活经历、社会环境等外在因素的交互影响; 毕生发展的智慧为老年人带来更高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以及更少社会疏离感、孤独感和抑郁。未来应该开发多测度、整合的老年人智慧测评工具; 深入揭示老年人智慧的预测因素、影响后效及其内部作用机制; 进一步探索社区养老服务中老年人智慧的干预与培育策略。

    结果变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东西方文化下的真实自我研究:一种关系的视角
    梁燕芳, 谢天
    2021, 29 (5):  894-905.  doi: 10.3724/SP.J.1042.2021.00894
    摘要 ( 2595 )   HTML ( 246 )  
    PDF(674KB) ( 3507 )  

    真实自我反映了个体行为与其价值观、信仰、需求等内在状态的一致性程度, 分为特质真实与状态真实。在辨析了真实自我与自我认知、自我概念清晰性、自我一致性、正直、真诚等相关概念的异同, 并梳理该领域已有理论后, 提出真实自我表现或实现的文化差异, 即西方文化中的真实自我是自主动机驱动的, 而东方文化中的真实自我是关系要求驱动的。未来可以将“关系化”作为现象场, 以儒家传统思想为理智资源, 从理论建构、社会现象(新兴网络社交平台、社会变迁), 以及结合具体的研究方法(如跨文化比较、突显情境变化的方法)等方面开展研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工作嵌入的影响结果及其理论解释
    吴论文, 杨付, 田薏欣, 裴玉蓉
    2021, 29 (5):  906-920.  doi: 10.3724/SP.J.1042.2021.00906
    摘要 ( 2486 )   HTML ( 87 )  
    PDF(897KB) ( 1829 )  

    近年来, 工作嵌入(Job embeddedness)作为解释员工离职和留职的新视角, 逐渐受到理论界与实务界的广泛关注和探讨。根据内容分析法(Content analysis), 系统梳理了国内外176篇工作嵌入相关文献, 分别从研究视角、内容分析和发展方向三个方面评述工作嵌入的影响结果。基于此, 总结出6种理论视角:资源保存理论、社会资本理论、计划行为理论、工作-角色依附理论、未来时间透视视角和传染过程视角。以内容分析的方式呈现关于工作嵌入研究的发展趋势和不同视角下工作嵌入影响结果的具体研究情况。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构建团队工作嵌入理论模型、聚焦跨文化比较下工作嵌入的溢出效应、关注工作嵌入的双刃剑效应以及突出子维度差异化作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个体如何以消费行为应对自我威胁?基于导向-路径整合模型的分析
    孙洪杰, 刘菲菲, 冯文婷, 崔丙群
    2021, 29 (5):  921-935.  doi: 10.3724/SP.J.1042.2021.00921
    摘要 ( 1491 )   HTML ( 99 )  
    PDF(759KB) ( 1984 )  

    自我威胁无处不在, 以消费应对自我威胁是个体采取的重要方式。但由于自我概念的多维性、应对威胁过程中认知、情感、情绪等多因素的介入, 以及威胁源和应对行为的交叉性等原因, 当前的研究呈现出结论分散、不连贯, 甚至矛盾的情形。基于导向-路径的整合模型回顾了消费行为领域自我威胁研究的动态, 归纳出个体的多种自我威胁应对策略, 揭示了不同应对策略间的多层次交叉补偿机理, 以及自我威胁与消费行为间的多重关联方式, 并揭示出个体通过产品的全价值系统和自身的全感知系统进行自我威胁应对。基于导向-路径整合模型有助于对消费行为领域自我威胁应对研究形成整体连贯的认知, 揭示其内在规律, 并有助于理解当前环境(新冠肺炎疫情)下的个体消费行为。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消费者厌腻感的生成机理、诱发因素及缓解策略
    张燚, 龚政, 丁润, 范秀成
    2021, 29 (5):  936-950.  doi: 10.3724/SP.J.1042.2021.00936
    摘要 ( 1805 )   HTML ( 71 )  
    PDF(799KB) ( 1943 )  

    厌腻感是指消费者对连续或过量消费同一产品或服务的效用感、享乐感或满意度下降, 负面感知逐步抑制正面感知的主观情绪体验。为缓解或防止厌腻感的产生, 消费者会采取品牌转换、多样化寻求、控制消费周期等行为, 因此厌腻感已成为企业或店铺培养顾客忠诚的主要障碍。国外文献分别从厌腻感的生成过程、功能反应、知觉状态和属性感知等方面, 划分厌腻类型; 剖析了厌腻感生成的享乐适应、边际效用递减、认知失调以及最佳刺激水平等理论原理及机理; 探讨了生理厌腻感和心理厌腻感生成的诱发因素及影响效应; 验证了外部因素和个体因素的调节作用; 同时探讨了消费者缓解或防止厌腻感的主要策略及行为反应。最后对现有文献的研究思路、特点和不足进行了评述, 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