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胡碧芸, 孟亮. 动机视角下员工时间偷窃的产生机制及影响[J]. 心理科学进展, 2024, 32(3): 433-450. |
[2] |
黄心语, 李晔. 人机信任校准的双途径:信任抑制与信任提升[J]. 心理科学进展, 2024, 32(3): 527-542. |
[3] |
王红丽, 李振, 周梦楠, 陈政任. 赋能或去能:人工智能对创造性人格的影响[J]. 心理科学进展, 2024, 32(12): 1990-2004. |
[4] |
冉雅璇, 蔡慧, 张蕴涵, 韩馨颖. 共有消费下“最大化”心理偏差的形成与后效:基于集体心理账户的视角[J]. 心理科学进展, 2023, 31(8): 1429-1442. |
[5] |
孙建群, 叶文娟, 李锐, 田晓明. 团队建设性偏差的形成与影响过程:组织惯例演变的视角[J]. 心理科学进展, 2023, 31(6): 932-943. |
[6] |
陆静怡, 邱天, 陈宇琦, 方晴雯, 尚雪松. 人心难读:冲突中的预测偏差及其心理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 2022, 30(7): 1439-1447. |
[7] |
刘爽爽, 肖斌, 王葵, 陈楚侨. 体型知觉的准确性及其认知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 2022, 30(11): 2529-2539. |
[8] |
吴梦慧, 谢久书, 邓铸. 视觉观点采择中自我中心性偏差的抑制和归因之争[J]. 心理科学进展, 2022, 30(1): 179-187. |
[9] |
曾宪卿, 许冰, 孙博, 叶健彤, 傅世敏. EMMN受偏差-标准刺激对类型和情绪类型影响: 来自元分析的证据[J]. 心理科学进展, 2021, 29(7): 1163-1178. |
[10] |
欧红蕾, 孙炳海, 张文海, 李伟健. 勿以恶小而为之:滑坡效应的心理机制及预防策略[J]. 心理科学进展, 2020, 28(4): 650-660. |
[11] |
熊素红, 孙洪杰, 陆佶, 姚琦, 张全成. 具身认知视角的饮食消费行为——基于心理模拟“具身”方式[J]. 心理科学进展, 2020, 28(3): 486-496. |
[12] |
申传刚, 杨璟, 胡三嫚, 何培旭, 李小新. 辱虐管理的应对及预防:正念的自我调节作用[J]. 心理科学进展, 2020, 28(2): 220-229. |
[13] |
孙琳, 段涛, 陈宁. 情绪预测偏差的成因及干预[J]. 心理科学进展, 2020, 28(12): 2018-2026. |
[14] |
孙庆洲, 邬青渊, 张静, 江程铭, 赵雷, 胡凤培. 风险决策的概率权重偏差:心理机制与优化策略[J]. 心理科学进展, 2019, 27(5): 905-913. |
[15] |
朱海腾, 李川云. 共同方法变异是“致命瘟疫”吗?——论争、新知与应对[J]. 心理科学进展, 2019, 27(4): 587-5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