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文博, 陶磊. 中国情境下公共服务动机的理论构建与绩效转换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 2022, 30(2): 239-254. |
[2] |
邱小燕, 葛艳莹, 胡超. 表达性写作应用于社会灾难时期心理救援的理论探讨[J]. 心理科学进展, 2022, 30(12): 2799-2808. |
[3] |
张颖, 杨付. 反馈寻求行为的影响因素和本土化发展 *[J]. 心理科学进展, 2018, 26(6): 1121-1130. |
[4] |
张颖, 杨付. 主动性人格:机制与未来走向[J]. 心理科学进展, 2017, 25(9): 1544-1551. |
[5] |
陈晨, 杨付, 李永强. 职场排斥的作用机制与本土化发展[J]. 心理科学进展, 2017, 25(8): 1387-1400. |
[6] |
许龙, 高素英, 刘宏波, 杨鹏. 中国情境下员工幸福感的多层面模型[J]. 心理科学进展, 2017, 25(12): 2179-2191. |
[7] |
孙健敏;陆欣欣. 伦理型领导的概念界定与测量[J]. 心理科学进展, 2017, 25(1): 121-132. |
[8] |
吕遥迪;吴恺君;张雨青. 中国创伤后应激反应量表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应用[J]. 心理科学进展, 2015, 23(8): 1324-1330. |
[9] |
王娱琦;余震坤;罗宇;陈杰明;蔡华俭. 利用网络进行心理学研究:西方与中国概况[J]. 心理科学进展, 2015, 23(3): 510-519. |
[10] |
李永强;黄 姚. 个性特征与社会网络特征的关系及其本土化发展[J]. 心理科学进展, 2014, 22(11): 1801-1813. |
[11] |
汪新建;史梦薇. 中国人压力应对研究:基于主位与客位的视角[J]. 心理科学进展, 2013, 21(7): 1239-1247. |
[12] |
雷婕;丁亚平. 面部表情:一些争论[J]. 心理科学进展, 2013, 21(10): 1749-1754. |
[13] |
刘靖东;钟伯光;姒刚彦. 自我决定理论在中国人人群的应用[J]. 心理科学进展, 2013, 21(10): 1803-1813. |
[14] |
张海钟;姜永志;赵文进;安桂花;张小龙;胡志军;张万里. 中国区域跨文化心理学理论探索与实证研究[J]. 心理科学进展, 2012, 20(8): 1229-1236. |
[15] |
王辉;张翠莲. 中国企业环境下领导行为的研究述评:高管领导行为, 领导授权赋能及领导-部属交换[J]. 心理科学进展, 2012, 20(10): 1519-1530. |