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周爱保, 袁月. 高功能孤独症自我加工的机制与干预[J]. 心理科学进展, 2025, 33(2): 212-222. |
[2] |
岳童, 王洪, 李庆功, 任晓筱, 张欣怡. 心理学视角下的价值观冲突:影响及其理论解释[J]. 心理科学进展, 2025, 33(2): 351-361. |
[3] |
岳童, 王洪, 傅安国, 徐浩, 李文俏. 为何人际价值观冲突难以达成共识? 理论解释及调解策略[J]. 心理科学进展, 2024, 32(9): 1528-1538. |
[4] |
吴佳桧, 傅海伦. 成就目标定向与学业成绩关系的元分析:自我效能感、学习投入的中介作用[J]. 心理科学进展, 2024, 32(7): 1104-1125. |
[5] |
文思雁, 于旭晨, 金磊, 宫俊如, 张晓函, 孙敬林, 张杉, 吕厚超. 儿童青少年家庭功能障碍与心理健康关系的三水平元分析[J]. 心理科学进展, 2024, 32(5): 771-789. |
[6] |
陈海德, 杨逸星, 郑恩瑾, 范雨萌, 高崚峰. 吸烟者的“防弹衣”:自我豁免信念的形成机制及干预[J]. 心理科学进展, 2024, 32(4): 654-663. |
[7] |
雷贺雅, 黄文欣, 陈为聪, 洪金珠, 郑岩, 黄亮. 眼睛效应不稳定性的原因阐释: 基于主客观因素与心理机制视角[J]. 心理科学进展, 2024, 32(3): 486-498. |
[8] |
孟现鑫, 陈怡静, 王馨怡, 袁加锦, 俞德霖. 学校联结与抑郁的关系:一项三水平元分析[J]. 心理科学进展, 2024, 32(2): 246-263. |
[9] |
徐荣华, 丁毅, 张跃, 郭永玉. 系统合理信念维护心理健康:缓和作用与拓展[J]. 心理科学进展, 2024, 32(2): 386-397. |
[10] |
家晓余, 李平, 李伟健. 成长型思维影响学习过程的行为和神经反应模式:基于自我调节学习理论的视角[J]. 心理科学进展, 2024, 32(12): 1947-1960. |
[11] |
王红丽, 李振, 周梦楠, 陈政任. 赋能或去能:人工智能对创造性人格的影响[J]. 心理科学进展, 2024, 32(12): 1990-2004. |
[12] |
陈斯允, 徐惠琪, 李诗颖, 牛小曼, 许丽颖. 俭以养德?节俭对亲社会行为的双刃剑效应及其理论解释[J]. 心理科学进展, 2024, 32(10): 1680-1696. |
[13] |
柴民权, 刘可欣, 靳菲. 更道德抑或更社会: 绿色消费的自我建构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 2024, 32(10): 1726-1735. |
[14] |
李小保, 于旭晨, 吕厚超. 平衡时间洞察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作用机制与理论框架[J]. 心理科学进展, 2024, 32(1): 138-150. |
[15] |
王鲁晓, 辛自强. 债务的心理和行为后果及其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 2024, 32(1): 177-1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