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韩宪国, 金国敏, 李丹, 刘世宏, 吴琴, 刘俊升, 陈欣银. 父母温暖与儿童晚期亲社会行为的关系: 集体取向的作用[J]. 心理学报, 2025, 57(4): 614-630. |
[2] |
崔一岑, 张易晓, 陈曦梅, 肖明岳, 刘永, 宋诗情, 高笑, 郭成, 陈红. 工具性喂养对9~12岁儿童挑食行为的影响:来自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的证据[J]. 心理学报, 2024, 56(6): 731-744. |
[3] |
吴诗玉, 李赞. 新颖词语义韵的发生机制:“双枣树”效应的证据[J]. 心理学报, 2024, 56(5): 531-541. |
[4] |
任维聪, 杨婷, 王汉林. 语言符号与知觉符号表征对外语词汇习得的影响比较:来自行为与脑电的实验证据[J]. 心理学报, 2024, 56(5): 542-554. |
[5] |
梁菲菲, 冯琳琳, 刘瑛, 李馨, 白学军. 阅读伴随词汇学习的词切分:首、尾词素位置概率的不同作用[J]. 心理学报, 2024, 56(3): 281-294. |
[6] |
梁菲菲, 刘瑛, 贺斐, 冯琳琳, 王峥, 白学军. 中文阅读伴随词汇学习中的视觉复杂性效应:基于笔画数和词长的证据[J]. 心理学报, 2024, 56(12): 1734-1750. |
[7] |
刘梦连, 杨滢晖, 赵一帆, 毕鸿燕. 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的形音整合能力:字形和字音的相互影响[J]. 心理学报, 2024, 56(12): 1751-1760. |
[8] |
郑远霞, 钟敏, 辛聪, 刘国雄, 朱莉琪. 学龄前儿童对道德承诺者的信任判断[J]. 心理学报, 2024, 56(12): 1761-1772. |
[9] |
郭存, 谢瑞波, 喻艳玲, 夏月, 王振梁, 伍新春. 小学中高年级儿童复合语素意识、词语结构意识与词汇知识的关系:交叉滞后研究[J]. 心理学报, 2024, 56(11): 1488-1498. |
[10] |
潘莱珂, 翟舒怡, 何洁. 亲子对话中父母教养行为与5~6岁儿童行为反应的动态关系[J]. 心理学报, 2024, 56(10): 1340-1350. |
[11] |
陈永香, 裴斐斐, 黄佳丽. 语法和语义线索对儿童动词习得的影响[J]. 心理学报, 2024, 56(1): 61-69. |
[12] |
赵英, 伍新春, 陈红君, 孙鹏, 王淏蘭. 语素意识与快速命名对汉语儿童阅读能力的影响:跨学段的中介效应分析[J]. 心理学报, 2024, 56(1): 70-82. |
[13] |
程亚华, 沈岚岚, 李宜逊, 伍新春, 李虹, 王铁群, 程芳. 家庭阅读环境对学龄儿童汉字识别、口语词汇知识与阅读理解的影响:一个发展级联模型[J]. 心理学报, 2024, 56(1): 83-92. |
[14] |
董琳, 叶扬华, 黄慧雅, 李丽娜, 李何慧, 罗跃嘉. 外语阅读焦虑对大脑和小脑阅读网络影响的差异[J]. 心理学报, 2024, 56(1): 93-106. |
[15] |
王阳, 温芳芳, 佐斌. 3~8岁儿童对群体认知的社会性线索偏好及发展特点[J]. 心理学报, 2023, 55(9): 1424-14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