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郑晓明, 余宇, 刘鑫. 配偶情绪智力对员工工作投入的影响:员工生活幸福感的中介作用和性别的调节作用[J]. 心理学报, 2022, 54(6): 646-664. |
[2] |
王丹, 王典慧, 陈文锋. 青少年心理韧性与恶意创造性行为倾向的关系[J]. 心理学报, 2022, 54(2): 154-167. |
[3] |
程瑞, 卢克龙, 郝宁. 愤怒情绪对恶意创造力的影响及调节策略[J]. 心理学报, 2021, 53(8): 847-860. |
[4] |
张景焕, 付萌萌, 辛于雯, 陈佩佩, 沙莎. 小学高年级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性别差异及学校支持的作用[J]. 心理学报, 2020, 52(9): 1057-1070. |
[5] |
胡巧婷, 王海江, 龙立荣. 新员工工作重塑会带来积极的结果吗?领导成员交换与个体传统性的作用[J]. 心理学报, 2020, 52(5): 659-668. |
[6] |
姚尧, 陈晓湘. 音乐训练对4~5岁幼儿普通话声调范畴感知能力的影响[J]. 心理学报, 2020, 52(4): 456-468. |
[7] |
朱金强, 徐世勇, 周金毅, 张柏楠, 许昉昉, 宗博强. 跨界行为对创造力影响的跨层次双刃剑效应[J]. 心理学报, 2020, 52(11): 1340-1351. |
[8] |
栾墨, 吴霜, 李虹. 预期交流与创造力的关系:解释水平的调节作用[J]. 心理学报, 2020, 52(10): 1178-1188. |
[9] |
罗萍, 施俊琦, 朱燕妮, 房俨然. 个性化工作协议对员工主动性职业行为和创造力的影响[J]. 心理学报, 2020, 52(1): 81-92. |
[10] |
卫利华, 刘智强, 廖书迪, 龙立荣, 廖建桥. 集体心理所有权、地位晋升标准与团队创造力[J]. 心理学报, 2019, 51(6): 677-687. |
[11] |
房俨然, 魏薇, 罗萍, 刘晓东, 施俊琦, 战宇杰. 员工负性情绪对情绪劳动策略的影响[J]. 心理学报, 2019, 51(3): 353-365. |
[12] |
沈伊默, 马晨露, 白新文, 诸彦含, 鲁云林, 张庆林, 刘军. 辱虐管理与员工创造力:心理契约破坏和中庸思维的不同作用[J]. 心理学报, 2019, 51(2): 238-247. |
[13] |
戴惠, 朱传林, 刘电芝. 内隐知识具有抽象性吗?——来自内隐序列学习迁移的证据 *[J]. 心理学报, 2018, 50(9): 965-974. |
[14] |
宋晓蕾, 李洋洋, 杨倩, 游旭群. 反应手的不同状态对联合任务中观察学习的影响 *[J]. 心理学报, 2018, 50(9): 975-984. |
[15] |
柳武妹, 雷亮, 李志远, 苏云, 黄晓治. 触摸, 还是不触摸?先前触摸促进新产品接受[J]. 心理学报, 2018, 50(7): 782-7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