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曦, 纪林芹, 迟晓慧, 王舒冉, 张文新, 曹衍淼. 多巴胺系统基因调节青少年同伴拒绝与亲社会行为关系: 平行潜增长模型[J]. 心理学报, 2025, 57(4): 584-598. |
[2] |
陈欣银. 中国社会变迁与人的发展:多元建构观点和相关研究[J]. 心理学报, 2024, 56(7): 977-993. |
[3] |
蒋家丽, 戚玥, 雷秀雅, 卢骊霏, 于晓. 符号与非符号空间−数字反应编码联合效应的发展:言语能力、视空间能力和工作记忆的作用[J]. 心理学报, 2024, 56(6): 714-730. |
[4] |
刘梦连, 杨滢晖, 赵一帆, 毕鸿燕. 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的形音整合能力:字形和字音的相互影响[J]. 心理学报, 2024, 56(12): 1751-1760. |
[5] |
赵纤, 胡义秋, 黎志华. 脱贫家庭青少年社会流动信念与亲社会行为的纵向发展关系:城乡差异的调节作用[J]. 心理学报, 2024, 56(11): 1499-1511. |
[6] |
程亚华, 沈岚岚, 李宜逊, 伍新春, 李虹, 王铁群, 程芳. 家庭阅读环境对学龄儿童汉字识别、口语词汇知识与阅读理解的影响:一个发展级联模型[J]. 心理学报, 2024, 56(1): 83-92. |
[7] |
陈诗韵, 屈笛扬, 卜禾, 梁凯欣, 张沛超, 迟新丽. 迷“网”的少年:网瘾风险青少年的症状演化*[J]. 心理学报, 2023, 55(9): 1465-1476. |
[8] |
吴文清, 张沁圆, 赵欣. 谁来做选择?选择对学龄前儿童分享行为及感受的影响[J]. 心理学报, 2023, 55(11): 1815-1826. |
[9] |
孙芳, 李欢欢, 郭玥言, 魏诗洁. “危”亦或“机”: 家庭−学校−社区风险和资源的潜在剖面结构与青少年心理危机的关系[J]. 心理学报, 2023, 55(11): 1827-1844. |
[10] |
孙庆洲, 黄靖茹, 虞晓芬, 高倾德. 授人以鱼还是授人以渔?高、低社会阶层的捐助行为差异[J]. 心理学报, 2023, 55(10): 1677-1695. |
[11] |
赵欣, 李丹丹, 杨向东. 学龄前儿童社会善念理解的发展与心理理论的关系[J]. 心理学报, 2022, 54(8): 892-904. |
[12] |
段文婷, 孙启武, 王铭, 吴才智, 陈真珍. 青少年早期亲社会行为倾向、内化问题和外化问题发展级联的个体内分析[J]. 心理学报, 2022, 54(7): 813-827. |
[13] |
谢敏, 李峰, 罗玉晗, 柯李, 王侠, 王耘. 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维度发展顺序探究——来自结构方程模型和交叉滞后网络分析模型的证据[J]. 心理学报, 2022, 54(4): 371-384. |
[14] |
张丽锦, 暴卿, 陈蕾, 梁渊. 儿童认知发展水平诊断工具IPDT的动态化编制及其在低社会经济地位儿童中的应用[J]. 心理学报, 2021, 53(9): 960-975. |
[15] |
李杰, 杨悦, 赵婧. 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视觉同时性加工技能子成分的发展及其与阅读的关系[J]. 心理学报, 2021, 53(8): 821-8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