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术鑫迪, 刘菡茵, 王瑾, 刘志远, 刘兰芳. 脑间同步性的产生机制及其功能[J]. 心理科学进展, 2025, 33(3): 439-451. |
[2] |
张向阳, 王小娟, 杨剑峰. 左侧角回在词汇语义加工中的作用[J]. 心理科学进展, 2024, 32(4): 616-626. |
[3] |
褚昕宇, 王泽军. 竞技运动专家的认知优势及其形成机制——基于自动性特点和抽象化表征[J]. 心理科学进展, 2024, 32(4): 689-699. |
[4] |
雷贺雅, 黄文欣, 陈为聪, 洪金珠, 郑岩, 黄亮. 眼睛效应不稳定性的原因阐释: 基于主客观因素与心理机制视角[J]. 心理科学进展, 2024, 32(3): 486-498. |
[5] |
刘一鸣, 罗浩诚, 傅世敏. 视觉意识是离散还是连续模式?基于注意瞬脱的整合性视角[J]. 心理科学进展, 2024, 32(2): 264-275. |
[6] |
施伟廷, 张亚宁, 李兴珊, 林楠. 社会概念表征和整合的神经基础[J]. 心理科学进展, 2024, 32(2): 276-286. |
[7] |
柴民权, 刘可欣, 靳菲. 更道德抑或更社会: 绿色消费的自我建构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 2024, 32(10): 1726-1735. |
[8] |
孔志明, 陈辰, 贾建荣. 瞳孔对主观视觉规律性的自发反应[J]. 心理科学进展, 2023, 31(suppl.): 14-14. |
[9] |
葛乙平, 袁甜, 黄欣怡, 王莉, 蒋毅. 眼睛注视线索介导的社会性恐惧学习[J]. 心理科学进展, 2023, 31(suppl.): 53-53. |
[10] |
王仪瑾, 邓芷晴, 朱福英, 李自娜, 陈娟. 使用DCNN研究有意识和无意识的工具的工具性和狭长形状的表征[J]. 心理科学进展, 2023, 31(suppl.): 59-59. |
[11] |
赵佳旭, 鲍敏. 基于伪装原理研究无意识视觉运动加工的方法[J]. 心理科学进展, 2023, 31(suppl.): 64-64. |
[12] |
吴小钱, 张溢翀, 邓芷晴, 高洁, 朱福英, 陈娟. 辐辏眼动距离线索在眼动准备阶段对物体大小表征的影响[J]. 心理科学进展, 2023, 31(suppl.): 70-70. |
[13] |
魏宁, 宋锦涛, 周天罡. 空间位置信息对视觉工作记忆重复优势效应的影响[J]. 心理科学进展, 2023, 31(suppl.): 72-72. |
[14] |
吴禧芊, 张西磊, 蒋毅, 王亮. 注意是无意识恐惧表达的必要条件:一项视觉ERP研究[J]. 心理科学进展, 2023, 31(suppl.): 79-79. |
[15] |
姜雯, 孟明. 注意基于双眼间交互作用的瞬脱效应[J]. 心理科学进展, 2023, 31(suppl.): 93-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